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易述人生52021-09-21 21:21:00

先說說人類文明的起源。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語言、文字、藝術……都經過了上萬年的積澱。智人出現初期就有了群居的習慣,於是就有了部落的模式,部落首領靠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管理部屬,那個時候也沒有管理機構和法律法規,就是部落首領純粹的人治模式。部落首領長期的能力和智慧體現,便建立起了威信甚至崇拜的形象,同時也讓不少人對首領的言行產生了迷信。“迷信”從字義上理解,就是“信”,然後“著迷”。信是迷的前提。久而久之人類對自然也產生了迷信。太陽永不落,陽光溫暖萬物。於是就迷信了“太陽神”。在華夏文明中,南方的“鳳凰神”,東方的“龍崇拜”,西方的“虎崇拜”,北方的“長壽龜崇拜”……。這些也應該是早期迷信的範疇。後來就演變成了華夏民族的文明圖騰。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周易》是人類文明逐步總結的結果,具體成書時間不詳。因此,迷信這種形式在人類早期是推動人類進化的基本邏輯。現代人類對於科學的迷信也是一樣,地心說、日心說,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還只有1%左右,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馬振廷12021-09-25 09:15:34

龜藏,連山,易經,三易符號數字皆藏有大量自然歷史資訊。

封見必封建迷信非自然的人為信仰。古今中外有了封見迷信才有人類大史事的成功。每人冇不迷信人或被迷信己的。不說假話成不了大事此理也。假話皆迷信也。

人皆怕死,不迷信戰爭犧牲那麼多人願去送死嗎?得利者還不是花天酒地,後來人誰又領情呢?犧牲者又得到了什麼?特別是為敗寇傷亡者。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明瀚星耀2021-09-15 02:32:18

傳統文學周易和封建迷信到底有沒有界限?兩者之間是沒有界限,看誰人怎樣理解它。就好像陰陽,一陰一陽,亦正亦邪,科學盡頭是神學,一切皆有規律迴圈,但是也無形可尋。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066855216382021-09-15 02:46:12

應該沒有界限。譬如:任何一種物質或文化,自己不明白,別人說啥信啥就是迷信。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風吹過99062021-09-17 07:03:57

感謝邀請!

周易堪稱五經首,

必有大智塑生靈。

羅物演義天行健,

陰陽命理變中求。

應變卦象變中變,

化變趨吉勢領變。

冰山一角展妙用,

她於迷信質不同。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網路古今2021-09-17 06:59:33

周易,是文化文明的遺存!是後世研究理論前史的重要文獻。

封建迷信,做為高頻詞彙,是革命史帶來的!

迷信~應該是專用詞語。表示思維邏輯定式與行為舉止習慣。

自古至今:

迷信仍然左右人類思想!

封建餘孽行為習慣也在混沌現實生活。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轉身掌2021-09-15 14:44:55

“封建迷信”這個詞彙是有問題的,因為“封建”與“迷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把它們組合成封建迷信一詞乃是搞笑。何謂封建?封建,乃是封土建邦,君主給本家族的人或有特殊功勞的大臣一塊封地,讓他們建立諸候國,這就是封建。例如,姜太公因功勞大,周武王就把齊地封給了他,建立了齊國。 而什麼叫迷信呢?迷信就是對某一事物盲目地相信。例如,十幾年前那個被稱為“酸鹼理論之父”的羅伯特。歐陽提出了“鹼性體質好,酸性體質差”的理論,轟動了全世界的醫學界。盲目相信該理論的人不計其數,這就是迷信。 從上述的事來看,封建與迷信屁的關係都沒有,把這兩概念混在一起組成“封建迷信”一詞乃是笑話。 或許有人會不服了,說封建社會有迷信,所以叫封建迷信。但那個社會沒迷信呢?原始社會有迷信麼?奴隸社會有迷信麼?還有其它社會有迷信麼?為啥不叫原始迷信?奴隸迷信?資本迷信?偏偏要叫封建迷信?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俗人雅心2021-09-19 10:29:28

