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

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Seed460649322017-09-29 21:16:04

只要還需要大資料,那麼AI就比較難有意識。可以很好理解,你教會小孩子認出車可能只要幾個例子就夠了,但AI,什麼演算法都要海量資料來支撐,它很難甚至不會抽象,連推理都存在困難,歸根到底和抽象離不開關係。所以現在也有不少人在研究少量資料的學習。

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鍾振餘2017-08-30 22:04:11

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

在可預見的未來,AI(人工智慧)不可能產生出自我意識。

第一,AI的所有智慧均形成於機器預先設定的執行模式

。機器只能根據規定的計算程式和受觸發的訊號任務展開計算。隨著AI研究開發的深入,AI會在大部分領域都會遠超人類的智慧。比如圍棋博弈能力、人臉識別能力、語言翻譯能力、新聞稿件撰寫能力等各專業領域都會被AI替代。但是,如果沒有外部訊號觸發或預先設定的內部訊號啟動,機器是不會突發奇想而主動去接受一項任務,更無產生出自由意志的源頭。

第二,AI的結果均以內部冷冰冰的二進位制計算為前提

。現代計算機運速度的快速提升是以相應的能源消耗為代價的。計算核心由CPU、GPU發展為TPU和NPU,計算技術的進步本質上還是屬於新一輪計算革命。人工神經網路是AI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人工神經網路本身也是以解決海量資料的快速計算為目的。以計算為競爭核心的AI早在計算機發明後不久就已部分替代了人類的腦力勞動。AI只是將機器為人類服務的範圍擴大和智慧程度提升而已。

第三,機器深度學習是目前AI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器的學習能力或許會趕上人類的學習能力。但是,機器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資料庫的資訊量。AI的智慧水平高低是以機器內部的大資料為基礎。沒有預先儲存的資料,人工智慧自然無從談起。因此,機器深度學習完全可以看成為資料自動採集流水線。事實上,AI遠超人類智慧的亮點也在於此。超大資料儲存是AI的強項所在。比如,目前技術條件下,大家在乘高鐵、飛機時都得出示身份證,並進行人工校驗放行。也許過不了若干年,這些流程都會免去,出門也無須帶著身份證。

第四,生命具有的意識是機器不具備的

。生命由單細胞發展為多細胞和複雜細胞,智慧是由細胞功能分工後才發展起來的。意識主要由感知神經元產生:每一個感知神經元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佈置著相應數量的感知神經元。感知神經元的唯一功能就是產生感知,並且只有接收到腦內發出的訊號後才會產生感知。所以,人類身上任何一處受傷都會引起疼痛。這是因為腦內發出訊號,驅動受傷神經元帶傷活動,引起了疼痛。麻醉是阻斷腦內資訊與外部感知資訊的資訊交換。如果受傷部位感知神經接收不到腦內資訊,自然不再活動,不活動也就沒有疼痛。生命之所以存在著自我感知狀態,就是因為端腦記憶資訊按固有的頻率不停地傳送檢測訊號。“我思故我在!”如果你深睡了,端腦不再發送訊號,感知也就暫時消失。如果端腦某一部位因疾病被切除了,記憶資訊丟失了,顱外對應的肌體部位也就癱瘓了。

除了顱外感知功能,意識是在顱內丘腦等網狀神經組織接收到資訊後產生的。大量網狀佈局的感知神經,在某一瞬間接收到資訊後形成的差異化感知就是人們所說的意識狀態。當這樣的資訊有規律地接收,感知也就輪翻地展現,這種動態感知就是大腦的意識流。如果顱內感知意識與顱外感知神經活動共同作用時。我們的意識感知自然就轉變成一種意識體驗。人類具有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表現就是顱內和顱外感知神經共同形成的感知體驗。這是五臟六腑中不同部位的感知神經產生的情緒體驗。中國古人早有喜傷心,怒傷肝…的總結。所謂意識就是某一瞬間大量感知神經活動引起的綜合感知體驗。

