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昆繩書文言文翻譯?

與王昆繩書文言文翻譯?雲風韶華2020-10-12 07:58:14

翻譯如下:

自從齋中分別,再也沒有見面。接到你的書信,情義深厚而文辭質樸,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過這樣的。我出門遊學交友,其間已將近十年,志趣相投,相處很深的,沒有再比得過兄長你了!

離開都門,乘船向南,算是遠離風沙塵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滌,為之開闊;又因為長年不能盡孝,所以應該回家問候探望(父母),忘卻自身的貧賤。唯獨掛念幾位好友,只能遠隔異地, 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夢中時常見到兄長你與戴名世言談熱烈,新老朋友嬉笑歡呼的情景,醒來(每每)就增添離群索居的傷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飢餓驅使,(只好)出入於宣城和歙縣之間(找事做)。走到涇河的時候,路上看到左右高聳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見底,崖巖參差交錯,重重疊疊,風雲往來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盤曲,富有生機,遠近聚居的人們看上去很是閒適,不由得想到古代莊周、陶潛這些人,逍遙自樂,居於巖穴之中和觀覽流水,心中沒有世俗的瑣事。天地日月山川的精華,浸潤(著它們) 而讓它們更加新奇勃發,那些居民也就很像這些古木、奇藤、修竹。(如果)讓我能在其間有那麼一畝地的房子、幾頃耕田,自給自足,並能埋首研習經典、寫書,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擾亂,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及古人。可是現在卻是一年到頭勞頓不已,低聲下氣向別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宿,顛踣流離,或因為被煩事束縛不得已與人交換技藝,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寬閒。君子可以堅守窮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實在擔心神智紛亂,學問荒廢,停止,有高遠的志向但最終一事無成啊。

我今年已經二十六歲了,這樣虛度時光一直下去到四十歲、五十歲,那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既無益於自己,也對後人沒好處,將與芸芸眾生一樣的渺小。每想到這事,就好像身上附著不治的重病,半夜起來,繞著屋子彷徨不已。家裡的僕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說什麼,唉,我的心事能跟那個說呢?

幸好你中了舉人!士友間自然少不了慶賀之意,只是我內心還是惶惑的。韓愈說:“眾人之進,未始不為退。”只願(用這話)時時提醒自己。

我近來要好好研讀各種經書,要打破舊說的門戶,探究經書的真意。即使冒風雪嚴寒,住簡陋旅館,也不敢一時一刻的鬆懈、荒廢。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勵來慰藉這索居的苦寒。

與王昆繩書文言文翻譯?圓臉講娛樂2020-08-10 10:40:54

自從齋中分別,再也沒有見面。接到你的書信,情義深厚而文辭質樸,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過這樣的。我出門遊學交友,其間已將近十年,志趣相投,相處很深的,沒有再比得過兄長你了!

離開都門,乘船向南,算是遠離風沙塵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滌,為之開闊;又因為長年不能盡孝,所以應該回家問候探望(父母),忘卻自身的貧賤。唯獨掛念幾位好友,只能遠隔異地,也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夢中時常見到兄長你與戴名世言談熱烈,新老朋友嬉笑歡呼的情景,醒來(每每)就增添離群索居的傷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飢餓驅使,(只好)出入於宣城和歙縣之間(找事做)。走到涇河的時候,路上看到左右高聳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見底,崖巖參差交錯,重重疊疊,風雲往來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盤曲,富有生機,遠近聚居的人們看上去很是閒適,不由得想到古代莊周、陶潛這些人,逍遙自樂,居於巖穴之中和觀覽流水,心中沒有世俗的瑣事。天地日月山川的精華,浸潤(著它們)而讓它們更加新奇勃發,那些居民也就很像這些古木、奇藤、修竹。(如果)讓我能在其間有那麼一畝地的房子、幾頃耕田,自給自足,並能埋首研習經典、寫書,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擾亂,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及古人。可是現在卻是一年到頭勞頓不已,低聲下氣向別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宿,顛踣流離,或因為被煩事束縛不得已與人交換技藝,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寬閒。君子可以堅守窮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實在擔心神智紛亂,學問荒廢,停止,有高遠的志向但最終一事無成啊。

我今年已經二十六歲了,這樣虛度時光一直下去到四十歲、五十歲,那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既無益於自己,也對後人沒好處,將與芸芸眾生一樣的渺小。每想到這事,就好像身上附著不治的重病,半夜起來,繞著屋子彷徨不已。家裡的僕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說什麼,唉,我的心事能跟那個說呢?

