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上進的水滴CQ2019-10-16 16:01:03

資源,能源,人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夢迴樓蘭682019-10-16 09:10:17

投胎是個技術活,很多人一出生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勤勞致富原本是個偽命題,幾億農民和工薪階層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正富裕的能有多少人?

改變貧窮不二法門一要“改變環境”,二靠“擁有`資源'。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小城阿Q2019-10-16 10:30:04

他說得有道理。權貴階層控制著財富、創富機會、人脈關係、就業崗位,天天吃肉;中產階層攀附權貴,可以喝到湯,從事些權貴不屑的小生意,找個旱澇保收的就業崗位;貧窮階層幾乎沒有可能獲得創富資訊機會以及人脈,連湯也沒得喝,拼命地勤勞,只有可能獲得苟延殘喘的有限的生存年限,多數人常被一根稻草要了命,生病、投資失敗、意外事故等。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毒舌財經2019-10-16 10:26:21

2019年10月15日,2019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重磅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它被授予三個發展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埃絲特·杜弗洛(Esther Duflo)、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而這幾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認為貧困的根源不是懶惰、愚蠢和享樂主義,而是外部環境。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這幾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對貧困的觀點還是比較新穎的,這跟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有點出入,在大家理解當中,一個人之所以貧困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好吃懶做,很多貧困的人基本上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才導致有上頓沒下頓。

不過,對於這三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對貧困的根源的理解,我不完全苟同。

我認為導致貧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觀的大環境影響,也有微觀的個人因素影響。

首先、我們不否認大環境對貧困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環境對於貧困的影響,可以說大環境對於貧困的影響是最直接的而且也是最深遠的。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即便個人再聰明再努力,但想要擺脫貧困其實也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任何一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大家都是在社會所擁有的資源,社會規則之下行事,只有社會具備了擺脫貧困的資源和規則,然後再經過自己努力,大家才有可能實現脫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環境是一個人能否擺脫貧困的最根本原因。

比如在那些國土資源比較貧乏而且常年戰亂的非洲國家,很多居民想要活下來的難度都非常大,更不要去談發展。在那些常年戰亂的國家,居民流離失所,根本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大家整天都在躲避戰亂,根本沒有心情去討論如何發展,如何創業。即便他們很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說不定一個爆彈下來就讓他們所有的努力化為炮灰了。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相反,我們看到那些國土資源豐富,社會穩定的國家,即便有一些人不怎麼努力,而且即便很愚蠢,他們同樣可以過著相對比較富足的生活。比如在中東一些國家,很多人根本就不需要努力工作,他們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只需要把石油賣到全球,其他國家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創造收入。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即便是那些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但是因為他們國民經濟發展比較好,所以社會福利比較完善,生活在這種高福利的國家,即便有些人不工作,照樣可以領到政府給予的高福利。比如在歐洲一些小國家,類似瑞士荷蘭這種國家,他們的福利待遇就比較好,即便有些人沒有工作,但他們的生活水準卻遠遠要比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準要高。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社會環境對這個國家擺脫貧困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其次、個人因素也是影響貧困的根源之一。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為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當社會環境的自然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一個國家能否擺脫貧困,更關鍵還是要看國民的努力和奮鬥。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說貧困的根源不是懶惰和愚蠢,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實際上是存在很多因為懶惰和愚蠢而走上貧困的,這種現象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普遍存在。

我們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非洲有很多國家,其實自然條件是非常好的,他們的土地肥沃,陽光充足,而且相對比較平坦,但是有很多非洲國家即便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卻仍然存在大量的貧困人口,我認為這種貧困不能歸結於社會環境,而要歸結於個人是否努力。

之前我就曾經看到過,有些中國人到非洲去發展,中國人剛到非洲的時候發現非洲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但是當地的非洲人都沒有種東西,但是這些土地經過中國人的改造之後,這變成了肥沃的土地,可以種植蔬菜,糧食等產品,而且產量還比較高。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最後中國援助非洲的一些團隊決定把種子發給當地的居民,讓他們自己種地,以此來擺脫貧困。結果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當地的居民把種子領回去之後,並沒有拿去種地,而是直接把它煮了吃了。

同樣是一片土地,中國人開發可以長出糧食蔬菜等優質農產品,當地的非洲居民卻不願意努力去做這種事情。所以我認為有些人的貧困是有原因的,這種原因並不是外部的環境,也不是自然資源的匱乏,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比較懶。

當然這種懶我認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形成的一種社會氛圍或者文化。比如對於一些非洲居民來說,因為自然資源豐富,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從自然當中獲取一些食物,比如打獵水果等等,這些獲取食物的方式是非常容易的,根本不需要多大的努力,所以長時間的發展之後,讓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依賴自然資源而生存的情況,而不會努力去創造一些新的東西。

但是這種懶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從實際來看我們看到確實有些非洲國家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比如有一些中國援建非洲的團隊,剛到當地的時候,很多當地人都不願意勞動,但是在中國人的影響之下,當地人也開始慢慢學會勞動,慢慢開始努力,最後有不少居民都是透過自己努力擺脫了貧困。

所以我認為,雖然懶惰和愚蠢不是影響貧困的主要根源,但肯定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如果一個人不努力,完全等則政府接濟,等著天吃飯,即便給他個100萬美金,但他遲早也會耗光,最後重新迴歸到貧困當中。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相反,即便一個人生存的環境非常惡劣,沒有優厚的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但是如果他有決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願意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那我認為即便再惡劣的社會環境,同樣也是存在機會的。比如新加坡是一個國土資源狹小,自然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當初被迫從馬來西亞獨立之後,新加坡可以說是比較貧困的,但是新加坡人透過自己的努力,透過挖掘自身的一些優勢來發展一些貿易金融業務,最終在這個自然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土上,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最終發展成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所以大家不要為貧困找藉口,如果自己不努力,誰也幫不了你自己。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財經者思2019-10-16 11:30:19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含金量”降低了不少麼!

