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1

在最新版的的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的《月是故鄉明》,開篇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確實是啊,當我們遠離故鄉、回憶起故鄉時,故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在著諸多的值得回憶的故鄉的事物當中,月亮一直佔有者重要的地位,在古往今來的憶故鄉作品中,以月為代表的憶故鄉的作品不勝列舉,人們更願意將自己憶故鄉的情思寄託在明月當中,讓自己的情思與月亮掛鉤。

月亮與故鄉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絡,人一旦離開故鄉,便會感覺到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感傷,詩人往往借月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以緩解遠離故鄉的孤苦無依感。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如果要在以月亮寄託憶故鄉的作品中挑出一首代表作的話,李白的《靜夜思》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千百年來為後世所傳誦。全詩寥寥數語,短短的20個字卻意味深長、感情深厚,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這首詩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對故土的思念之情,李白將自己的思念之情交給了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客居異地都可見的明月,用世人共同擁有的明月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李白年輕時為了實現自己政治上的遠大抱負便出蜀遠遊,家鄉的山月成了李白思鄉的物境。無論是遠走他鄉還是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都無數次地流露出對峨眉山月的思念。

蜀地的名勝古蹟開拓了他的視野,秀美的山河給了他博大的胸懷。而在李白的詩中,峨眉山月成為了他思鄉情結的代表。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也寫到:“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全詩意境優美,在描寫峨眉山月的同時,將自己思念峨眉山月、思念家鄉的情感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白筆下的月亮形象是獨特的,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將月亮的內涵加之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豐富了月意象,透過月亮來將自己的情感更生動、更形象地表現出來。月亮給了李白無盡的靈感,同時月亮也只有在李白的世界裡才更有內涵。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李白不僅將月的美好特徵表達出來,而且也透過月亮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寫作風格。如若沒有月亮,那麼李白的詩也會失去它原有的光芒,由此可見,月亮在李白的詩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白的詩在中國的歷史上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位,李白的詠月詩同樣是李白詩中的精品。正因為有了月意象,才給李白的詩作提供了創作源泉; 正因為有了月意象,才有了那麼多李白的傳誦千年的詠月。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李白視月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託與歸宿,月亮這一意象在李白的筆下惟妙惟肖。李白對月深厚的感情是由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所決定的。李白詩中的月亮有著豐富的內涵,併為李白的詩作提供了創作源泉。李白賦予月亮全新的內涵, 李白終其一生都在與月亮為伴。

2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月亮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描寫最喜歡用的自然物,而常以月的意象來傷感歲月的流逝。開心時,代表了月滿;戀愛時,代表了浪漫;失戀時,代表了悲傷;一個人時,月亮還可以代表另一個人。

詩人李白一生與月亮有不解之緣。李白對月亮那種獨特的情感,那份真摯,那份同生死的愛使筆下的月亮風情萬種,千姿百媚。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靜夜思》:床前

明月

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

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裡借“月亮”來寄託思鄉之情。

《關山月》中:

明月

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這裡的“月亮”是抒發感情的物件。

《花間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

明月

,對影成三人。詩人弧單寂寞時,邀“月亮”陪伴,情感壓鬱無處可抒。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那麼,李白喜歡明月的感情顯然是對的。

3

李白對明月有什麼感情?李白只是觸景生情罷了。

觸景生情,李白的感情不是對明月而發,而是對故鄉的。

所以,不能說李白喜歡明月。他只是看到明月,想起自己的處境,想起遙遠的故鄉。既然不是對明月的感情,也就無所謂對錯。

4

“明月”在古代的詩詞中,有多重含義,一是表示別離,二是表示團圓。以明月抒發內心的情感!

5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一】

“樂府”與“新樂府”:

我國自夏、周開始,中央設立負責專門到各地民間採集民歌的政府官員。

秦、漢、唐朝時,中央設立的負責專門到全國各地蒐集民歌的政府機構叫“樂府”,最高領導叫“樂府令”。

凡是這些政府機構組織人員到社會民間採集、選錄的詩叫“樂府詩”;人們仿效“樂府詩”而創作出來的詩叫“新樂府詩”或“擬樂府詩”。

“樂府詩”是地地道道的民間作品,內容豐富,感情飽滿,體裁新穎;“新樂府詩”或“擬樂府詩”是政府官員、知識分子寫出來的詩;“新樂府詩”又別稱“新樂府辭”。

該詩是“新樂府詩”。

【二】

該詩的詩眼是“靜夜思”。

【三】

譯文(為便於理解,直譯與意譯並行)

夜已經很深了,明月的光明入窗,照在窗前,我好幾次懷疑是屋內下起了霜。但是霜怎麼會下在屋內呢?怎麼會下在床前呢?我抬頭一看,卻是明月正在看著我呢!月光照得屋內、滿地都是,咋一看,真的象是下起來的霜!我抬起頭,望著這晶瑩的明月,引起了我的無限的愁!引起了我的無限的思!

