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有些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的簡體字真的不能代表中華文化的正統嗎?

真如有些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的簡體字真的不能代表中華文化的正統嗎?林柏忠2018-12-14 21:06:44

一、繁體字、行書字、草書字、簡體字等文字,都在中國幾千年文字歷史中出現過。能被最廣泛的中國人民所接受有生命力的簡體字,在以民為本的共和國處於主權地位,以官方權威加以規範推廣,就是繼往開來的正統。而港澳臺有的學者,還把只為官僚豪紳等一小部分有產階級服務的,或是人口比例很小港澳臺沿用的繁體字當作正統了,那就是無稽之談。

二、中國幅員遼闊,在傳承漢字的漫長曆史中,先賢們創新了各種字型的字,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它們各有妙處。在民間通行的文字,漢人聚居區用漢字,滿族人聚集區用滿文字。能夠被約定俗成、理解運用的官方規範的漢字就是正統。出生清末的我的舅公,因為有腳疾,從小有時間用心認識默寫《康熙字典》裡的繁體字,算是對繁體字認識比較多的耄耋老秀才,許多人不認識的生僻繁體字都要去請教他。但他還是讚賞簡體字的優勢。因為過去能認識康熙字典繁體字的人實在是寥寥無幾,而解放後,認識簡體字普及面是史無前例的。

三、繁體漢字束之高閣,僅流行於官方行文,只有文人墨客壟斷,普通百姓,特別是貧窮大眾目不識丁,終將被歷史淘汰。在用手寫漢字的年代,繁體字與簡體字比較,簡體字容易認容易寫,識字效率高,在1956年後,大陸利用歸公的祠堂作為學校辦公住宿教學的地方,還把原來地主家的大院大廳堂作為教室,儘可能擴大學齡童入校上全日制學校讀書,晚上為成年人開展夜校掃盲,真正促進中國文化的普及,擺脫了國人的文肓愚昧,促進了戰後中國的復興,其中學習應用簡體字,發揮i巨大的作用。

四、隨著當今高科技的發展,電腦網路鍵盤打字成為現實,只要正確用拼音打字,或筆劃角碼打字,簡體字、繁體字、異體字都可能同步跳出,因此恢復認識應用繁體字有可能有更多的優點,若能國家法規予以確定,被下一代和當代青老年人所廣泛接受,也是一種正統。必竟目不識丁的那一代人大都離開了這個世界,未來主人屬於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