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王小喵讀書2021-06-23 22:46:23

一,這段話出自《莊子·列禦寇》,字面意思很簡單

先斷句: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也。

翻譯成白話:

靈巧的人多勞累而聰慧的人多憂患,沒有能耐的人也就沒有什麼追求,填飽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遊,像沒有纜索飄忽在水中的船隻一樣,這才是心境虛無而自由遨遊的人。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呢?大致有三層。

手巧的人幹活幹得多,勞累。

我有個小姨,手巧,織毛衣手套帽子,真是織怎麼都好看。全家人 的毛衣,四鄰八舍的毛衣,都是她織的,一年四季沒見手上停過。有個堂叔擅長打鐵,打得鋤頭十分好用,連過年都不得閒,真是勞累。

他們為什麼這麼勞累?心中有所求! 求人家誇讚,求在鄰居街坊當中有個好名聲,求活得與眾不同。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我發小身家幾千萬,做大老闆,跟我們一起吃個飯都在講電話。人家說,馬某化騰半夜兩三點都在回覆郵件,我是信的。為什麼這麼累?不外乎有所求:求財富,求名譽社會地位,且他人豔羨的目光。

大部分普通人,猶如你我,也就是讀書幹活上班吃飯。

既不手巧,也不聰明,所以只能平平常常過日子。我們不想求嗎?想,能力配不上所求,只能安分過日子。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二,這段話背後蘊含的哲理思想是什麼?

凡事都有兩面,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卻顧著其中一面而忘了另外一面。才華和能力,我們都渴望。為什麼?因為可以帶來很多世俗羨慕的東西,比如他人的關注,比如財富和地位。卻不知要獲得這些東西,需要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和磨鍊。

大家都喜歡悠閒舒適,卻厭惡普通、平庸。每件事情,每種選擇,我們都去抓取好處,卻不願意支付代價,甚至裝作看不見。世間事就是這樣:得到一樣,就得付出另外一樣。所以,

老祖宗總結的好:吃多大的苦,享多大的福。

沒有吃苦,哪能享福?道理很簡單,輪到自己身上,卻看不穿。所以莊子點醒大家:別光顧著好處,忘了代價。但,世間有幾人可以看穿?不過都是飛蛾撲火罷了。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三,層級段位不同,看問題角度差異也很大

孔子曰:夏蟲不可語於冰。就是隻能活春夏秋三季的蟲子,你跟他談論冬天的寒冷這是不行的。有人抱怨:對牛彈琴,實際上不是牛的錯是人的錯啊。簡而言之,看到多少東西,取決於自己的段位和層級。

普通人為啥看不清甚至看不見?無他,每天蠅營狗苟太忙,根本顧不上看,何況捨棄凡俗富貴跳出來呢?所以,還是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得好:低階需求滿足之後,才能說高一級的需求。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管子牧民》篇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其實,這些古聖先賢說來說去都是一個意思:只有吃飽了喝足了,衣食無憂的時候才能考慮人生 的意義和價值問題。

餓著肚子,滿世界都是問題。

關注@王小喵讀書,你的支援很重要。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古代哲學思考2017-12-01 19:21:21

做好準備,來好好談談這句話的意思。我就喜歡這樣的問答。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先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翻譯為:

靈巧的人做的活多,勞累,聰明有學問的人呢,想得多,心累,那些不靈巧又不聰明的“愚者”呢也沒什麼追求,吃飯混日子,就像沒有繫繩索的小舟,蕩阿蕩,這才是心境虛無自由灑脫的人。

這段文字符合莊子一貫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點。莊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人,在亡妻前擊缶而歌的人,分不清夢裡夢外的人……這位大師一直是我非常崇拜敬仰的大師,道家大家,對於道家大牛,我個人是遠比其他宗教來的憧憬嚮往。首先,道家本來就是我們本土宗教,說白了,更接近國人的思維模式,尤其顯得接地氣;其次,道家某些派系雖然也有不切實際的追求,比如長生不老,但是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道家言行反倒是給予世人很多的思想上的警醒和實際的意義。後者這話怎麼說?我絕對不是說其他思想不好,

只是在我淺薄的知識面裡,任何一種思想、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都要是對人類有積極向上意義的,而且是可以落地,被我們“凡人”可以很好的吸收的,那它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讓人歡喜肯定的。

所以,我個人是非常崇尚道教的。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莊子的這段話乍看起來倒是消極逍遙的,無所欲無所求,那麼你就贏了!這倒是給很多懶惰、自控力差的人提供了一句“名人名言”的理論支援,那麼實際意義呢?小夥伴們,錯了!大錯特錯!

莊子是什麼人?道家大成者,人家是大成之後在那無所欲無所求了,那是悟道之後的事情,而我們呢?

大成之後的“歸墟”和沒有追求、一事無成是兩回事的好嘛?

!莊子是個簡單的人嗎?看莊子寫文章懟孔子的人才不會這麼覺得!

