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風過無痕攝有痕2019-06-25 10:51:08

大約在5000多年前,當中華民族開始形成的時候,這個族就稱“華”了。直到漢朝以後,開始出現了“中華”的族稱,這是“中華民族”族稱的內部成因。

到了19世界末,作為近代名族學專業術語的“民族”概念傳入中國後,“中華民族”這個詞彙也就應運而生,這是“中華民族”族稱的外部成因。

從“華”到“中華”再到“中華民族”的演變,族稱雖有細微變化,但內涵一致,即包括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也包括對“華”的含義。

對“華”的解釋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民族,自認為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周朝人喜歡紅色,而“華”是花的本字,“華夏”、“中華”用於表示光彩、文采、繁盛、精華、青春、美麗、富貴等含義不變。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慢談讀書2017-02-07 15:38:46

有關“中華”一次的由來,從網上可以查到很多說法(列舉幾種):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1。大約在5000年前,當中華民族開始開始形成時,五帝時代之最後一帝舜的名字為華,所以其族稱為華。

2。《辭海》:我國古時多就黃河流域建都,因此稱其曰中華。中者,居四方之中也;華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裝華美者也。其後,疆域日廣,凡其所屬,皆稱中華,亦稱中國。後來,中華逐漸成為我國的稱號。

3“中華”一詞是由“中夏”和“華夏”衍變而來的,最早出現在西晉時期,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有“遊步中華”之句。狹義僅僅指關中地區,以南有華山,北有中條山,中間地區,就是中華。後來,“中華”同“中國”一樣,廣義地用於中國的別稱,成為國內各族人民對祖國的共同稱呼。

如今“中華”的普遍意義指定居於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指所有的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言勸2017-02-08 15:52:09

“中華”一詞,是由中國與華夏二名複合而成,其含義在古代與中國一詞相當,在許多場合是同義語,論地域主要是指中原,擴而大之,及於王朝直接管轄的郡縣地區;論民族,一般指漢族人;中華又是文化概念,一般是指古人所稱“禮樂冠第”的中原文化。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那時黃河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中華“一詞最早出現在魏晉時,南北朝已普遍使用。《晉書 劉喬傳》記載劉弘上表給晉惠帝,表文中有:“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晉書 陳傳》記載於陳東晉初上書給王導說:“中華所以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這裡以“中華”對“邊陲“,是指郡縣地區與全國而言。至南北朝,裴松之在《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注中評論說:”若使(亮)遊步中華,騁其龍光“,必不出曹操諸謀士之下。這裡是以中華稱中原地區。《魏書韓顯宗傳》記載顯宗上書魏孝文帝說:”自南偽相承,竊有淮北,欲擅中華之稱“,說明取得了統治地位的”戎狄“,自居中華正統而斥江南朝廷為“南偽”了。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首個將“中華“一詞用於政治領域。他在吳元年(1376年)十月,命徐達等北伐後釋出臺諭中原各地民眾的檄文中,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並且說:”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

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同盟會綱領的“民族主義”中,借用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再次將“中華”成為政治口號。

後來“中華”又與“民族“一詞合為”中華民族“。最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響徹神州大地,響徹全世界!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就是個諞talk2017-03-16 21:46:21

“中華”這個詞的意義有很多。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中華”的意義

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 。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 。 晉 桓溫《請還都洛陽疏》:“自強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敦煌曲子詞·獻忠心》:“見中華好,與 舜日同,垂衣理,菊花濃。”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梁啟超《愛國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華 ,最大洲中最大國。”

指中原。 宋 張淏《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 樅陽 張監鎮 ,其先中華人,自其祖寓 武義 , 邦憲 與之鄰居有年矣。” 明 何景明《彭生行》:“ 王 嚴 楊 馬 各挺出,異才豈必生中華。”

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北齊書·高昂傳》:“於時, 鮮 卑 共輕中華朝士,唯憚服於 昂 。” 明 黃溥《閒中今古錄摘抄》:“且如胡 元 只任胡族為正官,中華人官佐二。”

“中華”的由來:

中華,即相對於東夷、西番、北狄、南蠻等野蠻地區而言的文明地區;『華夏』取自春秋左傳中,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節之大故稱夏。由此可見,中華這個單詞象徵著文明禮儀,區別於野蠻霸道,其字源並不包含民族融合的含義。

中華之名源自於中國古代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居四方之中、文化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為中華,亦稱中原、中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均以此為國號。而已不存在的中華共和國及中華帝國亦以此為名。

