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1

這兩句必須結合在一起來理解,然後把前後順序交換過來,

先說子不教父之過,再說慈母多敗兒。

概括起來就一個意思,

有了孩子不好好教育都是父母的過錯,但溺愛出浪子,教育也要講方法。

前者講的是教育理念,強調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後者是經驗總結,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該讓吃苦要讓吃苦,不能一味寵愛。簡單兩句話,既是教育子女的法寶,也是國人智慧的精華。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一、“子不教,父之過”,樸素的教育觀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宋代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裡的片段,意思是,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前,《三字經》裡講了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方法得當,他的五個兒子同時科舉成名。以此來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習性不好都是自己教出來的。養子不教子,等於沒要子。

中國文字很有奧妙,我們一眼可以看出,“教”是個象形字,“孝”字加個“文”,學文為教,不教當然就不孝。所以,子不教不光是難成才,而且容易養出“坑爹”的逆子。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二、“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實用的教育經驗

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是明代周希陶所著。這本書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主導思想是,人不教不會向善、不能成才。“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顧名思義就是嚴厲的父親可以教出孝順的孩子,寵溺孩子的母親,教出的孩子多是很自私很任性來。

很久之前看過一個電影,媽媽把兒子寵上天,導致他心理失衡分不清對錯,走上犯罪道路。在監獄裡,媽媽去看望兒子哭著問媽媽還能為你做什麼,兒子說,我想再吃你一口奶,媽媽當即解開衣服,結果兒子一口將她的乳頭咬掉了。他說他恨他的媽媽,因為從來沒告訴他,什麼事兒是錯的。

只知疼愛兒子的母親,對寶貝含在口裡怕燙著,捧在手裡怕摔著,孩子要星星不敢給摘月亮。這樣的家長,孩子做錯事不批評,孩子不分是非不引導,教出來的孩子只懂索取、享受,不懂付出、感恩,很難立足於社會。甚至很容易去坑蒙拐騙,走上邪路,遑論孝敬父母。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總結:

嚴父慈母是傳統搭配,這裡不是說,父親就只能嚴,母親就只能慈,寬嚴相濟、恩威並施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而且,這是父母雙方的事。

孩童時期,是進行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為人父母,更多應該是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戰勝困難的勇氣,而不是盡一切力量保護他們,不讓經歷一點風雨。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溺愛違背天理倫常,累了自己,毀了孩子,決不可取。

另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身教勝於言教。當大人的自身有教養,有德行,做好榜樣,孩子才會上行下效,否則就容易上樑不正下樑歪。

林則徐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謹以此,與諸君共勉!

我是何處風蕭蕭,歡迎關注、交流。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

2

先說“慈母多敗兒”。

我覺得這裡的慈母不是說仁慈、善良的母親,而是愚蠢的、管不了孩子的母親。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其實我們身邊很多“非敗兒”的優秀孩子,他們的媽媽難道就是又兇又嚴厲的嗎?不見得,很多優秀孩子的母親明明就是溫柔、善良好脾氣的慈母啊,她們從來不會打罵自己的孩子,甚至天天不吝言辭的誇獎,孩子的一個小小的進步她們都看在眼裡,然後大方的予以肯定;她們會給孩子買喜歡的玩具,帶孩子去想去的地方,但是這樣的慈母行徑卻沒有把孩子給寵成“敗兒”。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當然,作為外人看到的都是“慈母”的表象,她們誇獎孩子是為了讓孩子自信,同時也表現出她們對孩子一舉一動的關注,當孩子有了正面行為她們馬上誇獎以完成正面強化,當孩子有事情做得不對,她們也會及時指出。而她們給孩子買玩具、買好吃的、帶孩子去玩,或許在背後有什麼約定,這些“慈”和“寵”實則是對孩子完成某件任務、實現進步後的獎勵。

說白了,聰明的慈母會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多敗兒的不是慈母,而是蠢母。蠢母的特點就是,會沒有腦子沒有理性的一味對孩子好,誤以為寵孩子就是愛孩子,即便孩子做錯事了也不會批評孩子,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自然就敗了……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再說“子不教,父之過”。

這裡的“父”不單單是指父親,而是指父母、家庭。我們教育常說要言傳身教,孩子的行為很多都是模仿自己的父母,孩子的性格養成多少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教育從來都是父母雙方的事情,母親大多給予孩子的是溫暖與包容,父親給予孩子的是責任與擔當。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綜上,兩句話都是說教育,一方面提醒父母要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一方面也告訴父母,愛孩子也要講求方法,可以寵,但不能溺寵。

3

就“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只過該如何理解”!

