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語言發展會有漸變性特點?

為什麼語言發展會有漸變性特點?使用者86650291248362019-12-12 14:05:38

說語言是不斷髮展演變的社會,自身,連鎖反應,發展,分化,統一,接觸,條件的原因:

首先,社會的發展是語言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外部原因。社會發展是語言發展變化的首要原因、原動力。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社會成員之間相互聯絡的紐帶.因此社會發展了,語言也必須變化,與社會保持一致。社會的分化、統一、接觸會相應地引起語言的分化、統一相接觸。人與人交流時的創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會使得語言變化和調整。

其次,語言系統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是語言發展的內部原因,決定著語言發展的特殊方向。語言是符號系統,它內部的各種因素處於對立統一的關係之中,相互間呈現一種平衡的狀態。如果其中某一種因素髮生變化,破壞了原有的平衡,那麼系統內的有關部分就會重新調整相互間的關係,達到新的平衡。語言中語音、詞義、語法系統內部的各要素之間以及這些系統彼此之間,都有互相聯絡和互相制約的關係,區域性的變化往往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兒、子”從古到今詞彙、語音均演變。遠古漢語語音系統比較複雜,聲母和韻母中音位和音位的組合方式比較多樣,單音節詞語區別較大,是單音節佔優勢的語言。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複子音聲母消失,子音韻尾合流,音節結構趨向簡化,聲調產生。兩漢之後,音節結構進一步簡化,使得語言符號的區別性較前減少,而新概念新事物又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產生,解決這一矛盾是加長詞的長度,用複合構詞法構成的雙音節詞代替古代的單音節詞。而隨著雙音節詞的產生,一個詞內部的兩個成分之間的關係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雙音節詞內部的兩個位置上因語素出現頻率的不同而在語音、語義、語法上產生輕重主次的區別,固定位置上出現頻率特別高的語素,語音弱化為輕音(如“子”)甚至失去音節身份而與另一個語素合音(如“兒”),語義上意義泛化,語法上搭配能力大大增強。這三個過程相輔相成並不斷髮展使得某些定位高頻與俗詞綴化,從而出現了新的派生構詞規則。漢語語法的面貌就此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語言發展的特點:

漸變性和不平衡性是語言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特點。

1.漸變性:漸變性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指語言的各個要素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但語言不像社會變革那樣產生突變,而是漸變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原因:這是由語言的社會功能所決定的,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社會一刻也不能離開語言,因此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不能突變。

2.不平衡性:第一,語言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發展不平衡,發展速度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詞彙變化最快,語音和語法發展比較慢;第二,語言在不同地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也不同,同一種語言現象,在有的地區變化,在有的地區不發生變化,有的地區是這樣變化,有的地區是那樣變化,其結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親屬語言。原因是:第一,語言系統各個組成部分中,詞彙變化最快,因為詞彙與社會的聯絡最為緊密,最為直接,對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應也最靈敏.社會的變化、現實現象的產生與消失,隨時都能在詞彙中反映出來;第二,由於各地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導致語言在不同地域的發展變化具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點。語言發展不平衡性是如何影響語言的發展變化的?

語言發展不平衡性對語言發展變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形成新的語言體系:語言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發展不平衡,發展速度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詞彙變化最快,語音和語法發展比較慢,由此決定了語言系統及其組成部分的改變。第二,導致了語言的分化:語言在不同地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也不同,同一種語言現象,在有的地區變化,在有的地區不發生變化,有的地區是這樣變化,有的地區是那樣變化,其結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親屬語言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