三個經濟學家,研究出來的結論,竟然只是導致貧窮的原因,是外部環境,而非是懶惰、愚蠢和享樂!對此,我只能呵呵了!

早在幾千年,中國的古人,不就已經總結好了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

,這些外國專家,只不過是這段“古文”進行闡釋、論證一番,就獲得諾獎經濟學,這也太“兒戲”了吧!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外部環境,或許對一個人成長會產生有巨大的影響,但是否是導致貧窮的根源,我個人不敢苟同!

一個人是否貧窮,一定不僅僅是由外部環境來決定的!

歐美國家、福利好、工作優、環境也佳,但為何還是會有那麼多沿街乞討者,難道這種外部環境還差麼!

而很多發展中國家,比如我國,很多人窮苦出生、但透過自己的雙手,創下一份天地,過上小康的生活!這些,雖然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影響,但更多的卻是個人不斷的努力!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一個人的發展,或許離不開社會;但一個人的成長、未來的財富積累,卻不會僅侷限於社會環境當中!這已經被很多人所證明了!

比如,非洲一向被作為貧窮的代表!而一個小夥子,透過將舊輪胎改造成“涼鞋”,不僅開公司、還建立自己的品牌,過上很比較富足的生活!這難道是僅憑一句“外部環境”,就能解釋的麼!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總之,出生環境很重要,你只是準備起跑,但別人一出生都在終點,這的確沒法比!但對於一個人來說,可以信命、但絕不認命!沒有認真活過,就放棄的人,又會有啥出息呢!而拼命,不是為了感動他人,而是為了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選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諮詢師天生2019-10-16 10:40:41

這個經濟學研究早在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收穫了不少爭論,我個人認為,研究成果是有一定依據的,但是並不能也是所有問題,只不過是一次政治正確的闡述而已。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之所以頒給這三位科學家,只是因為他們認為貧窮並不是愚蠢或者懶惰造成的,而主要是外在環境。這似乎給決策者們提供了一個挑戰,就是需要為貧困人群提供更好的環境,才能拉動他們致富。

不過實際上,這種經濟模型在一些國家是通用的,比如說階級固化的發達國家和整體環境本就欠發達的國家。但是在中國這樣高速發展的國家,也不是這樣,並且不只是中國很多高速發展的國家,都不存在這個邏輯。

這是因為,在階級不固定的發展國家,貧窮階層的人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來提升自己的階級,比如現在中國的情況,就算你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家庭環境比較貧困,但在大城市仍可以透過基本出賣勞動力的工作,獲得不錯的收益,在北京外賣都可以達到一兩萬的月收入,這在一些貧困國家根本不可想象。

而且即使是在發達國家,確實有一些貧困人群是因為外在環境的原因被迫貧困,但是也有部分人群是因為安於現狀和不求上進造成的,這點基層的扶貧幹部應該有所共鳴。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陸燕青2019-10-18 14:53:33

基本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觀點。僅以亞洲的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為例,他們的富裕就源自於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南亞一些國家的貧困似乎與“懶惰或愚蠢”沒有必然聯絡。

然而,這不是絕對的,伊朗和俄羅斯都是資源大國,但是,民眾的生活卻不盡人意。同在朝鮮半島,北朝鮮和韓國經濟存在截然不同的差異。資源十分匱乏的日本,現在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即使在富裕國家,也有懶惰或愚蠢之輩,所以勿能一概而論。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經濟還是取決於大環境。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所以富裕,首先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環境。自古以來凡是河流周邊的區域,都得益於大江大河的水利灌溉,遼闊的平原以及溫暖的氣候。

而現代文明的起源則是海洋文化。央視的著名節目《大國崛起》中的所有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海洋國家。九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只有俄羅斯和德國,海岸線比較短,其它七個國家都是典型的海洋大國。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具有的優勢:

一、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有利於商業貿易;

二、氣候溫暖,很少有自然災害,適合水稻和水果等高產農副產品;

三、遼闊的平原,適合城市的形成擴大人口流入,交通道路建設比較容易。

……

綜上所述,很多發達地區的各種優勢綜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發展引擎,當地經濟以及文化教育呈現良心迴圈。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

不是懶惰或愚蠢

”;只是相對真理,不是絕對真理。所以沒有必要找出小機率的例子,來反駁他們的觀點。

插圖選自網路,侵權必刪。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財智成功2019-10-16 20:43:18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學者透過大量研究證明,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為道德低下或者說思維方式太侷限,反而他們已經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理性的抉擇!

