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知未是也2018-05-23 14:05:58

謝邀!周亞夫乃漢初名將周勃之子,漢景帝時因平息七國之亂而官拜大漢太尉,主要掌管天下兵馬,後周亞夫死在大牢之中,結束了他輝煌的戎馬一生。

周亞夫的死,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他自身而言,一是居功自傲。周亞夫採取斷七國糧路、守而不出的戰術,迫使七國之亂土崩瓦解,其功不亞於其父周勃當年剷除諸呂立下的功勳,由於父子二人均對大漢朝有不世立功,這讓周亞夫在做人上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說話不講場合地點,走路趾高氣揚,做事毫不收斂,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是大漢的臣民,說話大聲野氣旁若無人,毫不把皇上放在眼裡。二是擁兵自重。漢軍成了周家軍,太子和其視察軍營,官兵山呼“大將軍威武”,眼中只有大將軍,把未來大漢天子絲毫沒有放在心上,作為周亞夫,不但不予以糾正,還和士兵一般見識,欣然接受官兵對他的待遇,好象太子就沒有存在似的。三是免去太尉,改為丞相明升暗降後不知道收斂,消極怠慢,皇上宴請故意姍姍來遲,開宴後因沒有酒具和餐具大聲喝斥皇帝跟前的人,質問皇上為什麼給他沒有餐具,最後被皇上哄出了餐廳。四是私自招兵買甲。按理離開軍職,就不可再幹與軍隊有關的事情,但周亞夫在家中大量購置和堆放與軍隊和軍人相關的兵器和物資,嚴重違反了大漢條律,被廷尉依法收監入獄,最後自殺於大牢之中。

從漢景帝來說,一是覺得周亞夫功高震主,不知進退,對皇權帶來嚴重威脅。二是漢景帝在為兒子順利繼位掃除障礙。如果不考慮後繼之君,也許漢景帝就不會對周亞夫下手,畢竟周亞夫及其父親周勃世代有功夫大漢,是漢朝江山不可缺少的棟樑之才,但周亞夫太狂了,這讓漢景帝劉啟想到了將來,周亞夫在自己面前都無所顧忌,在劉徹繼位後就更不敢想象了,所以去掉周亞夫不能不拿上漢景帝的議事日程,於是漢景帝刀不血刃、明升暗降的拿掉了周亞夫的軍權。三是周亞夫所作所為確實違反了大漢刑律。

一個巴掌拍不響。周亞夫最後屈辱而死,既有漢景帝兔死狗烹的原因,也有周亞夫不知進退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劉啟為了給劉徹在他百年之後能順利執政掃清道路。謝謝!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清水空流2019-02-24 12:21:04

漢有文景,唐有貞觀。是歷史公認的華夏黃金時代。而其中的漢景帝公認的“好皇帝”但也不得不指出的漢景帝外寬而內忌,放任大臣 爭權、而後卻以禍亂朝綱處分臣下。實際而言。從對待周亞夫的問題上,就可以看出漢景帝在他溫情面紗下面的殘忍的一面。

如何評價漢景帝殺周亞夫,四個字就行,就是卸磨殺驢

。用刻薄寡恩來評價漢景帝最是貼切,吳王劉濞就因為一盤棋把人家拍死了,人不大脾氣不小,換做唐宋以後,借七國叛亂殺晁錯,慄太子又是如何死的、漢景帝是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殺(朝後)。

而對周亞夫來說,個人能力優秀和自認為對皇帝忠心耿耿並不能讓他平安一生,反而成為他的催命符。

漢景帝的江山是周亞夫平定的,但事情結束以後,漢景帝感到恐懼。認為自己的兒子無法駕馭周亞夫,可以效忠老主。未必效忠少主

,任何危及自己統治的都必須消滅在萌芽裡,這是一切帝王都必須要做的,後世帝王也是這麼做的,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的常態。

也就是功臣的死是必然的。越到 後世防範越嚴,等到到明清以至於設立特務統治,如防賊一樣。

而其中內在最大原因就是,開國功勳集團與皇族之間的矛盾, 應該說功勳集團權利巨大。呂后剛死,功勳集團就可以與宗室集團共同推翻呂后亂政,而且在舉薦新皇帝上具有巨大的發言權。

