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蘇州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為何蘇州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拙誠軒主2017-11-28 15:45:34

冬至大過年:

“吳門風俗,多重冬至節,謂曰肥冬瘦年。人家互送節物。”(宋·佚名《豹隱紀談》)

“郡人最重冬至節,先日,親朋各以食品相饋遺,提框擔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清·顧祿(1793—1843)《清嘉錄》)

“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畢竟勾吳風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清·徐士鋐《吳中竹枝詞》)

“邑人最重冬至節,前夕,名節夜。”(吳江、震澤《志》)

“睡覺要揀冬至夜”(《蘆墟鎮志》)

“長到冬至夜”“冬至日後十日長一刻”“有麼冬至夜,嘸麼凍一夜”(《同裡鎮志》)

“有嘛冬至夜,無嘛餓一夜”(《平望鎮志》)

“冬至前一夜謂冬至夜,家備香燭、菜餚、錫箔,祭神靈祖先。喝冬釀酒。”(《盛澤鎮志》)

冬至為什麼排在二十四節氣之首?

1。冬至最早被發現。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2。古代的迴歸年從冬至開始計算。公元前104年,按照漢武帝的旨意,民間歷算家唐都、落下閎,歷官鄧平、司馬遷等人根據天象實測和長期天文記錄制訂了《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以夏曆正月為歲首,以中氣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等來確定月份,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等稱節氣,開始採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農曆實際會有12或13個朔望月,故二十四節氣無法與農曆日期相匹配,採行“以無中氣月置閏”的制度。比如2017年閏六月。

“以夏曆正月為歲首”即從冬至開始到來年的冬至,為一回歸年,稱歲實。夏曆的正月,就是農曆十一月。而十一月的中氣就是冬至。由於既考慮到月亮的朔望,又兼顧到迴歸年,所以我國使用的歷法是陰陽曆。

冬至吃什麼?

除了日常以外,能夠凸顯吳地冬至節氣的飲食,就是冬至團、餛飩和冬釀酒。

1。冬至團:《清嘉錄》:“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蘿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

2。餛飩:南宋時,武林(杭州)冬至“享先則以餛飩,有‘冬餛飩,年餺飥’之諺。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南宋·周密《乾淳歲時記》)不過,蘇州講究“冬至餛飩夏至面”

冬至開始白天漸長,陰陽家認為陽氣開始佔上風,謂“冬至一陽生”情景如同盤古開天闢地,故冬至吃餛飩意在吃掉“混沌世界”,得一個清平世界。

3。冬釀酒:十月上辛,命典饋清麴(qū),釀冬酒,供臘祀。(東漢·崔實《四民月令》)有以木樨花合糯米同釀,香冽而味雜,名桂香;有以淡竹葉煎湯代水,色最清泠,名竹葉清。市中又有福珍、天香、玉露諸名,其酒醇厚,盛在杯中,滿而不溢,甘甜膠口,品之上也。其釀而未煮者,名生泔酒,其品最下。

江、震《志》:“冬至,舂餈糕,以祀先祖,並以饋貽祭灶。”

吳江盛澤冬至盛行吃桂圓肉、白木耳、兩個水波蛋和赤砂塘燒製的甜羹;吳江震澤則流傳吃啥補啥,這對入鄉未問俗的人而言是個利好。

冬至與氣候的關係?

1。連冬起九: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三九廿七,籬頭吹觱(bì )慄。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蒼蠅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八九七十二,豬狗躺渹(qìng,冷)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獦蚤出。(《清嘉錄》)

2。頭九暖、九九寒,晴幹冬至邋遢年,雨雪連綿四九天;冬前弗結冰,冬後凍殺人。(《吳郡歲華紀麗》)

3。晴則年必雨,雨則年必晴,此屢驗也。(明·戴羲《養餘月令》)

冬至和清明是一年中兩個比較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雖沒被列入“我們的節日”,但真真實實是我們的節日。

從氣象意義上說,冬至的候平均氣溫已經在10℃以下,進入了真正的冬天,同時農田裡也基本沒什麼要忙的了,吃,成為主要任務。

【本文蔣洪原創】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