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使用者春花有意2020-07-16 16:56:02

王昌齡的《出塞》是一首樂府詩。為什麼不是七絕而是樂府詩呢?這是因為一看本詩的題名《出塞》就知道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人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的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裡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裡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龍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蒼的獨特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絡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城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梅娜2020-07-21 05:52:54

題主:您好!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想來題主讀過不同的詩書,有的詩書上說是樂府,而網路平臺上說是七絕。在這種情況下,才產生了疑問:王昌齡的《出塞》到底是樂府詩,還是七絕?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我在

喻守真編注的《唐詩三百首詳析》

以及中國古詩詞曲三百首之

《唐詩三百首》

中,都看到王昌齡的《出塞》一詩,二書中都標註了

樂府

《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欽測《詞林正韻》,這是一首押平聲十五刪韻的詩,在

“詩詞吾愛”

App上顯示七絕平水韻。在

喻守真編注,中華書局

出版的

《唐詩三百首詳析》中已標註為樂府,

但現在已被許多平臺引為七絕。無論是樂府,還是七絕,還全有出處。

還真是奇妙的探討之旅啊!

該詩也真的符合平起平韻偏格的七絕韻律。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滅仄平平(韻)。

如按照七絕,這首詩中第二聯頷聯中“人”字處,也沒有出律,雖說此處為仄聲,但平聲也可以。

這還真叫我們為難了?過去的無論《唐詩三百首詳析》,還是《唐詩三百詩》,無論哪本書,我所看到的都是白紙黑字的標註,

“樂府”,沒有哪一本書上同時標註既是樂府,又是七絕。

面對這樣的問題,大腦已超過負荷。

現在顯然擺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在

《唐詩三百首》以及《唐詩三首詳析》中都標註的是樂府詩,而在一些網路平臺上標註的是七絕。

只能說無論寫的樂府,還是七絕,這都與編著者有著莫大的關係。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他們在編注時所引用參考的書籍不一樣,才留下了今天這種局面。留給我們的問題真的有些耐人尋味,深刻,到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

我們究竟是尊重歷史,相信歷史,認同那些專業的人的解釋。同時,又同意網路平臺上的釋義,這完全在於個人的理解和認知。

可一詩,不可能在是樂府詩的前提下,同時又是七絕詩。您說呢?我輩永遠都是需要尊重歷史,參考歷史的。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詩意賞析

此詩描寫的是漢時邊塞戰地,彷彿明月是秦時的。雖然時代變遷,但形勢也無法與從前相比,軍事尚不能停息。渴望有李廣那樣的將軍,來抵禦外敵。作者想象力豐富,藝術感染力極強。

邊將不得其人,故壯丁長年不還,胡馬也時常度過陰山。

有些邊塞詩,許多都是追憶描寫發生戰爭時的過程。有許多不是作者正經歷著的,誰都可以憑戰爭記事來抒發自己的感懷,地名也可能有隱喻之說。

“龍城”:在喻守真編著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中,

註釋是

“地在今漠北塔果爾河岸”,

但如今對“龍城這個歸屬地已有”爭議,這是歷史方面的事,我們就不在這過多的著墨了。

②“

飛將”

喻守真編著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註釋為《漢書•匈奴傳》“五月,大會龍城”,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號稱“飛將軍”。

③“但使”和“不教”,這組因果句式中又加了動詞“在”和“度”,更加突出此詩的音樂效果。

王晶齡此詩跨度大,壯觀,不愧是邊塞中的上乘之作。

什麼是樂府?

樂府是合於樂中而又可以歌唱的詩。

“樂府”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如下:

原是漢代朝庭的音樂官署,它的主要任務是採集各地民間詩歌和樂曲。後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樂府”

這個名稱官署的存在,到了漢武帝時期才得以全面擴大,漢武帝所設的這個樂官署,本職便是收集

羅秦、楚、代、趙

各地的民歌,這些民歌必須由懂音樂的人配合音樂,比如

“協律都尉”“李延年。

“樂府”

只要懂音樂的人,創作了合樂的詩,就叫樂府,已演繹成一切合樂,凡是能歌詞的詩歌的專用詞。

歷史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東西得以儲存了下來,有些東西卻被毀環,使古樂譜這一珍貴的資料已盡失。作為現代人已無法去考究哪一首詩合樂,哪一首詩不合樂。在這種況下,更無法將

《出塞》放古樂譜中檢測一番,顯然是遺憾!

