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歷史心發現2020-07-27 22:43:29

說到陽謀,最牛逼的當然是亞歷山大大帝了。亞歷山大20歲繼承馬其頓王位後,在短短的一年內平定了國內風起雲湧的叛亂潮。隨後,亞歷山大誓師出征波斯帝國,當時的波斯帝國橫跨三亞洲,面積500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帝國,100多年後秦統一的總面積也只有200萬平方公里。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面對這樣一個對手,亞歷山大一點不玩虛的,直接喊話,我要當亞洲的王,大流士自縛前來投降,我亞歷山大就不會虧待他。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率領5萬精兵,直接踏上了征途。並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中大敗波斯優勢軍隊,波斯王大流士派人提條件,提出兩人共治天下,以兩河流域為界,還要嫁公主,給無數的金銀財寶當嫁妝。當時亞歷山大的大將帕曼紐對亞歷山大說,這麼好的條件,是我肯定答應。但亞歷山大是怎麼回答的?他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亞洲的王位我要定了,如果大流士肯投降,還不失封侯之位。大流士怒了,又興起百萬大軍,但是再一次被亞歷山大5萬軍隊在正面戰場毫無爭議的擊潰。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從此以後,亞歷山大在亞洲如入無人之境,僅用13年,就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

這樣的陽謀,堪稱是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九品左侍郎2020-07-28 22:30:47

陽謀,就是明著讓對方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然而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取得成功了。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一計陽謀,而且完成得非常漂亮,下面就來回顧此計的實施往事。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引言

公元前208年後九月,趙國被秦軍圍困於鉅鹿,趙王歇向楚懷王求救。為分散秦軍兵力。楚懷王派出兩支軍隊,一支是北路軍以宋義為主將和項羽為次將帥數萬楚軍前往鉅鹿解趙軍之圍。另一支西路軍是以劉邦為主將往西牽制秦軍兵力。同時約定,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

以劉邦為主帥的西路軍則過關斬將,很快到達咸陽附近藍田,秦軍組織所有的兵力於藍田與劉邦展開大戰,被劉邦大敗,秦庭失去最後的抵抗兵力,劉邦順利先攻進了關中。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對於劉邦先入關中,項羽很不樂意,因為關中經過秦國幾代人的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也軍事要地。所以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同時也不想讓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都在今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 ,以便阻檔劉邦東出之路。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燒燬棧道

“棧道”是從關中平原到漢中盆地的一條捷徑,自戰國時開始修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建成這條長達近五百里的“通天大道”。一旦棧道被燒燬,就斷了漢中返回關中的通道。

為打消項羽對劉邦的猜忌,張良為劉邦獻計,等他進入漢中後,就把棧道燒燬。但劉邦不解,說棧道燒燬了自己豈就不就被困在漢中了嗎?

張良解釋說:“燒燬棧道,看似自毀了自己的退路,但同時也斷絕了關中諸侯攻打漢中之路。同時,棧道燒燬,也能打消項羽的防備之心,讓他們認定我們再無東歸之意。”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蕭何在推薦下,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向劉邦獻計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策劃。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開啟東進的大門。

韓信先命樊噲、灌嬰領兵修築劉邦入關時燒燬的棧道。這時,關中的雍王章邯聽到韓信要進攻關中的訊息,輕蔑的笑道:“韓信,無名之輩,不足掛齒,劉邦進關時自己燒燬了棧道,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章邯自封了雍王后,就認為天下太平,已經刀槍入庫,放馬南山,興致之餘,還養起豬來了。他只是叮囑部下留意棧道修復情況,然後自己把精力投放到餵豬一事上。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然而過不了多久,韓信明修的棧道還修完,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出現在關中,並佔領了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章邯以為自己聽錯了,打算親自率軍前往陳倉,但韓信大軍已殺到,章邯戰敗,被困廢丘,最後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同時也戰敗後相繼投降,劉邦順利還定了三秦。

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結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採取聲東擊西的手段,誤導了章邯的判斷。此策略不僅消滅了關中三王,還為劉邦打開了東進大門,同時也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帷幕,為西漢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不要又說再見2020-07-27 21:53:09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這是一個最著名的陽謀了吧。