謝邀。

周易是先賢留下的寶貴的文化瑰寶,不是封建迷信。

周易預測性分析是科學的哲學思想,不是坊間所謂的封建迷信。

要讀懂周易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如無很高的文化素養,但在理解周易的老師的指點之下,也可以懂其中的一些道理。

普通素養的人,一是沒有機會接觸周易,二是接觸了周易也讀不懂。

高人的智慧豈是一般人能懂得了的嗎?就像小學生無法理解高中生的知識一樣的道理。

人生短暫,能有機會接觸周易,以然不易,對先賢的思想,沒有理解不要枉下結論,否則讓人笑話事小,玷汙了先賢事大。對這部偉大的著作,做為後人,我們理應好好學習,不懂,也不要菲薄。對先賢的文化瑰寶,懷一顆崇敬之心。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賞心悅沐2021-09-15 08:50:22

這不是界限問題,界限,只用在同質事物間。

傳統文學,屬於民族文化,是從上古到遠古,再到歷史,直到今日,人類文明的積累與凝鍊。所以。能稱得上文化,並不容易,是獲得過廣泛認可與傳播的事物。

而封建迷信,屬於另一種性質的事物,或者說,僅僅是性質。可以從任何事物中找到它的影子,也可以藉助任何事物行迷信之事。

而作為古籍的《周易》,並非是文學,而是後人所整理古人先哲的智慧之作,更偏重於哲學,是用來認識與理解這個世界的,也是認識與理解的總結。

當然,今天仍有不少算命先生借《周易》的一些理論來行迷信之道,這與文王演八卦有本質區別。畢竟今天的社會發展與鴻蒙之時不同,古時確實缺乏認識世界的工具,人們只能藉助最自然的手段來認識世界和自己。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吳山野士2021-09-17 07:48:18

任何宗教的信仰都有迷信存在。而且不同的宗教往往認為自己是宗教信仰,對方或別的教派、宗教是在迷信。信仰與迷信沒有準確界限?但有一個大概的分別,信仰有著清晰的認識。而迷信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

《周易》本身不是傳統文學著作,而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最早具有科學意義的經典著作。與現代科學不同的是,《周易》是研究變化。他的邏輯是動態的。現代科學是研究相對靜態的,他的邏輯是靜態的。靜態邏輯無法直接認識動態邏輯。那麼在靜態邏輯眼裡,《周易》便只能算是迷信了。因為認識不到《周易》的價值所在。

《周易》所謂的陰陽是在變的,而陰陽本身並不是認識的主體,只是認識變化的參照。有了參照,那麼當我們觀察天象時,根據天象發出的資訊與之參照,就能知道天氣會有什麼變化。大凡事情心裡有底就好辦多了。

世界是一個變化,而人處在變化之中,認識了變化,那麼也就認識了人的命運。有人用《周易》來算命也就不足為奇了。算命能不能算準?就看算命者對變化把握的情況。算出來的結果那也只是一個參照。影響命運的因素很多。現代有一門學科叫機率學。機率統計的結果也只能是一個參照依靠。

人生有軌跡,命運有前途。有人能看見自己的前途,有人看不見自己的前途。《周易》本身不是迷信,就如宗教本身是一種信仰一樣。但有人迷信。迷信上帝保佑,保佑自己飛黃騰達。你能說宗教就是迷信嗎?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魯中居士2021-09-17 07:19:28

先道個歉,說句粗話,題目在胡扯!“傳統文學”屬於人類社會思想認識的基礎階段。而“封建”是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政治形式。“迷信”則是人類對宗教信仰的一種表現。三者不搭界!純粹是:不想當將軍的工人不是好醫生!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易山君2021-09-17 09:41:53