每一個時代背景,有每一個時代背景文化思想存在的意義和他的色彩。若是把莊子的思想拿到現在來,那一定是有另一番含義和啟示的。我一直崇拜莊子,但是對於這位大家的一些觀點也並非一定多麼認可贊同,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看事的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古有陶淵明追求個“不求甚解”,我倒覺得這和莊子有些雷同,只是一個是因為鬱結只得不求甚解,一個是太通透了,難得糊塗。就拿這段文字來講,要說那些技巧多的人多勞苦,也並不一定見得啊,說不定人家就喜歡這份工作呢,就比如一些為畫而生的人,就喜歡這個,就是執著進去了,作品是自己最大的歡喜,收入算作是錦上添花;莊子有說“知者多憂”,但是後世又有“庸人自擾”,所以這個心累的智者也不見得是真的聰明瞭,再反觀莊子,是不是也是一位智者呢?沒能力又沒追求的人就真的自由嗎?真不見得啊,在這個社會,還不是為了一日三餐在奔波。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古語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哪來著?我個人覺得,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句話才是莊子所說“不繫舟”的近義詞。

我們有所追求,有所期盼,為此付出努力,追逐的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悟道。

莊子作為大智慧的人,給予後人很多啟迪和指引,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不為過的,但是千萬不要把自己狹隘了。

關於領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體會,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這是我對於這段文字的理解,不要噴我,哈哈哈。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有書共讀2018-05-25 15:38:37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這句話出自《莊子·列禦寇》。如果從字面理解,說的是才華出眾的人,會為才華所累,自然比別人多付出很多辛勞;有智慧的人,由於懂得許多宇宙人生的道理,便會思慮過多,每日殫精竭慮,憂愁苦思。而無能者呢,因為無所希求,故飽食終日,閒而遨遊,無所羈絆,如一艘不繫之舟,逍遙自在,好不愜意……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這麼說,難道人人不作不為,不學無術,人生反而更美好?非也!先讓我們來了解莊子乃何許人也?

莊子可是歷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與眾所周知的另一位偉大人物老子並稱為“老莊”,可見,他也稱得上是道家學派的鼻祖。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怎會有如此消極的言論?

這要從莊子追求的境界說起,莊子是極為注重個人價值的,心內之物遠遠貴重於外物。其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在這個境界裡面,一切都是虛的,都是假的。

然所謂的“虛”和所謂的“假”,又是辯證、相對而言的。

例如道家學派“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難道一個統治階層,真的什麼都不做,就能夠把國家治理好嗎?大錯特錯!那樣會天下大亂。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透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

“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講究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統治方法,統治者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德行去教化民眾,完善社會的制度框架及道德體系。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因此,有書君對“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的理解,結合《莊子·列禦寇》全文,是為莊子對人所表現的狀態,及其境界的描述。

所謂巧者勞而智者憂,是指某些人的才華和智慧,停留在表層,比較在意靈巧,聰明,富貴,權勢這些為世人所看重的東西。因此,為了維持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必然多些勞碌和憂慮。在有書君以為,此等屬於悟道不深之人,執著於外在之物,自然無法解脫。

而“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無能者”,不指真正的無能者,可作“無為”的同等理解。此處的無能者,思想已經達到不同一般的境界,對於外物無所執,無所求,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大道至簡。

綜上所述,莊子意在告誡世人,應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地修為,發現真理。真正無為大德之人,通曉世事迴圈之天理,順應環境與自然,不為結果所羈絆,強調平和在修為中的意義,盡人事而應天命。修為至此等境界,“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豈不快哉!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蓋世神算2017-12-04 06:22:48

莊子的思想,是哲學終端,向來教科書不敢十分牽涉。因為要理解它,不僅要學識,還要有思想。

我從來不以自己有學識自居,但經常以有思想而頓悟。因為人畢竟有意識有思想才會領悟得了知識。

莊生於上面說的那些話,正確含義為——手巧身靈的人,因為解決了某次小難題而狂喜於自身擁有靈巧,帶著那份優越感去挑戰必須靈巧才可以完成的工作,從中獲得持久優越感。殊不知為了那份虛榮,即使遇見極限負荷的難題也拼命死挺,變成一直勞累著;常因聰明於某次解決小困難了,沉緬其中優越的感覺,然後以智者姿態存在,反而因智力受到太多壓力而常憂慮著;沒什麼長處的人,吃過飯則閒適地遊玩,心無掛礙。就像不被主人繫結的空船敞開心在水面左遊右擺絲毫不沉重。

注意這裡的繫結,是指裝貨了的船,主人怕水流衝或風搖曳,而縮短綁繩長度,船頭緊靠系樁石眼的緊綁。而莊生的“不繫之舟”是不關心的舟,代表不裝貨沒緊綁的閒置船!

在思維定勢迷惑下,很多人理解不了莊子這位大思想家的意思,曲解後扯到遙遠的地方。

證據為:如果因“不繫”而理解成獨漂江心的舟,事實上船不會順流而下遇漩渦而覆沒?莊子會那麼傻?說出這樣讓同時代人笑掉齒的舉例來?

