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hyg陌上花開2021-06-04 17:55:10

一曲《蝶戀花》,訴盡相思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北宋晏殊名作《蝶戀花》中的句子,講述的就是望眼欲穿的相思之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其全文如下: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月光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上片寓情於景,借欄杆外籠著愁煙的菊花含露的蘭花,帶了清早寒意的羅幕,雙飛的燕子,斜穿入戶照了一夜的月光,表現出一種悽清的別離惆悵。

下片說昨天夜裡綠樹在西風中凋零,我獨自登上高樓,眺望遠處延伸到天邊的路,久久不曾移動。想給我心愛的人寫封信,千山萬水,無處可寄!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刻畫出的就是那樣一個孤獨的背影!樹上的葉子落了,看上去很蕭索;那個人獨立高樓,痴然遠望,看上去很是落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若你曾歷經別離,當知這樣的苦楚!

愛情裡多得是愛而未得,或者得而復失,都面臨著別離。可能未來可期,更可能重逢無望,那樣的心情,痛卻無奈,苦悶又彷徨!

如果你已曾歷經別離,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在秋風吹落樹葉的早晨,駐足凝望遠方,回想起過去的歡聚時光,你就會理解這樣的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至於作者晏殊,詞裡多的是這種愁緒: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清平樂》);“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

其實,史料中真不曾記載他有什麼轟動一時的愛情故事,他以神童入仕,十四歲就賜同進士出身,最後官至宰相。也曾有過幾許沉浮,但總體來講還算順遂,平安喜樂一生。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能寫出那樣的詞來,他的內心,是寂寞的吧?

因為他曾經歷了前兩個妻子的故去!野史裡說他和一個叫蕭娘的歌女互生情愫卻被迫分離;《大宋宮詞》裡還為他和壽康公主編織了一個夢,夢醒時分,唯餘悵惘!

不知道他的這句話到底是寫給誰的,才情是真的,深情也是真的,不然不會流傳千年仍然讓我們心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另一層解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這第一種境界就是晏殊的這句西風碧樹。

大多數解釋是登高望遠,確立目標;還有的說是要耐得住寂寞,才會有所成就。見仁見智,可以自己理解。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站了那麼久,望也望了,可能也回首往事了,也默默流兩行淚了。生活卻仍需繼續,該怎麼還得怎麼。

同樣是晏殊詞裡的一句話,送給所有沉湎於過去的多情的人: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天涯太遠,望一望也就罷了。眼前要緊,切莫讓咫尺也變成了天涯。生命本就是一場旅行,有伴在側,當珍視之!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半窗春雨2020-05-07 20:50:27

這是宋/晏殊的詞《蠂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下半厥詞中一句詞,單獨就此一句詞義而釋為在西風狂嘯的夜,綠葉枝梢吹滿地,誰家的女兒滿懷孤獨與惆悵,站在西樓遠望夜色的天一頭路口,思念著心中的情郎,想寄一封情書又被山隔水阻,月光穿過朱戶直到曉,還是不知情郎在何處?

反應了人世間無情人而又寄思念於虛幻、痛苦、孤獨的生活,映證了蘇軾舉杯邀明月,弄影成三人的現實世界客觀存在的社會中孤獨的人人生心態和現在存在的社會現象。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九思堂筆記2020-07-02 20:50:20

九思堂筆記,

品讀經典,提升素養,回答問題,僅供參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問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啥人生滋味?

答:

啥滋味,兩種人生滋味。

第一種滋味,悽清的愁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宋早期大詩人、散文家

晏殊

的《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

晏殊是神童奇才,

真正的少年得志

14

歲參加殿試,被宋真宗賜同進士出身,並由此進入仕途。

仕途雖有些小周折,但深得兩代皇帝的器重和信任,長期身居要職,最高至宰相。一個最重要原因是他自律簡樸、平易仁和、以誠待人、唯賢是舉,以及才學和能力俱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他的詩詞,繼承