要搞清這個界限,首先要弄清一個概念。《周易》分為義理(哲學)+術數(應用)兩大模組。

易學和陰陽五行是古人認知世界的官方主流方法論。義理這部分自不必說,古代解易注易的名家多如牛毛,我國古代成為哲學家的一大條件就是對易學有研究專著。義理模組作為一種哲學,自然談不上迷信之類。所謂是否迷信的問題。主要出在術數這個模組上。

什麼封建迷信?我的理解,這句話的本意是古代傳下來的讓人盲目相信的陳規陋習信仰等等。

術數,是基於周易的陰陽消長互根和矛盾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承認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循,對事物的執行規律進行一定的測算。有上千年的資料統計做為支撐,又不斷完善。很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我們每天,也確實是生活在無數個陰陽轉換的狀態下。

要承認周易架構思維確實發展不出來現代科學的精密程度,這是我們中華曾經落後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意義,用它來分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還是很有幫助的。只要具備辯證思維,都能很好地理解術數的應用。跟其他學科一樣,也有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可以透過學習掌握的。

因此,顯然術數模組,也跟迷信的概念不搭邊。只是有些人的思維體系不好理解,所以感覺很玄而已。好好研究義理和術數,很多事情都豁然開朗。

任何時代都有渾水摸魚者,至於有的人打著周易旗號,裝神弄鬼,招搖撞騙,這部分人確屬迷信範疇。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茗風2422021-09-17 13:19:01

周易包羅永珍,類似一部萬用工具書。是人們使用它的方法對否。諸如我一部醫書,一部百科詞典,善良有心的人用它搜尋有用的詞條和急救方法,心理陰暗的惡魔專門搜尋損人害人的方法。你能怪這部書是《殺人典籍》嗎?誠如中醫理論裡藥用得好,砒霜也是救命良藥,用得不好人參也是索命閻王。不追求自己本身對錯,去怨書,是人類最無能,甩鍋推責的表現。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風水格局擇日王2021-09-15 02:04:23

將易經定性為傳統文學,並用文學形式來理解易理,這就是迷信。

易經之理源於星辰運轉規律,將星辰轉動的範圍均分八份,每份冠以性質,名稱,配合時間變化,得出天下萬法。這些方法文學可以有理,但無據,更無果。因此理無據多源於以為,這種以為在實踐時必定屬似是而非,而這種似是實非其性質就是迷懵頑固的信仰,簡稱迷信。而源於天文這科之學,古賢早己按行業分類定出規律,俗稱口決,換句話講,口決就是告知後人怎樣應用就得到何種結果。就以易經最擅之卜為例,可以講習易者人人皆知的”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這口訣,但在應用方法至少在書,網上俱屬自以為是之使,自生與事實不符之果。

綜合上述,不懂易法專因者,無論何領域,俱屬迷信,反之為易統內的專科之學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正念甘露2021-09-20 15:00:13

感謝邀請

首先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不知道《周易》是什麼?也不清楚什麼是迷信,那我們就先說一下週易。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周易》作為國學之首,五經之首,作為世界哲學寶典,應該要好好了解一下。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但是也有很多搞迷信的人打著周易的旗幟賺錢,坑蒙拐騙等等,才導致很多人對《周易》的錯解,那接下來就來談談封建迷信。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迷信,本來是指人們對事物盲目信仰或崇拜,如迷信書本、迷信金錢、迷信人等。狹義的迷信,按照我國解放以後約定俗成的習慣,是專指人們信星佔、卜巫、風水、命相和神鬼等的思想和行為。迷信,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

迷信活動一般是專指民間的神漢、巫婆、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等所從事的抽籤、打卦、算命、看相、看風水、驅鬼、跳大神等活動。在我國曆史上長期活動的卜筮、相術、風水、算命、拆字、召魂、圓夢等大多產生或流行於封建社會,習慣上稱為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一詞是由“封建”和“迷信”兩個詞組合而成。封,《辭海》第一個解釋是“帝王把土地賜給臣子。”“建”,是創立、設定和豎立的意思。“封建”二字在《辭海》中沒有單獨的詞條,在多數場合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主義”、“封建社會”等詞的簡略,如“反帝反封建”、“反封建反迷信”、“這個人很封建”等。

