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的四捨五入?

誰發明的四捨五入?使用者27748025630851072020-01-19 22:09:55

答案應該是:武則天,我國古代著名女數學家,因其發明了過五則添這 一算術法則而得名,故名“五則添”(武則天) 我國公元前2世紀的《淮南子》一書就用12個整數表示一2個律管的長度。書中假定黃鐘律管的長度是81,那麼…,把應鐘七2(2/4)進作43;……;中呂59(2039/2187)進作60;這些都是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寫成整數的。 《九章算術》裡也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縣應出的車輛時,因為車輛是整數,他們就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對演算結果加以處理。 公元237年三國魏國的楊偉編寫“景初歷”時,已把這種四捨五入法作了明確的記載:“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滿半法廢棄之。”法在這裡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說,分子大於分母一半的分數可進1位,否則就捨棄不進位。 公元604年的“皇極曆”出現後,四捨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確:“半以上為時,以下為退,退以配前為強,進以配後為弱,”在“皇極曆”中,求近似值如果進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這個數字後面寫個“強”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記的這個數字多或不足,這種四捨五入法,完全和現在的相同。 在計算近似值時,除了用四捨五入法以外,還有其他方法。《九章算術》裡已經出現了開方和近似公式,但是這個公式的誤差較大。到了《孫子算經》中,採用了新的近似值的計算法——不加借演算法公式,到了《五經算術》和《張邱建算經》中,又提出了一個更加精確的計算近似值的公式——加借演算法公式。而印度的開方方法與我國基本相似,但是比我國要晚500多年。 在西方,有關近似值的演算法應該首扒歐幾里得的除法率。它是利用強弱二率來計算近似數值的,但是他的這一演算法我國南北朝時的何承天也已經獨立地使用過,只不過比歐幾里得的要晚幾百年。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