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信用理論?

貨幣信用理論?JPGYT2021-07-09 09:19:33

在物物交換的年代,人們要達成交易,他得有條件,我有面包要出售,而我需要牛奶,這時候我遇到怎麼樣的人才能達成交易呢?我必須遇到一個剛好手上既有牛奶要出售,而且同時又需要麵包的人,只有剛好遇到這樣的人,我們才能夠達成交易。

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偶然性。我遇到了一位賣牛奶的人,這是一個偶然性;而同時這個人也需要我的麵包,這是第二重偶然性。兩重偶然性加在一起缺一不可,我們才能達到交易,這不容易。

為了降低交易的門檻,於是他們用某種一般等價物做價值的衡量,把物品的價值量化,用相對數量的等價物交換等價的物品,完成交易,這就是貨幣。

貨幣不必然是貴金屬,貴金屬天然擁有貨幣大部分的特性。稀缺、可量化、不可複製。

已知的最早貨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由小亞細亞的呂底亞人鑄造的貨幣由金銀混合而成,鑄有獅子的頭像。

然而貨幣真的起源於物物交換嗎?貨幣本身必須要有真實的價值嗎?

有一個非常具有哲學高度的金融理論:國家貨幣信用理論。它的核心論點就是貨幣起源於債務,作為債務關係的度量單位,貨幣和國家信用之間密不可分。

為什麼說貨幣起源於債務?在經典的經濟學教材中,都會給出亞當·斯密對於貨幣起源於物物交換的論述,而其實亞當·斯密自己也承認,那個物物交換的村莊是虛構出來的。

信用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市場的必要條件,起源於人們在交換中產生的債務關係,而且又因為債務背後考量的是人的“信用”,所以我們經常見到的貨幣單位:元、鎊、馬克都是一種抽象的衡量單位,它在本質上是對“信用”的度量。

張三從李四那買了一隻雞,然後他會寫一張欠條,或者是某種憑證給李四,承諾未來我會給李四和這個雞同等價值的某種東西,接下來李四要到王五那買一雙鞋,就把這個欠條或者憑證給了王五。

如此類推下去,在一個社群裡面物物交換的過程,其實就是這個欠條或者這個憑證流通的過程。當這個憑證流通的時間足夠長,人們就漸漸地忘記了它最開始的主人是誰,這個時候這張欠條就成為了一個“可流通、可轉讓”的票據,也就是充當了貨幣的功能。

換一句話說,在這種物物交換的過程中,債務關係以貨幣的形式被量化,而單位貨幣的價值也就代表著人們對欠條發行人的信任程度。

貨幣信用理論?使用者95228306877332021-05-28 22:18:16

本書把貨幣同微觀經濟理論結合起來,論證了貨幣的邊際效用與其他商品的效用,以及貨幣的供給如何相互作用而最終決定貨幣價格。作者提出的“遞迴定理”解釋了貨幣的起源,把貨幣整合到市場經濟和個體行動分析的整體理論框架中,解決了“奧地利學派迴圈”的難題。同時研究了貨幣的性質和價值,以及決定貨幣政策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