所以全文語意中心思想,在於有才的人常被綁架而負擔重,平凡者不被虛榮綁架而悠然自得其樂。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可刪)

諸位讀者,不要以為我不謙虛,只有最淳樸的人才可以準確告訴你正確答案。想互相學習,就關注;只喜歡這次,點個再離開。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安小念說情感2018-06-12 14:12:25

謝邀。

這句話很美,簡單又輕巧的字詞勾勒出深刻的哲學道理。從字面意思看來,這句話是說靈巧的人要做的事情多,智慧的人要思考的多,這些看起來很累人。然而,對於一個每天該吃吃該喝喝的人而言,看似沒有什麼本事,但他們的心靈自由,如同沒有繫繩子的舟,灑脫又自在。

從字面意思來看淺顯易懂,很好理解,因為這句話本身清淡但格局恢弘。但是,當我仔細咀嚼品味這句話時,我又得出了不同的收穫,在我看來,莊子的思想本來就比較“無拘無束”,如果用一個固定思維去看這句話,很容易被捆綁。

結合全文來看,對於這句話我品味出了這兩種意思。一種是我們往往總是注重“有能力”的人,忽視“沒能力”的人,我們把某種“能力”當做評定個人行為的“準則”,實際上這種想法以偏概全。如若我們一視同仁對待身邊的人,不去貼標籤看“能力”,而是真誠真意對待,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

另外一種意思,我認為是“大巧若拙”與“大智若愚”,即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人,實際上最懂生活美學與生活道理,因為他們放得開、看得淡、不糾結也不固執,這樣的人不以物質捆綁自己,而是放飛心靈,像風自在。

對於我的回答,你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如果覺得不錯,不妨「用你點石成金的手給個贊」,也可以關注我。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質躍2017-12-03 18:32:03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本不想回答了,無暇回答呀,但,看到這麼多關注者,就說些題外話,給大家一個思考角度,至於,這個話咋個真意假意的不作多討論。沒時間。

因為這個呀!顯然不是莊子的正統思想。莊子不一定就是道教啊,可說是道家。

《列禦寇》是雜篇,也就是說是莊子後來的門徒所作的可能更大。

文中借

真人說“真人”的話,打著聖人旗號說聖人的話,其實都有巨大偏差的。

什麼列子、莊子、孔子等都在裡面發言,顯然時候人假託所作。“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 舟,虛而敖遊者也!”這句話在原文中是借伯昏瞀人的口說出的。“伯昏瞀人”顧名思義大意是一個昏暗的眼瞎的老人。這就已經遠離莊子大鵬展翅九萬里,逍遙的境界了。所以這話根本就代表不了莊子思想。莊子逍遙但不是消極。境界不在一個層次。

就像有人說的敗壞佛的是念佛人,敗壞道的是修道士,當然不一定壞事,譬如,所謂的內丹術,被修道士們弄成旁門左道,鉛汞煉丹結果歪打正著貢獻了四大發明的火藥,長生不老丹藥多少也促進王朝更替哈!這都不能一概而論是壞事吧!

但是,

要了解真正的莊子還是要讀他本人所著的文字,這也未必真能瞭解,因為言不盡意嘛,然而多少比較準確些,莊子著作可以肯定的至少一共七篇即:《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

把這幾篇好好讀讀,光看題目你就知道莊子是怎麼個情懷了。譬如《應帝王》這是啥,與帝王交流呢。

至於後來,唐朝追蹤封莊子為“南華真人”,

什麼《南華真經》離譜遠了,心裡有個底,讀書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是真理。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煙雨立凡2020-11-04 12:30:39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本事的人,不僅有理想和追求,而且心懷憂患意識。沒什麼本事的人,整日裡無所事事,填飽肚子就到處遊蕩,就像沒有纜繩維繫的小船一樣,沒有人生目標,虛度光陰。

這句話出自我國古典名著《莊子·列禦寇》。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也是我國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提出的 “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學派的思想與學說影響深遠。他的著作與理論學說集中收錄於《莊子》一書。莊子的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一句,極似孔子學說理念,充滿著積極入世的態度。此語堪為警句,規勸人們要珍惜光陰,不斷地努力開創一番事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造福他人與社會。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唐僧之驢2017-12-01 21:41:00

我覺得莊子是表達了一種在當時或者現在看來都有點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莊子說,誒,你這人很能幹了,炒菜,做飯,洗廁所,樣樣拿手。那麼,能者多勞,活都給你做了。遇到另一個人,莊子又說了,你這個人,智商很高,財務,運營,管理,樣樣都懂。那麼,智者多慮,傷腦筋的事就讓你做了。那大家說莊子做什麼,莊子說,我什麼都不會做,就整天遊玩了。莊子就做一件事,逍遙遊。世界沒了誰還不一樣轉。基本上,莊子的做法是種富二代或者公子哥的做法。普通人學不來。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好玩的國學2018-05-30 10:44:07

