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兩側起了好腫大的兩塊,說是什麼鼻炎癌,還是晚期?

脖子兩側起了好腫大的兩塊,說是什麼鼻炎癌,還是晚期?使用者45191101276802019-05-19 09:21:28

光是鼻塞本身並不容易引起人疑心,可是單側且是持續性的鼻塞可就不尋常,往往是鼻癌的前兆。許多人都有鼻塞的症狀,如果鼻塞是兩側同時發生,或是兩側交換髮生,絕大多數不是令人擔心的事,但如果同側持續性鼻塞,可能就大有問題,應立即到鼻科門診做徹底檢查,因為單側持續性的鼻塞常是鼻癌的前兆。

醫生指出,引起鼻塞的原因很多,除了感冒、流鼻水或過敏發作會導致鼻塞,一些鼻病也會引起鼻塞的病狀。只是單側、持續性的鼻塞症狀可能是良性的鼻病,也可能是鼻癌的前兆。這些狀況自己無法判斷,唯一的辦法就是到鼻科門診用科學儀器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通常是良性鼻病引起的單側、持續性鼻塞。包括鼻中隔彎曲、息肉性或黴菌性鼻竇炎,獲釋一些良性的腫瘤,但是除了單側、持續性鼻塞問題外,還伴有流鼻血、耳朵腫脹感獲釋頸部有腫塊時,就更要當心,一般是鼻癌的前兆,應儘速就醫切勿延誤治療良機。

怎樣辨別鼻受傷滷竇的腫瘤症狀?

鼻腔和鼻竇的惡性腫瘤稱之鼻癌或鼻咽癌。鼻癌常見的表現應掌握,便於早發現、早治療。 1、鼻衄和鼻涕帶血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當癌腫組織較小,僅侷限在鼻腔或鼻竇內時,這個症狀是唯一的“報警”訊號,而且往往出血不多,有時只是涕中帶血,所以常不受病人重視而包略了。因此要特別注意,尤其是40歲以的中年人,如有這條症狀,不妨請醫生檢查一下。 2、單側鼻塞和流鼻涕 鼻腔癌出現單側鼻塞較早,而鼻竇癌出現較晚。隨著腫瘤組織增大,鼻塞便愈來愈重,呈持續性鼻塞。這與一般鼻炎兩交替性鼻塞不同。滴入1%的麻黃素液後,不像鼻炎那樣能使鼻通氣明顯改善。此外,腫瘤組織壞死或混合感染時,會有特殊臭味的鼻涕。 3、面頰腫脹、疼痛麻木感 這主是上頜竇癌的症狀。其中有些病人可在區域性的皮下摸到隆起的硬塊。 4、眼部症狀 包括單側實眼、複視、紅眼、流睛、眼脹疼、視力減退等,這些症狀一般較早出現於篩竇癌。當上頜竇癌和額竇癌向眼眶擴充套件時,也可以出現眼部症狀,病人多先到眼科就診,最終還是轉到耳鼻喉科。 5、口腔症狀 最常見的有牙痛、牙鬆動和張口困難等,這些症狀主要與上頜竇癌有關。因陋就簡口腔的頂蓋就是上頜竇的底壁,所以上頜竇的病變往往會出現上列牙齒的症狀,其中以患側第一、二磨牙和第二雙尖牙的症狀明顯。有的端正人因牙痛幾乎把所有的上牙拔光了,但牙痛仍未緩解,後來癌腫就在疼痛的部位鑽出來。診斷明確了,但病變已經擴散了。 6、其他症狀 有的鼻部膨大變形、頸部淋巴結腫大、頭痛、全身健康情況惡化等,這些多屬癌腫較晚期的症狀。 說到這裡,有一點必須指出,即上述是鼻癌的常見症狀,但作為一個單獨的症狀,鼻癌卻不是引起這些症狀的最常見的原因,而多半是其他疾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否則易患癌症。一些共同症狀的病如:鼻出血常鼻中隔疾患;鼻塞常見鼻炎;眼部和口腔症狀常見眼、牙病。因砦警惕鼻產呂的同時,還應細心地去求醫生檢查和鑑別。

著名演員李雪健患了鼻癌,大家在惋惜之餘,還有了一種說法:鼻炎會導致鼻癌(據報道,李雪健就長期患有鼻炎)。這讓很多鼻炎患者擔心不已,惟恐這鼻炎哪一天就變成了鼻癌。這一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記者專門採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華清泉副主任醫師。

華主任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還沒有任何研究表明,鼻炎會導致鼻癌。華主任介紹說,鼻癌屬於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屬高發區,武漢發病率居中。至於鼻癌的發病原因現在還不明確,只知道該病具有家族性,並與EB病毒感染有關。華主任指出,這也並不是說鼻炎與鼻癌就毫無關係,因為EB病毒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有時這種感染會有鼻炎症狀。