據查,“這裡的慈母是指寵溺孩子的母親們,這些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很自私很任性,慈母們沒有教過他們的孩子做一個有素質的人,或是沒有用對方法,沒把孩子教育出來。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也不會受到多大歡迎,這就導致工作不好找,但是他們又抵不住誘惑,又要生活,所以難免會誤入岐途的。人長大了,性格也不好改。所以從小就應該把他們教育好,如果沒教育好,孩子長大後會遇到很多人際關係波折,會在心裡怨恨父母當初沒把他們的性格培養好,性格之所以不好改也許正應了那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了。這就叫養不教父之過”。

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即“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功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大慨是這樣吧,僅參考。

謝邀!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4

慈母,良母,大多數人,都是對子女,嬌生慣養,長大後成為,敗家子,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來自於,老三字經,為,古語:這句話意思是,子從小不教,是父親的過錯,到最後,父也難過,為什麼呢?最後子出現壞的結局。

5

父母是小孩第一任老師,要以身作則

6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閒談,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慈母多敗兒”和“養不教父之過”是同一個意思,都指的是在生活中為人父母就要對自己的子女盡到教養義務。

一個對孩子過分溺愛放縱的母親,就會養出一個失敗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一個家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嚴父慈母,但是這裡所說的慈母並非是對孩子過度放縱,而是父親在對孩子進行嚴厲教育的時候,母親要給孩子以溫柔和關愛,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

教育孩子要講求剛柔結合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曾經有一個新聞,說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從小放縱,當孩子偷到第一樣東西的時候,母親不僅沒有批評教育,反而表揚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從此之後這個孩子的偷盜行為日益嚴重,直到最後觸犯了法律,走進了監獄。

最後一次母親去看他的時候,這個孩子不僅對母親的到訪沒有絲毫的感激,反而對母親破口大罵,因為他認為是母親對自己的縱容,才使自己走上了不歸之路。

父母生下孩子就必須要盡到自己的教養義務

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做的一份職業,因為他們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父母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一份職業,因為從來沒有一個考試要對父母進行考核。”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這裡的父並不單指父親,而是父母。

一個人做了一個孩子的父母之後,不僅要管理好自己孩子的衣食住行,提供給他好的生活環境,還要對他起到教育和示範。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俗話說,對一個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言傳身教,只有父母做得足夠好,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教育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好的品德。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對孩子放任不管,一旦養成惡習,這種影響可能伴隨孩子終身,嚴重的可能危及社會。“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都是古人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一種強調方式,不需要過份解讀或者延伸為父親或者母親誰才是教育孩子的主體,因為一個優良的家風傳承都必須是父母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影響、共同實施的。

8

你好!我是曼聲閱讀,我從一名教師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1 出處

這兩句話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所肩負的責任及方法,也是我國勞動人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長期經驗的總結,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精髓所在。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出自《增廣賢文》,“子不教,父之過”是《三字經》的內容。前者是人生處世等方面的經驗總結,後者是一本兒童思想啟蒙教材。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2 理解

“子不教父之過強調了父親(現在是父母)有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且是不可推卸的職責和任務,如果子女的教育上出了問題,就一定是父母的過錯了。作為父母,必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切實地擔起這個責任,而不能放任自流,或交給學校和老師。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則是說如何教育的問題。嚴格教育出來的多是孝子,溺愛教育的孩子多是敗家子。

首先,我們的家庭教育一般是“嚴父慈母”型,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也有的是“嚴母慈父”型,因此,從根本上講,不是誰嚴誰慈的問題,而是父母的教育必須有嚴有慈,寬嚴適度,過分嚴格或溺愛都是不利於子女成長的。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其次,嚴格和溺愛是教育過程中的方法和分寸問題。教育需要方法,也是一門藝術,為人父母的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在生活實踐中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向書本理論學習。比如溺愛的問題,做父母的,愛子之心絲毫不能少,但婦人之仁則是大忌。

《增廣賢文》裡也有關於教育方法的名言,如“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前者就是強調父母養子就有教子的責任,後者則是教育要不惜錢財(以及氣力),花費時間和精力,教育子女不能護短(溺愛)。

“慈母多敗兒和子不教父之過”該如何理解?

3 結語

總之,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方方面面的教育學習,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必要的情況下,法律也是教育。成長的初級階段,家庭教育佔極其重要地位,往往影響人的一生。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就是家庭無形的教育形式。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教育論》中說:“子女的生與死、善與惡,都在於父母怎樣教養他們。”一個在學校的孩子,他的言行舉止大體就是他父母的言行舉止,他身上總是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所以,我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指不應該只是學習,而更應是品德修養、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和性格情緒等方面的養成。

一個幸福人生的基礎是良好的原生家庭教育,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在於父母的教育方法、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父母養其身,自己立其志”,其後的自我教育、學校教育才會有成效。

曼聲閱讀,歡迎交流探討!

9

“慈母多敗兒、子不教父之過”這兩句話代表著古人的智慧!

慈母多敗兒,形容一位母親護子心切,凡是自己扛著,無論對錯,均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久而久之,孩子痞性出成,勢必給將來埋下隱患!

反之,一位優秀的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理應多引導孩子思考,多引導孩子如何看待是非,如何明理和諧!以確保孩子能有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以及為人處事!

而子不教父之過,形容的是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作為重要的,如何母親給予孩子的是正確的認識,那麼父親更多的是輔導孩子的實際操作技能,如一件事情能夠學會自己獨立去完成,而不去依賴任何人。

因此,母親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學會包容之心,忍耐之心!而父親更多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為理想奮鬥!

易經八卦提到,乾卦為天,為父親,像太陽一樣陽光普照大地!而坤卦為地,為母親,代表能夠包容一切萬物!

故,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

10

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現如今喪夫式的教育讓母親獨擋一面,承擔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慈母心疼孩子碰上不可原諒的事件時手上長菜不捨得動手也不捨得說一句重話,小朋友有恃無恐的肆意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