首先我們要正確的斷句,這句話正確的句讀應該是: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我們知道,莊子是道家學派的大師,道家學派一般和我們正常的認知反著來的,你認為好的,他認為沒有意思,你認為沒有意義的,他樂在其中。這種思想叫清靜無為。知道了這種思想,就能夠很好地理解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很幸運地才華橫溢,那對不起,其實你很不幸啊。因為你才華橫溢,就會被才華所束縛,為自己的人生付出更多的代價,因為能者多勞,你可能比別人多加班,可能比別人做的更多,因為你有才,你的期望值更高,一旦達不到自己的期望,自己就會很失望。所以一個聰明人往往也要付出聰明的代價。一個什麼都能看清楚通達智慧的人,一般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什麼,是看得太清楚。別人對你好,你看清楚了,其實這個人是想利用你,你很痛苦,你聰明到沒有朋友,聰明到沒有夢想,這就是太聰明的憂愁。

一個人既不能太有才,又不能太聰明,那麼,我們該過怎樣的人生呢?要是按照孔子的觀點,不管是否有才是否聰明,不管有沒有前途和夢想,自己努力幹就是了,幹到天荒地老幹到無能為了,幹到感到自己,實在幹不動了,就算了,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觀。莊子可不是這樣。莊子強調無為,不是不做事,是不作那些違背規律的傻事,不作那些沒有用的多餘的事。人生的大境界是絕聖棄智,什麼聰明智慧,什麼富貴利祿,什麼聲色犬馬,到最後都是一樣,動物總會死去,植物總會腐爛,人總會掛在牆上,如果把歷史拉長了來看,我們的一生也就是白駒過隙的一瞬間,我們的快樂和悲傷,也就是過眼煙雲而已。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既然人生都這麼悲觀灰暗了,那人到底該過怎樣的生活?那就是每天吃飽不餓就出去溜達唄。這就是莊子的理想生活狀態。莊子還打了個比方,就像一條沒有繫繩子的船,隨風飄蕩。這種境界,就是“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狀態。逍遙啊。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梓的鈺2017-12-01 22:03:39

前面朋友大才!

說說個人淺見!望賜教!

這句話,我得最終的理解是,各安其道,各得其所,如果不自量力的去做一些事,不如退守自然。若大道之水,善者自然得道!人各有道,人各有長,人各有其得!

積極點來說,人在不同階段就做這個階段的事!不可好高騖遠,就像野舟自橫!順勢而為。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無知先生2018-05-31 12:58:38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這句話出自《莊子·列禦寇》。

這句話的含義與《道德經》中“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含義類似。

巧者勞而智者憂

當一個技術高明的工匠,當他的名氣大了,就會天天有人找他做幹活,這就累了吧;

當一個人出名了,大家都認為他很聰明很智慧,於是就會有人天天兒找他出主意,拜師問道、求疑解惑,最後弄得煩也煩死了。

無能者無所求

這裡的“無能者”可不能用“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的人”來理解!

用比較精確的現代化的語言來表達,應該是“超越了塵世間的能和不能的得道者”。

就好比我文章《和光同塵:這才是真正的得道高人》裡曾說過的一個修道者的故事。

古代有一名做帽子的工匠,他一輩子都在做帽子。

人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修行人,他做帽子實際上就是修道。

有一天,他死了。他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笑了笑,就坐化了。

他死後好久,肉身仍然不爛不壞,就好像慧能大師一樣。

有一個道人看到了,覺得很神奇,就把他的肉身給供了起來。

過了幾年,這位道士收到了一封信,信就是這位做帽子的人寫的,裡面說謝謝這位道士供奉他的肉身。道士奇怪了,他的身體還在我這裡呢,他又是在哪兒給我寫這封信的呢?

這個做帽子的人就是莊子所說的“無能者”。

真正的得道高人就如同道一樣,在世間一點也不起眼,沒有一絲絲鋒芒,真人不露相。

一般的普通人,但凡有點成就、有點技術就大肆炫耀,總是害怕別人不知道他似的。

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不同,他就像一把藏在劍匣裡的寶劍,一點鋒芒都沒有,就好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點都不起眼,不炫耀、不自誇。

歷史上有很多修道者都是這樣的,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他得道了。

所謂的

“和光同塵”

,就是像這樣。

他們修得很好,但沒有人看出他們的境界和特殊。

他們混跡於塵世之間,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路人,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修行人,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得道者,沒有人知道他們已經超越了這個紅塵世界。

當然,他們也不在乎,

他們安住於他們的光明和寧靜中,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

就好像乘著一條自由的小船,隨心所欲地遨遊於這個世界。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點此檢視圖片摺疊原因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仙龍魚2017-12-02 00:55:38

個人認為重點在於這“求”,亦即心也。舟無心便不覺勞,更不知憂。無能者就如舟之無心,無過多欲求,所以知足而無憂。巧者何以勞知者何以憂,心有所求。倘若巧者之勞知者之憂心發自願,並無我求,即何勞何憂。莊子這話是告訴我們要向道學習,“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高考寶2017-12-06 16:22:53

