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南美白對蝦體色發藍的問題?

如何解決南美白對蝦體色發藍的問題?農村世界行2017-12-15 00:13:28

對蝦的體色是由位於真皮層的色素細胞決定的,蝦類的色素細胞分單色色素細胞、雙色色素細胞、多色色素細胞,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色素細胞裡面有一種、兩種或多種色素,

色素細胞數量變化、色素細胞內的色素顆粒集中和擴散使色素細胞(蝦體)呈現顏色變化。

正常對蝦的體色由遺傳決定的,也就是說不同的對蝦種類色素細胞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在身體的分佈是受遺傳控制的,如南美白對蝦天生體色呈白色,日本對蝦呈黃褐色,斑節對蝦呈藍灰色。對蝦的不同生長階段(如小蝦、大蝦、繁殖期)、環境因素、飼料(含著色物質多少)等因素也影響對蝦的體色。

我們最熟悉的水環境對體色的影響是藻類少的渾濁水中對蝦體色發白、透明,而藻類多的、很濃的水中對蝦體色發黑。透明度很高的水,藻類少,蝦身也會顏色較深,蝦中不喜歡。

另一個影響對蝦體色的重要因素就是疾病。近兩年,常見的南美白對蝦“藍鰓”、“藍肝”(或“綠肝”)現象,透過大量養殖現場觀察,也是因為對蝦發生疾病、亞健康狀態下或疾病後對蝦才出現的異常現象,與對蝦的各種“紅體”症狀相似,都是對蝦不健康的表現。對蝦的體色變化受神經調節和內分泌調節支配,但無脊椎動物的色素細胞調節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

從對蝦養殖現場觀察的情況看,各種疾病和發病後“恢復”的蝦都能發生“藍鰓”、“藍肝”或“藍體”現象。正在發生白斑症病毒病的對蝦頭胸甲內緣肌肉出現大量藍色素細胞;發生弧菌病的小蝦頭胸甲和腹部也出現大量藍色素細胞;水泥池塘排汙故障水質發臭引起大量死亡,改善環境後不再死亡的蝦體色70%左右發藍,不吃不長不死;標粗過程出現問題的對蝦也是不吃、不長、不死,幾乎100%的對蝦出現“藍鰓”、“藍肝”或“藍體”現象;轉肝期過後正常“轉肝”的蝦吃食好、腸道粗、體色透明,生長速度非常快,而“轉肝”不好的蝦,不吃不長,很多蝦出現“藍鰓”、“藍體”;有些正常養殖池塘中,也有少量對蝦體色發藍,看腸道這樣的蝦不吃料,腸道中有大量的黑色泥狀物,但體質非常“強壯”,就是個體明顯比其他正常蝦小很多,說明生長速度非常慢。

從以上觀察的結果看對蝦藍色素細胞增多而使對蝦呈現的“藍鰓”、“藍肝”、“藍體”現象,本身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是對蝦疾病、亞健康狀態、疾病過後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症狀,當然也不會有一個完全一致處理方法。

如何解決南美白對蝦體色發藍的問題?中國水產頻道2017-12-15 09:09:16

1。投餵含蝦青素的飼料

有實驗表明,在室內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在飼料中蝦青素的新增量僅需40 mg/100 g,且連續投餵4周後,即可達成增色的效果,其體色與室外養成的蝦並無差異,經微波爐加熱後,對照組白蝦的體色蒼白,試驗組者則較為紅潤。【參考文獻:The Effect of Dietary Astaxanthin on Pigmentation of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2013,餘俊欣;黃美瑩;劉文御】。

2。將池子刷成深顏色

國外水產養殖雜誌上有過關於黑色背景對斑節對蝦蝦青素影響的報道。蝦的色素細胞會隨著光線的強弱而擴張或收縮,就像人的眼睛一樣,人的瞳孔也會隨著光線的強弱放大或縮小。當色素細胞向四周分散擴張時,細胞的面積也跟著擴大,所吸收和反射的光線也相對增多,於是它們的顏色就變得鮮豔起來;當色素細胞向內收縮時,細胞內的色素逐漸集中起來,有時甚至會縮成很小的斑點,細胞的面積變小了,它所吸收和反射的光線也會變少,於是它們的身體顏色就顯得暗淡起來。

根據這一原理,有國外的養殖戶建議將池子刷成黑色或覆上黑膜,一個深色的養殖環境(包括池子顏色、土質顏色等)會刺激對蝦的色素細胞在外殼上擴充套件,但是在室內環境下養出接近自然體色的蝦可能性不大,因為體色還受到藻類等餌料的影響,用這個方法可能會養出比淺色池子環境下顏色稍深的蝦。所以他們也建議,室內環境下最好補充橈足類、滷蟲等餌料以加深體色,對蝦煮熟的時候也會呈現更深的紅色。同時也建議,在收穫的時候將蝦子置於高鹽度的冰水中,也能有效地保持對蝦的體色。

下圖是國外養殖戶養殖的有機斑節對蝦,該蝦是外塘養成的,水體富含矽藻和橈足類,蝦子煮熟以後呈現深棗紅色和明亮的白色。斑節對蝦應有的顏色——體色程深橄欖綠色,黑白條紋交替從頭胸甲基部一直延伸到尾節

但有關人員也表示,蝦體的保護色能根據環境做出相應的改變,但是如果是身體機能障礙引起,改變池子顏色也未必管用。

如何解決南美白對蝦體色發藍的問題?

斑節對蝦應有的顏色——體色程深橄欖綠色,黑白條紋交替從頭胸甲基部一直延伸到尾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