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趙德芳11272017-09-23 07:50:54

南明之所以沒有像東晉,南宋兩朝一樣堅持,下來,看圖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北方有清朝,西北有李自成,成都有張獻忠。上天拋棄大明,等於拋棄了明朝以前的朝代一樣。崇禎皇帝朱由檢把女兒兒子殺了,沒有逃亡南京,沒有繼承大統。東晉,南宋之所以堅持下來,是民心所向,有所可見,當時南明不得民心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歷史研習社2017-08-09 15:51:37

在歷史教科書裡明朝的滅亡是以1644年為準的,但事實上明朝的宗室又多次在南方各地建立政權,史稱南明。但為何南明沒能堅持下去,哪怕是與清廷南北對峙,偏安半壁呢?主要原因還需要從敵對雙方來分析。

首先,清朝在入關之前就已經組建了政權組織,而且獲得了元順帝以來的傳國玉璽,無論是政治組織力還是聲望號召都足以蠱惑人心。在入關之初,清軍就打著為崇禎皇帝復仇的旗號,這對出身叛逆的李自成農民軍自然是不利的,所以很快北方各地的故明朝將軍、豪強紛紛歸順清朝。在清軍的戰鬥序列裡,有投奔較早的耿仲明、孔友德、尚可喜,也有隨後投降的吳三桂諸人,這使得清朝統治者能夠充分整合、利用這些前明勢力為己所用。

反觀南明一方,則是內訌不斷。無論是江南四鎮的不合與彼此猜忌,還是鄭芝龍的擅權,抑或孫可望的剛愎自用都是如此。不斷地內耗與不信任加劇了南明內部政治力量的離心,給了清軍大量的可乘之機。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其次,在軍事裝備上清軍此時已經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再經過征服朝鮮和收服明朝降將的過程中,清軍學會了火器武器的使用,並開始投入戰爭之中,而明軍的火器則已經開始老化,很多佛郎機都不得不透過澳門的葡萄牙人處購買,難以實現武器革命的深入化,這一點黃仁宇也曾談到。此外後金(大清)征服拉攏了蒙古各部,有了大量精銳蒙古鐵騎,這些毫無疑問為清軍的作戰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除了軍事技術上的優勢外,其實南明缺乏統一的政治主導者也是重要原因。在南方建立政權的諸王大多與崇禎皇帝血緣較遠,號召力並不足以服眾,所以屢次興起爭端。比如魯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鍵就多次為君臣名分而爭執不休,太子的殉難或失蹤給南明的政治號召力帶來了巨大損失,也使得內部各派系之間傾軋的可能性加劇。這樣的四分五裂一直持續到桂王朱由榔長期抗戰才結束,但作戰北伐的良機已經失去。

南明之所以未能長久堅持,如顧誠先生所論述的那樣,很大程度上是士大夫階層的迅速反水所致。清軍利用恩威並施的方法很快就拉攏招募了先朝大量文人高官,利用他們的名望、權勢來重建政治組織,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十分精明的。為了家族利益、個人恩寵的前明高官們於是紛紛投入敵對者的陣營,這一點自然和東晉、南宋大有不同。東晉、南宋建立之初,雖然也有內部傾軋,但抗戰派始終還是存在,而且北方入侵之敵的政治組織度尚不高,內部整合需要時間,這也是前秦淝水之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清朝則不同,在入關前8年的1636年就正式建國,集合了蒙古、女真、漢人各種力量,這顯然是中國歷史上較為成熟的政治體。這樣的組織程度高也就意味著他們的目標更為遠大,絕非短時間的洗劫攻略所能滿足。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南明群臣的腐敗無能、黨政不斷最終釀成滅亡的苦果,這一切自然也就是理所當然了。當最後的支柱李定國等大西軍餘部耗盡敗走緬甸之後,南明也就時日無多了。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坐古談今2017-08-09 18:21:04

南明之所以沒有佔據南方百餘年,形成南北對峙,沒有像東晉、南宋那樣其主要問題如下: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第一:沒有天下“共主”

因為東晉、南宋建立時都有前任皇帝之子作為天下“共主”,“南明”的歷屆“皇帝”都是藩王稱帝。你可以稱帝,朱元璋13萬後人中的其他人也可以稱帝,因此,皇帝不可能有什麼威望。