令華主任擔心的是,鼻癌的症狀與鼻炎較相似,都會出現頭疼、鼻子不通,這使得一些病人,特別是有鼻炎病史的病人,往往到晚期才來醫治。華主任提醒患者如經常出現回吸涕中帶血(即吸一下鼻子吐出來的痰帶血)這一鼻癌的典型症狀,就一定要看醫生。另外,耳鳴、上頸部有腫塊(晚期症狀)也可能是鼻癌的徵兆。

據瞭解,一般經過放療,鼻癌晚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為30%-40%。

1 鼻咽癌的流行特徵

鼻咽癌系惡性程度較高的頭頸部腫瘤。其發病情況因地區、種族、年齡不同而差異懸殊。鼻咽癌主要以東南亞,尤以我國南方(如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多見,黃種人發病率高,白種人及黑種人少見。在我國廣東省,操廣州方言人群發病率明顯高於以閩南和客家方言為主的人群。其發病率在30歲開始迅速上升,50~59歲達最高峰。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為2。5~4∶1。

2 鼻咽癌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2。1 涕血和鼻衄 73。7%病例有此症狀,尤其病灶位於鼻咽頂後壁者,或腫瘤表面潰瘍型或菜花型者症狀更為典型。輕者引起涕血,重者可致鼻衄。

2。2 耳鳴或聽力 癌灶位於咽隱窩或咽鼓管園枕區者常出現耳鳴或聽力下降。由於腫瘤常浸潤、壓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負壓而出現滲出性中耳炎所致。

2。3 鼻塞 腫瘤位於鼻咽頂前壁,或原發瘤浸潤至鼻後孔區均可產生機械性堵塞而引起鼻塞。

2。4 頭痛 常表現為單側性持續性疼痛,部位多在顳頂部。其發生原因:①神經血管反射性痛;②三叉神經第一支的末梢在硬腦膜處受壓;③頸淋巴結腫塊壓迫頸內靜脈導致靜脈迴流障礙;④炎性感染;⑤顱底骨質破壞。

2。5 眼部症狀 表現視力障礙、視野缺損、突眼、複視、眼球活動受限、神經麻痺性角膜炎等。眼底見視神經萎縮、水腫。可因癌腫經顱內或顱外途徑侵入眼眶,或頸淋巴結轉移壓迫頸交感神經節所致。

2。6 顱神經受損症狀 受損部位主要發生在各顱神經離顱部位,而非中樞性損害。常見多對顱神經相繼或同時受累,其中以三叉、外展、舌咽、舌下神經受累較多,因而出現相應顱神經受損症狀。

2。7 腫瘤轉移症狀 頸淋巴結轉移率高達79。3%,可單側或雙側,以頸深上前組和後組淋巴結轉移較早發生。遠處轉移相當多見,亦可經血道轉移至全身。

2。8 EB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 均明顯升高。目前普遍應用免疫酶法檢測患者血清中EB病毒IgA/VCA(殼抗原)和IgA/EA(早期抗原)抗體滴度。凡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者應疑為鼻咽癌。

3 鼻咽癌的組織學分類

3。1 WHO分類 1978年,WHO將鼻咽癌分為3型:角化鱗狀細胞癌;非角化鱗狀細胞癌;未分化癌。1991年修訂後的WHO將鼻咽癌分為2型:角化鱗狀細胞癌;非角化癌(分化型;未分化型)。其間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是否存在明顯的角化證據。前者角化明顯,多見於老年人,與EB病毒感染關係不密切。後者佔鼻咽癌大多數,無明顯角化,它們(尤其是未分化型)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在非角化癌中,分化型之癌細胞境界清楚,呈多層或鋪砌狀排列,而未分化型之癌細胞境界不清,呈合體狀,有些則呈梭形。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型)常見豐富的淋巴細胞浸潤。

3。2 國內分類 國內較權威的分類將鼻咽癌分為:原位癌、浸潤癌兩大類。而浸潤癌則又包括5個亞型:微小浸潤癌、鱗狀細胞癌(高、中、低分化)、腺癌(高、中、低分化)、泡狀核細胞癌、未分化癌。此種分類常被應用於國內病理診斷中。

4 常見鼻咽癌型別的組織學特徵

4。1 原位癌 多數發生於表面被覆上皮,少數發生於隱窩被覆上皮。多數原位癌見於柱狀上皮之間(柱狀型原位癌);少數位於鱗狀上皮中(鱗狀型原位癌)。原位癌可累及上皮全層,也可僅累及部分上皮。鼻咽原位癌診斷主要依據細胞學的標準,其次考慮組織學特徵。原位癌癌細胞在CK免疫組化染色和AB粘液染色上呈陰性或極弱陽性,以此可將原位癌與正常的、不典型增生和化生細胞相區別,後者CK及AB染色均呈陽性反應。

4。2 浸潤癌

4。2。1 微小浸潤癌 癌細胞突破上皮基底膜向下浸潤,但浸潤深度不超過一個高位(×400)視野。診斷微小浸潤癌一定要連續切片,確認浸潤灶周圍並不存在主要浸潤性癌塊。表面被覆上皮的微小浸潤癌多數以梭形癌細胞向下浸潤,而隱窩被覆上皮的微小浸潤癌則多數以泡狀核癌細胞向下浸潤。

