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禮運大同篇全文?

禮記,禮運大同篇全文?使用者34797514490592019-06-25 02:36:07

原文: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於天,餚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譯文: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屬於公眾的。選拔道德高尚的人,推舉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終,青壯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兒童有使他們成長的條件和措施。

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少而無父者、老而無子者、殘廢患病的人都有供養他們的措施(獨:老而無子的人)。男人有職份(分:職分,職事),女人有夫家(歸:出嫁,這裡指夫家)。財物,人們厭惡它被扔在地上(即厭惡隨便拋棄財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裡。

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即都想出力氣)(身:自身),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奸詐之心都閉塞而不產生(謀:謀慮,這裡指起壞心),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出現,因此不必從外面把門關上。是高度太平、團結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不見,天下成為私家的(為家:成為私家的)。人們只敬愛自己的父母,只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為禮制。城外護城河作為防守設施。

禮義作為準則: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使父子關係純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用(禮義)來建立制度,來建立土地戶籍制度,按照(禮義)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者,按照禮義把為自己看作有功。

因此奸詐之心由此產生(謀:謀慮,指壞心),戰亂也由此興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為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是按照禮義)從中選拔出來的。這六位傑出人物,在禮義上沒有不認真對待的(謹:謹慎,認真)。

以禮義表彰他們做對了事(著:這裡用作使動,使之顯著,表彰)(其:指百姓),用禮義成全他們講信用的事(考:成全),(用禮來)揭露他們有過錯的事,把仁愛定為法式,提倡禮讓(刑:法式。後來寫作‘型’。責裡用作意動,即‘以為法式’)。

用禮義指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規範(示民有常:‘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示:指示。常:不變的,這裡指規定)。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人(由:依照,遵循),在位的就會被罷免(執:勢力,權利,後來寫作‘勢’),老百姓把這(不按“禮”行事)當作禍害。

這可以稱為小小的安定(小康:小安。和‘大同’相對而言。康:安康,安定)。”言偃又問道:“象這樣急需禮嗎?”孔子說:“這禮,先王以之繼承天道,以之治理人的感情。所以,失於禮的會死,得到禮的可以生。

詩經上說:‘看那老鼠都有身體,而人卻沒有禮,做為人而沒有禮,為什麼不快死了?’所以,禮,一定要本於天,合於地,分列於鬼神,通達於喪禮、祭禮、射禮、冠禮、婚禮、朝會、聘禮等事項。所以,聖人用禮來指示人民,所以天下國家可得以匡正。”

擴充套件資料:

“大同”與“小康”,出自《禮記》中的《禮運》篇,是中國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重要源頭。大同的背景是“大道之行”,小康的背景是“大道既隱”。我以為,大同是理想社會的自然圖景;小康是非理想社會的有效治理。

《禮運》是《禮記》中的第九篇,據說寫於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是儒學學者用假託孔子答問的形式展開論述的。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幾句話是對大同社會的高度概括。

然後講了泛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講了老年、壯年、幼年各有所託,講了“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講了男女各歸其位,講了人盡其能,物盡其用,講了社會誠信和安寧。

《禮運》講小康,與“大同”的“大道之行”相對應,即“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在此背景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他們恪守禮制,是謂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