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是何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道德經》裡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是何意?你是如何理解的?使用者630256307272019-02-24 00:58:31

說個故事,話說古希臘有個牛人畢達哥拉斯,也就是證明勾股定理的那個人,他認為萬物皆數,“1”是數的第一原則,是萬物之母,說白了,就是一個最小的基本單位,萬物都是這個基本單位透過各種排列組合而完美和諧的組成的,直到有一天,他的一個學生拿著一個正方形的對角線叫他解釋,他發現,無論如何他都找不到那個最小的“1”,因為這是一個無限不迴圈的數。這下麻煩了,這個數無法理解,無從解釋,但是卻又客觀存在,這就是無理數。可惜的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理論的權威性而殘忍的把他的學生扔下了大海。現在我們知道,說到數,就必然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無理取鬧還很要命),缺一不可。再說人,也成然包括男人和女人,缺了誰人都不完整。曾有人把男人比作有理數,女人比作無理數,忽然好想買副耳塞。再說老子的道,根據老子的描述,這裡的道應該是所有宇宙萬物及其狀態的抽象概括,那麼該怎麼理解這個道呢?不得不佩服我們古人的智慧,他們發現只要提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就可以用兩個相對具體性質相反的事物合起來解釋,如提到人,就可分為男人和女人,提到女人就可分為賈玲型和張小斐型,提到宇宙生靈都分雌雄,提到生命狀態,都是生老病死,迴圈往復,提到萬物的運動狀態,也是有升有降有動有靜,迴圈往復。既然萬物都可分成相反的兩個狀態,那還不如一劃開天,分成兩半,把雄的,積極的,向上的,精神的等等等等叫做陽,把雌的,消極的,向下的,物質的等等等等叫做陰,陰陽合二為一就為道,並且陰陽之間遵循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的客觀規律,所謂反者道之動,這就是天之道。既然金玉已經滿堂了,按照天道的執行規則,那麼就是它衰減的開始。富貴而驕也是違背了天道,必然會自取其辱,功成身不退,那不是找死嗎?另外由有理數和無理數想到的,我們的科學家也一直在找他們的基本粒子,好建立起一個唯物主義的大廈,不知道現在進展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