漢初皇帝和功勳集團是“共治”的。這在西漢宗室看來具有巨大的危機感,也就是皇權與功勳集團之間的權力爭奪和矛盾

。而且這種矛盾是無法調和的,也就說二者只能有一個贏家。作為功勳集團最大利益獲得者和代表,最大的官二代周亞夫必須要維護功勳集團利益,

但這恰恰是漢景帝所顧忌和防範的。皇權的擴張,功勳集團受到打擊。皇帝和文官集團統治國家是必然的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讓功勳集團擴大的政治舞臺。但也徹底得罪了劉武、竇太后為主的宗室和皇族,為了平息宗室和皇族的不滿,以及打壓功勳集團,周亞夫無論如何都得死,無論周亞夫是否低調,何況周亞夫做為官二代又如此“跋扈”。在抓不住周亞夫任何錯誤 情況下,廷尉一句:

“君侯縱使不在陽間謀反,死後恐怕也會在黃泉之下造反、如此毛骨悚然話實際上就是漢景帝的心理話,這和岳飛的“莫須有”又何其相似。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一個人的歷史2018-10-17 18:23:55

“成於能力,敗於性格”,周亞夫就是這方面典型的代表。周亞夫幾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七國之亂”,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這個時候,他沒有選擇和“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一樣,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反而選擇了居功不謙、有名不隱,結局必然難以獨善其身。

具體來說,周亞夫的悲劇有以下幾個原因:

封侯之論,條侯之言

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封皇后的兄長為侯,周亞夫卻說:“漢高祖曾說非劉姓的異姓不得封王,沒有功勞的人不能封侯。”因此得罪了太后,觸怒天威難得善果,竇太后可不是吃素的。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匈奴的將軍投靠大漢,漢景帝想封他們為侯,周亞夫又提出反對。漢景帝認為周亞夫迂腐,堅持自己的建議,結果周亞夫稱病不朝。

不忍不平,君心難安

漢景帝本來打算讓周亞夫輔佐漢武帝劉徹,因此透過飲宴來考察周亞夫的脾氣秉性。漢景帝故意沒給周亞夫準備筷子,周亞夫十分氣憤,不等漢景帝同意就離開了。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漢景帝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這個時候,周亞夫已經徹底失去了漢景帝對他的信任。

被誣難辯,絕食身亡

失去了信任,就會讓誹謗大行其道。由於周亞夫的兒子沒有按照朝廷的規定,私自為父親購置甲盾,還沒有給傭工按時發放工資。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傭工懷恨在心,誣告周亞夫有謀反之心,此時漢景帝對於周亞夫早已經失去了信任和耐心。周亞夫被漢景帝下令投入大牢,周亞夫不堪忍受如此屈辱,絕食五日而亡。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老衲侃春秋2019-02-23 08:13:42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周亞夫(公元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縣(今江蘇豐縣)人,西漢時期名將,官至丞相。

周亞夫,是漢初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中國古代的爵位,和皇位的繼承一樣,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周勃去世後,其爵位由長子周勝所繼承。按理來說,爵位和次子本來沒有什麼關係。但事有湊巧,他哥哥周勝因殺人罪被剝奪了爵位,這個爵位的幸運大餅才落到了他的頭上,為他日後的官場晉升,提供了優越條件。

公元前158年,匈奴進犯北部邊境,文帝急忙調兵防禦。當時長安附近駐紮著三支部隊。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在細柳。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到三路軍隊裡去犒勞慰問。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門,這兩處都不用通報,見到皇帝的車馬來了,軍營都主動放行。這兩處的主將反應遲鈍,直到文帝人都到了才獲悉訊息,迎接時慌慌張張,送客時也是親率全軍送到營寨門口。

皇帝的御駕最後一戰來到細柳,卻和剛才所去的兩處大不一樣。當御駕來到在營寨之外時,被軍門的守衛攔住,都尉說道:“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軍令,不聽皇帝詔令。”

漢文帝只好派使者拿自己的符節進去通報,接到通報後,開寨迎接時,守營計程車兵還嚴肅地告誡道:“將軍有令:軍營之中不許車馬急馳。”

車伕只好控制著韁繩,不讓馬走得太快。到了軍中大帳前,周亞夫一身戎裝,出來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禮:“介冑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臣下以軍中之禮拜見。”