南唐

花間派

”詞風並有所發展,形成

雅緻清麗、多情不俗

的主格調,是

婉約派

奠基人之一。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上半片:“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窗外欄杆邊的菊花,籠罩著薄霧似愁緒不散;蘭花凝露如滴淚;屋內,帷簾微冷;燕子不解情趣,只管成對雙飛;月亮也不懂離別的滋味,一任月光穿射院落和窗欞。

女子一夜未眠

飽受離別

思念之苦之痛

菊蘭人格化

進行刻畫,用

燕子、明月反襯

孤獨和傷感。

這首詞表達的

第一個滋味:離別的孤獨,相思的悽清愁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第二種滋味,蒼茫的惆悵

上半片表現的意境是清麗婉約的,也是

婉約派

的典型風格。比如他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再往下看。

下半片: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獨自登上小樓,放眼望去,近處是昨夜秋風吹打的樹木,遠處是蒼茫無盡的路。想寫封書信寄給心中的人,但山水綿長無邊,他在哪裡呢?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承接上片,女子的思念愁苦,應當

進而變成悲情、愁恨、極度悲哀痛心

。但卻沒有,而是變成了

不盡

寂寥和惆悵。不流俗顯現高遠。

這首詞表達的

第二個人生滋味無邊的思念和蒼茫的惆悵。

晏殊被稱“

宰相詞人

”,他性格

豁達、舒暢,

這反映到了這首詞中,也構成了他

有別於其他婉約派詞人的風格——情雅不豔俗、情深卻曠達。

@九思堂筆記

謝謝關注和閱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圖片來自網路,投訴必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月下韋陀2020-05-08 23:00:39

這句詞在晏殊《蝶戀花》的下片,寫登高遠望的所見所感。句短情卻長,生動刻畫了曲折複雜的人物心理,其中的相思滋味五味雜陳,欲說還休。

昨夜西風凋碧樹

”,表面描寫的是景物,一場西風過處,樹葉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實際上“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借秋風裡的樹感嘆季節遲暮,人也倍感孤獨。面對這種破敗淒涼的景象,作者不僅僅是傷感,更有一種深深的牽掛:天冷了,伊人何在?這樣想著,思念湧上心頭,忽然又轉悲為喜了:樹葉掉光好啦,不妨礙視線,可以登高看一看,如果伊人歸來,也是莫大的驚喜啊!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獨上高樓

”是詞人的寄託,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獨自登上高樓只是心理安慰罷了。溫庭筠的《望江南》也寫道: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

很明顯,這是一種借酒澆愁愁更愁的做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望盡天涯路

”又讓作者由登樓的期望化作失望,伊人流落天涯,怎麼會看到?看到的只是滿目淒涼。從失望到希望再到失望,作者的相思真是無處排解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既然相思無處排解,忽然又想到一個妙招兒:

欲寄彩箋兼尺素,

可是一線希望馬上又被否定了:

山長水闊知何處?

伊人飄泊不定,地址在哪兒?連信都無處可寄!

在希望和失望中煎熬,是一種相思欲狂的人生滋味。

得不到的,總是最美好的。明明隔著千山萬水,卻還要刻骨地相思。不僅相思,還要登高遠眺,期望伊人歸來。伊人不歸,音信不通,該是多斷腸的相思啊!

文如其人,詞作者晏殊又稱“宰相詞人”,為人圓融曠達,待人以誠;為官大力辦學,推行了“慶曆新政”;為學文采卓然,開創了婉約詞風。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

人有兩個目的。頭一個是自然目的,即掙錢和獲得社會地位。當這個目的已經達到,就開始了另一方面,即文化方面。

晏殊官高位顯,沒有衣食之愁,於是他把對人生的感觸和體驗沉澱下來,一旦觸發便會奔湧和流瀉,給後世留下了這些源遠流長的佳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唐朝寅公子2020-05-08 14:22:13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王國維喻人生三境的第一境,取自宋朝晏殊的詞《蠂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這幾句詞用疏澹的筆墨、溫婉的格調、寥闊高遠的意境,暗喻人生迷茫之時,當開闊心胸,展望前路,一灑落,一悲壯的人生體驗。

