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能培養嗎?鄉村蘇三2019-06-22 14:46:07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有多面性!首先跟大家說說什麼是創造力!創造力由多種成分組成,或者說受六種不同因素間的相互作用組成。只要個體能夠整合創造力資源,將自己投入到正確的目標上,大多數人都會有創造的潛能,而且至少能夠具有一定程度的創造力。

創造力由多種成分組成,或者說受六種不同因素間的相互作用組成。只要個體能夠整合創造力資源,將自己投入到正確的目標上,大多數人都會有創造的潛能,而且至少能夠具有一定程度的創造力。

1。智力資源

三種能力對創造力有重要作用:

1)發現並解決新問題、或者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的能力;

2)評估個人的構想,然後決定哪一種想法值得投入、哪一種不值得投入的能力;

3)向他人推銷、宣傳新觀點的重要價值的能力。

2。知識

如果要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或者有改革精神的文學家、音樂家或者其他學科的帶頭人,無論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都必須對他所在的領域非常熟悉,正如霍華德·格魯伯(Howard Gruber)所描述的:“頓悟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3。認知風格

偏好用自我選擇、新異的、發散性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這對創造力很重要。這種認知風格還可以幫助個體拓寬思路,從整體上對問題進行思考,比如區分出什麼是樹木,什麼才是整片的森林。

4。個性特徵

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個性變數與創造力有非常緊密的聯絡,如樂於冒險、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從眾的自信心,以及對某一想法執著追求的精神,堅信這些想法最終會得到認可。

5。動機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特蕾莎·阿馬比爾(Teresa Amabile)認為,人們只有對從事的某一領域的事業有真正的熱情,對工作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潛在的回報感興趣,才會取得創造性成就。如果對兒童施加過分的壓力,或驅使兒童一心為了獲獎的話,將會使他們喪失對所追求目標的內在興趣,從而真正地損傷他們的創造力。

6。支援性的環境

對在棋類、音樂或數學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兒童進行的研究發現,他們的天才是環境所賜予的。他們生長在一種能促進他們的智力和動機發展,並對他們的成績及時進行鼓勵的環境裡。有創造力的兒童的父母通常都鼓勵孩子進行智力活動,並能接受孩子的與眾不同。他們還能迅速發現孩子的特殊能力,並請專家、教練或家庭教師輔導孩子,使孩子的特殊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能培養嗎?育鄰人2019-06-22 20:35:18

一個好問題:

人人都是發明家,具有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何為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是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個性品質等多因素複雜綜合最佳化構成的;是完成創造性活動的必備的心理品質。創造力,是對現有知識的重構、再造;是“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是區分人才等級的重要標誌。創造力表現為,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裝置、新方法、創作新作品。創造力是一系列高水平、連續複雜心理活動過程的具體體現,它要求人的智力與體力高度融合,以展示超自我敢於冒險、嚐鮮,超越常人的行為舉止。

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從哪裡來?

人有七情六慾【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慾:眼、耳、鼻、舌、身、意】,情、欲如同上臺階,上完一階還有更高的一階…… 至無窮。創造力源於對生活中情、欲的不“滿足感”,為了滿足自我慾望,繼而產生了發明、創造。

人類因傳承記錄征服自然、戰勝其他動物的經驗發明了語言和文字;因追求更高效獲得獵物和食物的需求,進而發明了工具、馴養動物、馴化種植植物;因為不滿足於對陸地上資源的開採利用,繼而建造了漁船、輪船、飛機、火箭、太空站乃至登陸外太空……

創造的東西到哪裡去?

誠如國家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創造力為滿足人類自身需求而生,產出自然為人民實現美好生活服務。馴養的動物,成為我們最初的勞動助手和穩定的肉源;馴化種植的植物,給我們提供新鮮的蔬果與米糧;建造的漁船、輪船、飛機等等工具為人類到達大洋與太空成為可能……

童年的創造力都去哪兒了?