文帝聽了,非常感動,欠身扶著車前的橫木向將士們行軍禮。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勞軍完畢,出了營門,文帝感慨地對驚訝的群臣說:“什麼是將軍,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那些霸上和棘門的軍隊,簡直是兒戲一般。如果敵人來偷襲,恐怕他們的將軍,也要稀裡糊塗的當俘虜了。在周亞夫這裡,敵人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一個月後,匈奴兵退去。周亞夫升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

後來,漢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景帝,周亞夫人才難得,關鍵時刻要敢於大膽重用。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漢景帝不得已,詔令周亞夫,帶兵進行武力平叛。

領兵平叛是領兵平叛,但當時叛亂的七國之軍總兵力有五十萬,周亞夫這邊呢?滿打滿算朝廷軍隊僅有十萬人。

這時的叛軍正在猛攻梁國,周亞夫知道,他這些兵力去增援,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他力排眾議,不去救梁王,而是派三千奇兵襲敵糧道,盡奪其糧草。

這樣七國不戰自敗,聯軍回封地的能力也沒有了。前後共三個月時間,七王之亂被平定,叛軍首領劉濞的人頭也被越國人割下送來。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在公元前152年,周亞夫進入中樞,擔任丞相職務。但一個人有軍事才能,不見得做丞相就能遊刃有餘。他平時做人做事都有點太認死理了,說話也不會像很多大臣一樣拐彎抹角,所以經常讓皇帝受噎。再加上當年七王之亂時他沒有及時就梁王,兩人結下死仇,梁王經常在太后面前說他的壞話,整體形勢對他很不利。

後來有兩件事情,對周亞夫來說,是致命的打擊,直接造成了他仕途的終結。

竇太后為皇后的哥哥王信求封,景帝不願意,竇太后說她的哥哥在世時沒有封侯,總覺得對不起哥哥,所以勸景帝封王信為侯,景帝只好推脫說要和大臣商量。

漢景帝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周亞夫倔強的說,當年高祖“白馬盟誓”中說過,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了先祖的誓約,景帝聽了無話可說。這一下得罪了竇太后。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匈奴有五個部落首領歸順了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它匈奴人也歸順漢朝,周亞夫堅決反對:“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

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

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失望之餘,便託病辭職了。漢景帝一看,怎麼地?一點事不順心就要撂挑子,也很失望,順利的批准了他的要求。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過了不久,漢景帝大擺宴席,這次宴席也請了他,就是想看看他的臭脾氣,如今消磨的怎麼樣了。周亞夫到了以後,沒想到上來的竟然是一個沒有刀叉和碗筷的肉,這樣的情況下,就擅自問下人要了一副刀叉碗筷。漢景帝十分生氣,問道:“莫非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 ”

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樂意地向景帝跪下謝罪。皇上的“起”字剛出口,他馬上就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甩袖而去,把皇帝晾在了那兒。望著他揚長而去的背影,漢景帝嘆息道:“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周亞夫的兒子周陽,見父親年老了,就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做為陪葬品使用,這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但拿了貨又不及時結賬,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要謀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開始差官召他入朝時就要自殺,被夫人阻攔,這次又受羞辱,更是難以忍受,於是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結語:周亞夫之死,表面上看起來是自殺的,其實這時明眼人誰都看得出來——漢景帝已經對他動了殺心。

證據一:如果說當丞相時和皇上力爭是為了國事的話,那麼,在皇上的宴席上拂袖而去,要把皇帝置於何等地位?

這是典型的藐視皇權行為。

證據二:周亞夫辭職後,一直閒賦在家。有一次太子出巡,去參觀軍隊的訓練情況,特意邀請上這位老將軍同往。但是太子沒想到,他下車的時候,軍中的將士沒有反應;等周亞夫下車後,軍中的將士竟然高呼起來。

這種情景讓太子非常尷尬,後來此事傳到了漢景帝的耳朵裡。

其實從這個時候起,周亞夫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只是他還渾然不覺罷了。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試想,現在當權的皇帝你都不尿,將來太子繼承大統,憑你在軍隊中的威望,萬一產生異端想法,那還不要了漢室的命?