辛亥革命以後,漢族和其他被壓迫的民族一起推翻了滿清的統治。由此出現文明中華的說法,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均以此為國號。

短暫的中華共和國及中華帝國亦以此為名,偽滿洲國,則明確表示其和中華的對立關係。

雖然當前“中華”一詞早已成為對中國文化、地理、民族、飲食等方面的泛稱,但直到近代中國才開始出現該詞彙的現代意義——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才正式將“中華”納入國名。

《辭海》:我國古時多就黃河流域建國、建都,因此稱其曰中華。中者,居四方之中也;華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裝華美者也。其後,疆域日廣,凡其所屬,皆稱中華,亦稱中國。後來,中華逐漸成為我國的稱號。

《現代漢語詞典》:古代稱黃河流域一帶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來,中華民族經過不斷擴大,“中華”也就借指“中國”了。在悠悠的歷史中,“中華”歷經不斷髮展,屹立於世界之林,成為今天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傳承著具有悠久歷史而又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2019-06-25 10:09:53

因國人受孔子思想灌輸,視“中“為國之代名詞,把國視為在中,四方賓服,而漢族自視為華夏,近代就以中和華夏取義為中華。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嚴師說字2019-06-25 10:27:20

中(眾或擬聲)

甲骨文畫直立的一面旗,在旗杆的中間加一圓圈。用以表示位置的中心與長度的中間。隸變楷化後,用“口”和“丨”會意而成的“中”字。“口”表示圓,表示方圓範圍;“丨”表示縱立,垂直之意,這裡表示矗立於中央。借“眾”聲表示居中應四方,以寡御眾;擬聲(讀四聲)像箭貫穿物之聲。物之當正之處為中,中者,不偏倚居中以應四方,以寡御眾;居中而受圍者曰央,央借“仰”聲表示四方景仰。所以,中的本義為當正,不偏不倚的位置。

作為華夏子孫,應該明白華夏二字的本義,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是表示什麼?依據《中華字通》分析下華夏二字,供大家參考!漢字隱含無數有價值的文化資訊。漢字有透過字形、字音進行“自定義”的功能,這種“自定義”是透過造字的原始表象定格下來的。因此漢字成了“活化石”,隱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許多文獻資料中查不到的歷史懸案,可從漢字中尋找他的脈絡,華夏二字究竟是記錄人物特徵,還是記錄時代特徵,可以從二字的本義去得到答案。

華華崋(化huá huā huà)

是花的本字,華是由華簡化而來。繁體華是由草的省形“艹”和垂的省形變化為“”會意而成的字。草“艹”表示草木;垂“”表示草木花朵兒下垂,開花授粉,是花的意象寫照。借“化”聲表示花變化快,花樣多,完善“華”的意義。1965年簡化為“華”,是由“十”和“化”會意而成。“十”表示我們中華十全十美,或者說花樣多,繁花似錦;“化”表示我們中華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如美麗的花兒是草木的精華生化而成,化即標音又會意。崋是由“山”和垂的省形變化“”會意而成的字。“山”作為歸類符號,表示山峰;垂“”表示華山陡峭險峻,垂直縱立的山峰。崋因山頂有“蓮花池”而得名“華”,後崋和華二字合一,均有華美花美之意。

夏夓(下xià)為繅絲織綢的過程。“”為下的古文,既標音又會意,織綢過程是從經線的的尾端(下端)開始織到經線的始端(上端);“目”為經線和緯線織成方形綢布,古代織綢經線較短,繞在固定的方框上,織出綢緞不長,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現在成卷;“八”表示分開經線來穿緯線;夓中頁兩側的手“臼”表示雙手穿梭引導緯線,“夂”表示繅絲過程(見夂字解),所以,夏(夓)為繅絲織布的過程(禹為蠶蟲吐絲的過程。禹建立夏朝,大禹治水,滄海變桑田,夏朝是我們華夏民族養蠶織綢的大面積推廣時期)。因繅絲織綢需要潮溼溫暖的氣候環境,一年的第二季,中國習慣指立夏到立秋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四、五、六”三個月,這個季節屬於溫暖潮溼季節,適合繅絲織綢,所以稱“夏季”。紡織織工最明白,織布需要什麼樣的環境?不明白可以去紡織車間去體驗下,就知道為什麼夏和織布有關聯了!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至樂無如讀書2019-06-26 06:59:10

中華一詞源自華夏。什麼是華夏?華源自華山,那麼華山之華源自哪裡?華山之華源於仰韶文化。在華山腳下的元君廟—泉護村遺址陶器上,考古學家發現了玫瑰花圖案。考古學泰斗蘇秉琦教授分析認為,這是仰韶先民的圖騰崇拜,民族自稱華(華與花同,花是後起字),山稱華山。國學大師顧炎武說,華源自華山,因為華夏先民最初生活在華山腳下。顧的觀點被後來的考古所證實。這是華的來源。

那個什麼是夏?

