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鹿鼎記裡有一個人被做成人彘。是誰?為什麼?

金庸的鹿鼎記裡有一個人被做成人彘。是誰?為什麼?自由鷹眼2017-10-31 15:53:19

楊溢之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吳三桂手下的一名武將,官職為總兵。其人武功高強,但其深具豪情,處事大方,做人光明磊落,和《鹿鼎記》中主角韋小寶頗有淵源,他雖是吳三桂的得力手下,卻沒有屈從吳三桂的官威與盛怒,最後落得個“人彘”的下場,確實悲壯。

人物評析

先說說他的出場

原文:神照到此地步,已知自己功夫和他差著好一大截,對方倘若還手,自己勢必輸得一塌胡塗,只得合十說道:“好功夫,佩服,佩服!”那人站直身子,躬身還禮,說道:“大師拳腳勁道厲害之極,在下不敢招架,只有閃避。”

金庸的鹿鼎記裡有一個人被做成人彘。是誰?為什麼?

楊溢之和韋小寶自古宴無好宴,此段也是如此。康親王想殺殺平西王府的威風,神照上人持強傲物,對上了楊溢之,想出出風頭。神照上人使出渾身解數,卻傷不到楊溢之半分,而楊溢之只守不攻,反而讓神照上人吃盡苦頭。神照上人是康親王的門客,實力應該不弱,最起碼也是個二流高手。從這點來說,楊溢之的武功著實不低,高手對陣,生死可能在瞬息之間,而楊溢之卻泰然處之。這能說明兩點,楊溢之判斷力很強,對敵人的把握非常準;二來,對自己實力非常自信。在此等場合未施全力,確實有些許大俠的風骨。

得勝之後,給足對方面子,氣魄非凡。此點從正反兩面分析,如果楊溢之把神照上人打翻在地,不僅能殺殺康親王的威風,還能隨了吳應熊的心意,這本是場為了面子的較量,這樣一來,楊溢之不僅臉上有光,大出風頭,還能博取主子的好感。但是,楊溢之沒有那麼做,一來他不具備做奴才的品性,不懂賣乖。更重要的是,楊溢之持重,顧全大局,此刻他覺得沒有必要得罪京城的權貴,做事首先考慮的是王府的利益。

原文:韋小寶瞥眼間見吳應熊手下那高個子站在一旁,心中對此人頗有好感,便向他招了招手。

韋小寶這人確實奇怪,機靈古怪,而看人的標準很奇特。他的概念裡,會拍馬屁的人沒有真本事,反之,有真正實力的人,通常不要阿諛上官。憑這一點,他看上了楊溢之。這也算一個側面描寫,以至於後面的賭錢,韋小寶給了楊溢之不少甜頭。

原文:楊溢之喜道:“全仗桂公公大力周旋。小人自己倒不想升官發財。王爺於先父有大恩,曾救了小人全家性命。先父臨死之時曾有遺命,吩咐小人誓死保護王爺周全。”

以前讀文,一直不明白,楊溢之這麼一個俠士為何會屈身在吳三桂門下?今天細翻文章,才知有這麼一段。跟隨吳三桂是為了遵從孝道與報恩,從沒有想過升官發財,這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瞭了。從跟隨吳三桂以來,楊溢之一直都沒有做成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他的出發點只是在維護王府的利益,心中還是有自己的準則的。

原文:楊溢之道:“沐家跟我們王府仇深似海,上次吃了他們這大虧,一直還沒翻本。這次在狗頭大會之中又見了他們。小人心下盤算,倘若在直隸鬧出事來,皇上知道了,只怕要怪罪我們王爺,說平西王的人在京師附近不遵守王法,殺人生事。”

這段中,楊溢之扮成蠻子生番,抓捕沐王府的人,韋小寶也稱讚他計策高明。楊溢之的統籌策劃能力較強,不然吳三桂也不會派他出來辦這件事情。殺龜大會,螳螂捕蟬,楊溢之來了個黃雀在後。

此外,在楊溢之的理念中,是遵從皇帝的,對於國家的法度還是看重的。如此明白事理的一個人,才會想出兩全之策,既能完成任務,還做得不留痕跡,不給主子惹麻煩。

原文:楊溢之大喜,一來平西王正有求於他,今後許多大事,都要仗他在皇上面前維持;二來這小公公為人慷慨豪爽,很夠朋友,當日在康親王府中,就對自己十分客氣,便道:“那是求之不得,就怕高攀不上。”

韋小寶跟不少人結過八拜之交,最佩服、敬重的肯定是楊溢之。而在楊溢之看來,與韋小寶結拜,可以幫到自己的主子;更為重要的是,楊溢之跟韋小寶的脾氣很投契,朋友本就需要志趣相投,品行相近,做兄弟更是如此。楊溢之重義氣,“很夠朋友”這四個字,原來就是江湖俠客們經常提到的,相比官場,他更適合做草莽英雄。

原文:原來楊溢之雙手已被齊腕斬去,雙腳齊膝斬去。徐天川低聲道:“他舌頭也被割去了,眼睛也挖出了。”