歷來功高震主之人,幾乎沒有善終的。

那麼周亞夫呢?他除了功高震主以外,還有本身的性格缺陷,不被滅族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東漢·班固

老衲侃春秋嚴正宣告: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中孚鑑2018-05-21 17:28:24

周亞夫,西漢開國功臣絳候周勃的次子,開始的時候是他的哥哥周勝之承襲周勃的爵位,但是後來周勝之因罪被廢去爵位,因為周勃有大功於朝廷,所以皇帝又讓周亞夫繼承絳候的爵位,後來在漢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從此德高望重,但是後來卻在獄中絕食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為何最終絕食而死呢?

因為廢太子劉榮之事,漢景帝開始疏遠周亞夫!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非常器重周亞夫,之後又封周亞夫為丞相,並且也曾想過要讓周亞夫做將來的託孤輔政大臣。

當時的太子是劉榮,但是後來漢景帝想把他其他的兒子託付給劉榮的母親慄姬照顧,但是慄姬不願意,這讓漢景帝很失望,覺得要是劉榮以後為帝,慄姬就是太后,那他其他的兒子肯定很難得到善終。所以漢景帝想廢劉榮的太子位!

但是周亞夫卻反對廢太子,漢景帝覺得周亞夫跟他不一條心,所以就開始疏遠周亞夫!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和梁王關係不好!

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周亞夫、竇嬰和梁王的功勞都是很大,但是當時叛軍大舉攻擊梁王!

周亞夫出於戰略的考慮,同時認為梁王能頂的住,所以一直沒有救援梁王。

雖然後來平定七國之亂,梁王也因為抵抗叛軍有功,但是他始終記恨周亞夫當時不救援自己!

因為梁王是竇太后很寵愛的兒子,所以每次梁王進京,都在竇太后和漢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時間久了,周亞夫的情況更加不好!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匈奴降將封候之事,漢景帝和周亞夫關係更加不妙!

當時匈奴有五個降將投降大漢,漢景帝非常高興,為了想讓更多的匈奴人來投降,就想利用他們五個降將,想給他們五個人封為候!

但是周亞夫卻反對,覺得如果封投降的為候,就會對為大漢衝鋒陷陣還沒有封候的將軍帶來影響。

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還說周亞夫過於迂腐,就沒有聽從周亞夫的建議,還是封了他們五人為候!

周亞夫於是一生氣就說自己生病了,要辭職,漢景帝也生氣就直接批准了他的辭職!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試探周亞夫,不給筷子!周亞夫更加無理!

周亞夫辭職一段時間後,漢景帝想看看周亞夫的脾氣改沒改,看他知不知道自己錯了,就把周亞夫叫到宮裡,請他吃飯。但是並沒有給周亞夫筷子!

周亞夫不高興的向人要筷子,並且發了脾氣,因為漢景帝在場,所以周亞夫無奈向漢景帝請罪下跪。

周亞夫還沒等漢景帝把話說完,就直接起身走了。

漢景帝看到周亞夫這樣,很失望,以前還想讓他做以後託孤輔政大臣,但是現在看來讓他做輔政大臣肯定是個隱患。

所以周亞夫和漢景帝的關係更加不妙!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受到屈辱,以死明志,絕食而死!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覺得周亞夫是個將軍,年齡也大了,就弄了些打仗用的東西,準備到周亞夫去世時,用來作為喪葬品!

然而之後就有人告周亞夫謀反!但是周亞夫並不知道此時,所以廷尉問的話,他也不承認。漢景帝以為他在賭氣,所以更加生氣!

後來周亞夫在牢獄之中,受到屈辱,於是決定以死明志,最終一代名將周亞夫絕食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君山話史2018-10-18 19:00:06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堪稱大漢帝國之柱石,最終為何死於非命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在七國之亂中,得罪梁王劉武

七國之亂爆發後,梁國首當其衝,是叛軍進攻的重點。梁王劉武

面臨吳楚叛軍巨大的軍事壓力,倘若被叛軍攻破,自己肯定要死於非命,於是

頻頻向朝廷告急,請求救援。

梁王的告急書如雪片般地傳到京城,漢景帝下詔給周亞夫,要他立即解救梁國之圍。

然而,

奉行“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原則的

周亞夫不為所動,他並沒有前去救援梁國,而是屯兵在昌邑,按兵不動

在梁國遭到最嚴峻的軍事壓力時,周亞夫以梁國為誘餌,拖住吳楚叛軍的主力,從而完成切斷叛軍後勤補給線的計劃。應該說,這個戰略對叛軍是重大打擊,然而

他卻因見死不救而遭到梁王劉武的忌恨。

得罪劉武可不是好玩的事。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也是竇太后最疼愛的兒子,是皇位接班人的有力競爭者。後來,在周亞夫陷入困境時,劉武