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蜀軍失利,只能敗退,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可是諸葛亮無兵可守,只能兵行險招,大開城門,他則在城頭焚香彈琴,琴音絲毫不亂,而司馬懿生性多疑不敢貿然進城,下令撤退。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說到這,我又想起一個三國裡的陽謀,張飛大鬧長坂坡。

同樣是劉備一方逃往江夏時,曹操大軍在後追殺,趙子龍銀槍白馬在曹軍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出幼主阿斗,這時張飛在長坂坡處接應,他提前布好疑兵,一人擋在長坂橋前,面對百萬曹軍,臨危不亂,一聲吼死夏侯傑,喝退曹軍,有戲雲“當陽橋上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其實橋是張飛拆的。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

根據這兩個事件看,陽謀並不是多麼精明深遠的計策,他主要是用到了事件的不確定性,或者說疑兵之計吧。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省力18362020-07-27 20:23:09

所謂陽謀,就是可以放在陽光下堂堂正正示之於人,敵我雙方都可以看到其中機巧的謀略,可以有效分化瓦解對方,做到不流血或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偏偏極難破解,可謂是無懈可擊,“上兵伐謀”之中最難對付的就是“陽謀”。

歷史上最出名的“陽謀”,比如二桃殺三士,推恩令,我覺得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也可以稱為陽謀,而且是功力非凡的陽謀。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崔文瀾2020-07-28 15:45:54

漢武帝的推恩令。

漢承秦制,卻沒有完全照搬,比如在皇族的分封問題上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劉邦時不光分封了一幫有功之臣,自己的親屬也受封者眾多。後來異姓王相繼造反,劉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逐一平息,心有餘悸的他只得殺白馬為誓,非劉姓者不得稱王。

因此自劉邦後只有劉姓王爺,再也沒有異姓王了。

但同姓王爺就不惹事了嗎?俗話說的好,腰裡揣盾牌,逮誰更誰來。更何況這些劉姓王爺們個個手握重兵,甚至像吳王劉濞這樣的老王爺自己煮鹽鍊鐵,國富民強的他們自然會有一些小目標和小想法的。

於是在景帝時期,七個王爺以清君側的名義同時造反,若不是有周亞夫這樣的名將,大漢的江山差點就被掀翻。

漢武帝當了皇帝后,這位雄才大略的天子當然注意到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隱患。於是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

什麼是推恩令呢?

即: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

在這之前,一個諸侯國,即使老王爺死了,他的諸侯國卻沒有任何變化,因為嫡長子就會繼承他的一切。而且在年富力強的新王爺的帶領下,這個諸侯國或許會比以前更強。

而推恩令就完全不一樣了,它一改嫡長子唯一繼承製,給了其他王子們繼承權。這樣就能逐步把一個大諸侯國慢慢銷蝕成為一個個小封國,直至最後瓜分完畢。

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就是漢景帝的兒子長沙王劉發的直系後裔,只經歷了六七代,到他頭上時,除了劉姓貴族這個頭銜為,已經啥也沒有了。

還有三國時期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他被稱為皇叔,卻是個織蓆賣履的小販商人。也是因為推恩令的原因。

推恩令不是陰謀,而是妥妥的陽謀,自一推出起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制度的目的就是削藩,但任何人都不能提出反對意見——大家利益均沾,幾個菜呀就喝成那樣,反對皇帝給自己的賞賜呢?

歷史上有哪些陽謀?金融鈔能力2020-07-28 08:53:14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歷史上的陽謀就是明明知道不是真的,卻無可奈何。

1。指鹿為馬,趙高剪除對手的手段,談不上高明,但是簡單粗暴有效。

2。四面楚歌,最成功的心理戰,讓萬人敵的項羽放棄部隊,只帶八百人突圍,後來被迫自刎烏江。

3。宋朝的金匱之盟,燭光斧影中的趙匡胤死的不明不白,趙光義上位後過了沒多久丟擲來個金櫃之盟,給自己上位做個合法外衣,沒有大臣敢懷疑這是假的。

4。劉備的遺囑,讓諸葛亮被道德綁架,一輩子無法隨心所欲,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曹操殺禰衡,好一個借刀殺人,禰衡明知卻無可奈何只能怒罵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