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螞蟻說教2019-04-01 15:09:13

古代農業基本都是靠天吃飯,雨水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什麼要選擇清明節去栽樹呢?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答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有插柳的習俗,為什麼插柳呢?固然有紀念先人的意思,但是我想更多的還是因為柳樹成活率高,借清明節雨紛紛,希望更多柳樹成材。柳樹在古代的用途很廣,柳枝可以編成各種工具,柳木也可以做成農具和傢俱。

所以清明節插柳,其實也是古代的植樹。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有緣人1538326812019-04-03 19:26:18

清明植樹意義深遠,這和祭掃有關聯,古時人死去大都數都留有墳墓,不是如今的墓碑,死後安葬於地下,清明添土讓墓穴充滿生機活力,那當然離不開植樹了,栽一些四季常青矮杆樹木,就這樣形成氣候,所以清明也叫植樹樹。

當然,我國植樹節並不是這一天,這也是文明傳承。植樹造林有利於子孫後代,讓清明更有深遠意義,栽上一棵樹,讓墓地四季常青,讓家興旺發達,讓子孫記住這就是你先輩安葬在這裡,根深葉茂,繁榮昌盛。網圖。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飲水君2019-04-01 22:28:11

首先擺答案,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不是毫無道理的,但這個說法比較片面,不能涵蓋“清明”的全部內涵,且聽我仔細說道說道。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清明節歷來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與

春節、端午、中秋

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節日”,剛好各領春夏秋冬一季。

追溯清明節的歷史,其實源自

上古時代的春祭

。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的傳統信仰和祭祀文化代代相承,奠定了清明禮俗的人文基礎。

隨著

干支曆法

的發展

,二十四節氣

逐步得以定立

人們根據干支曆法,安排農業生產。到了大約2500年前的周朝,清明的日子已經確定下來。

《淮南子·天文》明確記載“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

先秦史集

《逸周書·時訓解》

中則形容“

清明之日,萍始生

”——

清明自古就是這樣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植株萌芽,世界蔥蘢。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清明節的兼併重組

起初,清明節更多是一個自然意義上的節氣,並沒有如今這麼豐富的人文內涵。但它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兼併了

寒食節、上巳節

,由此衍生出了非常豐富的意義。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關於寒食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忠臣

介子推

而設立的節日,但介子推“

割股奉君

”這個聽起來有些重口味的老梗呢,其實在史學界是有爭議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未可知,反正正史裡是一個字也找不到。細想一下,割大腿肉給主子吃,且不說主子願不願吃,這一刀下去,大動脈搞不好分分鐘要冒血,實在是不太科學……但

改火、寒食

的習俗,的確是古而有之。

在古代,火是非常重要的。熄滅上一年的全部火種,重新鑽木取火,並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祈禱新一年的生產有天神相助,萬事順遂,此謂

改火

;改火期間,自然沒法加熱食物,只能吃提前準備好的冷盤了,此謂

寒食

寒食作為我國北方民間第一大祭日,在不同的朝代經歷了不同的變更,時間有長有短,但基本都在清明前後。到了唐朝以後,逐漸式微;宋元時期,顯示出被清明節取代的趨勢;再後來,乾脆就被清明節給徹底兼併了。

清明節兼併的除了寒食節,還有上巳節。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上巳節

的日子原本定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春暖日和,微風拂面,人們會結伴去水邊沐浴,後來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高雅的娛樂專案。這個節日,在唐朝還是盛大的,宋代以後,在北方漸漸銷聲匿跡(南方的一些地區還保留著其影子,比如傣族的潑水節),因為日子又靠近盛大的清明節,索性也被兼併了。

宋元以後,

兼併重組的清明節

變成了自春節以後最盛大的中華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把

掃墓祭祀、郊遊踏青

等活動都給一塊兒辦了,既在祭祀儀式中體會了一把慎終追遠的莊重心情,又在踏青郊遊中放鬆了身心,全力感受欣欣向榮的生之美好。這種結合,可以說是非常完美了。

戴柳插柳,官方認證植樹節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植樹。無論南方北方,清明節呢,總是是跟

萬物萌芽

牢牢繫結在一起的,所以清明日戴柳插柳的習俗,也是古而有之。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這種習俗考據起來,有三個出處:

第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制耒耜,種五穀”、解決了廣大人民群眾口糧問題的先祖

神農氏。

慢慢地,歷朝歷代吃飯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就衍生出了

祈求長壽

的意蘊。

第二種說法呢,還是和介子推有關(看來這哥們和清明節是徹底脫不了干係了)。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他明志守節、焚身其下的那棵柳樹,竟然死而復生,萬千感懷,當場賜名“清明柳”。從此人們在這一天折柳以示紀念,沿襲成風。

第三種傳說,則受佛教的影響。在佛教傳說中,觀世音菩薩是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的。所以人們相信,柳枝有驅邪避災的功效。

折柳戴柳,畢竟不如種柳。

柳樹在春天尤其是清明前後,成活率挺高的。後來,到了這一天,人們乾脆選擇直接種下一棵柳樹(後來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樹,反正都是樹嘛),以求更深更廣的福澤,如此還能代代生長、廕庇後人呢。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那麼清明節又是怎麼變成植樹節的呢,答案是

民國時期。

到了民國時期,植樹被確認為祭祀、踏青之外的常規節慶專案,相當於是清明植樹的傳統得到了官方蓋章認證。

但說清明節就是古代的植樹節,毫無疑問,是縮小了清明節的傳統文化內涵。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坐古談今2019-04-04 16:33:08

這個問題和“清明節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高度相關。“古代植樹節”與我國的插柳、種柳習俗有關。

(1)寒食節、上巳節、清明與折柳、插柳習俗養成

開元二十年(732年)寒食節開始在國家層面允許“祭祀”,三節開始合流。同時,《唐會要》中就說“清明即寒食”。但寒食節主要是折柳,插柳則與上巳節有關。

寒食節來源於古代中國“鑽木取火”需要“火種更換”。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論語·陽貨》記錄了什麼時候用什麼樹的火種: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拓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在“改換”儀式上,人們需要提前“折柳”將其曬乾預備燃火。就是折柳的主要來源。

折柳和種樹關係不大,插柳才有關係。受民間為了便於耕種逐漸將“三節融合”的行為,寒食插柳習俗也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因為,文字記錄出現了。實際上的還要更早。

那麼,插柳主要是上巳節影響。上巳節是最正規的祭祀時期,它最晚形成於春秋末年。因為上巳節與魂靈相關,那麼,柳樹逐漸衍生出各種象徵性含義。例如“柳樹辟邪、招魂”等。所以,墳上插柳——墓碑上、墳頭上現象形成。

久而久之,就形成唐宋的插柳、戴柳習俗,插柳就是在大門或房前屋後栽樹、在墳頭上插柳枝;戴柳就是頭上戴、身上佩。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栽樹的行為,有時是朝廷和地方的推廣。因為“植樹問題”在經濟、安全形度考慮也是早已有之了。

(2)中國古代種樹思想與清明節合流,促進了清明節種樹現象增多

對於種樹,戰國時的管仲就曾建議齊桓公“民之能樹藝者, 置之黃金一斤, 直食八石……”。關於相關著作,只談流傳下來的著作,幾乎每個時代都有,例如漢代《汜勝之書》、後魏《齊民要術》、晉《竹譜》、唐《四時篡要》、宋《桐譜》和《洛陽花木記》、明代《種樹書》等等非常多。柳宗元寫的《種樹郭橐駝傳》更成為名篇佳作。

因為,這種思想也就促使“比較易活”的柳樹在全國各地開始廣種。

當然,這有先後推廣順序,肯定是經濟樹種先被推廣,之後才是出於“環保思想”的樹種。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可以說,清明節種樹的思想來源很複雜,除了上面的三節及新的清明節的影響外還很多。例如佛教的(觀音菩薩的柳枝)、道教的鬼節習俗、儒家、薩滿思想、風水學(這個推波助瀾作用很明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等都與之有關。

最重要的是,清明時節也正是種樹的好時節,所以,將清明作為古代植樹節談論,也不是什麼大錯特錯的問題。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史論縱橫2019-04-01 22:06:46

“清明”最初的身份是一個“節氣”,經過了悠悠歲月後才擁有了另一個身份“節日”。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尤其是古代勞動人民完全過著種田為生,靠天吃飯的日子,只有把握好節氣,按照天氣變化進行耕種,才能得到好收成。所以,掌握好節氣變化的規律尤為重要。

古人根據長期勞動積攢的經驗,總結編寫了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用以指導農業耕種,沿用至今。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清就是指清明,這裡不單指農曆四月五日這一天,而是春分之後清爽明淨之風吹來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天氣轉暖,降雨開始增多,是一年中最適合播種的時間。