提起

“樂府”,

自然會想到,

宋朝郭茂倩編著有《樂府詩集》,這部書把歷代的樂府分為十二類。

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了。

大膽假設一個問題:凡是借樂府這個名字而創作的詩歌,只能是樂府吧!

王昌齡的《出塞》詩屬於樂府詩,能演唱,儘管也符合平起平韻偏格七絕韻律,但終究是樂府詩。樂府與七絕兩種體裁不可能同時存在。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定義是樂府詩,有據可查,百分之百沒毛病。至於網路上顯示的七絕,是另一種概念。網路平臺成立的時間短,詞條上傳者所引用的書籍都是很關鍵的問題。

本人比較傾向於喻守真先生編注的

《唐詩三百首詳析》

,因為那個年代能考取到中華書局,編注書籍,肯定學識淵博。而我本人才疏學淺,水平實在有限,不敢妄議哪本詩書才是權威。

結語

這首

《出塞》

是樂府詩,不是七絕詩,二者不能兼具有之。

我僅僅是我個人觀點,無論正確與否,還望閱讀者包容與海涵!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覚岸2020-07-19 20:11:42

出塞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胡亂說點:僅個人觀點。

1。只看其一第一首,不能叫樂府詩。一般樂府詩沒這麼短。①樂府詩,七言樂府詩大概是從曹丕《燕歌行》開始的,《木蘭詩》裡偶爾有七言。到鮑照時期所創歌行體也是樂府詩發展演變。之後直到李白,杜甫,都是五七言雜言混用。似乎在李杜之前稍微早一點的劉希夷才是將樂府歌行規範化了。基本七言也比較成熟了,如《公子行》、《北邙篇》、《春女行》、《搗衣篇》、《代悲白頭翁》等。其後也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說明樂府詩的發展句式仍然是不固定的可以齊言,可以五七言雜言。但至少要有兩首絕句組合,單憑一首是很少見的。

2。樂府詩的①格律沒有那麼嚴謹,三平調,三仄尾,不避諱仄聲。②押韻換韻:有一聯兩句一押韻,或兩聯中三句一押或兩聯尾句一押,還有五句一押,六句一押,八句一押,換韻很自由,但至少要有一聯中兩句都押,要麼就落韻了。③押入聲字可以通押。

3。《出塞》本身就是兩首一起作的,所以算是樂府歌行。若單拿出其一隻能算是絕句。若一首律詩起句押韻的,首聯出韻就是樂府了。

認識有限,不在話下。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老街味道2020-07-17 21:44:19

問題: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前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街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提出類似問題供大家比較:

姚明到底是nba球星,還是中國國家隊球星?

蘇東坡到底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書法家?

這兩個問題和題主的問題答案一樣:

都是。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一、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

王昌齡的《出塞》兩首,都是七言的絕句,不過這兩首有區別,第一首是近體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第二首是古體 :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熟悉格律詩的朋友可以看出,“黃河水流無盡時“中,河這個字出律,如果是仄聲就合律了。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二、王昌齡的《出塞》也是樂府詩

王昌齡的《出塞》當然也是是樂府詩。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與音樂相關的官署,漢樂府指漢時樂府機關所採製的詩歌。這些在民間流傳的時候,由樂府儲存下來,漢人叫“歌詩”,魏晉時“樂府”或“漢樂府”。

後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也叫做稱“樂府詩”。

“出塞”是樂府《橫吹曲》舊題 ,漢朝的橫吹曲是李延年因胡曲而改造的新聲。漢橫吹曲流傳到魏晉以後有十八個曲調:

《黃鵠》、《隴頭》、《出關》、《入關》、《出塞》、《入塞》、《折楊柳》、《黃覃子》、《赤之揚》、《望行人》、《關山月》、《洛陽道》、《長安道》、《梅花落》、《紫騮馬》、《驄馬》、《雨雪》、《劉生》。

古人用《出塞》為題的詩太多了。例如南北朝·劉峻的《出塞》:

薊門秋氣清,飛將出長城。絕漠衝風急,交河夜月明。

陷敵挫金鼓,摧鋒揚旆旌。去去無終極,日暮動邊聲。

唐人馬戴 的《出塞》: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度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

在唐詩中,只用了樂府古題的詩,都會被歸類於《樂府詩》。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三、這些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王昌齡的《出塞·一》、馬戴的《出塞》既是樂府詩又是格律詩(近體詩),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例如最早的七言律詩之一,沈佺期的《獨不見》也是樂府詩: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首《獨不見》是初唐少見的標準七律,平仄押韻對仗黏連無一瑕疵。在《唐詩三百首》中,被歸於樂府詩一類中。

於鵠的《出塞》則是一首五言律詩:

蔥嶺秋塵起,全軍取月支。山川引行陣,蕃漢列旌旗。

轉戰疲兵少,孤城外救遲。邊人逢聖代,不見偃戈時。

李益的樂府詩《江南曲》是一首五絕: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當然,熟悉《唐詩三百首》的朋友知道,唐三百中的樂府詩也有很多古體詩,例如李白《蜀道難》、孟郊《遊子吟》、杜甫《麗人行》等等。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結束語

正如前言中的問題答案。

姚明是nba火箭隊的隊員,也是咱們國家隊的隊員。

蘇軾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書法家,也是一個畫家,還是一個美食家,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家,這些title並不矛盾。

@老街味道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天馬行空茶醇蘭香2020-07-18 17:50:04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詩歌的體裁有哪些,這裡先說說我國古代詩歌形式的發展:

1:古歌謠。我國最早的詩歌形式,遠古民歌,民謠的總稱。

2:古體詩。指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以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

3:四言詩。古體詩的一種,以四言為句或以四言為主,是我國古代詩歌最早形成的詩體。

4:五言詩。古代詩歌體裁,全篇由五字構成。漢代以前,偶有五言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產生和發展起來了的。其中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為了有所區別,人們把唐代以前的五言詩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5:六言詩。詩體名,指每句六字的古體詩。最早見於漢朝,此後偶有人作,此體於古詩中數量較少。

6:七言詩。古代詩歌體裁,全詩以七字為一句或以七字句為主的詩體。它起源於民間歌謠。七言詩歌中有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與五言詩同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主要形式。

7:雜言詩。古體詩的一種。雜言詩最早出於西漢樂府歌辭。它的特點是篇幅長短不限,句式長短不齊,形式比較自由,短句可僅一字,長句者達十言以上。

8:歌行體。古代詩體名,是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詩體。

9:歌,行,曲,引,吟,辭,怨,嘆。均為樂府詩題名稱。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10:楚辭。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楚辭”一名,最早見於西漢前期,漢人有時簡稱它為“辭”,或連稱“辭賦”。

11:騷體詩。騷體詩又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後人便稱之為騷體詩。

12: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並稱。《詩經》中的《國風》,《楚辭》中和《離騷》都是重要作品,對後代很有影響,故常以“風騷”並舉。

13:樂府詩。古代詩歌體裁,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指樂府官署蒐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辭,始於漢代;廣義指包括兩漢特別是魏晉以後歷代文人作家仿製而不入樂的諷誦吟詠的詩歌作品,泛指樂府詩。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樂府詩打破了自《詩經》以來,以四言為主的傳統,創造了雜言體付詩歌,並首先創制了完整的五言詩。樂府詩中有較多的敘事詩,在形式上則以五言四句的短章為主,間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雜言體。它對後世“絕句”詩的興起,有直接的影響。到宋以後,還有稱詞,曲為樂府的。

