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挺拔青松TBQS2020-10-13 15:17:02

古人看男人高於女人一等,女人是跟輩,是孔孟之道“男尊女卑”的產物。丈夫是一家之主,子女隨父姓,父親更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好子女。現仍然沿行。但母親教育女兒是主流,對子女的教育不可責無旁貸。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攀松2020-10-13 16:12:52

“因為是男女不平等,再加孔孟之道的流毒較深,帶來了男尊女卑的子不教父之過的產物。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閒看秋風9992020-10-15 08:32:45

重視父親的責任,忽略母親的義務這是農耕文明典型的配置。為什麼?因為賴以謀生的手段全部都在土地上,在田間地裡。

莊稼活兒的熟練掌握並非一朝一夕那麼容易;成為一個好的“莊稼把事”至少需要三年五載幾度春秋;這樣的“傳幫帶”只有父親才能勝任。

古代的中國,社會結構相對簡單;主要就是大量的農村人口構成;他們是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活兒主要靠男人來完成,所以男性在那個社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前所述,男人的重要性更是如此;兒子,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生活的保障,勞動力!

兒子的培養教育誰來擔當?只有父親;何時播種,何時收割;怎麼才能有個好收成;所以說“子不教,父之過”;而且“教不嚴,師之惰”——父親這個“教師”還應該管教嚴厲,棍棒之下出孝子。

總之,男權社會的形成,在當時具有相對的合理性;俗話說得好,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家書》不都是父親寫的嗎?有母親寫家書的嗎?頂多就是一封而已。

中國民間還有一句話,叫做“紅臉白臉”;通常情況下,父親唱白臉(嚴父),母親唱紅臉(慈母);母親常常是“退居幕後”,將教育兒子的事全權交給父親,自己只是關注女兒的成長(女紅)。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Celave2020-10-16 12:49:14

問題很有趣,而能夠提出這個問題,也是有不一樣的想法,其實有一些深度,不是簡簡單單幾句就能很好的回答。

隨便想想,似乎能馬上給出原因,“子不教父之過”是古人的話,同樣古人還說過“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這樣來說,順理成章的就可以把教育子女的責任都放在知書達理的男人身上。

但是,又一想,也不對。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子不教父之過”實際上應該是“養不教,父之過”,它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中的語句,位列第5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它的意思是:如果生養子女卻沒有好好教育,那麼這是父親的過錯。如果教育學生卻不嚴格,那麼這是老師的失職。

說得非常清楚,子女的教育責任主要在於父親

,這也是作者的原意。從而可見,無論什麼原因,作者就是認為父親更適合負責孩子的啟蒙和教育。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如果非要猜測可能的原因,一種合理的解釋就是出於古代的重男輕女觀念,與此相關的就是“頭髮長見識短”,對應時代背景,女性見識短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古代女性一般不會受到教育。

然而,如果稍加註意和聯想,就會發現《三字經》作者自己提出了自相矛盾的證據。

同樣是《三字經》,第3句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有一次孟子厭學,孟母就割斷織布機上的梭子來教育他,做事情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會前功盡棄。

眾所周知,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和孟母對孟子的教育分不開的。

因此,作者拿孟母作為例子,其實在說明母親也可以完美地承擔對子女的教育責任,這恰恰是第5句的反證。

現代人都很清楚教育子女是父母雙方的責任,而《三字經》中卻只說“養不教,父之過”,這麼寫只反映了作者根深蒂固的封建守舊思想。

〈完〉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 感謝點贊、評論、關注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高度理想主義者2020-10-13 17:06:06

“子不教,父之過”確切來說應該是“養不教,父之過”出自於《三字經》。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三字經》作為中國最經典的一部啟蒙教材,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誠、敬、孝”囊括在內,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傳頌。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啟蒙學三大讀物。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養不教,父之過”的意思是對孩子僅僅只是養育而不好好教育,這是當父母的過錯。

至於題主疑惑的地方,為什麼是“父”之過,而不是“母”之過。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古時是父系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本職工作就是早出晚歸、種田養桑,上不了大雅之臺,因此,家中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般都是指責這家中的男人。

2.女性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教育,教育孩子能力有限,孩子自然不能讓“母”來教,自然也就不存在“母”之過。

3.“師父”,“師”既是“父”,“父”也是“師”,教書育人一般是“師”該做的事,如果換做“母”字,略顯勉強,畢竟古代幾乎沒有女性老師。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

“男尊女卑”是封建社會孔孟之道遺留的產物,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歷史不會變,史書也不能改,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須糾結誰之過。

文|高度理想主義者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錦州老齊2020-10-13 14:54:17

那個年代,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男人是一家之主,是家裡的"皇上",人人都得聽一家之主的管教。

其實呀,無論哪個朝代,女人,母親與孩子的親,都是多於父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二心不二2020-10-13 14:42:00

因為是古人說的話,我們得站在他們的時代背景下去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都明白一點,在內,古代女性地位不高,被認為是傳宗接代的工具人,或是男人的附屬品。

在外,一個家庭榮辱與否都是掛在家中男主人的名上。

再有,對於孩子母親會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會照顧他的日常起居,會在生活點滴中關愛教育孩子,但是父親是孩子健全孩子思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給孩子的是生活中的大智慧,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思想靈魂。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真話實說2020-10-13 15:09:23

子不教父之過,女不淑母之錯。三字經,開篇,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她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身體力行影響著下一代,教育著下一代。

孩子的出生,尤如一棵樹,成材的過程中,成長的歲月裡,難免長出傍枝,犯錯。這時父親就是園林工,就是人生第一任老師,要該說就說,有錯糾錯,孩子才能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參天大樹,有用之才。

所以古人才說,子不教父之過,女不淑母之錯。更有現實中,生活中,養兒不教變成虎,虎大能傷人。養女不教變成豬,豬大被人傷,之說。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薇風說情感2020-10-14 14:23:51

子不教父之過,與時代有關

在封建社會中,男性的地位比較高,男人才有讀書的可能。在一個家庭中,一般母親負責照顧孩子的起居,父親教孩子各種做人的道理。儒家思想中,父親是威嚴的,他是一家之主,所以孩子犯錯,才會說是父親管教不嚴。 現代社會和古代,在孩子的教育上,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女性也有了受教育的權利,很多媽媽的文化水平也很高,也能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所以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就是教育中父親的缺失。教育孩子中,很多男人做起了甩手掌櫃,在孩子的教育上一點都不想費心,卻不知道,父親在教育中的地位,是母親替代不了的。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巖少俠在江湖2020-10-13 16:26:28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沒有幾個女人能讀書,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是男人,所以教育後代的事情肯定都是男人,因此講子不教父之過,而女人更多承擔的則是養育吧。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杜增民2020-10-13 18:00:05

嚴父,慈母就是能回答提問。父不嚴,子任性,無規循,難成材;母慈愛,管營養,壯自體。道理明,延至今,現適用。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阿琛的小麵包2020-10-13 14:46:03

古代是父系社會,男人的地位比較高。

父親在古代就是一家之主。

兒子也是男人。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坦蕩仰望2020-10-13 22:27:26

也對,父是主心骨,要帶個好樣給母看,如不帶個好樣母又怎樣去給孩子說父的故事呢?那就沒有了一點點男人的氣質,誰的過?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不是母之過?你怎麼看?love眷顧us2020-10-16 16:44:27

管教你的孩子,到老使您得福。中國古代人說得好,玉不琢不成器,金銀不煉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