第二:皇帝沒有威望,有利於大臣們控制,進而“黨爭”不斷

明朝滅亡,其中一大主因就是“黨爭”,為了自身利益、集團利益而罔顧國家利益。特別是文臣之間,許多人勇於內鬥、怯於外戰。“權力鬥爭”你死我活,“對外抵抗”確實率先逃跑,留得青山在。與其說留得青山是為了救大明,不如說為了救自己的政治勢力。

南明時期,東林黨人與閹黨餘波仍然在搞權力鬥爭,如“復社”與馬士英、阮大鋮等。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第三:東晉和南宋再亂“忠君思想”是文武一大部分的共識,南明因為晚明的物質利益思想,“忠君”思想已經當然我無存,大量文武為了自己的利益、家族利益而投降

晚明幾十年間的歷史就是“白銀”侵入全國百姓基因的歷史,因為拉美和日本的巨大白銀湧入中國高達3。5億兩。造成中國通貨膨脹,物質思想侵入了每個人心中,崇禎在罪己詔中所說的“居官有同貿易”,人人為了物質利益喪失了許多傳統好的價值觀。等到拉美和日本突然禁止白銀進入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人們從“逍遙享樂”迅速變為“爭奪白銀於己”。而這一過程從晚明一直到南明就沒停止過。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第四:南明時期,因為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比較強大,其工商業實力和代言人實力比較強大,再加上傳統的文臣控制皇帝,皇帝本身沒有實權。再加上,明朝的宗室政策失敗,其挑選的宗室皇帝基本能力都不高。趙構和司馬睿的能力還是有的,別是趙構無論從名義上還是能力上都要高於南明的皇帝。

第五:因為物質的影響,讓南明的文武和百姓對於誰當天子並不太當回事兒。例如鄭芝龍就是你只要讓我從海海外貿易,我就投降。其他人則是你讓我榮華富貴就行。然而,當清朝統治階層要求“剃髮易服”之後,這種民族政策反而激發了百姓們的反抗。由此可以想見,“皇帝”“忠君”等儒家思想還不如頭髮、衣服在百姓心裡更重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在某些情況下,不能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那麼,再有錢武器再好其實作用都是不大的。一個民族失去了信仰只剩下物質更加危險。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一枚明粉2017-08-31 15:59:56

這個問題應該改成,南明沒有成為偏安政權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而言,關於南明失敗的原因有幾十上百個,諸如建立四鎮啥的,馬士英奸臣之類。恨不得把南明的任何一個行為說成都是滅亡的因素。其實參照《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就會發現南宋的問題不比南明少。所以不用是個事就當做原因說。

我就來談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四鎮應該建;四鎮戰鬥力也可以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四鎮計劃並沒有問題:

在江北建鎮的戰略計劃是史可法提出來的,退則拱衛首都,進則恢復疆土,這是危機情況下基本是一種防禦態勢。在兩宋之際,李剛、趙鼎一直堅持此計劃,建立權力大幅度下移的軍鎮,如同晚唐藩鎮一般,確實起到了安穩江南的作用;金南遷後,也有封建九公的戰略計劃,而且確實起到了牽制蒙古人的作用。所以軍鎮建藩本身沒錯,關鍵在於駕馭有人,與內部強大。南宋內部整頓財政、皇帝乾綱獨斷;金的任何努力最多隻能續命,對手太強。

四鎮戰鬥力也可以

不知道史可法為啥把高傑作為主力中的主力,應該是看中高傑西軍出身(史可法有很長時間的陝西經驗),與李自成不共戴天(畢竟史可法的首要戰略是連虜平寇)。

劉良佐是遼東出身的將軍,弟弟在大淩河被俘降清,本身曖昧而且戰鬥力一般般,打江南土寇勉強可以;

劉澤清在1629年己巳之變迅速崛起,與清軍數次野戰,在之後的幾次清軍南下也有戰功。略有戰鬥力,但得看形勢。這也是後來他投降比較晚的原因。有點像金兀朮下江南時候的韓世忠。

