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最後的軍師楊輔清,安然脫險10後年為何主動送死?

太平天國最後的軍師楊輔清,安然脫險10後年為何主動送死?了不起的聯盟小姐姐2017-12-09 13:37:31

1864年7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被俘。他在囚籠中寫下長篇供詞,其中在總結太平天國失敗原因的“天朝十誤”中,將太平天國後期封王太多作為第八條。後人也因此評論,太平天國最高爵位是王爵,後期竟然封了兩千七八多個王,如此濫封,哪有不失敗的道理呢?王爵確實是濫封了,不過,王爵不是太平天國最高的爵位。太平天國最高爵位是“軍師”,這一爵位至始至終從沒有濫封過。

太平軍起義之初,只封了四個軍師:左輔正軍師東王楊秀清、右弼又正軍師西王蕭朝貴、前導副軍師南方馮雲山以及後護又副軍師北方韋昌輝。領導集團之一、翼王石達開都沒撈到一個軍師頭銜,可見這個爵位的重要與吝嗇。

到了1856年天京之變後,建國時封的四個軍師已經全部死去,石達開即使回京輔政,洪秀全也只給了他一個“通軍主將”頭銜,還是沒有封為軍師。

此後軍師職位空缺了三年,直到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來到天京,洪秀全才又重新封王封軍師,洪仁玕被封為精忠軍師。到了太平天國末期,前線的重要將領才得到“軍師”的封號。李秀成被封為真忠軍師,李世賢被封為正忠軍師,楊輔清被封為愨忠軍師。英王陳玉成已經犧牲,被追封為勇忠軍師,石達開出走在外,被遙封為公忠又副軍師,此後再未封一個軍師。前後得到“軍師”封號的只有10個人,2700多個王其實都不算啥,他們才是真正的頂級朝臣和重要領袖。

太平天國失敗後,這些軍師們差不多全部遇難,唯有愨忠軍師輔王楊輔清幸運脫險,儘管清軍瘋狂搜捕,卻怎麼也找不到他的蹤影了。

楊輔清是廣西人,原名楊金生,參加太平軍後作戰勇敢,嶄露頭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一個偶然,執掌軍政大權的東王楊秀清發現了他,看出他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將楊金生認作本家,改名楊輔清,封為國宗,領兵作戰。楊輔清沒有辜負東王的提拔信任,他治軍有方,多次獲得勝仗。就在這時,領導集團間發生了內訌,東王楊秀清被殺,他在天京的部屬也遭株連,全部被殺,楊輔清此時領兵在外,幸運地躲過了這場災難。後來楊輔清隨石達開出走,不久又脫離石達開回歸天京指揮。此時,楊輔清的實力已經很強大,他以皖南為根據地,多次打敗清軍的進攻。參加了二破江南大營、安慶保衛戰等太平天國後期的重大軍事行動,每次都奮不顧身,安慶保衛戰中還與陳玉成一起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一個人的才華和勇敢無力改變形勢,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苦苦支撐的楊輔清部也接連遇挫,眼看無力迴天,楊輔清不願意部眾再做無謂的犧牲,於是將他們都遣散了。他自己走上海、回廣西,又去廣東、湖南、安徽、福建,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時光一過就是10年。

他走過的山山水水依舊親切熟悉,那裡曾經是他征戰的地方,可此時已經不再有太平天國的旗幟飛揚。他飽經滄桑,早不再年輕,可心中的熱血卻還在奔騰,曾經的崢嶸歲月依舊讓他懷念振奮。他不願意從此隱姓埋名,做大清的順民安享後半生。他是太平天國最後的軍師,他怎麼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10年中,楊輔清始終沒有放棄復國的努力。他不停地奔走就是在等待時機,就是在尋找機會。

1874年,日本進佔琉球,威脅臺灣,於是清軍在福建沿海一帶募兵,以預防未來一戰。楊輔清得知訊息,立刻動身來到福建晉江報名參軍。此時太平天國已經失敗十年,清廷早已穩定了統治,並且興辦洋務,正呈現出一派“中興”的氣象。楊輔清不是無知小卒,他是太平軍頂級將領,當然知道此時反清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但他不能再等了,他怕自己再沒有力氣拿起武器,再無法號召流散的部眾,他只能竭盡最後的忠誠奮力一搏,縱死無悔。

楊輔清不僅自己報名參軍,也廣泛聯絡曾經的太平軍戰士。本來他輾轉隱藏,無人知道他的行蹤。但此時開始行動密謀反清,必然引起清軍的注意。他參軍不久就被曾經的太平軍叛徒出賣,被捕後慷慨就義。這個太平天國最後的軍師終於如願殉國而死,不負他奉獻了全部青春的太平天國,不負他的無數早已犧牲的戰友們……