“飽食而遨遊中的飽食可以理解為滿足精神上的追求,遨遊可以理解為自由。世俗意義上的追求:名利或者用處會讓人陷入不自由的狀態。莊子提醒大家警惕我們的有用和能耐會讓我們陷入精神束縛,因為巧和智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有用。所以巧和智也使我們非常的不自由。而世俗意義上的無能者,沒有追求,反而可能獲得更多的自由。從某種意義上講,莊子推崇減少世俗追求。《逍遙遊》中講知足常樂,就是告誡世人減少對世俗名利的追求,才能達到內心和精神的自在。”

這是範美忠老師(範跑跑)對這句話的解讀。

範美忠老師1972年出生在四川的一個貧困的農村,用他的話說,

他是出生於一個“文化層面”滿目瘡痍的時代。

從他讀書以來就有一種內心荒蕪空虛的感覺,後來他自己漸漸明白自己內心對豐富精神世界的渴望與現實文化環境的貧困造成了他巨大的痛苦。即使是當他考上了中國第一學府:北大。他還是沒有找到精神上的快樂,所謂的“知識”並沒有解脫他。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在大學時期範美忠老師閱讀了大量哲學書籍,包括西方哲學,佛經,還參加了兩年的基督教會。範老師曾經是西方哲學和科學的崇拜者,類似於近代國民革命時期的先驅陳獨秀、胡適等。因為範老師是歷史系的學生對中國近代歷史有深入瞭解,當時中國科技的落後令他感到恥辱和失落,從而讓他全盤否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他曾無條件的崇拜西方的哲學,文化和科技,閱讀大量關於黑格爾,希臘哲學等書籍。

但範老師在當老師的生涯中,卻教了很多中國文化的東西,包括唐詩宋詞,現代詩,魯迅、北島等等。

2011年的一個契機,他重新開始教《莊子》,忽然發現自己大學的時候根本沒有讀懂《莊子》,從此開始了他的莊子研究之路。

世界文化的奠基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世紀,中國的文化的核心期是春秋戰國。中國文化核心的奠基者之一就是莊子。大家所熟悉的“內聖外王”不是出自孔孟,而是出自《莊子》。孔孟的很多核心思想其實都出自《莊子》,所以莊子兼總孔老,是孔子之後集大成者。這也是《莊子》吸引到範美忠老師的原因,用他的話說:莊子太豐富了。

範老師說:“《莊子》就是中國文化中的“聖經”,莊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就是基督。”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莊子》是中國古典典籍裡面唯一一本完全把關注力完全放在精神層面的分析和探索上的,文字美妙,精神浩大。

非常多的中國成語都出自莊子:鯤鵬之志,莊周夢蝶,每況愈下,朝三暮四等等。莊子中的《齊物論》,《易傳》,《老子》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核心經典。光是研究《齊物論》的論著就不計其數。

範美忠老師專注研究《莊子》數年,最終在莊子研究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堪稱中國莊子研究第一人。最近範老師也在“手播課”平臺上開了“範美忠讀莊子”系列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BBxx22017-12-07 18:24:21

莊子是我最喜歡的思想家,他的論點博大精深,寓意深刻,但也常被人誤解。要精確理解他的觀點,必須抓住兩個基本點,即他的逍遙遊及齊物論。逍遙遊是莊子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認知臺階就是齊物論。

齊物論就是萬物歸齊,即雖然世界萬物多姿多彩的,千差萬別,但實際上它們本質確是相同的。在莊子的觀點裡,世上萬物沒有好壞、高低、貴賤之分,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為,是在於人們往往不能整體地看待事物。

例如,世人在看一顆樹的時候,往往只看到樹幹、樹枝、樹葉,但往往不會注意到樹根,樹心,因此他們對樹的認識往往是偏面的,甚至是錯的。

莊子提出了很多的人生選擇:如是做一個在無盡知識的海洋中勞累地學習,最終淹沒的智者,還是做一個無智無憂隨遇而安的愚者。是做一個在泥塘裡嬉戲玩耍骯髒下賤的野豬,還是做一個放在高雅廟堂裡被洗乾淨尊貴祭祀的犧牲物。又或如本文所述的做一艘裝滿貨物(貨物可指珍寶,知識,慾望等人們追求的目標)的大船,為防止翻船或損壞而被繩索固定在岸上,還是做一艘輕輕的一葉扁舟在河流中隨性自由漂泊。

在這裡,莊子選擇標準是:"不為外物所累"。意即外載的貨物不能超出心靈的安全承載量,不能禁錮自己思想、行動的自由,這樣就能夠無羈無絆逍遙地倘徉於天地之間,這就是莊子的人生追求。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浮木盲龜2017-12-01 23:12:26

這篇故事是講有一個道德很高的人叫列御冦,很多人都來歸附他。伯昏瞀人見了就告訴列禦寇上面的話。什麼意思?巧者在勞,知者在憂,都在忙著各自的本份中的事,哪有時間來仰望你的道德,只有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才會來崇拜你歸附你,這些個俗人對於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莞爾1638080622017-12-01 21:53:08