西漢•楊雄《方言》“夏,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陝西)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說文》夏,中國之人也。朱駿聲“就全地而言,中國在西北一小隅”。

以上引證,證明華與夏都源於陝西。其實在唐以前,中國的中心在西北,再第二臺地、在長安。中國、華族、夏族、華夏、華山、中華山都與這裡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青陽氏2019-06-25 16:41:23

中華的華,來源於華夏一詞。

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夏即是華。“中華”又稱“中夏”。孔子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裡華與夏互文同義,即此。

夏,來源於夏朝或夏后氏,這一點沒有疑問。華的來歷,亦當與夏后氏或與其所在之地有關。

夏后氏起於嵩山周邊,所在都邑傳說與活動範圍也多在這裡。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也是中國歷史的開始。故以夏代指最早的中國,也就是嵩山周邊。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西周時有封國~華國就位於嵩山東邊,今日還有華陽故城遺留(華陽故城南古有華水流過《水經注》)。而在先秦某一早期,嵩山也曾得華山之名(《爾雅·釋山》)。故也以華代指昔日夏后氏之所居。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華與夏,早期當皆指有夏之居,也就是嵩山周邊~最早的中國。中華,中夏,即此所指。其後,華夏一詞意擴大,才慢慢代指全國。

也有人把中華的“華”字來源,附會到華山之上,或言來自於華胥氏,或來自於“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幾個說法都比較片面,難以令人信服!

首先華山周邊無夏后氏的傳說,同時也和夏的意義(夏朝或夏后氏)等同不起來。華山、夏水之說,或華山、夏陽之說也一樣不等同,難以令人信服。

也有人把中華的華附會到華胥氏上。華胥氏最早見於《列子·黃帝》,其他先秦典籍無載,同時也晚於華夏一詞的出現時間。早期中國創世神話中只有伏羲女媧(參考《楚帛書甲篇》),並沒有記載他們的父母是誰。而有“華胥氏履大跡而生伏羲”的說法,則是漢代之後才出現的說法。

注:伏羲女媧最早出現於先秦文獻,華胥氏是後世文獻才出現的,因此伏羲女媧是否是華胥氏兒女目前學術界尚存爭議,一般認為華胥氏兒女的“伏羲女媧”人屬性高於神屬性,而楚帛書中的伏羲為創世神,是最早誕生的生靈,與華胥氏和雷神毫無關係。女媧最早記載在先秦的《楚辭》,也和華胥沒有關係。

“華胥氏履大跡而生伏羲”最早見於王符《潛夫論·五德論》:大人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號太曎。都於陳。其德木,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作八卦,結繩為網以漁。

其後關於華胥氏的記載才慢慢完善而流傳於世,故此說不是“中華”一詞的真正來源。

也有人認為華夏來源於《尚書》:“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漢代之後,久而久之「華夏」便成了漢族的代稱及作為中國的代稱。

然而這句話並不是來源於《尚書》原文,而是來自於千年之後的唐人註疏。

《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唐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註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故此說也非“中華”一詞的真正來源。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雍霏故事2021-10-15 10:31:36

中華”一詞最早源於天文方面,“東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所謂四輔也。”(《天文經星·中宮》)。

古代華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中華,指的是我國全境,該詞不僅是地理層面的,更深一層的價值在文化沉積方面。

中華古稱華夏,分為許多部落,活躍於黃河中下游,自黃帝時統一為華夏部落聯盟。比較著名的中華人文始祖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其中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中華民族在黃河流域留下眾多的文明遺址。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關河南望2019-06-26 13:38:55

“中華”一詞,源遠流長,寓意頗深。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辭海》詮釋:我國者時多就黃河流域建都,因稱其曰中華。中者,言居四方之中;華者言具有文化之民族,服章之華美也。其後,疆域日廣,凡其所屬,皆稱中華,亦稱中國。後來,中華逐漸成為我國的稱號。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現代漢語詞典》說:古代稱黃河流域一帶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來,經過中華民族的不斷融合,“中華”也就借指“中國”了。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

追溯起來,它是公元300年前魏晉時期鍾信“天人合一”觀念的哲人從“中國”和“華夏”兩個名稱中各取一字複合而成的。“中華”裡的“中”側重地理與自然(亦即“天”),寓意天下之中;“中華”裡的“華”側重民族與人(亦即“人”),寓意為華夏族群(漢族的前身)。

