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個世紀後的藝術史和思想史中,是否會出現其他詞彙指代今天的「現代主義」?

數個世紀後的藝術史和思想史中,是否會出現其他詞彙指代今天的「現代主義」?ozZ963007812017-12-22 16:51:33

已經出現過很多沒見天日的新詞彙

數個世紀後的藝術史和思想史中,是否會出現其他詞彙指代今天的「現代主義」?例外狀態2018-03-28 19:54:39

這個問題好穿越,誰能預料到幾百年後的事情呢。再說,取代了又如何,幾百年後說不定人類都嗝屁了,不是被機器人統治,就是被自己的原子彈氫彈搞死。自己把自己玩死,這是人類的套路。

現代主義目前為止,還是我們認知今天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框架。比如現代主義文學,雖然很多人說已經過時,但實際上,也許這是一個被人問爛了的問題,問這個問題的思維,實際上又是回到了現代主義那個內在的深度統一性構成的思維,那麼這麼個思維也是不應該的了,19世紀尼采說上帝死了,一百年之後,福柯宣稱“人死了”,是的,“人”和“歷史”註定在當今早就死去了。也許文學剩下的就僅僅只是遊戲。不能或者不想玩遊戲的最後大概只能跟商業媒體聯姻。

讀完蘇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喜歡,跟他那篇瀰漫著水藻黴菌氣息的《妻妾成群》感覺不一樣,但是也很喜歡,同樣的成功在於他那些語句製造的奇幻感覺,用語言句子來創造一種感覺,而不是將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

記得以前的朋友說過一句話,那時的他還是相當迷戀詩歌創作的,印象深刻的是他說過一句話,他說如果要寫東西,文學此後剩下的唯一出路是在語言上的建構和解構。那時的我自然還不能明白這話的箇中滋味,但是卻很喜歡他給我講述的現代主義詩歌,讀來總有種說不出來的奇特感受,那種強烈的閱讀陌生化感受,閱讀的過程就像猜謎或堆積木等等遊戲,許多詩歌說不出來具體好在什麼地方,但是感覺就是十分奇特,甚至奇幻,更讓人震撼的是詩歌語言中對色彩的運用。

一個概念在幾百年後被取代,其實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你無法預測以後的語言本身的發展會到什麼樣式。

數個世紀後的藝術史和思想史中,是否會出現其他詞彙指代今天的「現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