我的理解是能力強者會很累~不管是身體還是心裡~你會覺得別人沒有你做得好~凡事都要親自去做~譬如諸葛亮就是死在太操勞~所謂能者多勞~看得遠看得深的人就會更擔心~因為你比別人知道後果~所以會更怕~譬如我們小時候爬很高的樹~在高樓天台不覺得怕~長大後~恐高了~在高處往下看會頭暈腳抖~因為你怕掉下去~無能為的人他就會安心生活~每天該幹嘛就幹嘛~因為讓他去做其他的事~他也不會~飽暖而遨遊是物質生活自由的人~當你物質生活無憂無慮時就會去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但不是最高的生活境界~最高的生活應該是像不繫繩子的船一樣~把心裡空出來~想到哪就去哪~不因為其他人或事而羈絆~聖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下的道理都懂了~看透了~但他不會把這些放在心裡~處理事情也是~事了拂衣去~他不會因為昨天你罵我一句話或佔我便宜而耿耿於懷~過去了就放下!個人愚論~請指正!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目西2018-02-09 00:56:42

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列禦寇》這句話體現的是無用之用。

在《莊子·逍遙遊》裡面說過這麼一句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這大椿為什麼活這麼久呢?

原來這大椿是個臭椿。香椿大家都知道,可以吃香椿炒雞蛋,但是這個臭椿雖然跟香椿長的一模一樣,卻是不能吃的,奇臭無比,一股子臭蟲兒,不但不能吃,把它當木頭也是臭的。所以在人們看來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又因為它完全沒有用處,所以沒人會拿斧子砍了它,於是活的特別長久。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放到列禦寇這裡,是同樣的道理,話說列禦寇是非常有學問的人,他去了齊國一趟,吃飯的時候,發現有很多餐館都提前給他準備好了飯菜,他就發現,壞了自己的名聲傳了出去,果不其然不久家裡就門庭若市了。

伯昏瞀人知道了就對他說,我就說別人會巴結你的,果然就來巴結你,不是你能要別人來巴結,是因為你沒有讓人不巴結你的辦法。

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將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無保汝也

這樣一來,你才顯於外,聲聞天下,就會有人過來,找你做事兒了。你怎麼這麼傻呢!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

工匠技術高了就會天天有人找他做木工,人聰明瞭就會有人天天兒找他出點子,只有沒有能力的人才能讓別人沒有什麼要求。

所以他要的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要你能有隱藏自己實力的能力,這個要求更高

這個道理對我們有沒有用呢?

我們看張良,在劉邦得了天下後,就修道去了,他在說什麼,我已經“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就是這樣後來呂后為了讓兒子當上太子還找了張良出計謀,這皇帝的家事兒,那個當官兒的想主動惹上身。弄不好要命的事兒。

再看劉備被曹操軟禁之後天天兒幹什麼織草鞋,高園藝,他在說什麼我已經“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我沒什麼本事的。

最後讓我們結合莊子所生活的時代來看,天下大亂,能當兵的就被打仗打死,能種地的都得被種地累死,能當官兒的也是動不動就得死,就連國君也是三天兩頭的換一個玩玩兒。

這時候“我”讓你門知道我啥也不會,但是我聰明著吶,這樣我就能好好的生活,也不會被你們搞死了。我就是那上古的大椿樹,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tonrry2017-12-01 23:12:40

結合第二句話,你就可以知道按原文意思來說,大部分翻譯都是錯的,也證明他們都沒理解莊子的意思,同時證明他們更不會懂老子的意思。心靈手巧者就愛勞做,有智慧學識者就愛憂愁(思考問題)。什麼都不會就很少去追求什麼,吃飽了就瞎晃盪,像沒拴著的船,晃盪到哪裡都無所謂目的。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命理師陳一宏2018-05-26 14:56:07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古人的話,其實很樸實的,不需要去解釋的太華麗,結合生活實際來註解即可,不然也解釋不對。就像“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其實根本就很容易懂。

