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藍川野人2017-12-05 18:23:53

因為前面是開山之作,前四史各有特點,後面的都是照貓畫虎加上史書的官修開始。像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三國志,第一部注多餘正文且更具史料價值的分國編年史~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林屋公子2018-09-03 10:40:55

不知道誰欽定《前四史》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了,反正我是不覺得。其實一般對於《史記》《漢書》評價最高,而對於《後漢書》《三國志》則評價一般,特別是《三國志》,內容非常疏略,不得不靠裴注加以補充;更嚴重的是,雖然號稱《志》但卻沒有“志”,也就是沒有職官、禮樂、律令這些記載,讓後人去研究三國制度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前四史》這個組合更多是個概念,不代表其水平就一定最高。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

另外,後人對於《前四史》的肯定,多多少少也有點崇古心理,就像《十三經》一樣,越早的都被認為是越好的。其實學術肯定是越來越進步的,而更早的不過是在開創性方面比較突出。比如《史記》開創的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奠定了紀傳體的基礎;《漢書》相對《史記》又有所補充,比如《公卿表》《人物表》《刑法志》《五行志》《藝文志》《地理志》,這些都對於後代紀傳體貢獻都是很大的。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

當然,在《前四史》裡面,《史記》的偉大還是毋庸置疑的。《史記》不僅一場上古學術大總結,而且《史記》是一部真正的通史,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太史公能夠對於當朝皇帝和權貴進行批判,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無怪魯迅先生高度讚揚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太史公的精神確實是永垂不朽的。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孤狼嘯月316008082017-12-05 13:09:05

史書最重要的是什麼?就事論事而言,當然是史筆、史觀,也就是一個人的筆法、見識。

前人著史的目的,並非是作為後世研究過去生活的素材。中國著史的這門行當,是有其獨出的價值觀、方法的,所謂政治史云云,都是後來者的總結。廿四史的著作體裁,最允當的說法還是史傳文學。以人物為中心,以年代、事件為經緯,不是本末也不是編年。

著史大概有這麼幾個目的,

監督、規誡當政者,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對抗時間。史官起於巫祝,屬於和上天溝通一類的官職,絕地天通之後,史官職能也發生了變化,實際上是被邊緣化了,也就是司馬遷所謂的“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而作為司馬遷本人,是很不甘心的,他在發掘這一工作崗位的新職能,後來也確實發掘出來了。這就是“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牛逼青年活著的時候不受重視,死了也沒人知道,非常遺憾,所以司馬遷想出了透過著史令他們名垂不朽的辦法,還牛逼青年一個公道。所以《史記》以人物為中心,開闢了史傳文學這一新體裁。至於說有什麼弊端,當然可以舉出一堆(否則也不會有其它補充體裁了),但後人論事,豈能否定其開創之功。說不好聽的,沒有前人的發明,那就不是優劣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了。

發表自己對歷史、現實的看法。也就是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就此而言,《史記》可以歸入子部或者春秋部。在史學史上已經有了跨越性的進步,著史者開始思考歷史、世界的執行之道了。遺憾的是後繼者背離了道路,需要點名的就是《漢書》,《漢書》本身頗多可稱之處,但就史學史而言卻有很多倒退。包括改通史為斷代,改理性思考而為帝王家譜。後世著史者尊《漢書》為正統,越學越不像樣。

嘮叨完這些之後,就能回答前四史的水平為什麼高於後面的史書了:

個人 見識、筆力、才具不同,司馬遷陳壽這些人,是真正的良史之才,不是阿貓阿狗就能相比的。

創作自由度不同,前四史的創作氛圍還是相對寬鬆的,並且大體上都屬於私人修史,有想法,而且表達想法的渠道也相對順暢,後世則不然。唐太宗的年代尚且只是想幹涉史官工作而不得,到了宋代,起居注直接進呈御覽,再後來皇帝甚至能指導起居注工作。史官作為作者的身份越來越卑微,供後世修史的素材也越來越不具參考性,當然會影響到創作。