初來到地全球這個蔚藍色的新球,我們周邊的一切都是新的。所以,新生命出生總是好奇的大量著所能見到的一切,總想著用手摸一摸、用腳踢一踢、用嘴咬一咬…… 當父母說出第一句:“不要……”的時候,您就開始實施“蓄謀已久”,“扼殺”孩子創造力的宏偉計劃。

創造力能培養嗎?

如何找回失去的創造力?

《進化論》,達爾文時期就已經系統的解釋了生物從低階到高階、從原始到現代、從適應環境到適應飲食。在人生整個生存週期內,身體和大腦依然都保留著極大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使得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可能透過正確的訓練,培養各種新的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慾,是適者生存,培養各種能力的前提。

當我們遇見滿懷期待,想用手摸一摸、用腳踢一踢、用嘴咬一咬…… 感知世界的孩子時,請您使用包容之心,幫助孩子開啟通往創造力大門的階梯。假如您覺著孩子想摸的東西不乾淨、不衛生時,請您給孩子乾淨衛生可觸控的替代品;假如您覺著孩子想摸的東西很珍貴、怕折損時,請您給孩子皮實的玩具;當您感覺孩子所說話語有違社會文明道德時,請您給予您認為恰如其分的表述……

創造力隨生命降生,富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創造力又如同嬰兒般極其脆弱。父母帶領孩子來到人世間,也帶來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我們呵護嬰兒幼小的生命,哺育他們成長、成才、成功。在哺育孩子的同時,您可別忘了孩子還有一位“孿生兄弟”,也需要您言語和精神的呵護和積極培育。

孩子是好奇的天使,引導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趣事兒、積極向鄰居展現自我的成長所得,將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助力實踐和諧中國夢。 歡迎您與 育鄰人 一道成為孩子成長路上那個友好的助跑者。

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能培養嗎?

創造力能培養嗎?教育反思者2021-11-23 18:35:32

創造力只能被激發出來,不可能被培養出來的。

1,什麼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那種:站在一個領域的最前沿,往未知空間進行探索研究的能力(創新能力)。

2,創新分為兩大類:理論創新(求因)與應用創新(求果)。

具有創新能力的三個前提:

A,已經掌握一個領域的最前沿知識。

B,自己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切入所關注領域的客觀邏輯。

C,創新能力實際上是一種思考能力。具有頂尖水平創新能力的人(比如諾獎人物),大都同時是高水平的哲學家。

3,從哪裡開始創新

創新是以“一個領域的世界最前沿”為起點,為人類發現新的理論、開拓新的知識空間。或者,將天才的理論發現轉化為生產力、為人類創造社會財富。

平時在技應用術上的實用新型模仿等發明,不能認為是創新,因與題設“創造力”的檔次要求相去甚遠。

4,動力在哪裡?

無論是學習、研究還是工作,都是需要有動力的。我把動力分為三類,從強到弱的順序是:內驅力、使命感與被迫。

5,最強內驅力是天賦興趣,它是與生俱來的可以持續終身的內驅力。但放眼當下,有多少人是在自己天賦興趣的驅動下研究與工作?因為我們的天賦興趣在孩提時代就被“起跑線”毀掉了。這是教育的最大失敗。

6,使命感在本質上是外驅力。以為組織一批人,靠打雞血搞尖端的創新,就能夠達成目標,那是極小機率事件。天才的活,就需要天才來幹。

7,被迫就不說了。只有這種動力的人,還在謀生呢。

8,總之,在孩子成長階段,不能呵護其童真與快樂(天賦興趣就在其中),還指望他今後成為天才人物、具有創新能力?碰運氣吧。

9,有一個成功公式:

P=A*B*C

P——成功率%

A——與天賦興趣的吻合程度%

B——努力程度%

C——環境支援度%

如果你是由天賦興趣驅動著,努力得如瘋子般的痴迷、廢寢忘食嘔心瀝血,而國家、單位、家人都給予全力支援,那成功就非你莫屬!