【四】簡析

多少年來,“我”懷著“功成不受賞,長揖歸敝廬”的壯志,仗劍離家,辭親遠遊。可是世道艱難,路途坎坷,“我”求仕不得,沒有得到一份光宗耀祖的官職,“人生在世不稱意”,“歸來無產業,生事如飄蓬”;雖然相信自己“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但是也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雖然相信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但是也只能“痛飲狂歌空度日”!可是“舉杯消愁愁復愁”啊!“我”的壯志未酬,功未成、名未就,白髮卻已經增多了!“我”非常思念“我”的故鄉!非常思念“我”的故鄉的家人!非常思念“我”的故鄉的風物!唉,現在,“我”的心裡真是感到非常慚愧啊!

該詩中的一“舉”一“低”、一“望”一“思”,字字珠璣,涵義飽滿,這四個字,於俯仰之間,囊括了“我”在“靜夜”裡的全部“思”情!

【五】

該詩不雕不琢,詩路自然,詩音勻稱,詩節整潔,詩意厚重。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6

月亮,跟古代的銅鏡,是不是很相似?因為形狀、顏色的相似,所以,在功能上,也就可以起到映照作用。

在古詩詞裡,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這面鏡子,可以映照出詩人的內心。因此,作者借月亮來抒發思念之情,是可印證的。

李白的很多詩歌中,都寫到了明月。比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等。

明亮的月亮,既是一種見證,也更是寂寞的、受到冷遇後的夜晚,可以陪伴詩人,可以安慰詩人,可以溫暖詩人,可以明亮詩人內心的一盞燈!

7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原創)《靜夜思》是唐朝詩人李白寓居安陸(今屬湖北)時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在八十年代就選入了小學語文課本,自唐朝以來不僅受到讀者的喜愛,也受到小學師生的喜愛,常常被老師指定為必背課文。因此很多詩詞愛好者,從讀小學熟背後,直到晚年記憶猶新。

全詩是: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天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試譯如下:

皎潔的月光照在床前,

懷疑是地上結上白霜。

抬頭望見天上的明月,

低天想念遠離的故鄉。

賞析如下:

李白具傳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遠祖流寓中亞,他就誕生在中亞的碎葉(今俄羅斯托克馬克)。五歲時因隨父親遷居錦州(今四川江由)清廉鄉。他受過道家、縱撗思想的影響,也受過孺家思想的一些影響。因而思想較為複雜,他離開四川漫遊,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後來寓居安陸。此後又北上太原,西入長安,東至魯郡,廣交名人,寫作詩文,譽滿京師。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李白一生放蕩不羈,浪跡天涯,但是在他的心中念念不忘,魂牽夢繞的仍然是故鄉的巴山蜀水。

李白的這首詩運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月夜遊子思鄉的圖畫。這首詩最為出奇的是“疑是地上霜”。“疑”,道出了遊子心境的迷離、恍惚,“霜”可見月光的清冷皎潔。究竟是月色似霜,還是“霜”痕似月色?是錯覺中的“疑”迷,還是“疑”迷中的錯覺?真正是一虛一實,虛實難辨。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遠離故土侶遊子在這孤獨的夜晚,思念魂牽夢繞的故鄉,輾轉難眠,信感孤獨和清冷,於是,在一抬頭低頭之間,便沉浸在這虛虛實實,夢幻般的虛實,凝成了這短短的二十個字之中。

這首詩明白如話,而又細微邈遠,傾訴出作者在天涯孤旅的生涯中,那縷縷的鄉愁。也道出了人們遠離故土的思鄉之情,使世代讀者與作者產生了離鄉情結的共鳴。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至於題主提出的喜歡明月是對還是錯,那絕對是對的。至今為止,但凡一個人遠離故鄉,特別是感到孤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望著天空中繁星拱擁著明月,自然就想念著故鄉,想念著故鄉的親人,想念著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恨不得立刻展翅飛回,重享難忘的童年。