“昨夜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的萋楚迷茫表現得淋漓盡致。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無望的情況下,詩人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雖然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悲壯,毫無纖柔頹靡之感。

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時,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心遠遼廓,放能隨光陰的腳步步入人生的佳境。

這三句筆造境深邃,有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早已成為描寫人生境遇的千古佳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拂硯2021-01-07 16:35:55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朝富貴詞人晏殊的詞《蠂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抄錄原詞文如下,以饗讀者!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境界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

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新秋清晨,羅幕之間盪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絡,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

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盪漾著因孤孑悽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只寫客觀物象,不著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詞語,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

這種彷彿是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棖觸的。

後來蘇軾的《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機杼相類。但蘇詞清疏豪宕,晏詞深婉含蘊,風調自不相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

“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

“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飄落樹葉情景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似乎接著抒寫的只能是憂傷低迴之音,但卻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百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

所以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氣象闊大,境界高遠,成為全詞的警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

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

“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遠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這首詞的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有區別的。

上片取境較狹,風格偏於柔婉;下片境界開闊,風格近於悲壯。

但上片於深婉中見含蓄,下片於廣遠中有蘊涵,前者由於表現手法的婉曲,後者由於藝術的概括,全篇仍貫串著意象虛涵這一總的特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王國維借用詞中“昨夜”三句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雖與詞作的原意了不相涉,卻和這三句意象特別虛涵,便於借題發揮分不開。

“獨上高樓”是是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二種境界,是說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技藝精進,境界不斷提高之後,難免會覺得曲高和寡,孤獨寂寞。

“望盡天涯路”是一種大格局、大境界、無怨無悔的態度。至此,心胸寥廓、豁達大度的古今集大成者,圓融觀照,一覽眾山小,人生已臻化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老街味道2021-01-09 10:45:40

問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前言

這幾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其詞雲: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被王國維認為是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一、三種境界

讀過《人間詞話》的朋友,對於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某過於王國維三種境界之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可以看出來,王國維三種境界,是成就事業三個步驟,晏殊的”望盡天涯路“是第一步。

從事業的成就來說,第一步就是有一個人生或者事業的目標。 有了目標之後,才會有第二步的境界,即永不放棄的追求: “ 衣帶漸寬終不悔”。不懈地努力之後(眾裡尋他千百度),才會有第三步地收穫:“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目標的實現。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二、讀者的理解

晏殊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富貴宰相,門生遍佈朝廷,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很多人寫閨怨詞,並非寫實,而是借閨怨詞抒發自己的心中塊壘。

但是,王國維這種分析,是晏殊自己的真實意圖嗎?

當然不是,不過,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古人的話說,就是: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譚獻《復堂詞錄序》)

也就是說,晏殊是不是這樣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對於這首詞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因為個人知識和閱歷的差別而不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三、《蝶戀花》簡析

這首詞中,晏殊塑造了一個獨上高樓的女子,因為思念遠方的愛人而深受離恨之苦。

詞中的景物都被作者有意賦予了一種哀愁的情感。

檻菊愁煙蘭泣露,明月不諳離恨苦,這裡的“愁煙、泣露、明月”是詠物常見的擬人方式,將人物的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將景物人格化。

燕子雙飛去。雙燕用來襯托人物的孤單。同時,燕子飛去與後面的“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都有書信斷絕的意思。

昨夜西風凋碧樹, 燕子雙飛去,在寫景之外,還有時光逝去的暗示,

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表示在淒冷的環境下,不能阻止女子登高望遠,無法阻斷其對於遠方愛人的思念。

只是,山高水長音信斷絕,除了望盡天涯路之外,女子又能如何呢?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結束語

王國維從這首詞中,提煉出了第一種境界。即無論什麼困難之下,人生和事業都要樹立一個目標。就算西風凋碧樹,我還是要獨上高樓望盡天涯。

至於晏殊是怎麼想的,並不重要。

@老街味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尚茶居2020-05-08 15:06:10

落寞無人訴,孤寂無人知。

盼而終不得,隻身天涯路……

零落如秋葉,死灰尚有溫。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劍鋒園子2020-05-08 19:28:52