黃得功遼東出身的將軍,且有京營經驗的將軍,和周遇吉多年並肩作戰。戰鬥力很強。而且長期是太監劉元斌的下屬,劉在南明任提督京營。

第二:左良玉的東下不應該低估

左良玉東下和多鐸下江南近乎同步。南明朝廷同時面對兩個重兵集團。就相當於李自成和多爾袞同時向首都進發,誰也吃不消。再往前說,朱元璋也擋不住陳友諒、李自成同時進攻。

左良玉打著清君側的口號,其實和兩年前駐防池州沒啥區別。一是為了救食,二是為了躲李自成。至於黨爭佔多大比例,真不大。

但左的軍紀太差,怕他甚過怕清。(如果認真看下1647年荊州圍困戰,你會發現百姓更歡迎清軍,而不是民軍)。

左良玉東下引發的巨大恐慌,江南士大夫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不止馬士英。只能說老馬是一個被給江南士大夫背了黑鍋的大明忠臣。畢竟開城門的是錢謙益他們。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第三:皇帝被捉

認真看南宋史,會發現趙構從歸德(南京)、到開封、到揚州、到建康、到臨安、甚至到海上。他一直坐著皇帝,一直跑,他只要存在,核心就在,就有希望。相反他在某一地堅持到底,就是賭國運,風險很大。朱允炆讓朱棣擔心了一輩子,唐朝的幾次重建就在於皇帝跑得快。君王死社稷很傻很天真。

同樣南明朱由崧能力雖然差了點,但智商不錯,選擇逃走很對,選擇逃入黃得功軍營也很對,周圍的太監是黃的老上司,而且黃是先帝京營出身,是嫡系。

問題是,在土崩形勢下,黃手下的將軍們離心離德。而且還有一點,清軍反映很快,長途奔襲作戰能力很強。福建的隆武帝也是這麼被捉的。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

總之:

四鎮是南明的支柱,這點沒有問題。左良玉東下、和皇帝迅速被捉才是南明沒有挺下去的重要原因。至於其他幾個小朝廷,只能算地方政權,法統比東晉還弱,而且完全依靠軍閥,註定藥丸。永曆朝廷就是個幌子。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申紅堯2017-08-20 13:00:26

說那麼多有什麼用。

我直接劃重點!

推翻明朝的實際上是農民階級的李自成,滿清入關是後來的事情了。所以南明無法團結農民階級。而且還有吳三桂的思想,就是聯合滿清消滅農民階級。

還有就是魏忠賢和東林黨的餘孽作祟,君臣始終不能一心對外。

南明為什麼沒能如東晉、南宋一樣堅持下來?冬蟲可語於冰2017-09-08 23:16:08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三個帝國,個人粗略分析下。很多朝代如東漢西漢,元和北元,廣義上可以算兩個朝代。南明和南宋在外部條件上類似,南宋和東晉南明在皇位合法性上優勢明顯。

先說南宋,靖康之恥後徽宗和欽宗皇子除了趙構外基本被金一網打盡,其繼位合法性毋庸置疑。這就如一面旗幟,號令天下,避免內耗,全力抗金;南明除了永曆,還有其他藩王小朝廷,各自為政,互相攻擊,內耗嚴重,最後被各個擊破;其次,南宋的正規軍在靖康中並未遭受致命打擊,也無大規模農民起義,開封陷落後以岳飛韓世忠等為首的抗金將領忠君報國思維至上,同樣面對異族入侵,這與南明的軍閥思維差異巨大。反觀南明,正規軍生力軍損失巨大,尚且各個小朝廷又分散支援,投敵比抗清的多,難以形成合力。

東晉與南明最大的區別是面對的敵人不同。五胡十六國和清朝的實力差距太大,若東晉放到南明時代,一樣覆滅。南明不僅面對強大的八旗,還要對付眾多的帶路黨如吳三桂等,東晉即使面對分散的小國家,也只是維持形式上的割據統一,實質上的世族統治。

總而言之,特殊的歷史時代和客觀環境決定了歷史走向。歷史不可假使,倘若把成吉思汗的對手南宋,金國換成漢武帝,十有八九也是匈奴一樣的下場。所謂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