雖然看起來非常簡單,與我們的過往認知也有較大差異,以至於引發諸多爭議,個人雖不完全認同,但是依然認為該結論值得深思。

這裡提到的力所能及的最理性選擇,更多可以解讀為窮人思維。

只顧眼前,不做長遠規劃,對風險防範不足,加上認知的侷限性,對不懂的東西有偏見,不願意做出改變等等。

貧窮的根源當然有懶惰或愚蠢的原因,但是放到世界範圍,就會有更加複雜的表現。

窮人之所以窮,很大程度是出生環境的制約,文化程度的制約,以及機會的不均等。而這些不均等,使得窮人思維根深蒂固,最終決定了窮人的命運。

出生在偏遠山區的人,再勤勞,也不過只能養活一家人,孩子的學費都掙不出來。但是如果肯走出來,到城市中打工,收入就能增加很多,這就是環境和觀念的改變帶來的結果。一個初來乍到的人,想從頭做起一門生意,與在這裡生活多年,人脈廣闊的人相比,自然在同一專案上競爭乏力。人脈,往往是貧窮的分水嶺,在某些經濟體中至關重要。

窮人也想改變命運,但是因為當下的窘迫,所以眼光更多看在當下,活在當下。

有人給了窮人十隻小雞,希望他養大這些雞,然後拿雞蛋去賣錢,攢下錢之後再去買小豬,繼續養豬,然後一步步富裕起來。結果呢,窮人養著雞,飯都吃不飽,只好隔幾天吃一隻雞,最後還是一無所有。

是窮人太懶或者太饞嗎?不全是,養雞也是需要成本的,還要花費時間,而遠景雖然美好,真正能否實現存在疑問。於是窮人就理所當然的選擇了更有利於當下的“理性選擇”。

因為出生環境,就業機會少,賺錢的機率低,於是貧窮;

由於家庭貧困,上不起學,早早輟學,文化水平往往偏低,見識就少,出門打工的選擇也少;

家境差,人脈就差,好機會輪不到,自然更加貧窮;

設想一下,清華大學一年得到的資金,與貧困地區學校得到的資金,有多大的差別。在大城市的錄取名額,跟其他省份的錄取名額又有多大差別,這就是不容忽視的機會成本。

窮人為什麼貧窮,原因眾多,諾獎獲得者也難以拿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如何減少貧窮,財智成功認為還是要在教育層面給予更多機會和資金支援,在就業層面多加引導幫助才行。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菩提fei05982019-10-16 11:38:28

貧窮的根源,應該說首先是地域決定的。我是非常認同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這個結論。

道理非常簡單,深圳,上海的社會平均財富,肯定要大幅高於內地。而東三省或者西北部,社會平均財富也肯定大幅低於沿海城市。

什麼叫地域因素?比如,同樣三十年前大學畢業,同樣做公務員或者中級管理人員,三十年過去,大家幾乎過一樣的生活,但是深圳和內地這些相同崗位或者工作的人,財富差距幾十倍,應該是大機率和合理的。剔除掉個人人脈和頭腦靈活程度,就簡單比較同崗位,同樣工作。一個發達地區的經濟平均水平和社會平均水平就會拉大深圳和內地相同崗位的收入或者社會財富水平。如果,把淨資產算上房產,那麼這個差距水平更大。之所以會如此結果,應該和每個地區的經濟活力,經濟體量基數,以及機會機率角度來看,都是必然的。

假如,以扶貧角度來看,一個貧困地區,你給他多少錢,他依舊會迴歸貧困水平。這又是因為什麼?

因為當地的經濟活力和機會機率天然低於非貧困地區。長期在這樣的條件下,他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決定了貧困地區人口的普遍思維:不善於尋找機會,畏懼風險,保守等待。

而對比深圳的這些思維,應該普遍具備抗工作壓力,社會或者行業機會機率大,個人能力積累快,總是想尋求機會,不習慣坐以待斃的思維方式。就業機會多,個人履歷對於工作機會而言,非常容易得到積累和發揮。

這應該是最簡單的“地域”差異。而歷史形成的比如深圳房價上漲速度大大高於內地房價增長速度,這個應該屬於《資本論》的基本理論,即極差地租決定的,一個地段,一個發達城市,其“極差地租”決定了和內地的基本差距,未必真的就是發達城市對比內地人口在能力上天然存在差距。

但是,能力卻和“極差地租”有著天然的積累速度的差距,正如同前述的演變過程和結論,因為地域差異會長期和不斷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一定要去北上廣深發展的道理:在內地和深圳,同樣完全一樣的工作崗位,隨著思維差距,機會機率,以及“極差地租”等因素變化,時間會加速拉大這些變化以及變化的結果。

這裡說舉例,完全剔除了“同樣崗位”中的懶惰和愚蠢的條件,即使同樣的“懶惰”和“愚蠢”,上述對比結果也是成立的。

因此,年輕,就要去大城市,機會機率和地域極差地租,決定了隨著時間的拉長,結果差異必然或者天然成立。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波士財經2019-10-18 12:40:07

群體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這個判斷是正確的。

個人貧窮卻與懶惰或愚蠢有極大關係。 一個群體的貧窮,主要是源於當地政策、資源、環境等重大因素。比如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國家普遍貧窮,是因為政策失誤。尤其在西部部分地區,有一些貧窮地方,是因為當地環境惡劣,資源稀缺。比如曾經的寧夏西海固地區,當地長期乾旱,嚴重缺水,年降水350毫米,年蒸發超過1200毫米,曾經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 有著“苦甲天下”的稱號。當地人怎麼勤奮,都改變不了貧窮的根源。不過,這一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在國家資金的投入下,已經發展成西北地區新興的城市。

還有,非洲地區,很多非洲地區貧窮,也不是懶惰,而是因為當地戰亂頻發,百姓流離失所。

印度有大量的貧民窟,這些貧民窟中的窮人,其實是失地農民。他們主要是因為印度的種姓制度造成的,而不是這些人有活不幹,過於懶惰或者是愚蠢。很多人都是很勤勞的,野外去撿樹枝燒火。