創造力能培養嗎?鳥人月玉石2019-06-22 14:59:59

創造能力是可以鍛鍊的,靈感來自於自然,來自於自己的感覺,來自於積累,靈感是一種思考方式

要想自己的靈感充足,重要的一點是“要對自己周邊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記得之前我回答過一個問題裡面有提到一個創造的公式,同樣也可以用在獲取靈感的來源上

“好奇心(方向)→想象力(自身累積的認知中提取針對性的多個資訊進行重組與放大…)→創造力(目標)“

這個好奇心是獲取靈感的最佳來源,那就是一個方向,對於想象力我個人理解是一種重組的能力,是你自己潛意識裡的一些符號或圖片或者是聲音片段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新的東西,這個新的東西就是你創造出來的

避免慣性思維,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利用自己的一切奇怪的想法,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把創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你就習慣創作了!

我們都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周邊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去發現,去思考,讓思維天馬行空的飛翔,靈感的捕捉是可以鍛鍊的,它是一種積累過程,在不斷的思考與創新中,你的靈感才會源源不斷。

創造力能培養嗎?吳振偉美麗生活2021-11-23 09:04:36

創造力是突破固化思維的能力,是對於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也是技術創新的表現能力。

中國人注重應試教育的優勢在於:培養了人們整體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培養了人們集體主義的認知與意識,使得人們擁有行動一致,步調統一的能力,形成整體性的集體合力。但應試教育的缺點方面,就會使得人們喪失了個體的創造力,以及允許創造力發揮的環境。應試教育培養了我們非常強的學習能力,如何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在培養整體意識的同時,加強個體創造力的培養,這將是最為先進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

新時代要求創意創新,就要求人們從過去的思維模式中,求新求變。但由於習慣性的思維模式,造成人們追求創意創新的“安全性”,不出錯,怕出錯,於是創意創新基本就是一種“安全”地複製,抄襲,把別人已經成功的經驗成果搬過來,有的稍作改變,有的甚至都懶得改變。

創造力是對於固著思維的突破,對於習性習慣地革新,這樣的能力不能只侷限在思維之中求得突破;不能只在理性之中提升思想;創造力在左腦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下,更要透過身體力行地實踐和體驗,開啟與加強右腦的開發。

右腦是感覺與感受的腦,和心的感受和身體的感覺相連,是情感豐富的腦,產生靈感。靈感是直接地感覺感受事物的能力,催生豐富的想象力,是直覺性的和世界事物溝通互動的能力,是突破已有的理性思維和概念邏輯的能力,這種能力在我們教育所造成的社會環境中被無意識地壓抑了,人們不擅長身體參與的情緒表達,也羞於直接用心表達的情感交流,人們以理性的方式表達情緒和情感,人們對自我的情緒和情感的接受度不夠,感覺和感受麻木,靈感就枯竭了,創造力被壓抑了。

沒有創造力的理性世界是冰冷的,理性的世界是抽象的,不生動的,唯有健康生命力的創造熱情可以讓理性世界趨於真實,透過身體力行感效能力的開發,讓理性更趨豐富與精彩。

所以國家進行教育改革,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在整體的意識中,既強調整體,又開發個性創意和創新,這是先進的教育課題與實踐。

創造力培養的重點在於開發和加強人們對於自己身體的直接感覺和心靈的感受,如何個性化內容的創意表達,又能技術與形式的創新表現,這是生命中健康的感覺和感受自發性的開啟,而不是對於身體感覺、心靈感受的理性思考和邏輯判斷的束縛。

當我問:“你身體的感覺如何,你此刻心的感受是什麼?”我發現學員們進入了頭腦的思考,他們已經不能直接地連線自己的身體感覺和心情,不能直接地知道自己的感覺和感受,他們在頭腦裡想,我的感覺和感受是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