現在,你對《周易》和封建迷信有認識了吧!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湄洲島粹墨木一2021-09-14 15:17:14

這個問題,不大切合實際。把傳統文學改為傳統文化,再舉《周易》為例,那就比較恰當。關於傳統文化中術數類部分,確實類似於封建迷信,但又有本質的區別。封建迷信本質上是為了糊弄與忽悠,希望透過用玄而又玄的神蹟來迷惑老百姓。而如《周易》這樣的傳統文化,它們基本上都有理論依據,他們是為了闡述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看法與觀點。哪怕是如《子平八字》或《奇門遁甲》之類的術數,也是用五行生剋制化理論,來闡述對人生與社會的一種認知。都和封建迷信有本質的區別。封建迷信主要靠糊弄與忽悠,而術數主要靠推理與歸納,是有科學依據的。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十三哥喂2021-09-15 16:40:02

首先這個問題“傳統文學”的概念是不清晰的,相對於網路文學,也有傳統文學是不是?而題主括號裡的《周易》其實不是傳統文學,應該屬於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學和文化雖然只相差了一個字,但是內涵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而封建迷信這個詞的含義其實也是有點模糊不清的,只是大家約定俗成就這麼用了,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封建,簡單地說就是封土而建國,是古代的一種社會制度,和迷信完全不搭界。而迷信也可以解釋成迷迷糊糊的就信了,按我們這邊的話叫鑽了牛角尖,或者叫咬卵犟,講道理都講不過來,只能慢慢的用事實說話,慢慢的做心理疏導才可能緩過來。

《周易》本質上是一個哲學體系,裡面有古代唯物的思想,也有唯心的思想,總的來講是是試圖尋找方法,規律,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本質,包括過去、現在、未來。

大家知道,這也是哲學的基本屬性,畢竟哲學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

同樣,《周易》是一本上古時代的古代哲學著作,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哲學體系上的缺陷,並且《周易》最大的錯誤在於,忽略的哲學的本質“方法論”的論字。

哲學號稱科學的科學,對於所有的科學體系、文化體系、社會體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僅僅是指導作用,也就說說,他是方法論,或者說是方法論證,在雜亂無章的事務中尋求統一的規律,其本身不是方法。

但是周易既要論證方法,也有實施的具體方法,通俗地說就是自己既當運動員也當裁判員。

雖說周易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但其本身卻是一種系統周密的哲學體系,因此是作為一門學識而存在的,其中很多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後世,甚至現在還是使用。

但是迷信屬於典型的邏輯混亂,既不講道理,也不講體系,更算不上知識,或許會借用一些類似於周易體系裡的零散東西,看上去似是而非,對於頭腦清新,有一定常識的人來說,是不能矇混過關的。但做人就怕自己騙自己,也甘心被人騙,迷迷糊糊,心甘情願地就上了當,本質上也是為了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

所以說,迷信的人,其實也都是些可憐人啊。

比如有個老人,整天和一個賣保健品的打得火熱,身邊鄰居看不下去,說了幾句,老人大為光火,但直到臨死時老人才對鄰居說:我知道他是騙我的,但是如果我不讓他騙,就再也沒有人關心我,和我聊天了。

這裡雖然沒有鬼神,但老人對於賣保健品的人的那種關係,也算得上是一種迷信了。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文有道ll字有理2021-09-17 07:48:32

一,以《周易》來比如傳統文學,不能說錯,至少是很不恰當。

二,封建和迷信不是夥伴。講真,周朝分封建制以後,建德保民,裝神弄鬼的事少了許多。

三,文學和迷信。《周易》文學性差點意思吧?非要說文學性,哪也應該是《易經》易傳部分吧。

四,只要有迷之信,文學就會有所反映!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南山太白2021-09-17 17:23:10