不失時宜地跳出來,在皇帝以及竇太后面前,極力詆譭周亞夫。後來周亞夫被害死,劉武可以說是個推波助瀾者。

2、支援太子劉榮,站錯立場

由於漢景帝的皇后薄夫人無人,慄姬的兒子劉榮被立為太子。然而,慄姬這個女人心胸狹窄,拒絕景帝姐姐劉嫖的聯姻。劉嫖轉而反對慄姬,扶持景帝另一位寵妃王娡上位。在劉嫖的一手策劃下,慄姬完全失寵,太子劉榮隨之被廢黜。

此時,擔任

宰相的周亞夫沒有洞悉到廢立太子背後複雜的政治鬥爭,他懂得軍事,卻不諳政治。他只是以對帝國的忠誠之心,向漢景帝極力爭辯,企圖保全皇太子。周亞夫完全站錯了立場,此時的慄姬已經失寵,樹倒胡猻散,他的抗爭吃力不討好。漢景帝失去了耐心,他對周亞夫從信任轉而疏遠。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3、反對王信封侯,得罪太后與皇后

在廢立太子劉榮一事上,周亞夫完全站錯隊,已經被皇帝、太后以及新皇后王娡當作異端分子。然而,他在錯誤之路上越行越遠了。

由於梁王劉武不時詆譭周亞夫,漢景帝與竇太后對周亞夫的印象已經極為惡劣。在支援廢太子劉榮一事上,周亞夫又得罪了新皇后王娡。當時,

竇太后親自向漢景帝提出,封王娡的哥哥王信為侯,周亞夫卻搬出漢高帝劉邦的規定:“非劉氏不可封王,非有功不可封侯。”進而諫道:“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沒有功勞,封侯有違高帝的規定。”

作為帝國丞相,堅持原則是對的。只是這時的周亞夫沒有發現,自己已經是危若累卵了。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一點也不亞於戰場。在漢景帝看來,你周亞夫反對王信封侯,就是反對新皇后王娡,就是反對新太子劉徹,就是把扶立廢太子劉榮。你周亞夫的手夠得太長,你的野心太大,你要動搖帝國根本。

4、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多次得罪漢景帝后,公元前147年,他被免去丞相一職。

周亞夫退出政治漩渦,不問政事,他甚至為自己準備了後事,預先購買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但不曾想到,這居然成為謀反的罪名。

司法官員以謀反罪逮捕周亞夫,審問道:“你打算造反嗎?”周亞夫回答說:“我只不過買了一些殉葬品,怎麼說要造反?”該司法官員吼叫道:“你就算不在活著時造反,死了後也想造反吧。”

這是什麼荒唐的邏輯?這就是專制君主鷹犬們的邏輯,羅織罪狀,目的就是致周亞夫於死地。剛強的周亞夫豈能忍容筆刀吏的凌辱,他憤而絕食,五日後吐血身亡。這位一代名將,就這樣成為殘酷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了。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應作如是觀2018-05-21 16:48:42

周亞夫用生命論證了兩個道理

一個是

不會做人,死得快

,簡稱no zuo go die。

另一個是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是錯的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漢景帝即位三年,國內便發生了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自稱東帝,天下震動。周亞夫出,七國之亂遂平,功勞不可謂不大,而漢景帝雖然不是仁慈的君主(玩遊戲時沙子吳王劉濞的兒子),但也不是妄殺士大夫的皇帝,為何周亞夫卻死了呢?

