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寶寶的“退縮行為”?

如何防治寶寶的“退縮行為”?景髮香月嫂2018-09-29 09:46:31

一般來講,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

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寧願一個人待著。

這種現象稱為“兒童退縮行為”,多發生在5~7歲的兒童身上。

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少動、發呆、退縮等行為表現,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

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如果不注意防治,還有可能持續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

如何防治寶寶的“退縮行為”?

兒童退縮行為的原因 先天適應能力差 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不願意接觸人。

一定要他們面對新環境,適應過程會艱難而緩慢。

後天撫養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讓其獨自玩耍,不願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或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多照顧與遷就,也會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兒童退縮行為的表現 這些兒童平時表現為孤獨、退縮、膽小、害怕。

他們從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沉默寡言,寧願一個人在家中與布娃娃為伴;來了客人通常會趕快躲藏起來,怕見外人。

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還是能高高興興地談笑與玩耍,並無任何精神異常的表現。

這類兒童年齡較小時,父母除發現他們性格比較安靜,不大願意與小夥伴玩耍外,常常不易發現其退縮行為。

入幼兒園或小學時退縮行為就會明顯暴露出來,表現為緊張、害怕、拒絕上學;不過逐漸熟悉環境以後,孩子的退縮行為又會逐漸減輕。

如何防治寶寶的“退縮行為”?

兒童退縮行為的防治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孩子丟掉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柺杖”,學會獨立“行走”。

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參加社會活動,鼓勵孩子與小夥伴交往。

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應多帶他們外出,逐步適應各種環境,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

不要溺愛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依賴的行為;也不可強扭孩子的退縮行為,避免使孩子恐懼不安,更加害怕與人接觸。

父母的信心和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利於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開朗的性格。

對孩子在社交中表現出的合群現象給予及時的獎勵和強化。

經過多次社交實踐和家長的正確心理誘導,絕大多數有退縮行為的兒童,都能成為性格開朗的人。

對於經過上述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的孩子,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劑,如百憂解、左洛復、賽樂特、麥普替林等;也可服用中樞興奮劑,如利他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