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的特點?

2011年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的特點?shushu3902021-10-20 13:02:35

1、四項內容強化“德育為先”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進一步加強了德育。一是各學科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修訂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科內容進行了有機滲透。二是進一步突出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如語文課程專設了書法課;數學建議將《九章算術》列為教材內容;歷史增加了傳統戲劇等反映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三是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在原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發展”的內涵。四是強化了法制教育的內容。

2、三項要求突出能力培養

有關負責人指出,我國基礎教育有重視“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統,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薄弱。為此,此次課程標準修訂特別強調能力培養,提出三項要求:一是進一步豐富了能力培養的基本內涵。如數學課程把傳統的“雙基”目標發展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進一步明確了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如針對教師反映對“探究學習”指導有困難的問題,提煉了“探究學習”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方法,以加強對能力培養的指導。三是理科課程強化了實驗要求。如物理明確列出了學生必做的20個實驗,化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8個實驗,以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3、與時俱進創新課程內容

有關負責人指出,課程內容及時反映了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如歷史增加了“十六大以來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進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與“宇宙探索”“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新能源”等有關知識。一些學科結合學科特點,把我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現實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判斷。如化學把“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層保護”等有關知識列入了課程內容。同時,為了使母語教育符合不同年齡孩子特點,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中年級適當減少了寫字量,高年級相應增加了寫字量,小學階段識字寫字總量保持不變,仍然要求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4、迴歸傳統:學生應學寫毛筆字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從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在這次公佈的新課標中,對三到九年級的學生提出了毛筆書法的要求。其中規定,三到四年級的學生除了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級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而七到九年級的學生,能夠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5、培養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新課標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與高中課程標準形成更好銜接,有利於老師們更為系統地開展教學。以地理學科為例,新課標要求地理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2011年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的特點?she1319433062022-01-10 08:39:33

2011版課標的新特點

1。力求穩定,不斷完善。新頒佈的2011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是在原有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之表達上更為科學規範、合理簡潔,邏輯上也更加嚴密。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微調課標的框架結構、修正課標中個別表述或用詞不當的地方以及完善課程標準各部分內容,細緻審定各部分的難易程度是否適當;另一方面,捋順課標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始終兼顧品德形成的兩個重要方面——滿足社會需要和個體發展的需要。

2。與時俱進,適時發展。新版《課程標準》在突出思想品德課程特點的前提下,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合理增加科學發展觀、核心價值觀、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內容,注意培養生態文明意識和確立全球化視野,強調情感發展對品德培養的重要性。

3。調整內容,增強法律。新版《課程標準》加強了法律模組的教學要求,與原課標相法律模組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