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

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漢史鉤沉2019-04-01 20:53:01

我們缺少的不是商業經驗,而是時間沉澱。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廣闊的東亞季風氣候,形成了十分利於農耕的天然環境。所以縱觀五千年的歷史,農耕文明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商業也是必要的酒、茶、鹽、鐵等生活必需品。一個本來就沒有經歷多久真正商業萌芽、發展的國家,怎麼可能存在眾多百年企業?中國古代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時代在宋代,但宋代很不幸,同時遇到契丹、女真、蒙古三個強勢的遊牧民族崛起。

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

積弱”的大宋不僅不“積貧”,相反還十分繁華。可以說宋朝是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的頂峰,經濟總量佔到當時世界的五分之一,繁榮程度甚至要超過盛唐。宋朝航海業非常發達,和五十多個國家都有貿易,和許多朝代農稅佔賦稅總額大半不同,宋朝商稅佔到了70%,這在古代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可以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由農業帝國向商業帝國轉型的一次偉大嘗試,但不幸的是宋朝先後遇到崛起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重農抑商”出自秦國商鞅之手,也是法家的制勝法門。法家的獨到之處,在於可以迅速凝聚國力、民心,短時間內形成強盛的戰鬥力。

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長期實行農耕制度的現實因素。西方面積遼闊的青藏高原是清朝時才實際控制的,之前這裡有著吐蕃本土勢力,向西的商路斷了。東方是遼闊無際的太平洋,只有宋朝時航海技術有了大的進步,才開始大規模海上貿易。

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

第一位做出商路嘗試的是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出使西域,就是他的舉措。當時漢武帝命名一座叫作“張掖”的名城,意思就是為中國展開第二個臂膀。可是橫亙在北方遼闊的蒙古高原,不同時期,產生了大量戰力強悍、擄掠性極強的遊牧民族。導致維護這條“絲綢之路”的成本過高,甚至許多朝代根本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維護,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宋朝很獨特,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使遠洋貿易成為了可能,火炮的初步應用也使商隊面對本土勢力,有了自保之力。所以說大宋是幸運的,技術革新給他帶來了不同的文明生機,遠洋貿易中茶葉、瓷器、絲綢等奢飾品塑造了大宋的商業傳奇。

但大宋也是不幸的,在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轉化的關鍵時刻,遇到了契丹、女真、蒙古先後崛起的三個遊牧民族。這在歷朝歷代都無法找出第二個案例,中原王朝歷代推崇的耕戰制度,優點就在於自保。可以迅速凝聚每一份人力、每一顆糧食,以應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

但宋不同,它處於向商業帝國轉化的關鍵時機,許多行業價值都是需要經過轉化才能化為戰力。比如說宋朝盛行的“勾欄”等娛樂專案,在當時人們看來,對於抵抗外族入侵確實沒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

更嚴重的是石敬瑭為了建立政權,向契丹割讓了“幽雲十六州”,使中國曆朝歷代依託的長城防線,在地勢最平坦的華北平原崩開致命的一角。宋朝一直致力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甚至王室還下發過:收復幽州者封王的獨特獎勵。

幽州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毋庸置疑,那是東線最重要的屏障,失去幽州的大宋,整個繁榮富饒的華北平原一直飽受侵擾。契丹人就曾透過那裡,一路橫行河北,達到離汴京一河之隔的澶淵。如果不是寇準性格剛正,脅迫宋真宗親自督戰,可能北宋政權早就要覆滅了。

更嚴重的是失去了幽雲十六州,華北平原這塊富饒的土地成為了滋補遊牧民族最關鍵的養料。大量的工匠、文士、耕戶,補足了遊牧民族的天然缺陷。契丹建立了和中原政權一般的“大遼”,女真建立的“大金”更是要比大宋還正統,蒙古直接建立了當時最大的帝國“大元”。

自此,遊牧民族充分吸收中原文化,由傳統的擄掠北返,變為了攻城佔地。他們形成了完整的統治體系,開始了真正的統一中原王朝的征程。

有個不成文的說法:13世紀的世界是蒙古人的世界。他們征服的腳步踏遍了大半個歐亞大陸,當然包括南宋。臨安的淪陷,昭示著和蒙古對抗半世紀之久的大宋,踏上了亡國旅途。

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

崎嶇的山路間行走著一群衣著高貴,卻狼狽不堪的特殊人群。他們就是南宋最後的火種,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宋廷名臣盡在此列,他們攜帶楊太后和幼帝做著最後的掙扎。

一直到了今天的廣東崖山,他們再無路可退,在這裡南宋政權和蒙古帝國展開了最後的決戰“崖山海戰”。此時的蒙古,早非昔日的遊牧民族,他們十分擅用中原盛產的火炮。張世傑率領南宋軍民在汪洋大海上,和蒙古人進行了殊死拼搏。但善戰的蒙古人,學會使用中原王朝科技後展現的強大戰力,讓世界為之顫抖。

激烈的海戰僅僅持續了一天,南宋水師全軍覆沒。整片海域,盡是船隻殘骸,大宋軍民浮屍十萬。他們有戰死的、有溺水身亡的、有跳海殉國的,但沒有乞降保命的。

我們有五千的文化,卻沒有多少百年老企業,我們究竟缺失什麼?

丞相陸秀夫抱著幼帝,縱身跳海殉國,楊太后也跳海自盡。整個崖山海域鐵血的一幕,向人們昭示著昔日強盛的大宋王朝最後的尊嚴。時隔百餘年,不同於北宋滅亡的王室苟且,南宋餘部向世人彰顯了傳統中原政權第一次完全被遊牧民族覆滅時的悲壯。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種說法並不客觀,但崖山之戰確實結束了近兩千年的古典中原政權統治。融合了中原文化的遊牧民族,開始具備了完全覆滅中原政權的能力。宋朝是中國古典政權,由農業帝國轉向商業帝國的一次偉大嘗試。不幸的是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遊牧民族威脅,最終難逃破滅。宋朝以後,元明清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排斥商業發展,特別是遠洋貿易發展。“海禁”的推行就是對宋朝轉型商業帝國最大的否定,但過於封閉的環境逐漸使中國落伍於世界,給後世帶來了更加悲慘的災難。

參考資料:

《宋史》

《痛史》

《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