但如果是在發達地區,很多個人貧窮,其實是跟懶惰與愚蠢有很大相關性。不願意去工廠打工,不願意做體力活,然後就宅在家裡吃喝玩樂,沒錢就借,或者沒錢就不花了,過一天是一天,混日子,這種個體貧窮也是不少見的。

也有一些貧窮是被騙的,比如有一些人勤奮努力,賺了一點錢,然後被騙了,又成為窮人。這就是愚蠢帶來的。

歸根結底,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貧窮,肯定不是單純的懶惰或者愚蠢造成的。但對於個體來說,懶惰與愚蠢都可能造成貧窮。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老金財經2019-10-16 15:22:24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的揭式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而是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所致,這種純屬謬論,這種觀點我個人是不完全認同的。

首先來看分享我身邊的實際例子,有一個真是好吃懶做的人,上班三個月休息大半年,出來打工十年一無所有。每年都是上班三個月之後吃9個月,每年只要保證餓不死就行了,只求生存不求生活質量,這就是典型的懶惰所致貧窮。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還有一個就是生在富家子弟,父母生意人,確實挺有錢的。但望子成龍,相反卻成蟲了,每天遊手好閒的,吃喝嫖賭抽樣樣精通。隨後他父母對他失望了,決定對於自己兒子不管不問,讓他自由成長,不給一切支援,結果幾年之後的他依舊渾渾噩噩的,過著就差乞討的日子。

透過我身邊的這件事實際例子,說明一個人的貧窮的根源是建立在很多方面的基礎之上的所致的,也許是由於懶惰,也許是愚蠢,也許是大環境都不可能排除的,這些都是讓你貧窮有重大因素的。

懶惰

一個人的懶惰也是可以導致貧窮的,假如這個人什麼都不想做,就是給錢你也不願意出去買東西的吃的;給你買好米菜也不願意動手自己住的;只想天天有人伺候著你,什麼事都是讓他人去做。這種人難道天天在家睡覺,床能生錢嗎?即使床能省錢也要消費才能讓錢有價值啊,懶到連消費都不去了,這種貧窮是不是懶惰所致呢?

愚蠢

聰明與愚蠢是相反的,聰明不是致富的根源,同樣愚蠢也不是貧窮的根源,但是愚蠢卻是導致貧窮的主要原因之一。類似一些人20歲的人,3歲的智商,連非常簡單的事物,連3歲小孩都有能力做到的,而他20歲了能力都不及3歲小孩的智商。假如有沒有任何人幫助他之時,這種貧窮跟愚蠢有關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大環境

有句話這樣說的”環境能影響人,但人可以改變環境;這句話意思就是大環境可以改變人,但人也是同樣可以改變環境,人與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同樣的大環境可以決定一個人貧窮與富有,就看這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怎麼藉助環境的是從貧窮走向富有,還是從富有走向貧窮。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貧窮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跟懶惰,愚蠢,大環境等因素都是有關聯的!所以類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揭示的貧窮的根源不能全對,但也不能說錯誤,只能說每個人貧窮的原因不同,並不決定所有的貧窮跟懶惰和愚蠢沒關係,完全是由大環境來決定的。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使用者712094343132019-10-16 09:38:01

貧窮現象是一個社會制度的綜合反映,和個人的懶惰和愚蠢有關係但卻沒有根本性聯絡。社會制度好像一艘大船在大海中航行,如果你在船內就會大船共命運,如果大船駛上富裕的方向,你也將是受益者。但是你如果很懶惰或愚蠢,選擇逆行或者選擇跳船,你也將和富裕無緣。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普遍富裕的社會里,仍然會有窮人。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大方妹幾2019-10-16 18:12:34

貧窮的根源當然不是懶惰或愚蠢。但今年諾獎得主所揭示的貧窮的根源也只是導致貧窮的一部分因素,而且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可以說,今年諾獎得主的相關研究是向人們揭示了,貧困本身會導致一種惡性的迴圈,會讓人們因此而更加難以擺脫貧困。但人們不要因此而忽視了導致貧困的顯而易見的因素——資本收入與勞動收入之間分配的不平等,這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勞動收入的增長可能在幾十年裡甚至上百年裡都陷於停滯,由此造成極其懸殊的社會貧富差距,極其嚴重的貧困問題。有半數美國人的工資增長已經停滯了40年,日本的實際工資水平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不斷下降。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普通工人的工資曾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內幾乎沒有增長。這些都是事實,這是資本與勞動收入之間分配不平等的極端情況。對於這種現象,西方經濟學界並不能作出合理解釋的,今年諾獎得主所做的相關研究顯然也不能夠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對於解決貧困問題,人類社會已經做出過許多的探索和實踐。然而,時至今日,依然沒有能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西方社會的思想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禁錮太深,就算是要承認資本與勞動收入之間分配存在不平等,也足以嚴重動搖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大廈賴以建立的基礎,西方經濟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難免走入歧途。

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名美國經濟學家的相關研究,有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貧困問題。但這些相關的研究並沒有觸及問題產生的深層次矛盾,也就無法從中找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案。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日和月102019-10-16 10:51:53

