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是什麼意思?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是什麼意思?使用者15917311485736292020-05-22 21:27:35

答:“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的意思是“一間房子不能管理好,怎麼管理整個國家呢?”

選自劉蓉的《習慣說》

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譯文:

我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我低下頭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一尺,逐漸越來越大。每次經過,我都要被絆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彆扭,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裡,向四周看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我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藉什麼治理國家呢?”隨後叫僕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我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裡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我很彆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適應。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彷彿平了;以至於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所以說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

《習慣說》一文,寫於清代,作者劉蓉。劉蓉(1816-1873),字孟容,號霞仙,湖南湘鄉人。他精通古文,著有《養晦堂文詩集》14卷及《思辨錄疑義》等作品。

本文選自《養晦堂文詩集》。“說”是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文章短小精悍,主要用來說明某種觀點、某一事物的理論,或是透過某個現象來說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