舉兩三事,便知原因。

其一

,七國之亂時,周亞夫曾領兵駐紮細柳,拱衛京城。漢景帝出城犒勞慰問三軍,未得周亞夫軍令,漢景帝身為一國之君,卻不得進入軍營。進入軍營之後,漢景帝的車輛又不得在軍營內行駛,周亞夫以甲冑在身,不行跪拜之禮。。。。。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漢景帝,身穿龍袍,乘輿黃屋,大張旗鼓的犒勞慰問三軍,如此宣揚仁政愛民的大好時機,周亞夫卻一點面子都不給皇帝,關鍵是

周亞夫的細柳軍 ,身為一國之君的漢景帝竟然指揮不了,士兵忠於將軍,不忠於君王,這是大忌

。細柳這個地方,距離長安只有幾十裡的路,周亞夫如有二心,漢景帝哭都找不到地方。臥榻之側,周亞夫鼾睡

想來,那一段時間,漢景帝睡覺都不安穩吧。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其二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時,梁國被叛軍圍困。為了一舉殲滅對方,面對梁王的求救,視而不見,即便漢景帝親自頒下聖旨,周亞夫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理由,依舊不為所動,

漢景帝指揮不動周亞夫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其三

,漢景帝廢除慄太子,改立漢武帝劉徹時,周亞夫曾極力反對,漢景帝不開心。後漢景帝賞賜周亞夫一起吃飯,卻沒有給筷子,周亞夫當場就給漢景帝甩臉色。

由此可知,周亞夫雖是能臣武將,但是太不會做人,在與漢景帝交往中,一點面子不留,

以頂撞皇帝“求名”,踩著漢景帝的面子留名青史

。膽子忒大。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翻滾吧腦洞君2018-05-21 17:01:45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就是周亞夫的真實性格寫照,這種性格領兵打仗可以,處理政治不行。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文帝在位時視察邊防,所到前兩出駐地,守衛軍士鬆鬆垮垮,軍機渙散,甚至都沒有斥候提前打探到皇帝的到來,文帝非常生氣,認為如此領兵打仗簡直如兒戲一般,匈奴攻來必敗無疑;而當他巡視到周亞夫的營地時,卻完全換了一副景象,只見到軍紀嚴明、守備森嚴、一絲不苟,甚至連皇帝的車駕都要通報才能放行,由此文帝認為周亞夫可堪大用。

後來七王之亂,周亞夫被著升為太尉,領兵平定叛亂,在這次戰爭中周亞夫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叛亂。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周亞夫因大功被任命為宰相,隨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他處處都按章程辦事,處處苛責其他同僚,甚至這樣去要求皇帝、太后,絲毫不懂得變通,自然就樹敵無數。

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周亞夫就是因為自己兒子的一次貪小便宜的舉動,別人抓住把柄。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周亞夫的兒子周陽私底下找傭工打造五百甲冑,想在周亞夫百年之後發喪用。誰知這周陽對傭工極盡刁難,還拖著不給錢,傭工一氣之下就告到了官府,在當時按朝廷律例是不允許買賣甲冑的,有造反的嫌疑,於是周亞夫便被調查了。

其實這件事本來不算什麼大事,要怪就怪周亞夫平時樹敵太多,包括負責調查的廷尉、以及皇帝在內都想為難一下他。但是對於周亞夫而言這就是奇恥大辱,他一個剛正不阿,眼裡揉不得一顆沙子的人,怎能忍受這種不白之冤,僅僅幾天後就被氣的吐血而亡。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目西2019-02-28 11:39:16

周亞夫太過耿直,耿直讓他一門心思的撲在劉家江山的穩固上,耿直讓他有時出口直爽只講規矩不講情面,耿直讓他有時木納不言懶於爭辯,耿直讓他心高氣傲不堪羞辱,耿直讓他丟掉性命留下一個悲劇人生,讓人看後唏噓不已!

在做丞相之前和做丞相之後的幾個月內,周亞夫一直受到漢景帝的器重,而可惜的是在漢景帝七年,發生了一件對漢景帝一朝乃至整個西漢來說最為重要的事情,原本作為太子的劉榮,因為其母親慄姬在和劉徹母親王娡的權力鬥爭中失敗,導致太子被廢。也就是在廢太子的這個時間周亞夫被漢景帝任命為了丞相。

廢長立幼歷來都是皇家非常嚴重的事情,它關係到國本,關係到國家的穩定。作為丞相周亞夫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提出自己的建議,有必要維護國家的國本和穩定。在周亞夫看來即使慄姬本人多有不是,但這並不能牽連到太子,太子何過,要將其廢除。於是他據理力爭,企圖保住太子之位。

然而景帝廢意已決,太子劉榮又沒有漢惠帝那樣的勢力,在周亞夫力爭的兩個月之後,王娡被封為皇后,膠東王劉徹被漢景帝立為了太子。周亞夫雖然出於為漢家朝廷著想,參與廢立之爭,本身沒有太大錯誤,卻碰觸了漢景帝的逆鱗!