沒看到你說的諾獎得主的說法(理論),但想說說自己的看法,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人口數量逐步增長的過程(起碼從現階段是這樣的),當滿足人口數量生存需要受到當時當地自然資源以及當時生產力水平限制的時候,這時能夠獲得的滿足需要的資源就會因為分配的制度、機制性原因,在這個小的“社會組織”範圍內產生不平均的問題,也就是一部分人得到的多而另一部分人得到的少,得到少的就是“貧窮”的人,在技術、資源受限的條件下采取激勵的措施在當時當地的條件下獲取儘可能多的勞動產品,這之中就體現了管理、個人勞動和貢獻、分配製度等,由於還要面對外部競爭,就必須從產品總量中拿出來一部分用於供養這些對抗外部競爭的保衛者(包括管理者)——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者,這時一定區域內產品總量就會、也不可能平均,當分配不平均時,必然地產生貧窮者、相對富有者的差別,其中就包含著一個矛盾性的問題——是評均好還是不平均好,這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問題,差異可以存在,但必須保證在合理的區間,一旦極化又會成為社會問題,懶惰者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估計也不是這位諾獎得主願意看到的,同時這種現象也是不可持續的。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孟可的思想空間2019-10-21 22:02:02

我認為他諾獎經濟學得主說的有一定道理。我個人也一直把先天環境或命運放在取得成功的首要位置上。

掉到貧困陷阱裡的人是很難爬出來的。我有一個同事家中就不富,由於家裡錢不多就不敢做投資。因為做投資對她的家而方,其中的風險是無法承受的。窮人的5萬元是她的全部,窮人輸不起,所以只能做些看似安全的投資或賭博式的投資。而富人手中的50萬元對他生活的影響都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富人在投資中的心態更好,也更能輸得起。

可以說富人容易越來越富,窮人容易陷入貧困的死迴圈。窮人的致富成本確實是太高了,高到窮人承受不起。

我有個同學,他在25年前就成了百萬富翁,現在資產數千萬。他為什麼那麼年輕就富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家中原本就比一般同學家有錢,他做生意的經濟後盾要強於一般人。所以他成功的機率較大。他做生意是從邊貿批發開始的。

而普通家庭的人做生意怕是要從小商小販做起的,還未必能做成功。真的是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當然了,我並不是說窮人就一定會一直窮下去。我只是說從機率的角度看窮人變富人的機率要較小。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環境當中。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揚美詩舍主人2019-10-16 10:14:36

上過一位清華教授的講座,覺得他對此剖析得更形象更貼切。他說:人是分命運的,某些人一生下來是奧迪,而某些是奧拓--這就是"命",天生的,你改不了;但奧拓跑在高速公路上是可以跑過在省道上的奧迪的,這就是"運";"運"是靠自己努力可以改變的。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月牙亮投2019-10-17 18:54:11

貧苦的根源確實不是懶惰或是愚蠢。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可是我的父母都非常勤奮,每天每日沒夜的工作,我記得我們家經常是在農忙時節,經常是晚上8點多了才從外面回家,那時一般是收割時節,儘管這樣,家裡還是很窮。那麼貧窮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是因為沒有好的機遇

。下面我來談談有好的機遇為什麼能讓人不再貧窮,主要就是談談時代機遇和牛市機遇。

時代機遇

一個好的時代機遇可以讓努力的人發家致富。我自己出生在80年代,成長在90年代,那時國家經濟發展很很艱難,更別說單個家庭了。所以處在那個年代,就算你再努力也是徒勞,挺多是能解決溫飽問題。

我們在看看自從國家改革開放全國推廣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各種機會都會瞬間到來。這個時候,只要你努力,那麼賺錢的機會一大把。進入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機會更是多得不得了。以前農村生活是窮的象徵,可是現在的農村生活卻變成了一種享受。

你看看很多三農自媒體靠賣本地農產品,或是分享農村生活的影片都可以發家致富,你看看九妹,還有農村四哥等等。這個時代是一個流量可以變現的時代,只要你有料,就有錢賺。

牛市機遇

股市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條可以讓自己脫貧致富的發財之路。但是如果沒有一個牛市機遇,那麼你就是再努力再聰明也無法讓你賺錢。很多人把握住了2007和2014年的牛市機會,讓自己實現了財富自由。所以牛市機遇是可以讓很多人賺大錢的機會,把握住了,或許你這輩子就富裕了。

最後說說好的機遇並不是你想有就有的,這個你得時刻準備好,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做自媒體,如果你不事先好好準備,那就是處於這個可以流量變現的時代,你同樣還是很貧窮。所以為了能迎接好的機遇,那麼我們就要努力,努力準備。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yjmlzhj2019-10-16 11:07:29

懶惰無為一定貧窮,但勤勞不一定能致富。能否富裕,取決於科技、文化、社會制度和個人的態度、作為。

社會生產力進步了,現在的窮人也比以前的財主富裕、清閒。

如果你是權貴階層,即使你無才無能也會比一般人過得更好、更富裕。

同一個處境,勤勞與懶惰,人生目標和能力個性決定個人財富。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西張東望2019-10-16 09:41:56

不完全認同!

當然,貧窮的主要原因是懶惰和愚蠢,但貧窮即是個絕對概念,是個相對概念,看怎麼制定劃分標準。

說絕對概念,是指生活極端貧困,生活不能溫飽。說相對概念,是指與周邊對比,或與國際對比。

就近現代而言,二戰之後,世界大多地方百業待興,那時都相對貧窮,沒有什麼奇怪。但之後二三十年,發達地區物質極為豐富,而有的地方改變不大,這時就出現貧富兩極分化的問題。發達地區主要是因為科技、教育、資源等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制度。

時代發展創造機會,但只有制度才能保障機會!所以,真正的貧窮的原因是制度的保障和鼓勵機制!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尋美千百度542019-10-16 14:43:28

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和邁克爾·克雷默三人,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所提出的實驗性方案”。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58歲的美籍印裔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與46歲的法國經濟學家埃斯特·迪弗洛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還是夫妻;54歲的邁克爾·克雷默則為哈佛大學教授。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這對夫妻合著的《貧窮的本質》一書提出了以下問題:

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最終,他們透過多年潛心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

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愚蠢和享樂主義,而是外部環境。

道理很簡單,作為普通個體、小老百姓,通常是無力改變大環境的;而大環境造成的階層固化、貧富差距一般也很難靠個人奮鬥就能改變命運。

網民們常常掛在嘴邊自我解嘲的那句“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與他們研究的結論完全一致。確實,貧窮通常與閉塞聯絡在一起,而閉塞又與沒文化緊緊相聯。有的孩子從出生起,一輩子也沒走出那座大山,根本就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就那樣一直世世代代窮下去。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研究還發現,窮人更喜愛那種“窮歡樂”,比富人更不懂修身養性,是因為他們的壓力更大,急需那種短平快的刺激來緩解壓力,並不是他們骨子裡的低賤,所謂的“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同時,窮人小病一般就是硬扛著,根本就沒錢做體檢、做保健、做護理、做預防,因此,窮人的唯一本錢,身體也常常不如富人;而且只要一得病,通常就是重大疾病,很難治癒,而且花費昂貴,讓窮人更加雪上加霜。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當然,三位諾獎得主研究的主要樣本是非洲那些貧窮國家,這些年,中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因此,每年評諾貝爾經濟學獎,國內對歷界獲獎者均是老外非常憤慨,這界也不例外。

老外說的事,自然也都是外國的事,與咱們無關。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黃蜂二師兄2019-10-16 18:19:36

英雄所見略同!但是這麼簡單的理論要經過科學發達的現代的科學家們作為研究成果,而且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倒有些很意外。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何以見得此理論早就有呢?古語:治大國如烹小鮮。炒菜好吃靠什麼呢?難道是靠菜自己嗎?不是的,苦的到好廚師手裡就不會很苦了,而淡白無味的菜經過廚師的加工變的異常味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還有個著名的政治家在回答自己為什麼這麼成功時回答到:無它,擅假與物也,意思是沒有什麼神奇,只是因為擅於利用環境和條件而已!而這句話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再說個例子,溫州大家都知道吧?自身沒有政策、條件、資源,但是溫州人被迫走出去,你幫我,我幫你,在外面掙到大錢,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現在已經是富人偏地,都回來報效家鄉父老,如果當初不出去適應環境,縱使再有天大的本事,困在原地也會被餓死了!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世界上腦組織損傷最多的是一個美國人,受傷達三分之一,除了反應遲鈍外,仍然能正常交流和思考,有很多胃完全切除者仍然很好的生活,就是因為逐步適應、逐步功能代償,環境促使他們進化。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很多成功人士一開始都不是光奔著錢去做的,把環境的各方面理順了,才發現自己勢不可擋了!更多的是突然有錢或突然接班,事情越做越遭,原因自己與環境水土不服!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掛羊頭賣狗肉6282019-10-16 10:51:41

陷入貧困之境的解釋“作者”反而是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的人為此而作出的調查與思考,今年的經濟學諾獎頒給了美國人,此人寫了一本《貧窮的本質》而得獎。

貧困主要的原因是,短視與無聊及無奈,把主要的物力人力消耗在其它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無視未來與生命健康及人口素質,安以現狀,即中國人的宿命論,陷入了“麻木”之境。詭異的是,對貧困的思考與研究反而是最發達最富裕國度的人發出追問,貧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對所有的事情發出質疑與思考作出研究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不是糊亂地用物質能改變的事實,應該做的是儘量降低“失業率”改變他們的收入,首先把他們從困境無聊中拉出來才是真正的扶貧。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自己、所謂的寒門子弟唯有讀書才能改變一切是對的。問題是,這條路不能堵死了,不能封閉了他們通往改變現狀之路。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做你的知心朋友2019-10-16 10:05:31

勤勉比懶惰多一筆

這個問題要從多個方面來說。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生在蜜罐裡,根本不用愁什麼吃穿住用,不用奮鬥就什麼都有了。這些人雖然只是個例,但也在這個命題的範疇裡。

如果說命運,每個人都各自不同,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也不盡相同。回過頭來看,很多都是自己不能好好地把握機遇,不能更多的勤勉些罷了。

高中畢業後,我參加高考落選,沒能進入夢想的大學,只好去附近的煤礦參加工作,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煤礦工人。每天深入井下,與一群比我大好多歲的老師傅一起工作。井下的工作環境本來就差,勞動強度也大,我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怎麼也吃不消,內心也感到極度的悲觀失落,曾經的夢想也隨著每天的睏乏只能在夢裡想想。我真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我的夢想就是上大學,當作家,成為對社會有更大貢獻的人。

正當迷惘之際,區隊團支部要求大家都試著寫點通訊報道。我的愛好也正是寫作,就在工作之餘,嘗試著寫了幾篇通訊稿,交給了團支部。支部書記看了說不錯,拿去礦工報發表了。看著自己寫的文字能變成鉛字,心裡很是高興。

別人在業餘時間裡,不是打牌就是喝酒,打發著百無聊賴的時光。他們都沉浸在誰輸了就在臉上貼上紙條的快樂中。而我卻投入到了學習、看書、寫作裡。書籍給了我勇氣和力量,寫作滋養我的心靈,給我信心,讓我覺得很充實,很快樂。

和我一起上班的夥伴叫張鋒。我們歲數差不多,也都剛剛從學校畢業來的,我們很聊得來。他比較聰明,據說在學校的時候成績不錯。就因為聰明,投入到學習的時間較少。聽他說,有些不如他的同學都考上了。由於我們年齡相仿,又有著同樣的遭遇,也算是同病相憐吧。我們經常在一起談論夢想。他說他一定還要考,要考上夢想的大學。他因為上學時成績不錯,準備參加成人高考,我那時想都不敢想。