古代詩歌的體裁還有:古題樂府,新題樂府,漢樂府民歌,相和歌辭,鼓吹歌辭,雜曲歌辭,南朝樂府,北朝樂府,吳聲,西曲,新樂府詩,近體詩,律詩,排律,古絕,律絕等等。限於篇幅,這裡就不一一解釋了。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最後,再來說說: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濤。每首僅有兩聯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言絕句。絕句來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則大約起於南朝。由於這一詩體靈活輕便,適宜表現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為詩人普遍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了其它各體詩。

以上羅列了這些詩歌的體裁,是應題主的要求“解釋詳細點”,現在回到問題上來。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從它的詩題的名稱上看:《出塞》是樂府《橫吹曲》舊題。內容多為邊塞生活。從以上羅列的第9條:“歌,行,曲,引,吟,辭,怨,嘆均為樂府詩題名稱”。由此得出結論,《出塞》是樂府《橫吹曲》舊題,以上的“曲”又歸為樂府詩題名稱,那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就是屬於樂府詩了。但樂府詩又可以用絕句來填寫,所以它應該是二者相容吧。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再學二十年2020-07-18 00:48:25

王昌齡的《出塞》應該是七絕,而不是樂府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 (698—757年),字少伯,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著名邊塞詩人。

與李白、王維、孟浩然、岑參等人交好,尤其是和李白,互相引為知己。

他寫的詩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

安史之亂時,慘遭殺害。

樂府詩

樂府詩,在漢朝,是官府在民間收集詩詞後,整理改編、配曲,再進行演唱,供人娛樂。至魏晉時期,演變為一種詩歌體裁。

樂府詩也是押韻的,但是,不算嚴謹,非常靈活,內容多取自民間,講述人物、故事,如《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等,也有表現民間風俗景物的樂府詩。

多使用對話、敘事、抒情。

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是傳統詩歌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全詩四句,每句七言,押韻嚴格。

七絕,起源於樂府詩,在唐朝被髮揚光大。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和《芙蓉樓送辛漸》,以及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都是七絕經典。

《出塞》是七絕而不是樂府詩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之所以說《出塞》是七絕,而不是樂府詩,是因為:

1、嚴格押韻

除了第三句,其它幾句最後一個字都押韻在“an”上,律詩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清”,這首詩完全符合七絕押韻規則。

2、遣詞用字

《出塞》使用的字詞都是文言,不像樂府詩來自民間,使用的是白話。

總結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出塞》這首詩,除了押韻和用詞上,可以勉強歸為七絕,實際上與樂府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畢竟七絕也是脫胎於樂府詩,兩種詩歌體裁,本身也沒有嚴格的界限。但是,王昌齡在詩中感嘆邊塞將士疾苦、“國危思良將”之情,使這首千年流傳下來的詩成為佳作。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木山文2020-07-16 14:44:19

王昌齡的這首“出塞”,非常有名,甚至前些天有人稱其唐詩壓卷之作。

題主問這問題很有意思,真被人忽略了。按“唐詩三百首”中的分類,這首“出塞”排在“樂府”一類詩中,因為“出塞”是樂府舊題,屬於“橫吹曲辭”,過去詩人們在寫樂府詩之時,往往以樂府中的一個名稱作為詩題,照此慣例,此詩以樂府中的“出塞”作詩題,本首詩就是一首樂府詩,是可以講得通的。至於本詩之格律符合七絕格律,並不影響說它是樂府詩。並沒有哪條規矩說樂府詩就不能符合七絕格律。有的古風全是律句也不影響是古風。

但是,此詩要說是一首七絕,也說得通,它的押韻,平仄都對。其平仄是:一一一l1一一,||一一一|一。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一。

標準平仄譜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凡不符之處,都屬於一,三,五不論之處,是允許的。看來,是一首七絕了。至於第一句中兩個時字,是詩意的需要,秦,漢,明月,關塞,互文見義,秦漢時的明月和關塞。按照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不以文害意”的原則,也是可以的。