景帝立了太子之後,一心一意為劉徹鋪平道路,為其培植勢力。景帝的母親瞭解到兒子的心意,於是建議漢景帝封王娡的哥哥王信為侯,抬高王家的勢力。漢景帝對母親的建議感到欣喜,卻仍不敢輕易接受,因為他擔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說“母親,父親沒有給王信封侯,我給他封了怕是不妥。”竇太后是玩兒黃老之術,愛搞權謀的,聽了兒子的說法淡然的說“一朝皇帝一朝臣,高皇后不就是這樣嗎?還有你舅舅竇長君活著的時候沒有封侯,死了他的兒子才被封,老孃我非常遺憾,你看現在王娡的情況不就和你娘我的情況一樣嗎?”

可是畢竟劉家高祖有著這樣的家規“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 ,下共擊之”。於是景帝決定找丞相周亞夫商量一下,他希望自己的丞相亞夫,能像當初陳丞相和亞夫的父親周勃丞相一樣說“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但是漢景帝錯了,周亞夫跟他的父親周勃和叔叔陳平不一樣,他像王陵一樣耿直,一聽到漢景帝要封王信的事情就義正言辭“高皇帝約 ‘非劉氏 不 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 ,下共擊之 ’。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亞夫做的以上兩件事兒,雖說是本職工作,也是按規矩辦事兒,卻徹底的得罪了現任的皇帝為下任皇帝的繼位增加了阻力,這讓漢景帝產生了懷疑,而這時景帝報有希望,希望亞夫能夠收斂自己耿直的性格,變得圓滑一些。

有一天他找亞夫吃飯,給周亞夫故意上了大塊的肉,卻不給筷子,亞夫看到這種情況,耿直的性格又上來了,心想“就算你是皇帝,你也不能這樣玩兒弄我,好歹我也是一朝重臣”於是自己喊來主席的人給他新增筷子!漢景帝對此十分不滿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不久亞夫的兒子為父親賣陪葬用品“五百具甲楯”,並且更為嚴重的是,亞夫這個兒子盜買縣官器(【索隱】縣官謂天子也。)這事兒被告倒漢景帝那裡,景帝就責問他,亞夫覺得自己沒幹什麼事兒,也沒有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閉口不談。漢景帝瞭解到這種情況,再想到之前的事說“你就別說話,看我怎麼整治你”,將亞夫交給廷尉處理。事件嚴重程度一下子上升了,面對廷尉周亞夫不再沉默只是淡淡的說“我買的是陪葬品。”廷尉瞭解景帝的心思於是說“君侯縱 不反地上, 即欲反地下耳。”

周亞夫自認為一心為臣忠君,最後卻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耿直的他怎能不怒火攻心,“因不食 五日,嘔血而死。”

“彼背其主降陛下 ,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這是當初漢景帝要封幾個投降過來的匈奴王為侯的時候 ,周亞夫說的話,縱觀周亞夫的一生,都在為人臣而守節,而他的死也正因為守節之事“守節不遜,終以窮困。”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行雲流水14379952019-02-26 07:37:38

周亞夫是漢初名將周勃的次子,因機緣巧合承襲先父的爵位。周亞夫為漢朝的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緣何最後卻陷入牢獄之災,絕食而亡?