謝謝題主。作為婉約派久負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晏殊的這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的是離愁別緒,即傷離懷遠的人生滋味。

第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道出的是心中的悲苦淒涼之味

昨夜裡通宵不眠,只聽西風嗖嗖、凌厲肅殺,而一個“凋”字,在自然界的黃葉飄零的變化,注入主人公的強烈感受。碧綠的樹,一夜之間在西風裡飄落凋零,猶如曾經如綠葉一樣的鮮活和美麗,突然消失,留下的是滿地黃葉般的記憶,這是何等的淒涼、清冷和悲苦。

第二句:“獨上高樓”,寫出心中無比的孤獨憂傷之味

“獨上”應對的是全詞上闕“離恨苦”,反照的是上闕中的“燕子雙飛”。一個“獨”字,既寫出了人的形單影隻,更道盡了內心的無比孤獨、落寞和憂傷。

第三句:“望盡天涯路”,道出的是內心的蒼茫、悲壯之味

淒冷、悲苦有孤獨中,詩人登高而望眼前卻是“天涯路”,一片無限的廣遠而寥廓。一個“近”字,說明目光所及是毫無窒礙的空闊遼遠,似乎又給詩人以愁苦的精神以撫慰和滿足,內心是蒼茫曠遠的。但是,茫茫的“天涯路”又是多麼遠、前途是多麼不可知,合適才能走完這條路,所以,又不能不生出一種悲苦和悲壯來。

綜上,這三句,寫出了詩人淒涼、孤獨和憂傷,但又寫出了一種曠遠蒼茫和悲壯的,雖然是離愁別緒的苦,卻沒有纖柔頹靡的況味。

再次感謝!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華中夢2020-05-09 15:29:02

我認為是人生處於迷茫期的時候,不知道以後路怎麼選擇,或是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知道要走那條路,是一種淒涼,惆悵的心情。我們一人獨行難免寂寞孤獨,但終究會在探尋真知的路上突破自己,選擇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事情!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飛哥傳書TED2020-05-09 17:20:55

這句晏殊的詞被王國維引用來形容古今成大事者三境界中的第一層,雖原意改變,但源於這三句話內涵豐富,能夠沿展開拓。

而在詞中表達的是離愁別恨的悽苦的境況。

蝶戀花詩詞鑑賞

這首詞是晏殊的佳作,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該詞又富有豪放之韻。

這三句前面“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不明白離別的痛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本就輾轉難眠月光還不盡人意。這種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刻畫出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徹夜無眠早起“望盡天涯”,卻見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西風肅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呼之欲出。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這三句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意境深淵。

品人生七苦

在中國的文化多元的背景佛家提出人生悽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自然法則無法避免。而怨憎快,愛別離,求不得則是人的慾望造成的,如果一個人無慾無求也就沒有所謂的煩惱了,可人生在世,如何才能了卻心中的塵緣。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佛家講看破紅塵,去除貪嗔痴。天龍八部當中的少林方丈身為主持方丈,佛法精深,卻同樣未能徹底斬斷情緣。佛門修行之人日日薰陶,尚不能如此,何況世上的眾生。

在七苦中最讓人纏綿悱惻,痛徹心扉的莫過於愛別離。在《大話西遊》中有一個臺詞,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你愛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卻沒有珍惜。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難懂的發明,元好問直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金庸老先生給我們呈現的愛情更加刻骨銘心,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飽受世俗眼光的排斥,為倫理所不容,但所有的枷鎖都是人為設定,只有跟隨內心方能情定三生,情花毒,一別16年,心中的苦又是如何消解的。像晏殊的詞中一樣尺素傳書卻山高路遠,不知愛人身在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李莫愁這個被愛傷透了心的女人,由愛生恨,恨世間一切薄情郎,當被辜負時,便鐵石心腸,縱身一躍,卻讓人心生憐憫,人世間唯愛難懂。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愛別離乃人生一大挑戰,經此難關便成就自我,珍惜擁有,莫負真情,不做寂寞的奴隸,不做薄情的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