可是,那年他報名去考試,因為自己感覺不錯,沒有努力的去複習,結果還是名落孫山。一氣之下就走了,準備去深圳打工,聽說待遇還不錯,比這要好。看著他走了,我也有些心灰意冷,一度也就想著放棄算了,老老實實做個礦工得了。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本書裡面說:“勤勉比怠惰只多一筆,堅持比放棄只多一筆。只有勤勉,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我的心又動了。數了數勤勉22筆,怠惰是21筆,堅持是16劃,放棄是15劃,果真只多一筆。我反覆想著我的那些夢想,思考很久,終於下定決心,就在這裡一邊幹活,一邊讀書學習,把礦井中遇到的問題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逐漸總結經驗。

第二年成人高考時,我就報了名。我想,不管怎樣都要試一試,結果就考上了,實現了我的大學夢。

畢業後被分到原來的礦井,成為一名技術人員,開始為礦井設計方案,指導生產。

有一天遇到了張鋒,久別相逢,一邊喝著酒一邊聊著過去和現在。他感慨地說:“你如今功成名就,如願以償,而我如今還在四處奔波,真沒想到,你實現了你的夢想,而我卻將夢想放棄了。”我笑了笑說:“勤勉與怠惰,堅持與放棄,只多一筆。如果你再勤勉些,不放棄,你一定會做得更好。”他苦澀地笑了笑,沒有說什麼。其實,我知道,憑我的智商,我只是多勤勉了些,多堅持了些而已。而他那麼聰明,那麼好的條件,如果再努力一些,再堅持一下,也一定會成功的。

想想我們,真的很奇妙,在勤勉與怠惰之間,在堅持與放棄之間,僅僅是一念之差,結果卻千差萬別。當初我們倆在同一起跑線上,他還具有很強的優勢,而僅僅因為勤勉與怠惰,堅持與放棄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我不得不再次感嘆並告誡正走在追夢路上的人,勤勉比怠惰,堅持比放棄只多一筆。勤勉很累,堅持很難,但關鍵是如何把握,再勤勉些,再堅持一下,就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上善若水TONGJiPing2019-10-16 10:28:48

這得分情況。就當前中國農村貧困者情況而言,非賭即懶,例外的不多。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使用者4532141638135嚴2019-10-16 20:11:13

貧窮主要原因還是社會制度的問題,農村的光棍問題,還是計劃生育惹的禍。這個真正誚滅貧窮。真正窮不過三代。農民沒有養老保險。拼命想生兒子。養兒防老。不能怪農民自已把自已玩完。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天道新農2019-10-17 10:10:33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人一生起落哀嘆時難料定。諾經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愚蠢和享樂主義,而是外部環境。”不可否認,環境造就人,環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生在非州和生在美國,一生下來就決定了一生的貧富差別。生在偏遠山區的農民打拼了一生只解決了溫飽,而深圳邊上的農民一拆遷就變成了千萬富翁。但貧困山區走出來的人也有不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這是個即爭議,又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難有定論的問題。

現在時興的一句話,思維決定人一生的命運,這句話是對的,但當人們紛紛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打拼的時候,卻常常發現原來的同學、同事悄悄地懷揣百萬、千萬了,怎麼回事呢?你回過頭來看看,你選擇的這行,與人家的選擇和做法可能不一樣。

上世紀九十年代未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勤奮有頭腦的人,發現一個池塘有魚,於是在人們沉睡夢中的凌晨,開始下網捕魚了,早晨醒來的人們發現池塘有人捕魚,便有第二人,第三人下水捕魚,他不捕魚了,回家織起了魚網。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捕魚,他的魚網又賣了好價錢,當人們還在買網捕魚時,他攜錢幹別的去了。剩下一幫在池塘捕魚的人,魚越捕越少,早下手捕魚的掙了把錢,晚買網捕魚的沒賣出網錢。

第一人發現了一次機遇,創造了一個機遇,是個智者,是個成功者;第二人、第三人也把握了機遇,下手快,也成了有錢人;以後的跟風者在爭搶池魚中有的掙了點錢,有的賠了錢,這是思維的差別,善於發現機會的差別,決定了這一輪的貧富差別。

在看男女雙人滑冰賽時,評論員報出了一組組選手的實力,有時候超強的一組選手在做高難度動作時,卻出現了重大失誤,與冠亞軍失之交臂,名落孫山,為後來者替出了位置,有的新選手靠著超常發揮,而衝進了前三,這裡面即有實力,又有運氣,所以運動場上難有永遠的贏家。

有人做過統計,企業的平均壽命二十一年,在人們創業途中,有的在暴風雨中倒下,有的挺過了暴風雨,迎來了彩虹,有的在彩虹燦爛時,又有黑雲吃掉了彩虹,起伏跌宕,起起落落。

不願打拼、不敢打拼,成不了富人,但在打拼中也有富人,也有窮人。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海闊顯天空2019-10-16 14:52:57

如果一個地方整體貧困那麼他就是環境影響,就像在改革開放前,農民天天干活,但最多也就是解決吃飯問題。還是同樣那些人,還是同樣那塊土地,現在的農民工作量比以前少了,生活比以前好了,這就是環境問題。

