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解《老子》第十八章,老子反對“仁義”、“智慧”、“孝慈”嗎?

多解《老子》第十八章,老子反對“仁義”、“智慧”、“孝慈”嗎?風過無痕攝有痕2019-10-10 13:14:26

讀老子《道德經》要全篇聯絡起來讀,就能融會貫通。

第十八章講:大道廢棄無存了,才倡導仁義;聰明智巧出現了,才產生偽詐;六親失和了,才大講孝慈;國家混亂了,才呼喚忠臣的迴歸。

老子這一章內容,對社會秩序背後的原因作了論述,是一種哲學思辨。

是闡述無為而治的思想。

人們探求天道,私心私慾就會減少,按照自然規律攻克防守,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不強行把持,就會到達無為的境界,人民自然富足、自然淳樸,厚積恩德,根深蒂固,才能長久存在。得天下往往靠的是無為無事,如果為滿足自己的貪婪的慾望,按照主觀意識,運用強硬的手段,任意妄為,就會擾亂人心,就是一種輕率躁動的行為,便不會得到天下。

是闡述過猶不及的道理。

萬事都有一個不可僭越的限度,知道這個限度並適可而止,就可以避免禍患。在禮仁關係中,禮是人們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對人的外在約束;仁是人的本質,是修己、愛人的內在自覺性。如果只有外在約束而無內在自覺,這人的行為就完全成為強制的結果,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特點。過度強調禮而忽略仁,天下禁令越多,人民就越窮困,就會加深對立,導致矛盾激化造成社會危機。完善的治國制度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所以聖人就去除掉了一切極端的、奢侈的和驕姿的東西。

是闡述道的思想。

聖智、仁義、巧利三者只是一種空口文飾,不足以當作戒律來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心歸屬,就應該認識生命的本源,保持質樸,減少自身的慾望。“道”為大,天為大,地為大,人也為大,人要以地為法度,地以天為法度,天以道為法度,道則遵循自身的規律。道,通常處在無名而質樸的狀態,是向相反的方向運作的,王侯若能守護它,天下萬物將自動歸順。使天下萬民歸順,就像一切河流歸順大海一樣。

人若經久凡塵磨礪,難免受到影響,漸漸滋生了虛偽、奸詐、善變等惡習,最終將真性情、真感情埋葬。返璞歸真、順應自然、超然物外,是老子提出的解決之道。

多解《老子》第十八章,老子反對“仁義”、“智慧”、“孝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