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雲龍2560139332019-08-15 09:20:28

《道德經》·第一章

春秋時期 ·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ùn yòng zhī miào cún hū yì xīn,意思是指運用得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動腦筋思考,出自《宋史·岳飛傳》:“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木心先生在文學回憶錄中講,中國哲學家只有老子一個,莊子是半個。諸子百家,是倫理學家,研究社會結構、人際關係;是政論家,討論治國之策。只有老子思考宇宙、生命。莊子,是老子的繼續,是老子哲理的藝術化。老子是古典的,莊子是浪漫的。老子內斂剋制,以少勝多,以柔克剛;莊子外溢放射,意多繁華,傲慢逍遙。

老子揮手5000字,《道德經》極為簡易的把人生中的哲理都蘊含在了書中,世人往往只執著於樹葉而忽略了森林。

不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老子一向主張的是:退、守、弱、柔,只有保全自己才能立於不敗的地步,老子認為古代的亂世暴君,暴君殺暴民,暴民殺暴君,這樣你來我往整個時代都在受罪。於是老子的這個思想也是深刻闡釋了為而不爭,其中包含一定的兵家韜略,不爭無用之爭,才是最強的境界。

將自己放低才能與世無爭,如果單純的把道德經看成是兵家的戰略韜略,是非常狹隘的,畢竟作為兵家來說,真的是勝敗怎麼會不爭?為而不爭的前半句是聖人的知道,關乎人為人處事的人生哲理。就像孔子曾經問老子,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於是孔子說: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出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

雲龍認為這句話也深刻體現了道理,把自己放在萬物的塵埃之中,才能與世無爭,同時它又能,潤澤萬物。

雲龍認為說話太容易的時代,閉嘴是門學問。

不爭正在老子心目中這是崇高的思想,貌似理性化的一面還體現在亂世之中。

不爭兩個詞在道德經裡出現的非常頻繁,也是作為的中心思想,老子對人們最淺顯的要求及語言上的不爭執,不爭辯。

雲龍認為不管是商人還是君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就是基本的修養,作為君子,就要做一個說真話的人,但是真話往往是不會入耳的,所以說話更是要慎言即不爭。

只有在法治社會,才有不爭名、不爭利、腳踏實地、樂於奉獻。欲可抑不可縱,人們不能因此而迷亂心性。只有心性堅定,身心才能健康,社會才能安定。

文化領域創作者雲龍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中國作家徐建成2019-08-14 21:15:50

《道德經》無人敢說自己真正全部讀懂了。

這是因為先秦古文簡約而精奧,字詞有多義性,所以歷代讀書人都是研究性破譯性地在閱讀。

但所有讀過的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心得。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至少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說要能體味到運用之妙,需一心一意專心專意,不可三心二意。其二是說運用之妙是難以說清楚的,只能是請讀者用心去體味。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幽默的張大膽2019-08-14 21:15:23

是學者永遠讀不懂道德經!道德經是天書,是指導人體與宇宙之本源的最偉大,最具有貢獻的超現代科學!為什麼現代學者讀不懂道德經呢?因為他們不可能承認人類有仙,他們不可能承認老子描述的道是真實存在的能量,或物質。歸根結底就是不承認,不相信幾千年前的老子能超越現代科學!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法緣232019-08-15 08:29:33

正所謂“道亦道非常道”,沒有一成不變之道,天道在於機緣靈動,不需精研奧妙,髓在剎那佛性。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靈蛇懶睡2019-08-14 23:58:03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以民生為重。天之道,利而無害;民之道,為而不爭。通行天下的道理就是對人民有利而沒有改處;為民最基本的道德就是有所作為而不爭強好勝,爭權奪利。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魯文泰濟2019-08-15 08:34:55

如果從運用的角度來理解,就趨於形而下了,此經為僅次於周易的形而上的製作,是中國文化的哲學基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蒹葭堂吉訶德2019-08-14 21:25:51