太平天國最後的軍師楊輔清,安然脫險10後年為何主動送死?陶短房2017-12-14 23:08:46

您所說的顯然是開朝愨忠軍師輔王楊輔清,但他只是太平天國“最後死的軍師“,並非”最後的軍師“

太平天國前期共封四個軍師:左輔正軍師東王楊秀清、右弼又正軍師西王蕭朝貴、前導副軍師南王馮雲山、後護又副軍師北王韋昌輝。天京事變後這幾個職位一度消失,但在庚申十年(1860年)左右除韋昌輝因為被”打倒“,其軍師職位無人承襲外,另外三個都被三人名義上的後裔世襲,但實際上都掌握在洪秀全手裡(新的左輔正軍師幼東王楊天佑其實是洪秀全第五子洪天佑過繼,右弼又正軍師幼西王蕭有和是洪秀全外甥,馮雲山的兒子都沒能隨軍,幼南王究竟是誰不得而知,但顯然既年幼、又和洪秀全關係非常)。

後期的軍師,最早為”國字號“,有丁巳七年(1857年)所封的開國軍師義王石達開(未接受),約壬戌十二年封的護國軍師忠王李秀成(後因頂撞洪秀全革職),稍後是”忠字號“,即己未九年春封的精忠軍師幹王洪仁玕(辛酉十一年秋因安慶失守革,翌年復),壬戌十二年稍晚一次性封的公忠軍師石達開(當時已出走)、勇忠軍師英王陳玉成(已死)、公忠軍師李秀成、正忠軍師侍王李世賢、愨忠軍師楊輔清,楊在這批軍師中排名最後一位。

但這並非太平天國封軍師的結束:甲子十四年(1864年)六月初八日(7月24日)天京城破,幼天王在李秀成的護送下突圍逃至太平軍佔領下的廣德州,期間與李秀成失散,仰賴”眾王親“的力戰才得以脫險,其中資格很老的尊王劉慶漢”用長槍系白帶“連夜引路,給幼天王留下深刻印象。突圍成功後幼天王在湖州與洪仁玕匯合,隨後封洪為”正軍師“(他以前的精忠軍師”爵同南王“,是副軍師),封劉慶漢為”副軍師“,劉也成為太平天國所封的最後一個軍師。他應該是六月十六日隨幼天王抵達湖州後獲封的,八月廿七日即在江西石城古嶺楊家牌兵敗,重傷被俘,留下一份簡略供詞後被殺害,也就是說其軍師任期滿打滿算也就兩個月左右。

楊輔清呢?他的軍隊人數在同批”忠字號“軍師中最少也最弱,且沒有固定地盤和後勤來源,只能在蘇皖浙邊界貧瘠的山區打轉,天京陷落後他的軍隊在皖南潰散,他化裝成平民取道當時一片混亂的湖州,走水陸逃入上海租界,後來先後回國廣西原籍,去過貴州、廣東、湖南、安徽,”俱不敢日久存厝,並無一定住址“。1874年日本在琉球、臺灣挑釁,東南吃緊,清軍在當地招募兵勇,當時住在安慶的楊輔清聞訊趕去投軍,結果被前陳玉成部將、已投降清朝的馬融和得知舉報,在福建晉江被查獲,經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審訊,”供認前情不諱“,”照謀反大逆律凌遲處死“。

清末有傳說稱楊輔清加入哥老會或組織秘密團伙反清,這有一定可能,但楊輔清是”著名逆首“,哥老會等反清團伙流派複雜(哥老會的骨幹是退伍湘軍),其中萬一有人貪圖重賞,楊輔清就危在旦夕,以他”不敢在一地久住“的謹慎,恐怕接觸會有,但不會深入,而這種動輒搬家的做派也很難發展出一個有實力的”暗組織“來。福建招募兵勇的“薪水”是每月白銀四兩二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楊輔清怕也不太可能為這點錢冒險送死。他之所以去投軍,從情理上分析,一是可能認為過了10年之久目標已經不大,二可能有昔日舊部、熟人暗示,投入沿海兵營可以見機行事(既可認為“便於造反”,更可認為“便於外逃”,後者可能性更大些似乎)。馬融和與楊輔清在太平天國時代並無密切關係,都能知道楊輔清去了福建,可見他此行的確聯絡過舊部。

不論楊輔清留下的簡短供詞,還是兩位清朝主官的報告,都沒有提及楊輔清在兵敗逃往後和投軍時的“劣跡”,處死他仍然是因為他”滋擾十餘省、流毒東南、攻陷各城,受封偽王,實屬窮兇極惡,罪不容誅“的”前科“而非”現行“,清末革命黨為了宣傳需要,將他的投軍行為描繪為”密謀革命“,這當然有可能,但在歷史材料中找不到確鑿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