這是莊子的一句話,巧,指的是工巧技藝。知,很多人總會聯想到通假字智慧的智,其實當知道的知,就行了。汎是泛舟的泛字。這幾個字搞明白了,解釋就非常恰當和不困難了。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註解:會工巧技藝的人,就要付出勞動,這是一定的,不然無法體現工巧的作用。知道並明白一些大道理的人就會更多的憂心一些別人所看不到弄不懂的事情。一個人不聰明到沒有技藝也沒有懂得那麼多道理事情的,他就不會去求取太多什麼東西,吃飽喝足就足夠了,剩下的就是無所事事,用四個字形容叫“吃喝玩樂”。就像一隻船浮在水面,沒有繩子拴住,隨波逐流。因為船,是虛浮的,只會隨著風浪走。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莊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在講勸世語,他告訴大家,你勤勞,是因為能者多勞,因為你有能力,不管是擁有技藝還是擁有力氣,如果你沒有擁有,你也做不了。你會多憂天下蒼生福祉,會想的長遠,那是因為你知道的更多,懂得更多,那是有遠見。別人沒這麼憂心,是因為一葉障目,是因為見山是山,山後面是什麼,不知道。那些只會吃喝玩樂,終日不知所以的人們,其實是因為他們無能,跟無能沒有區別,他們即使有能力,也是沒能力,沒用能力創造價值。即使本來有遠見,也變成沒遠見沒智慧的人,只懂得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們已經如在水面上的船,沒有划船的人也沒有拴好,風一吹就動,水流往哪裡,就漂到哪裡,只會隨波逐流。這樣的船,已經失去了主心骨,是漂的,沒用。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解釋到這裡,也可以理解,“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是在讚揚會勞動的人有遠見的人,也在批評那些只會吃喝玩樂的人。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南山軒轅2018-05-26 13:35:15

看了這麼多答案,全都千篇一律,在儒家的框架裡去理解道家,用儒家的進取思想去臆測道家的無為思想。

莊子說的,就是不上進,毋庸置疑的,不用再遮掩,或者粉飾。沒必要,所謂正能量不過是我們當下的價值觀,用正能量去理解所有的事物,那是主觀的,那不是莊子的觀點,那是你的觀點。

莊子老子,都是不求知識上的進步的,而是道的進步。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道家想說明的問題是,知識是禁錮是累贅,違背天性,培養出來的全都是功利燻心,掙扎扭曲的人,結合我們每個人,自己思考一下是否是。

道求的是自由,通達。自由通達不是什麼你學了很多知識後通達,那就是扯淡。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知識只會越學越不通達,你那些所謂的通達是在籠子裡的通達,是自我安慰,就像莊子說的籠子裡的烏龜。

區別在哪裡?如果你用知識思考,你也會通達,比如親人死了,你用知識安慰自己說有來生或者怎樣。但如果你壓根沒有死這個概念,你沒學過死,你沒有那個意識,你就直接通達。有人說前者比後者高階,我說那是扯淡。至少在道家面前,是扯淡。

道家是唯一一個看透人性的,人性的本質不會有任何變化,從古至今,社會變了,什麼都變了,但是人沒有變,一丁點都沒有。貪婪恐懼功利,等等等等,古代發生的事,現在在上演,一模一樣的劇本。這說明什麼?知識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知識就是謊言,他的確是你生活必需品,但你沒有理由說他高階!知識是一種被迫選擇,不是主動選擇。就像女人化妝,這是被迫選擇,但你能說化妝高階?素顏低階?

道法自然,道家認為學習就是化妝,道家講的是素顏,所倡導的就是人原始的生態。他所倡導的的確就是我們今天的所理解的“消極”行為,也就是不上進,至少不是世俗的上進,所謂的排名,功名利祿,金錢結果論。

但是道家雖然行為上不倡導上進,但是心態要自然,不能因此而患得患失,這才是難的一點。你可以不上進,但你要經得住世俗,然後追求你認為的灑脫,你可以不化妝,但你不要覺得自己丑,如果你起了這個美與醜的念,那麼你就離開道了。

所以,其他那些答主的答案,在我看來簡直是狗屎,不懂道,瞎論道。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智慧改變命運2017-12-04 09:38:52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個人理解:

莊子以出世之心,述說入世之事。

因此推測莊子之意:勞,苦,憂均為外用,自由來之心境。無心,則無勞,苦,憂。

無心者出世也。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當歸1609449712017-12-21 07:36:33

這段話,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一)“巧者勞而知者憂,

無所能者無所求”是作者透過列子故事(見原文)而總結出的社會現象,既便是放在現代,民情也是如此。

(二)“飽食而敖遊,

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敖遊相當於現今的“採風、體察民情”,飽食即類前文列子之事如“何不食肉糜”者,汎同泛,虛者空意。

整體今譯如下:世上的事,從來都是能者多勞而智者多思,能為低下者沒有更高的要求。你要是吃飽後(自己都無所求了)再去體察民情,那是白去一趟放空槍,怎麼能真正瞭解大眾的需求?

該文提出了“實事求是過程”中的效率和方法問題,對目前我國相當一批管理幹部有指導意義。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快樂的松鼠9302018-01-27 21:36:34

我覺得作者字面意思解釋的很正確但引申意思不對。莊子真實意思應該解釋為人生應分成3個階段人年輕時應該做個巧著主要放在幹字中年應做個智者總結經驗把自己的思想傳給後來人晚年做個不繫舟的蕩者做到孔子所說的耳順之人!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也無歡喜也無悲2017-12-15 14:22:07

無用而無所不用,無能而無所不能!莊子告訴我們的是站在更高處看到的風景,達不到的評論都是胡說八道!他整合了一萬年的的時間,幾個宇宙空間整體在看。我們大多數人蠅營狗苟而已。為現實所束縛,真正的木雞!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一九金2017-12-02 03:43:57