也許,這就是李白這首詩對讀者的啟迪吧!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8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當然是對的。不僅對,而且是有依據的。凡是受中華文化哺育的中國人,沒有不喜歡月亮的。

我們先讀一下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下面,我就從心理、歷史和現實的三個方面具體談一談李白喜歡明月的依據: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首先說心理依據:喜歡明月的感情,源於遠古華夏民族的月亮崇拜

原始初民將月亮視為神靈,將月亮女神視為華夏民族的母親和保護神,所以就產生了月亮崇拜。中國人對明月的喜歡,就根植於月亮崇拜。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上古先秦時期就有祭月之禮。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到了隋唐時代這種因月亮崇拜而進行的君王祭月之禮已經深深影響民間,從而逐漸脫去祭禮的某些儀式,而在民間轉換成一種特定的文化風俗習慣。

其次看歷史依據:從歷史的角度看,喜歡明月的感情是有歷史淵源的。

早在春秋時期,《詩經·陳風·月出》就開啟了歷代望月懷人詩之先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這是一首望月思人的抒情詩。詩人將明月的皎潔美好與佼人(美人)的窈窕動人聯絡起來,將月夜迷茫的意境和詩人惆悵的情調相互映發,讀起來讓人覺得無限美好,且帶有淡淡的憂愁。《月出》開啟了見月懷人詩歌的先河,一經此詩啟發,見月懷人詩歌便源源不斷地出現在歷代詩人的筆下,而且常寫常新。

漢代的《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將明月和閨思交融抒寫,成為後世詠月詩詞的重要母題: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到南朝謝莊的《月賦》,月亮已經成為異地相思者共同的精神寄託: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李白《靜夜思》由明月而思故鄉,是這種歷史情感的自然發展。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最後再看現實依據:從物質的角度來看,明月是遠在異鄉的遊子能夠看到的“家鄉之物件”,正如唐詩中所寫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故鄉情是中國人帶根本性的情感,故鄉是養育了人的擴大化母體,除了自然肉體的聯絡外,故鄉還是一個人開眼看世界、人生的初始點,也是一個人精神的必然歸宿,所以當遊子身在異鄉為異客時,抬頭看見那個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月亮時,必然會將濃濃的思念與月亮相聯絡,將其作為故鄉的理想象徵物。杜甫就曾無限深情地說:“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熱愛故鄉,連帶故鄉的月亮也是最好的、最明亮的了。這樣,再來看李白的《靜夜思》,就不難理解了。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當代詩人彭邦楨的新詩《月之故鄉》可以說是對《靜夜思》的繼承和發展:

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裡,抬頭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鄉。

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

其實,喜歡月亮的,不只是詩人李白,凡是受中華文化哺育的中國人,沒有不喜歡月亮的。

9

一個落寂之人,一個孤獨的人,一個傷情的人……種種不如意的人,最難熬的就是夜晚!四下的無聲和黑夜只會平添悲涼!古時農耕社會,日落而息更是如此……漫漫長夜不堪熬!此時天上一輪明月,如明燈高懸,皎潔無瑕!家鄉遙遠不得見,唯有明月徑相同。作者懷鄉之意,寄情於明月也是情理之中!

10

《靜夜思》顧名思義,就是安靜的夜晚產生的思緒。

我們知道《靜夜思》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此詩描寫了一個秋月的夜晚,詩人在屋內抬頭望月,寄託思鄉之情。

《靜夜思》這首詩翻譯成白話就是: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靜夜思》沒有奇特新意的想象,也沒有美妙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了一個身在異鄉的人,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

自古就有一句話,月是故鄉明,可見,明月一直就是寄託思念的載體。

正如中秋賞月,吃月餅,同樣都是以月寄情,將人們對親人,對故鄉的嚮往,思念發揮的淋漓盡致。

秋也是寂寥的,是冷靜的,秋意中透著冷冷的落寞,這個時候,人的心裡也變得脆弱,更容易觸景生情。

《靜夜思》作者喜歡明月的感情是對還是錯?

看著灑進來的月光,以為是地上鋪上了一層淡淡的霜。但是詩人又明白,這不是霜,而是思鄉的月光,這個時候的月光,更顯詩人的寂寥,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悲涼。思鄉情更切。

此時的月光無關對錯,只有心底思念的人兒,還在月光,化成了愁雲,怎麼也揮之不去。於是趁著月色,將心情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