楊溢之的下場確實過於慘烈,一生為了保護吳三桂,最諷刺的就是,吳三桂回報他的是這樣一個整形手術。他的死,書中交代,吳三桂覺得他與韋小寶結拜,可能已經投靠朝廷。個人猜想,以楊溢之的能力,不可能對事件的發展毫無察覺,當他知曉吳三桂的疑心時,他應該還有機會避過大難,選擇逃跑。但是他念及吳三桂的恩情,沒有離他遠去,而是試圖解釋,吳三桂為保萬一,將他秘密殘害。

在寫楊溢之的時候,我想到了鹿鼎記中一個偉大光輝的人物:陳近南。人稱“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我覺得有點過了。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陳近南武功的描寫成分頗多,而對於他的才能描述甚少,在處理自己與鄭家的關係上,讓人很懷疑他的統帥能力,不似一名成功的領導者。一樣諷刺的是,他也死在了自己主子的手裡。楊溢之在武功與能力,當然與陳近南有很大距離,然而感覺上,他與陳近南果斷,金庸在處理這個人物的時候,安排得很好,讓楊溢之悲壯地死去,不似陳近南,還拖拖拉拉,讓人看了,很沉悶。楊溢之的死,確實為他的性格增色不少,也為他的人生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金庸的鹿鼎記裡有一個人被做成人彘。是誰?為什麼?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2017-12-08 17:51:30

韋小寶的朋友,平西王吳三桂手下的高階武官楊溢之。

金庸的鹿鼎記裡有一個人被做成人彘。是誰?為什麼?

楊溢之出場很早,原文中是這麼寫的:

神照到此地步,已知自己功夫和他差著好一大截,對方倘若還手,自己勢必輸得一塌胡塗,只得合十說道:“好功夫,佩服,佩服!”那人站直身子,躬身還禮,說道:“大師拳腳勁道厲害之極,在下不敢招架,只有閃避。”

自古宴無好宴,此段也是如此。康親王想殺殺平西王府的威風,神照上人持強傲物,對上了楊溢之,想出出風頭。神照上人使出渾身解數,卻傷不到楊溢之半分,而楊溢之只守不攻,反而讓神照上人吃盡苦頭。神照上人是康親王的門客,實力應該不弱,最起碼也是個二流高手。從這點來說,楊溢之的武功著實不低,高手對陣,生死可能在瞬息之間,而楊溢之卻泰然處之。這能說明兩點,楊溢之判斷力很強,對敵人的把握非常準;二來,對自己實力非常自信。在此等場合未施全力,確實有些許大俠的風骨。

得勝之後,給足對方面子,氣魄非凡。此點從正反兩面分析,如果楊溢之把神照上人打翻在地,不僅能殺殺康親王的威風,還能隨了吳應熊的心意,這本是場為了面子的較量,這樣一來,楊溢之不僅臉上有光,大出風頭,還能博取主子的好感。但是,楊溢之沒有那麼做,一來他不具備做奴才的品性,不懂賣乖。更重要的是,楊溢之持重,顧全大局,此刻他覺得沒有必要得罪京城的權貴,做事首先考慮的是王府的利益。

楊溢之作為平西王的得力下屬,官至總兵,卻沒有屈從吳三桂的官威與盛怒,最後落得“人彘”的下場,確實悲壯。

韋小寶跟不少人結過八拜之交,最佩服、敬重的肯定是楊溢之。而在楊溢之看來,與韋小寶結拜,可以幫到自己的主子;更為重要的是,楊溢之跟韋小寶的脾氣很投契,朋友本就需要志趣相投,品行相近,做兄弟更是如此。楊溢之重義氣,“很夠朋友”這四個字,原來就是江湖俠客們經常提到的,相比官場,他更適合做草莽英雄。

像楊溢之這樣的人,為何會成為吳三桂的手下,原文中有寫道:

楊溢之喜道:“全仗桂公公大力周旋。小人自己倒不想升官發財。王爺於先父有大恩,曾救了小人全家性命。先父臨死之時曾有遺命,吩咐小人誓死保護王爺周全。”

因為報恩,一生為了保護吳三桂,吳三桂卻覺得他與韋小寶結拜,可能已經投靠朝廷。以楊溢之的能力,不可能沒察覺到吳三桂對他起疑,但王爺於先父有大恩,即便是得知吳三桂要對他下手,不解釋,不逃離,對楊溢之而言,不能做不忠不仁不義之徒。

楊溢之的性格是可愛的,身為吳三桂的手下,卻不讓人厭惡,楊溢之的命運是可悲的,一個如此忠心之人卻以這種方式死在主子手裡,如此悲壯,令人嘆息不已。

也許像楊溢之這樣的人,註定了這樣的悲壯,身為吳三桂的手下,卻不希望吳三桂造反,在楊溢之的理念中,是遵從皇帝的,對於國家的法度還是看重的,這樣一個遵從皇帝,忠於主子,重視法度的高階武官,在朝廷與吳三桂之間,該何去何從?似乎只有死才是最合適的,但吳三桂對於這樣的得力下屬,這樣忠誠的一個良將,用這樣的方式去回報楊溢之的忠心,太殘忍了。這樣的人,又豈會真正愛護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