一個人一個宇宙,道德經是大宇宙。宇宙的秘密,散落在無數個小宇宙之中。沒有誰能解讀盡宇宙的密碼,但無數個小宇宙卻也能從不同的維度窺見一角……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誠緣愛心2019-08-15 10:14:40

《道德經》是我國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學著作,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頭之一,春秋末期老子所著,五千言,內涵豐富,影響深遠。讀懂這部經典要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文字上讀懂,理解其內容意思。這是先秦古籍,必須有一定的古文基礎才能閱讀,可藉助國學專家的翻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高的善好象水一樣。水善於對萬物有利而不與之相爭,處於平常人不想要的地方,所以水的秉性接近道。具有最高善的人就象水,居住善於選擇位置,心胸淵博寬廣,對待他人仁愛,說話守信,善於治理,幹事有才能,行動善於選擇時機。正因為不與他人爭名奪利,所以心中無憂。”。《道德經》善於運用比喻,從自然界事物著手來表達思想,文字簡短,多四言句,讀起來琅琅上口,有較強文學性。比如講“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許多已經成為今天的成語。

第二是讀懂其內涵,把握它的思想。《道德經》雖只有五千字,其思想內涵卻深刻豐富,愈掘愈深,不僅影響了我國傳統思想,許多觀念在今天依然放射燦爛光輝。在此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道以自然為法則”,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2、“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愛,儉樸,謙遜。強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之道。3、“致虛極,守靜篤”。“追求心靈空曠達到極致,穩穩地保持心靈平靜”。強調寡私少欲,修養身心。所以老子被後來的道家奉為開山鼻祖。4、“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強調規律的重要性,凡事都有規律可循,遵照規律就可成功。5、“柔弱勝剛強”“反者,道之動”。表面柔弱但有韌性、永續性、有發展前途,所以一定會戰勝剛強。事物迴圈往復變化執行,弱與強是相對辨證。

第三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將《道德經》中的思想精髓吸收,融匯到自己的頭腦中,運用於社會人生,與實踐相結合,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實現自我和諧幸福,這才是讀書的意義所在,才是真正讀懂了這部經典,也才真正契合老子著書傳世的本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去粗仔菁,古為今用,學思結合,知行合一。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LukKuenChan2019-08-15 11:10:11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就是說道是存在二種意義,一種是可道的道,就是我們所謂的規律等社會上實際事物和各種各樣的表現。而這個道是可以用言語思維來表達和說明的。另一種是不可能這樣直接的用語言文字表達和說明的恆道。恆道只能夠在修道為道中,才能了悟的。老子說過: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這個日益增長的知識,就是可道。而日損的則是向恆道了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長期和艱難的過程。不是什麼見仁見智的好像去市場買東西的選擇!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金龍盤玉2019-08-15 10:31:34

道德經是非常深奧難解的,如果沒有高學識高悟性、只是閱讀背誦,一輩子也不會懂!另外一點,如果沒有德行之人、加上思想愚鈍,即使有高學歷也很難悟懂,懂了也不能實踐。所以一切經典文話都會遇到有緣之人!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虛空萬有2019-08-15 10:46:52

如果你好好體驗過入靜入定,那麼你再讀《道德經》,就容易理解甚至讀懂了!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真的讀懂千古奇書《道德經》了嗎?中方國2019-08-20 21:17:55

道德經其實沒一般人想的那麼難

道德經所講世界覌:反者道之動。

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世界的運動規律:世界分為二極:一強一弱、一陰一陽、一貴一賤、一靜一動,,,,

世界的運動規律就是強了會變弱、貴了會變賤,,,,強由弱起、貴由賤來

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所講方法論:弱者道之用

因此我們要無為,要無私

因為無為才能無不為,無私才能成其私。

故道德經就是十個字: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明白了這十個字,再去讀道德經,就一通百通,沒什麼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