不是推崇好逸惡勞飽食無能,是講修行,拙樸無思,無為無求才能致虛空。莊子見地不過如此,南冥北冥白駒過隙,執於空見知見,佛經雲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才得見道。莊子再來,當是見虛空而至心空,心空忘我,不得無情,才見皓月當空。即便皓月已現猶在門檻外!莊某差的遠,再來拜南禪,不入祖師門,茫然覷兩邊。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九五之道2017-12-01 22:15:49

巧者:體力;知者:腦力;都是勞動者。而所有勞動對應的是無意義(這是道家、莊子的畫外音)。無能者:才是智者。是無奈之下的最佳選擇。

所有道家思想都對應著無意義。看似灑脫,其實卻都是強顏下的悲涼。道家都不謙虛,用這種天知的身份矯情著。。。後入們至今也沒有更好的答案,一路共鳴。。。都是不肯承認自己心智不全的現狀,當未來是什麼?不存在?!

——九五之道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包強中2018-05-25 19:42:54

莊子的文章也非常好望眾細細品讀:莊子說,能工巧匠有能力的人勞動,勞煩就多,當然知道的知識,見識多的人考慮問題太多就很憂慮,沒有能奈的人,靠依懶別人生存他沒有什麼要求,〝九碗三行子,吃好溜趟子〞,汎,(古字),今,泛,字,說如把船放在水上又不繫緊纜繩,水漲之後船被水沖走,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些都是用通俗的語言,說出了深奧的道理。用酈教的詩說:細細品水芙蓉的香味吧!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郭成3點142018-05-27 09:15:39

淹死溺亡的都是會游泳的,傷了肝的都是能飲酒的。不會水的人自然因為謹慎而遠離水塘,不能飲酒的人自然回少飲或者拒絕飲酒。如果天下太平,何時我們才會需要英雄?巧者之勞智者之憂,乃自然天道,離開勞作何談巧?沒有智慧何以憂患?勞作是人生正途,智慧是人生方向。漫無目的的四處漂泊,能夠餓不死的話,是一種自在逍遙,倘若解決不了溫飽,那就不是無所求的問題了,而是成了無能者無所不求了。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從煙火聲裡醒來2018-02-18 21:29:48

個人淺見,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張無為,無為的意思就是關心靈魂為第一等要事。(無,不是決對沒有的無,而是指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就如靈魂,生命),莊子在這裡講三等人,第一等是側重實幹,第二等側重思想,但都是從人活著該有意義(都有生命價值的思考)為出發點,至於那些飽食終日沒有什麼人生目標的人,那人生就虛度了。因為沒有思想就是沒有靈魂生命,也就不稱為人。不繫之舟隨波逐流後來哪裡還找的到它?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白天的月亮552018-06-28 00:46:14

字面意思很多人翻譯,我古文不行,就不翻譯了。我的理解是:有得必有失,心靈手巧有缺點,平庸也有優點,因此天生資質平庸也不要傷心。花兒有它的芬芳,小草有它的堅韌,大樹有它的挺拔,各有千秋,誰也不必嫉妒誰,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接受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去羨慕別人,你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快樂!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水果果沙拉拉2021-05-08 10:06:25

世間人看這句話,覺得前面是褒義,後面是貶義。出世間人看這句話,前面是貶義,後面是褒義。

我第一次看這句話,覺得我是巧者,是知者,這句是:能者勞,智者憂。因為我有能力,也很聰明。所以在單位很累,想的也很多。而別人是無能者,沒能力啥都不會,還活的挺好。

後來,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從佛學角度理解,意思正好相反。巧者知者反而會為智和能所累,不能灑脫。而那些沒有智巧的無能之輩卻自由自在。

再後來我分析:這兩者是路的兩邊,中庸之道不好走,一不小心就會落在兩邊。巧和智是病,修行人會被能力和智力所累,天天勞身勞心,不得解脫。那些無所求的人有兩種:1大智慧已解脫的修行人,2沒有智慧啥都不會的無能之輩。這兩種人都能做到自由自在。而這自由自在就是一種心態。但是,無能之輩的自由自在,最後一定會落得還得去還自己欠下的債,比如偷懶,不幹活,這些都是要還的。

所以,有智力有能力的人不能被自己的能力束縛,要有無所求的心態。而無所求的人也不能去給別人找麻煩添包袱,還是需要自己長一些智力和能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樣才叫中庸之道。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袁連法的國學答問2020-11-04 19:15:50

我對這句話怎麼沒有印象,出自外篇還雜篇?

巧者勞而知者憂,這個是承老子棄聖絕智的,主張返樸歸真,以素守拙,反對智巧,即反對縱橫家之煽惑。

無能者,不以巧不以智為能者也,不關世用利祿,惟道是從,與天地齊(飽),在神真聖至之中,也算是亂世濁世中的聖人吧。因為不務實,能虛心,故無所拘繫,如孤舟橫野渡是也,或者鯤鵬之屬吧。

道家之無,是個玄關也!比喻,道家之指月也!

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