4。2。2 鱗狀細胞癌 鼻咽癌多數起源於柱狀上皮,但大多數則為鱗狀細胞癌。腫瘤鱗狀上皮的分化特徵包括:角化珠;細胞間橋;細胞內或/和細胞外角化;癌巢中癌細胞鱗狀上皮樣排列。根據其分化程度,可分為高、中、低三級。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大部分癌組織中可見細胞間橋或/和角化。角化為細胞內或細胞外,有時二者共同形成角化珠。癌巢境界清楚,癌細胞分化好,核分裂少見。癌巢無淋巴細胞浸潤。間質多數為纖維組織型,常伴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EMA和CK(尤其是高分子量CK)呈強陽性反應。中等分化鱗狀細胞癌,癌組織中可見一定數量的細胞間橋或/和角化,但數量遠較高分化者為少。癌巢內有不等量淋巴細胞浸潤,巢周有數量不等的漿細胞。其間質特點同低分化鱗狀細胞癌。有時多數癌細胞核呈小、中等梭形,胞漿略嗜酸性或嗜雙色性,癌細胞呈束狀或編織狀排列(鱗狀細胞癌,梭形細胞亞型);有時多數癌細胞呈多邊形,細胞境界清楚,胞漿透明,核較小(鱗狀細胞癌,透明細胞亞型)。中等分化鱗狀細胞癌中,常可見癌細胞核增大,空泡狀,呈狀核細胞變。EMA和CK常呈陽性反應。低分化鱗狀細胞癌,癌組織中可見清楚的細胞間橋或/和角化,但數量極少。癌細胞境界較清或隱約可見。核深染且顯示較明顯形態不一、大小不等,可見瘤鉅細胞。癌細胞梭形,或多邊形透明狀,或呈泡狀核細胞。癌巢境界清楚或與間質交錯混雜,癌巢內有不等量淋巴細胞浸潤。間質呈淋巴細胞豐富浸潤型,或為肉芽組織型、纖維化型、固有組織型,常伴有不等量漿細胞浸潤。有時癌組織呈外生性生長,形成以纖維血管間質為軸心的乳頭狀結構(乳頭狀鱗狀細胞癌)。有時癌組織呈內生性生長,形成類似膀胱移行上皮排列型,且癌巢周邊有一薄層限界膜包繞,境界十分清楚,過去稱為“移行細胞癌”,現仍歸入低分化鱗狀細胞癌。EMA和CK可呈陽性反應。

4。2。3 腺癌 極為少見。可源於鼻咽粘膜的小涎腺或被覆柱狀上皮。按其分化程度也可分為高、中、低分化三個亞型。高分化腺癌,分為涎腺型和普通型兩類。前者包括腺樣囊性癌(多見)、粘液表皮樣癌(較多見)、惡性多形性腺瘤和惡性基底細胞腺瘤(少見)等。後者包括粘液腺癌、乳頭狀癌、管狀腺癌等。中等分化腺癌,癌組織中有一定數量清楚的腺腔形成,部分呈未分化癌結構。這一般是高分化腺癌進一部間變所致。低分化腺癌,癌組織中僅見少量腺腔形成,大部分則為未分化癌結構。可應用AB粘液染色來鑑別腺腔真偽。如癌細胞胞漿中含有粘液顆粒,腺腔內有粘液存在,則證實癌細胞為腺癌細胞。

腺癌對CK,尤其是低分子量CK呈陽性反應。

4。2。4 泡狀核細胞癌 大部分癌細胞核呈空泡狀變,即核體積增大,呈圓形、橢圓形或胖梭形,核染色質較稀少,使核呈空泡狀,染色質在核膜下不均勻聚集,使核膜厚薄不均,可見巨泡狀核細胞。核仁肥大,一個或幾個。癌細胞胞漿淺染,界限不清。癌巢中常有不等量淋巴細胞浸潤。在病理診斷中,只有當核呈空泡狀變的癌細胞佔75%以上者才能診斷為此型。此型鼻咽癌放射治療後預後較好。CK免疫組化染色常呈陽性反應。

4。2。5 未分化癌 癌組織中缺乏明確的細胞間橋和/或角化,也不存在明確的腺腔結構。此型在組織學上有兩種表現型式。一是癌細胞境界較清楚,形成明顯癌巢結構,癌巢被纖維組織和淋巴樣細胞所圍繞。癌細胞排列類似鱗狀上皮,但又找不到細胞間橋和/或角化,此即Regaud型。二是癌細胞呈小圓形、小梭型或多形性,不見細胞間橋或角化,也不見腺腔形成,癌細胞分佈較彌散,此即Schmincke型,此型易與大細胞惡性淋巴瘤相混淆,但癌細胞對EMA和CK呈現陽性反應,或網狀纖維染色呈現巢樣結構,即可與淋巴瘤相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