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F鏡頭有什麼歷史?

佳能EF鏡頭有什麼歷史?極有品位2017-05-09 16:06:26

謝謝邀請,

EF鏡頭的命名除了焦距與光圈之外,還包括鏡頭型別與技術特點。鏡頭型別分成EF、EF-S……具有EF標識的鏡頭,適用於所有的佳能單反相機;EF-S鏡頭則是適用於APS-C畫幅單反的專用鏡頭,不能用在全畫幅單反相機上。EOS系列相機大約在87年誕生,EF卡口系列鏡頭是在2年後出世,僅此參考。

佳能EF鏡頭有什麼歷史?貝殼影像2017-11-25 16:59:18

談起佳能EF鏡頭的歷史,那就是佳能EF鏡頭卡口的演變歷史。佳能到今年已有84年的歷史了,自1933年成立以來,佳能生產的相機歷經了從旁軸到單反的革新曆程,而在鏡頭卡口方面,佳能相機的卡口也經歷了L39- R-FL-FD-newFD直到EF的變革。

佳能建初期依靠模仿徠卡旁軸相機起家,與尼康進行合作光學元件,從1936年開始銷售的佳能相機鏡頭都是尼康給做的。那時候佳能為了規避徠卡的專利,採用了內三爪的插刀式卡口設計,更換鏡頭比較方便,隨著戰後佳能把卡口改為了徠卡式的L39螺口,這樣可以降低成本,且相容徠卡鏡頭還可以提高佳能的銷量,直到1952年佳能推出了 Canon IVsb,這是第一種帶有1/125秒閃光同步快門的旁軸相機,非常適用於新聞拍攝。到了1954年,徠卡全面放棄了L39螺口,改用M卡口且推出了劃時代的M3機型。這樣就迫使佳能於1959年推出了單反初號機Canon Flex,首次搭載了嶄新的R卡口。這種R卡口是一種內徑48mm的三爪卡口,這種設計在當時走在了前列,也使得佳能在設計大口徑鏡頭上游刃有餘,而不像尼康的F卡口,只有44mm的內徑而束手束腳。在1961年佳能在 Canon 7釋出的同期出了一支50mmf/0。95鏡頭。

隨後佳能在60年代的製造大口徑鏡頭競賽中嚐到好處,在設計新卡口時都儘可能的往大了設計,最終設計出了EF這個幾乎可以相容所有鏡頭的卡口。到了1963年,R卡口由於不能適應TTL測光功能的需要被FL卡口代替。FL卡口是利用鏡頭裡的彈簧來拉動光圈頁片聯動機身上的撥杆,隨時可以收縮到設定的光圈。在此後的8年裡TOPCON研發了全開光圈下TTL開放測光單反照相機。TOPCON的鏡頭除了有光圈自動撥杆外還設有向機身傳遞開放光圈值的機械觸點,使各種不同設定的光圈值資訊傳遞到機身。這樣測光表就可根據設定的光圈值自動進行補正,不用手動收縮到設定的光圈來測光然後再開放到最大光圈來取景。同期NIKON也在研究如何在鏡頭加裝向機身傳遞光圈資訊的機構,最終採用了鏡頭上加裝螃蟹鉗的辦法。面對此局面,1971年佳能再次推出了全新的FD卡口。FD卡口是在以往的自動光圈撥杆的基礎上增加了光圈值訊號撥杆、開放F值訊號觸點、AE 切換觸點。FD卡口不僅僅是適應TTL開放測光,它是連快門速度優先都考慮其中的一款新開發的卡口。可以說是FD卡口是一款將使用者便利性放在了首位的一次變更。自1979年推出A-1、1981年AE-1程式曝光照相機開始銷售,此後8年佳能穩居單反銷量第一的寶座。

到了80年代中後期,自動對焦成為了技術發展的趨勢,佳能為了適應AF時代的發展需要,於1987年推出了EF卡口,這是一款完全電子化介面的大口徑化的內三刀卡口,內徑為54mm,像場定位距44。8mm。EF卡口沒有任何機械訊號傳遞機構,只靠機身上的8個還有鏡頭上的7個電子觸點來完成傳遞對焦驅動訊號,光圈距離,供電等資料功能。

EF卡口獨有的兩個優勢,一是大口徑卡口有利於製造大口徑鏡頭,當時佳能推出的 EF50/1。0,EF 200/1。8L的經典鏡頭就說明了一切,第二是EF卡口沒有機械驅動和傳遞的介面非常有利於密封,因此造成佳能機身的防塵防滴濺特性非常強大。這也決定了尼康完全無法對單反機身的密封性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