因此,“中華”是一個自然與人和諧統一的偉大實體,寓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美好心願。在悠悠的歷史中,“中華”歷經不斷髮展,屹立於世界之林,成為今天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傳承著具有悠久歷史而又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楊充2019-04-23 12:43:14

分清“華夏”、“中國”、“漢族”、“中華民族”這四個詞的含義和來源。而且,“中華”這個詞也並不是秦始皇給取的。

中華民族

要把“中華”和“中華民族”分開來講。“中”的本義為當中、中間。古代華夏民族在黃河流域一帶建立國家,以為居天下之中,是位於中心的國家,故稱中國,又稱中華、中原、中土。後來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的地區都稱作中華或中國。而“中華民族”則是一個晚近的詞。它是1902年,由梁啟超先生首次提出來的。他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對“中華”一詞的內涵做了說明:“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五四文化運動後,“中華民族”這個詞變得家喻戶曉。

華夏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華夏”它不是部落概念,也不是宗族國家概念,也非朝代概念,它是一個民族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概念。“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失華夏”。華夏族是以炎黃二帝兩族為主的族民,因為居夏水而得名“夏族”,又曾以華山為中心而得名“華族”。後來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發生了劇烈的衝突和戰爭,逐漸融合為“華夏民族”。華夏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地域上的概念,一個是文化上的概念。地域上來說,就是黃河流域的“河洛地區”;文化上的概念,《春秋左傳正義》有云:“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中華的由來野史

關於“中華”兩字的由來,民間有傳或者說野史有記載,“中華”二字是秦始皇發明的。據說秦始皇統一七國以後,把國號定為了“秦”。“秦”代表著當時的中國,但是秦始皇覺得這個稱號不符合自己的豐功偉績,就跟他創了“皇帝”一詞來展現自己的功德一樣。他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將“中”和“華”兩字合併創“中華”一詞來代指自己廣大的國土。漸漸地“中華”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其實這多是民間野史,“中華”兩字不是秦始皇發明的,秦朝還沒有出現這個詞。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我的部落格大彙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靈澈散人2019-06-25 10:53:14

四千三百多年前,東方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黃帝與炎帝領導的兩大部落聯盟形成一個偉大民族,稱為“華”,意即花與美。公元前二十一世紀,治水英雄大禹之子啟建立華族的第一王朝,以國土之廣大而稱“夏”,以處天下之中央而稱“中國”。從此,華族又稱為“夏”,合稱“華夏”。春秋時代,齊國管仲力倡“尊王攘夷”,確立“內諸夏而外夷狄”的華夏大義。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帝國建立。西方人稱中國為“China”,即“秦”之變音。公元前三世紀末,漢帝國建立。漢武帝時代,漢軍縱橫馳騁於東亞與中亞的廣袤土地上,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它民族因而敬稱華夏為“漢”。從此,華夏人又稱漢人,正如古希臘自稱Hellas,而羅馬帝國卻稱之為Greece。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Leslie732021-10-16 14:23:07

“中”者,四方皆夷,上邦居中也。

地球上多是乖戾兇頑、尚叢林法則之族。非有禮樂中道之邦,孰與拯之。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世界之始,物性本中。情識一起,中道即乖。貪嗔漸熾,邪念滋生,而致刀兵四起、劫盜橫行。險惡之族必以搶奪資源、奴役他族為目標,長此以往人類終將沉淪乃至毀滅。

是故天降大任於斯國也,立於中道,殄伏兇頑,教化四夷,挽救此方世界。

“華”者,花也。

既守“中和”之性於內,必顯福德之相於外。花團錦簇,錦繡文章。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中華”之名,由是而得焉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蓋天宣夜說2021-10-15 14:10:17

中華?是天朝譁下大中華中圓中國說的簡稱,與華下說是同樣意思。

中華一詞的由來,在“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與“大邦者下流,天地之交,天地之牝。”以及上古帝女媧娘娘煉石補天;天朝大國,泱泱上國,萬邦來朝;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洞天福地,南天門,洪門,婆羅門等說,所內涵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海洛海塘之間那方今人不見古時月的一華一世界,萬物皆有圓的歷史文化裡。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破曉的街道2019-06-25 00:46:46

叫啥都是符號,

中華民族的“中華”一詞從哪兒來?送你一朵山茶花灬2021-10-15 09:33:10

因為中華煙比較出名,中國人又愛抽,故得名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