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書寫習慣何時改為從左到右?

漢語書寫習慣何時改為從左到右?南風微涼一夢花開2019-12-24 05:02:43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1909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1955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日報》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日報》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日報》。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1950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日報》率先實踐後,到1955年11月,中央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報》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如,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1956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1986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1977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