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風箏會被列入非遺?

為什麼風箏會被列入非遺?詩詞書院2018-06-24 13:23:1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而中國的風箏則完全符合上述規定,成為非遺專案理所當然。

為什麼風箏會被列入非遺?

中國的風箏早在2000年前的春秋時代便有出現,當時,魯班的師傅墨翟花了三年時間,研製出以木材製成的“木鳥”,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和風箏的起源。而魯班在此基礎上,用竹片輕其身,發展出真正的多線風箏。到了南北朝更有以風箏傳遞資訊的例項。

中國有了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從隋唐開始,便出現紙鳶(即紙糊風箏,現粵語仍保留此叫法)。當時風箏用細竹紮成骨架,再糊以紙或絹,系以長線,利用風力升入空中。

到了宋代,放風箏更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有記:“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

為什麼風箏會被列入非遺?

到近現代,風箏的製作工藝、樣式不斷改良,形成了包括“扎、糊、繪、放”四種技藝,其種類也分出“硬膀”和“軟翅”兩種,“硬膀”風箏翅膀堅硬,吃風大,飛的高。“軟翅”風箏柔軟,飛不高,但飛的遠,各具特色。而在式樣上,除傳統的飛鳥造型,又發展出禽、獸、蟲、魚等樣式,甚至還出現人物風箏。

風箏的製作也逐漸形成多種流派。其中以北京沙燕風箏、天津軟翅風箏、山東濰坊長串風箏、南通六角板鷂、廣東陽江靈芝風箏最為著名,這五大流派的風箏工藝也相繼列入了國家或省級的非遺名錄。

為什麼風箏會被列入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