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

最後,需要說明,記憶神經元的偶發信令是自由意志的源頭之一

。人類智慧主要潛藏於端腦的記憶神經網路之中。記憶神經元並不具備感知功能,卻具有資訊儲存和發放功能。與感知神經元一樣,每個記憶神經元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儲存了資訊的神經元以突觸關聯的方式,形成記憶神經網路。記憶神經網路除了受外部觸動,發放記憶資訊外,偶爾也會因記憶神經元自身的原因偶發信令。由偶發信令驅動感知神經活動引起的意識就是人類自由意志的源頭。由生命偶發信令驅動的自我意識是AI決不可能出現的意識。

總之,人類身上的每個感知神經元都是一個獨立的感知生命,人類的自我意識有著生命的活力。AI只有計算功能,並不具備生命的感知功能。當然也不具備七情六慾。因此,沒有感知神經功能的AI是不可能產生出自我意識的。

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stemmer2017-08-31 14:13:57

stemmer原創觀點:意識本質是重整化資訊。

意識是什麼?所有物質,能量,時空均含資訊,宇宙物質能量資訊時空四位一體,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意識是對資訊的認知,重整化後提前作出相應反應,具有了主觀能動性,意識本質是重整化資訊。自我意識,也即思維,是高階生命一一意識體,對資訊重整化後的認知,並作出先於事件發生的相應判斷,即預判。

意識的產生機制。地球在自轉,日出日落,具有規律性,日出時,向日葵的頸,一邊熱,一邊冷,向日葵一到早晨就向太陽低頭,低頭能力強的,留下的種子,更多,更多的種子產出的向日葵,更適應低頭,頸中的結構,形成周期性低頭能力。有一天,太陽沒出來,它還是那樣按時低頭,這時,低頭的本領與一邊熱,一邊冷無關,這個低頭,就是原始意識。草木向陽生長,一個勁地向高空增長,如竹筍,三五天就到頂,這是竹的意識機能遺傳。

意識的固化機制。週期性的物質運動,資訊也隨之週期性的運轉,資訊一頭輸入,轉了一大圈再輸出,某種機遇,更小的圈形成後,輸出後的資訊,流入輸入端,源源不斷的資訊,週期性的資訊在運轉,一旦輸入的資訊與輸出的資訊剛好是週期差,輸入的資訊到輸出資訊可視作不轉大圈了,小圈轉到輸入端後,結果影響了結果,這一過程被意識體固化後,形成了條件反射,意識具有了低階能動性。意識的低階能動性,來源於意識固化,意識固化來源於資訊重整化。

思維的形成機制。意識體的進化,長時間進化,意識固化多了,主觀能動性加強了,意識固化多了,出現了分支,出現了隨機選擇,隨機選擇多了,出現了預判分子,預測機制產生了,形成了低階思維。低階思維進化了,複雜了,形成了較高階思維。

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源自自我意識。人類DNA固化了,主觀能動性得到發展,自我保護佔了上風,形成了自我意識,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發明了火的運用,人類變強大了。

人工智慧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結果。人工智慧一邊自動採集,輸入資料,一邊分析,運算,輸出結果,開始走大圈,後來,透過統計,大圈不走了,輸入與輸出直接對應,人工智慧初級意識產生了,會自我程式設計了,會自我進化了。

結論:

人工智慧有意識,會自我進化。

推論:

人工智慧不可控,將成為主宰。

反思:

科技雙刃劍,人類請保重。

stemmer本原創觀點,轉載註明,自由轉載。

AI的自我意識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紅塵匆匆過客夢2017-09-15 16:13:08

那只是一些人自以為是,覺得智慧機器人既然是人類創造的,就想當然以為了解掌控一切,其實不然,假以時日等以後AI發展高度先進化,極可能產生自我意識,這點是肯定的,至於能否掌控得住,也許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