但這些人的收入差距變大了,首先是腦袋靈活的人都發財了,再是勤勞能幹的人收入也可以,最後是腦袋不行,還不想幹活的人生活最差。當然這裡面沒有提倒黴的人,比如遇到事故、生大病、運氣差等等。

但最差的人也要比改革開放前好的多,這是因為社會福利比以前要好了。同時社會的生產水平也比以前高太多,比如實在不行政府安排你掃大街去,總會讓你有些收入。我們那裡市政的綠化上連70歲的老太太都要,實在找不到人幹活了。

對比80年前,現在70歲的人身體比以前好多了,因為重體力勞動減少、飲食變的更好、醫療可以跟上。原來在村裡的老頭超過70就只能在村口曬太陽了。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霞霞2019-10-16 10:44:52

說的對,以前人都是勤勞的,現在外部環境變了,讓有些人變懶了,有山就靠山了。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佛在天涯2019-10-16 11:58:28

如果你身在電力,中石油等企業中,工資,福利源源不斷,貧窮不可能的,外部環境很重要。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馬牧之2019-10-16 16:04:44

窮人要翻身,行動路徑有幾條?1)窮人更需要電視、手機、垃圾食品和遊戲機等減輕煩惱的工具;2)窮人往往等到病發才去看醫生,吃猛藥帶來抗藥性和過度治療。3)影響到了下一代教育,孩子上學時間較短,畢業之後薪水較低。4)窮人要借小貸然後付出極高的利息。5)從貧困到中產,有個體戶創業或做公務員。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婁2007367932019-10-16 10:21:52

環境很重要!大家都三班倒,堆日子,無風無浪,不幹不現實,生活就要勞動!問題是工作不穩定?難為續!以至很多人閒著!閒人遇著閒人可想而知!再就是分工取酬應該也存在問題!為什麼不正視!很奇怪!關係工就更多!總之決不是人賴人笨!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遠方劍客2019-10-16 13:37:49

什麼諾獎,只要真正的智慧富強國家民生利益就是人民最大的功臣,比什麼獎都任重,學習它人經典,酷造份內英豪,是企業民族的興旺,小人質的氣勢執行不了向上進取,騰興人才續脈搏遠深大,中國技能業人才的短版,也是緩慢持行之力,復興中華,續脈人才隊伍彭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建強的聚力團守峰力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請輸入密碼再說2019-10-16 13:57:32

完全不贊同,貧窮也分絕對貧窮和相對貧窮,在資源條件好的地方大家都過得不錯,那也有相對貧窮,懶惰的人自然會被同一資源條件下的其他人打敗或者說排斥。勤勞的人即使在偏遠的自然條件差農村也一樣過得很好!

先天資源條件只是外部因素,不是貧窮的根本原因。當然,愚蠢或者說先天愚笨那是少部分屬於個性,不是共性問題,這個沒法解決!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雲端美2019-10-16 16:43:27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經濟學家(一位出生在美國的哈佛大學教授克雷默,一位出生在印度的阿比吉特班納吉教授、一位出生在法國的埃斯特迪弗洛教授,這兩位來自麻省理工),表彰他們在減貧方面的經濟理論貢獻;具體的說就是——經過了漫長的探索,以巴納吉、迪弗洛、克雷默為代表的新一代發展經濟學家們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套新工具,這套工具就是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或者說RCT。另外《貧困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教授,英文版出版於2011年。一本書出版八年後就成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作品,可以說創造了歷史的先例。克雷默論文《經濟發展的O環理論》是他經濟學研究的初心,要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做為發展經濟學學者,他們讓這門沉寂的學科變成了活躍的科學。

發展經濟學又被稱作發展中國家經濟學也有人戲稱窮國經濟學,中國經濟學家也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素材。清華大學的前任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現任院長白重恩,蘇世民書院前院長李稻葵,還有著名經濟學家許成鋼都曾是埃裡克馬斯金(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門下的弟子,這次獲諾獎阿比吉特班納吉跟他們師出同門。我認為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機會很大,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實踐還在繼續續寫輝煌呢!

如果把“懶惰”“愚蠢”做為貧窮的根源,我都不同意;更不用說幾位諾獎經濟學家了。自身的努力當然需要,經濟的外部性也極其重要;沒有條件和機制,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他們指出,多年來的扶貧政策大都以失敗而告終,原因就在於人們對於貧窮的理解不夠深刻,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用大量例項,提出了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建議,尋找那些經得起檢驗的扶貧方案,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脫貧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導。

沒有人願意貧窮,再怎麼怪罪個人何用?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楊澤安提出的“人性至上”口號下,策劃給每一個美國成年公民每月由政府發放1000美元,以維護人性尊嚴,應對機械化、自動化、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帶來的尊嚴挑戰。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SCZW11222019-10-16 12:37:27

本人是學經濟學的。 這個學說(理論)可以解釋一部分貧窮的原因。但要說貧窮的根源,恐怕有一偏蓋全之嫌。 只能說有些評委的腦子進水了。 要講正兒八經的脫貧致富,中國人應該得這個獎!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強哥2847132019-10-16 10:06:00

那諾貝爾獎得主有沒有解決貧困的辦法呢?提出問題結決問題才是關鍵啊

諾獎經濟學得主揭示貧窮的根源:不是懶惰或愚蠢,大家認同嗎?七姐4992019-10-16 12:35:40

凉山人有勤勞有懶惰的,但是由於地域問題,居住高山的農民背一背菜上街去賣,也許不夠來回的車費,辛勤種一季莊稼,無非收點洋芋玉米,產量低,值不了幾個錢。在城市哪怕磴三輪撿廢品也許都比他們過得好,地域確實產生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