幸好你中了舉人!士友間自然少不了慶賀之意,只是我內心還是惶惑的。韓愈說:“眾人之進,未始不為退。”只願(用這話)時時提醒自己。

我近來要好好研讀各種經書,要打破舊說的門戶,探究經書的真意。即使冒風雪嚴寒,住簡陋旅館,也不敢一時一刻的鬆懈、荒廢。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勵來慰藉這索居的苦寒。

與王昆繩書:

方苞:

薦青山人李鍇,是遼東鐵嶺人。他的曾祖父李如梓是明朝寧遠伯李成梁的兄長的兒子,明朝萬曆年間的己未年(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鐵嶺城(被後金)攻陷,李如梓在官任上為之而死。進入本朝以來,家族三世都顯貴,伯父叔父兄弟之類的,有的繼承封賜的爵位,統領禁衛軍;有的開府設署,掌握軍權,勢力分佈在中央和地方。

康熙四十一年,李鍇父親少司寇蒲陽公去世。當時西邊正發生戰事,朝廷決議在邊境的沙漠地帶屯兵。山人李鍇組織操練軍隊後,自行請求到黑河一代屯兵駐守,過了一年後回來,母親已去世。又出使南河一帶,朝廷賜予他七品的冠服和綬帶。於是,李鍇把祖上的產業全部託付給兩位哥哥,自己移家到潞河居住,專心研究儒家經典和史書。共六七年,連鄰居都沒見過他一面。他曾經遊歷盤山,喜歡那裡的風景地貌,就在薦青山下買了田地,並且建造草房,和山民雜居在一起耕種。那些特別貧困的山民,他就送給他們田地而絲毫不索取什麼,蔬菜果實之類的東西,也與眾人分享。他聲名遠播,縣裡的工人每次來開採山石,經過薦青山,獨獨就不煩擾他。閒暇時候他出遊四方的山野,就一定拿著爐子火炭和瓶瓶罐罐,打柴割草的人遠遠望見了就知道是他在那裡,就會說:“這是李山人煮茶的煙。”白山人士石永寧(字東村)聽說了他的風度,而十分仰慕他。

石永寧家世代資財富裕。他的祖父都圖是清聖祖康熙帝的親近大臣,每次討論大事,都不向權貴屈服。山人石永寧少有豪壯之舉,喜歡聲色狗馬之類的享樂生活,到三十歲時,才改變志向開始發奮讀書。恰逢家中事務艱難,當時長兄已經去世,而各弟弟又都年幼,他以一身之力擔當重任。家道衰落以後,遷居到了城東侍奉母親,開墾墳地來種植維持生活。自己的米罐裡沒有一斗米的儲蓄,碰到沒有飯吃的人就全部給他。時間長了,村裡的奇邪之人,都害怕他的名聲。母親、兄長去世之後,他遷居到盤山,與薦青山人(李鍇)一起交遊。常常在嚴冬大雪天氣,用手杖敲擊冰面,相互對視,內心歡愉,看見的人都感到詫異,而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恰逢朝廷釋出法令:禁止內務府的人員離開都城居住到京郊各地。石永寧又只好被迫帶著妻子兒女遷居京城,靠租賃房屋講授經典來維持生活。乾隆元年,石永寧被舉薦為“孝廉方正”。他到有關部門極力陳述自己腿腳不靈便(跛足),難以有良好的儀表,眾人沒有誰能改變他的想法。薦青山人李鍇也被推舉為“博學宏詞”,到面試的時候也被刷掉了。

李鍇的詩,不從古人學習,而必定追求與古人並肩。而石永寧隨時隨事就可以抒發胸中意旨,無拘無束,很有真性情。有人把他的山居五言律詩二十首刻版印行,於是他發誓再也不寫詩了,把以前的詩稿全部焚燬,說:“我幼年的學業(荒廢不足),難以彌補;雖然費盡心力,所獲得的進步才到這個程度罷了。我有幸因為悲傷憂愁困頓(的人生)來為當年的糊塗行為盲目之舉而悔悟;現在已經老了,難道可以因為這些煩瑣的事情而擾亂我的心緒嗎?”

李鍇中年以後,因為救濟兄長的急困而變得更加貧窮艱難;年老無子,自己為自己挖好了墓穴。每日典賣衣服,節省糧食,來供養親戚之中的孤苦困難的人。又因為他所著的《含中集》《尚史》書稿未完成定稿,所以十分勤勉,不肯懈怠,而石永寧的長子和弟弟的兒子,都考中了進士,他們一同做官的朋友為他們建造了房屋。少司馬德沛(德沛,字濟齋)延請石永寧教他的兄長之子輔國公讀書。眾人都說石永寧可以安定下來了。石永寧卻說:“我終究不會因為(要養活)妻子兒女的緣故,讓薦青山人(李鍇)孤身一人,我將一人留在盤山,使他有所依靠而終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