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明離子2020-07-27 15:39:24

“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這是歷史學家吳晗對《四庫全書》的評價。

《四庫全書》成書於乾隆年間,所謂的“四庫”指的:經、史、子、集,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典籍,所以稱“全書”。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四庫全書》的成書成為了乾隆皇帝引以為傲的一件事,但為何這部書的成書卻被吳晗說成是毀書呢?

坦率地說,《四庫全書》對中華文化有著一定貢獻的,比如它整理了從先秦,到乾隆當朝,古今中外的幾乎所有著作,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

但是《四庫全書》對華夏文明的危害又是相當的嚴重的,甚至可以說,差點就斷送了遠古華夏文明。

據考證發現,四庫全書成書過程毀掉的書籍幾乎和它收錄的一樣多,更有學者認為,乾隆的《四庫全書》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的危害過猶而不及。

《四庫全書》在成書過程中,對不符合滿人統治的書籍大體使用兩種手段:焚燬、篡改。

比如說,1000萬份明朝檔案被銷燬,最後入選書中的僅僅剩下3000萬份,大量的史實記錄被焚燬。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四庫全書》的編纂是一個全國性的活動,因此大量的古籍孤本被徵繳,而後判定為禁書進行焚燬,最終統計,被焚燬的書籍多達70餘萬部,多少華夏文明留下的文獻被付之一炬,讓人可惜。

除了焚燒“禁書”,清朝更是對很多古書中描寫“蠻夷”的地方進行篡改,比如最有名的就是把岳飛的《滿江紅》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改成了“壯志飢餐飛禽肉”,其實就是透露出了滿人統治的不自信。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綜上所述,也難怪吳晗說出“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的感嘆,魯迅先生也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四庫全書》的成書,對華夏文明來說,確實是一場浩劫。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歷史堆中的胖子2020-07-23 14:35:26

秦始皇?不好意思,這點秦始皇真的比不過滿清,至少秦漢時期漢民族的骨氣還是很強的,但到了滿清,那是真的被統治階級給砸斷了。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清風不識字”,得,就這一句,全家滿門抄斬。你說說這事怎麼論理?明朝時還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呢,到了滿清就成了“莫談國事”,你說這風氣變得多快?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然後滿清還真做到了,凡留髮的統統殺了個乾淨,底下老百姓再不願意也得願意,因為但凡有不服的,都被殺了。

其實滿清奴性教育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到現在還有一些包衣奴才的後代再誇滿清,但他們從來不肯承認的就是,在清朝滿漢是被分別對待的民族,例如滿人居住的滿城不允許漢人進入,滿人犯法統一由步兵統領衙門處理,地方政府無權處置,甚至是旗人被判流刑,也可以以枷鎖替代。

史上有哪些為維護統治而毀掉民族骨氣和文化的典故?例如秦皇焚書?

說白了,在滿清旗人哪怕是殺了人,地方督撫也無權處理,只能將旗人送交都統衙門處理。所以現在推崇滿清的除了那些滿遺,恐怕真沒幾個認為砸斷中華脊樑骨的滿清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