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什麼意思?

弟子規,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什麼意思?秧秧子的2020-07-12 07:41:34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的意思是:當我們的衣服穿著、所吃的食物比不上別人的時候,我們不必因此而悲傷、不開心。其中“若”的意思為如果;“勿”的意思是不要;“戚”的意思是悲傷。

這句話是想表達的思想是:不要因為衣服和飲食方面不好,比不過別人,就心生悲傷;要像真正的君子,像真正要學道的人那樣,去羨慕別人的學識、羨慕別人的德學才藝比自己強。

人生本就短暫,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享受上,生活最後往往是空虛的,過多的消費還會讓人入不敷出,所以我們該讓自己過上充實的、追求學問的生活。

出處:《論語》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什麼意思?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採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卒於雍正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經歷平實,性情溫和豁達,因而缺少傳奇故事。史料記載,在年輕的時候,李毓秀師從同鄉學者黨冰壑,遊學近二十年。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於治學。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於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