先說明周易屬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它和普通的迷信既有明顯的區別,在現實生活中又有一定的聯絡。封建迷信這個詞沒有問題,就如同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歷朝歷代都可以稱作封建社會一樣,這個詞的用法對歷史學家來說是反對的,不能認同的,但是我們偉大領袖肯定了這樣的用法,再也沒有人表示異議。周易、易經以及道家學說用陰陽八卦理論來解釋萬事萬物,無論科不科學,但它們終究是一種學說,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封建迷信是過去歷史上沒有文化的人、沒有接受過科學訓練的人對世界上無法解釋的一切現象的一種自我肯定的說法。封建迷信沒有一整套理論體系來支撐它自己的說法,而傳統道家儒家佛家都有自己一整套理論體系來解釋自己。這就是傳統文化與封建迷信的根本區別。但是統治階層會利用大眾的無知來宣傳統治階層的合法性,宣傳皇帝是上天的兒子,是真命天子。社會上的騙子也會利用民眾的迷信思想蠱惑民眾,從而達到騙子的各種目的。特別是傳統文化之中夾雜著一些糟粕的東西,被少數群眾堅信不疑,類似於封建迷信思想,所以我說傳統文化和封建迷信還是有一些聯絡。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從過去歷史上的傳統文化當中,去粗取精,去除糟粕,拿走精華,不斷創新發展,與時俱進,這才是我們現代人的根本任務。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才高八斗香瓜T2021-09-19 10:40:37

感謝邀請,對於整個問題,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傳統文學和封建迷信是有清晰的界限的,這界限就是個人的對事物的正確態度和認知;眾所周知,傳統文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屬於藝術上的瑰寶,有深厚的文化積澱,也是我們文化積累的象徵;而封建迷信則是一種無知和愚昧的表現;是不正確的認知產生的附屬物,會產生一些消極的能量。因此,我們應當大力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正確的三觀,不能把傳統文學和封建迷信混淆在一起,從而誤導人們,帶來不良的效果;我認為兩者之間的區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第一:傳統文學是古人智慧的沉澱,凝結了很多文人的心血,是經過大浪淘沙後的知識沉積,因此裡面的內容包羅永珍,大家知道,傳統文學的產生和形成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相關,帶有濃厚的歷史認知氣息,這些內容不管是在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周易》裡面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不僅有對於未知的探索;還有對於術數的研究;也有對事物辯證的認識;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包括對計算機程式碼的應用等;當然裡面也有一些占卜的內容,但是那些資訊都是圍繞人們如何趨利避害寫的,這和當時的社會是相符的,那時候人們有圖騰崇拜,也想預測下未來,在沒有更好的方式之前,就透過占卜實現,這也是預測最早的模型吧;但是如果把這種傳統性的內容斷章取義,被人利用而矇騙大眾就是封建迷信了;所以,從本質上說,兩者之間的涇渭分明;不能混淆視聽,當做個體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工具,給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第二:封建迷信根本獲取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資訊,除了能夠讓人摸不著頭腦,糊弄人之外,仔細推敲的話,根本就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與我們所倡導的科學唯物主義是背道而馳的;雖然存在的時間久遠;但是不能和傳統文學相提並論,兩者之間具有本質性的區別,產生的意義不同;縱觀我國的歷史長河,封建迷信除了害人之外,任何作用都沒有產生,所以,作為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我們也應當有這樣的認識,不能因為認知水平受限就用封建迷信來迷惑大家;事物存在就有其道理;以前的科技不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不高,人們沒有先進的裝置和儀器進行觀察;造成了很多未解之謎;但是隨著文明的進步,很多過去無法解釋的事情都能用現代科學理論作為指導;傳統文學對我們的啟發和教育一直影響著我們,我相信不管以後如何發展,傳統文學依舊會發揮其能量,為我們的前行照亮道路。同時也要杜絕封建迷信滋生的土壤,為我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傳統文學(如《周易》)和封建迷信有無準確界限?

以上內容,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和討論,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