一家之言和集體創作的區別,前四史為一家之言,不管一人或具有承繼性的數人,總體上都可歸於一家之言的範疇內,主旨上能夠很好地貫徹下去,後面都是官修史,參與者水平參差不齊,乃至互相矛盾。整體水平自然不在一個段位。

著史水平本身的倒退。嚴格來說,史記在史學觀念上達到了一個高峰,發明創新了一系列的架構。後面的人只懂陳陳相因,殊無進展。

中國歷史不等於廿四史!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各種野史、編年史、紀事本末、地方誌、霸史、山川輿地著作、三通、《史通》、《水經注》、金石、文人作品集等等等等。真想做研究素材的話,還真沒幾家比中國文化素材更多的,怕的是你只會就官修史而論史。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歷史咖啡2017-12-05 11:01:54

這也不見得,正統體例主要是為了表達我們民族的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在前四史時代還沒有影響史實的原貌,後來就弊端很大了。

例如,《舊唐書》與《新唐書》相比,實際上更加豐滿複雜,更能反映歷史原貌。新五代史與舊五代史也是一樣的。

弊端最大的當屬《北齊書》,基本上失去了真實性,原因就是正統觀念扭曲了史實。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平陽侯2017-12-05 15:09:00

前四史我看的最多的是《史記》,我就只說《史記》了。

題主這個問題可以再簡化一下,為什麼《史記》的水平高於後面的史書?

看看後人的評價:《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因此司馬遷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史聖”。與司馬光並稱“史界兩司馬”,與司馬相如合稱“文章西漢兩司馬”。

夠不夠厲害?為什麼評價這麼高?因為它不單單是一本史書。

就看司馬遷跟什麼人並列就知道了。跟司馬光並稱,《資治通鑑》除了記了些歷史更重要的是為了讓統治者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跟司馬相如合稱,司馬相如是寫文章的,以文筆華麗著稱。簡單點說《史記》兼有這兩者之長,既能為統治者加強統治,文筆又不錯可以當範文。

這樣的《史記》怎麼能不強?說它是二十四史裡水平最高的一本也不為過。

當然《史記》水平這麼高也不代表他司馬遷比後面的史官牛到哪裡去,一來是因為他寫的很多人都死了,瞎幾把寫也沒有人從墳裡爬出來,個個都跟編的小故事一樣,擱現在也是一本暢銷書。二來是當時文字獄這種東西還不怎麼流行(他被腐刑不是因為寫書而是因為為李陵說話)。

後面的史官就沒那麼幸運了,前朝的東西要抹黑,本朝的要美化,還要避諱,還有文字獄,也不敢隨便評論,想寫好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暮月山2017-12-07 00:27:49

簡單來說,前四史是私家修史,後面的史書上官修史書的為多,特別是唐朝之後。

《史記》是司馬遷父子二人所著,《漢書》是班固,《後漢書》、《三國志》等都是如此。史官世家出身、長期擔任太史令或者長期接觸到相關的文字記錄,自己默默地寫史書。雖然資料都是從官職中獲取,但史書的編著並不是職務行為。這點和唐朝以後的史書編修的官修性質完全不同。

私家修史,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角度。而官修歷史,更多是出於宣傳和教化目的。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韓定國12017-12-06 04:43:54

不存在後面的史書水平低於前書的問題,是今天的讀者心態有問題。歷史學的發展,必然導致歷史與文學的分家,重要表現就是歷史類文章的敘事越來越嚴謹,人物對話、心理活動,帶神蹟色彩的描述等等,逐漸淡出史書,而這樣的文章,可讀性急劇下降,被一些愛好文學的菜鳥讀者貶低。

需要說明,前四史不是嚴肅的歷史書,許多描述是添油加醋或道聽途說。例如史遷述劉邦知道韓信被呂后誅殺,“且喜且憐之”,語雖傳神,卻是典型的反常識——作者是如何知道劉邦心理活動的?

為什麼前四史的水平遠高於後面的史書?隴右觀察2017-12-05 12:00:04

我覺得說水平得具體點,是真實性水平,還是周詳性水平,文字組織水平,籠統說水平,不好下結論,何況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總體而言,寫當代的估計會更真實但少不了飾非,寫前代的見地深刻,免不了真實性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