除了漢景帝薄情寡義之外,周亞夫是屢屢惹惱景帝。當吳王劉濞挑起“七國之亂”時,周亞夫領兵平叛。七國的軍隊圍攻景帝的胞弟劉武的梁國,因為梁國位於進攻長安的必經之地。梁王向兄長漢景帝請求周亞夫領兵前去解圍,漢景帝向周亞夫發出命令,周亞夫不為所動。執意去襲擊七國軍隊的補給線,最後雖然擊敗了七國軍隊,平定了叛亂。但是卻得罪了梁王,梁王向其母親竇太后告發周亞夫,當權的竇太后在日後的歲月裡處處為難周亞夫,周亞夫也無可奈何。漢景帝的母親和兄弟自己惹不起,只能低調處之。

景帝時期北方匈奴時常南下搶掠漢朝邊境,景帝也派兵打擊匈奴,後來匈奴內部分裂,有幾位匈奴貴族歸降漢朝。這本是好事,景帝在朝堂與群臣商議,欲加封歸降的匈奴貴族為侯。周亞夫站出來反對封侯,最後結果還是將歸降匈奴貴族封侯,周亞夫氣的稱病不朝。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還有一次竇太后欲加封王皇后的兄弟為侯,周亞夫又跳將出來,反對封侯。並將當初劉邦頒佈的非劉姓不得封王,無軍功者不得封侯的古訓搬出來。但景帝還是聽從了母親的建議,加封自己的小舅子為侯。

景帝本來已經立長子為太子,後來經過考查,決定廢掉太子,立劉徹(即後世的漢武帝)為太子。周亞夫反對廢長立幼,景帝害怕劉徹對付不了周亞夫等人,為了給兒子掃除道路,不惜拿周亞夫開刀。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周亞夫告老還鄉後,其子被人告發私藏盔甲。這些盔甲本是當做周亞夫百年之後的陪葬品,況且在家中沒有搜出其它的兵器。如果周亞夫在景帝面前好好解釋,本不算什麼事。但是倔強的周亞夫就是不肯低頭,最後在牢獄中絕食而亡,一代名將就這樣故去,豈不讓人心生感傷?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劉一千五2019-04-15 23:01:14

周亞夫的死,是死在皇帝一家的親情關係這道邁不過去的坎上。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在漢朝,臣子是做社稷之臣,還是做忠臣。這是有很大的區別。做社稷之臣的人,就是忠於國家,從國家的安危和法令制度出發來考察修正自己的言行得失,一段而言,結果很差;做忠臣,只對某個人(比如皇帝)就可以了,而結果又相當不錯。

周亞夫就是個“一根筋”的社稷之臣。他的出發點首先以國家為重,其次才去考慮自己是否忠於皇帝。這有點像搭檔魏其侯竇嬰。開口閉口就是高祖云云,漢景帝自然是窩著心思聽臣下用先人把自己比下去的。心裡一定非常反感。自始至終,周亞夫當的社稷之臣,才有了反對封王信為侯,反對封匈奴降王為侯,反對皇帝廢長立幼,反對皇帝對平叛七國之亂時朝令夕改。這幾條於國家都是有利的,但對皇帝就是“不聽招呼”了。一個不聽招呼的人是不會受待見的。對於漢景帝尤其如此。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周亞夫的功業自不必說,他的人緣恰恰與皇帝一家的風向有關。他是把皇帝一家全得罪了。平定七國之亂,漢景帝是給了周亞夫竇嬰“便宜行事”這道先斬後奏的權利的。他們從大局出發,才沒理梁王的要求(漢景帝也是同意的),致使梁孝王打得異常激烈。平亂之後,漢景帝踢皮球了,找人背鍋,周亞夫自然是不錯的人選。梁孝王在老媽竇太后前編排周亞夫等。自然竇太后就對周亞夫等人“刮目相看”了。其次是大長公主要把女兒阿嬌送給劉榮做太子妃一事,遭到劉榮母親慄姬拒絕。大長公主一臉是灰,與王夫人一塊兒構陷慄姬,搬倒了這對母子後,立王夫人之子劉徹為太子。周亞夫是劉榮的老師,定然堅決反對,但反對無效。這樣就不僅得罪,而是讓竇家王家兩家人感到了威脅。這對一個帶兵又有大影響向老將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但周亞夫自覺對得起國家而於心無愧,不肯屈服一下“一根筋”的個性,埋下了被漢景帝尋釁關入大牢而餓死的種子。

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室江山的功臣周亞夫為何最終屈辱而死?

所以,周亞夫的死,與自己的個性碰上了更有吝性的頂頭上司,激烈相較勁而產生了悲劇。為太子劉徹之計,周亞夫死早點才讓這兩家子放心。而周亞夫也確實餓死在漢景帝之前,讓大家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