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的寫作背景?

變形記的寫作背景?使用者39007024783056432019-12-31 16:35:49

變形記的寫作背景:卡夫卡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目睹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特別是他在工傷保險公司工作時,接觸了許多被勞動致殘而一貧如洗的工人,使他認識到“富人的奢侈是以窮人的貧困為代價的”,下層人民越來越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卡夫卡創作《變形記》的時代、生活背景。他從個人的、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和否定整個社會,目標是籠統的、抽象的、片面的。在《變形記》中,主人公格里高爾一夜間變成了一隻大甲蟲,造成人變蟲的深層原因,就是社會環境的嚴酷和勞動本身的機械、繁重。公司老闆嚴密地統治著整個公司和每一個僱員,秘書主任時刻監督著每一個員工的行動,就連醫生也是一味站在老闆一邊,從不會為員工說話。職業呢,是旅行推銷員,一個“多麼累人的差事”,每天4點鐘就得起床趕火車,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飲食很差又不定時,由於工作關係,連個知己的朋友也沒有。弄得暈頭轉向,“痴痴呆呆”。格里高爾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環境,這樣一份職業。這環境是具體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是絕大多數人每天所面對的。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逐漸變得麻木、機械、萎縮,成為工具,成為“非人”。人變甲蟲,是多麼荒誕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銳地表現了社會與人之間一種可怕的“異化”關係。在這一關係中,社會是強大的,而人是被動的、軟弱的。 變形記的評價:作家是人類精神苦難的承擔者,是人生意義的創造者,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守望者,卡夫卡以其強烈的藝術使命感,引導我們直面靈魂的廢墟,並在廢墟中播撒意義的火種。因此,雖然卡夫卡情醒地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荒誕性,可他並不因此而否定生命,否定現實,卡夫卡也清醒地意識到人在這個世界上掙扎的徒勞,可他並不因此而放棄努力,放棄鬥爭。他悲觀,但不厭世;他絕望,但不放棄。他筆下的格里高爾雖身陷絕境,仍在孜孜求證著人生,向死而生是卡夫卡的主人公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格里高爾即使變成了甲蟲,也要拾起人性的碎片,這種竭力維護人之本性的弱者的掙扎,雖不是什麼可歌可泣,卻是主人公拼上性命的一躍。 當生活無可挽回地全部破碎,當所有的希望都將落空時,還有什麼比坦然正視這一切更可貴的呢?卡夫卡對生活陰暗面的正視,體現出他不同尋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給我了我們反抗絕望,在絕望中尋覓人生光亮的決絕和勇氣。 變形記的作者簡介: 卡夫卡:(1883~1924) 奧地利小說家。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的集中體現,並在歐洲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卡夫卡熱”。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