我們東北有首節氣歌,縱橫從小聽到大,其中一句是“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就是說清明種麥子,穀雨種玉米,現在種水稻也是在清明前後開始育苗的。

同樣的,清明時期的天氣適合種樹,有句農諺道“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植樹的成活率較高,長得也快,所以人們都在清明前後植樹。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而植樹成為清明節的一種風俗習慣,人們以此來寄託對逝者的哀思,是從古人清明帶柳插柳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在古代傳說裡,清明是地府開啟大門,允許眾鬼“回家省親”了卻心願的日子,那天后人都要帶上祭品,去祭祀先祖,給祖宗寄一些零花錢,為避免被孤魂野鬼纏上,人們都會插柳帶柳辟邪。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之所以會用柳條辟邪,是因為中國古人基本都信佛禮佛,而柳條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用來拯救眾生的聖物,自帶辟邪功能。慢慢的,人們都會在先人墓地旁種柳樹,庇佑家族安寧。

再者,楊柳生命力強大,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排”,人們祭祀先祖時,在墓地周圍種上楊柳,用來昭示此墓主後繼有人,也是祈禱先祖福廕後代,保佑後人平安長壽,多福多祿。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

因為柳樹年頭久了容易枯枝,壽命也就20年左右,後來人們更青睞於在祖墳周圍種上松柏,因為松柏萬年長青,寓意萬年永存,土壤肥沃活個百八十年的不成問題,活得久還防蟲。松柏身形挺拔,直聳雲天,更符合中國人希望子孫努力上進、平步青雲的憧憬。

適宜的天氣條件,以及中國祭祀文化的傳承,使得清明節成為了古今人們共同的植樹節!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街亭人2019-03-16 04:10:35

清明節植樹由插柳而演變來的,介子推死在綿山後,皇帝為了紀念他,帶頭興起了插柳植樹的活動,後來演變到民間,在此同時,人們發現這個季節植樹易活,而且為春天增添了景色,慢慢的約定俗成了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我喜愛這片熱土2019-03-16 12:00:14

清明節古今都是植樹節。但它並不是一個栽樹的節日,而是人們認可的栽樹時節,故古人稱為栽樹節。

它非指清明這一天,而是指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的十五天裡栽樹最為適宜。

古代植樹,多為楊柳,桑榆和松柏。

古代栽樹節有兩個含義,一是在此時段裡,可天下廣植樹木,以適應自然時序的賜予。二是清明時節,又為祭祀節。開春第一個陰節,而正處萬物生髮,百花盛開的情感季節裡,當人們遊山玩水,踏青賞花,怡心悅目的美好時光裡,人們不禁睹物思親,有對先人們恩德的懷念和哀傷。是以有上墳祭掃,敬奠祖先的民間傳俗。

當後人上墳哀思之時,有順手墳傍植樹的心意。栽四棵(四角)樹,形容後世有人。栽上松柏是為長青不老(永生)之意。松柏有天香之感,又有堅強挺拔傲立之象,春天,萬物萌動,青枝綠葉,代表家族有代代生髮,昌盛,年年清平,安泰,吉祥之意。

而上墳栽樹,又起著象徵性的紀念和感恩,有祈求先人陰魂不散,象松柏那樣堅強而英勇的氣概保佑後代子孫平安,吉祥,萬世長青,永遠開枝散葉,昌盛不絕耳。

在古代,人們有象徵性的栽樹大約起自春秋。前為自生自滅時期。從戰國以來,人們已知栽樹的重要意義和代表性的紀念意義,深知樹木對季節的感知,對氣侯和水土的深遠影響。並也知道樹木自身的所用價值。所以,古人植樹也代表人類文明的體現。

至於清明為什麼栽樹,而不用在其它季節呢,我想不說大家也都知道,它與氣侯,水土,紮根,萌芽,生死有關吶。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上車是龍下車是蟲2019-03-15 18:06:05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民間有俗稱掃墓節,改革開放後為了促使旅遊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定為法制節日。那為什麼又叫植樹節,說法很多但不外乎是,因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的變化,而清明節正好是氣溫升高,雨量相對增多,正是春耕春種萬物復甦的季節,植樹造林正當時值,故清明節又我稱之為植樹節。最後用杜牧兩句詩結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