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詩人一生從沒出過邊塞,卻寫了不少邊塞詩?

哪位詩人一生從沒出過邊塞,卻寫了不少邊塞詩?使用者17383824794242019-09-27 14:38:12

謝邀。本人不是學中文的,只是背過《唐詩三百首》,就說說自己的感覺吧。這是我很喜歡一首詩,很多人認為高適的巔峰之作。但所謂集大成者不一定頂級詩人就寫的出來,比如李白就寫不出戰爭題材的大成之作。

首先,要考察一下高適其人就知道他是有資格寫出這樣的名篇的。高適據說是唐代大詩人裡官做得最大的(安史之亂時好像是侍御使兼州刺史),不僅親歷戰爭,而且也是重要決策者,所見所歷所想與普通詩人是不同的(如老杜只是戰爭的受害者,李白是時從軍也只算是隨軍)。所以,別人寫戰爭多寫得片面,才大如李白也只能寫出戰爭的情緒而無法深入,皆因參與戰爭的體驗層次不足。而高適兼有詩人的浪漫和政治家的洞察力,故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戰爭,描寫戰爭。所以,我理解如果該詩真有集大成之譽,應是指描寫戰爭的維度,而非場景。

還有,就是詩中透射出的盛唐精神。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我沒有查過這兩千首都是什麼時期的,但看看那些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王之渙、王昌齡、王瀚、李頎等都是盛唐或之前的)便可知高質量的邊塞詩盡在盛唐。他們的詩中都蘊含著一種“盛唐精神”,鮮有頹喪、絕望、逃避和聽天由命的情緒。這首詩先揚後抑(具體表現有各家解讀,不再多說),後半段大書征戰之苦,但到最後卻說“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為奪取功勳拼死血戰,這是多麼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這就是盛唐精神。

瞭解了這些,再看全篇就好理解了。個人淺見,不當之處但求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