這首詩說邊塞主將用非其人,若得到象李廣那樣的人物,邊境自然無事。作者感嘆之中,對朝廷不善用人和邊將無能,都進行了有力的譴責。

所以,從內容到形式都可以說這是-首好的七言絕句。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江上老漁2020-07-14 15:03:35

說他是七言詩即可。語言平白如話,通俗易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說史即言代變,寄託家國情思。“若使龍城飛將軍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快語達胸臆,氣概幹雲霓。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梧桐樹邊羽2020-07-20 10:41:16

謝邀。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這個問題看上去提得挺好,挺有專業性。

其實提法有問題。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什麼是樂府詩?

樂府是古代音樂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

為什麼朝廷會專門設定一個音樂機關來管理詩歌和音樂?是不是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廣電總局?

確實如此。既然有了官辦的背景,那麼這類機構的目的肯定是為政權服務。

他們在引導娛樂風向的同時,客觀上也儲存了民間文化的多樣性。

比如,《詩經》實際上就是官方機構的產物,只不過孔子後來作了修訂,只剩下三百來首,稱之為《詩三百》。

而樂府的正式命名是在秦朝,但是因為國祚太短,並沒有什麼成就。隨後天下大亂,中原鏖兵,軍馬天下,一直到西漢建立,並沒有誰有功夫來做這些整理音樂歌詞的工作。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一直到天下大定,文景之治後的漢武帝,建立了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又重開樂府,延續了孔子“詩書傳世,禮樂治國”的指導方針,開始對民間音樂進行收集整理,同時大力鼓勵文人進行創作。

正因為這一時期,文人的創作大量出現,音樂逐漸跟不上,詩就慢慢地出現了脫離音樂獨立存在的“徒歌”,成為吟誦體的前奏。

詩,就是歌詞。

我們搞清楚這一點,就容易理解樂府詩了。

也就是說秦漢時期和更早的詩,其實都是為了演唱而作,只要樂府機構收錄了譜子,並註明了歌詞,那麼這首作品就是樂府詩。

但是曲子不常換,歌詞是要常換的,否則誰都會膩,所以文人為樂府中相同的曲子填寫不同的歌詞,也統稱“樂府詩”。

是不是感覺就是後來的曲子詞——詞牌?所以,我們說“詩詞同源。”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而詩逐漸轉向吟誦體,內容逐漸高大上之後,詞才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也就是說古體詩,或者說樂府詩是格律詩、律古、詞牌的祖宗,只不過因為格律的出現,短小可吟唱的韻文走上了三條不同的發展道理。

遵守格律的詩徹底走上高階,成為科舉工具和高階文人勸諫、諷喻工具,分為律絕、律詩、排律。

不遵守格律的詩稱為古體詩,成為不喜歡拘束的詩人創作工具,古體詩的創作數量遠大於格律詩。

這兩種都是吟誦體,不再用於演唱。

而遵守格律的長短句,也就是樂府古詩演化而來,同時有音樂附著(詞牌)的韻文,就成為了詞牌——這是專門用來演唱的。

只不過又過了很多年,到今天詞牌的音樂也散佚了,只剩下了詞牌名。其實詞牌念起來肯定不如唱的好聽,只不過都不會唱了。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那麼講了這麼多基礎知識之後,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能不能回答了呢?

王昌齡號稱“詩家天子”,“七絕聖手”,他在詩歌史上最偉大的功勞就是和李白一起整頓、規範了七言絕句的格式、文法、發展方向。讓七言絕句這一不受詩壇重視的體裁一躍成為唐朝至今最流行的詩歌體裁。

但是我們前面講到了,不論是不是七絕(是否遵守格律),其實都是從樂府詩而來,到了後期,樂府詩開始專指古體詩中的一部分,因為樂府詩存在的時候,格律不存在,所以自然和格律有代溝。但是即使在樂府詩中又符合格律的詩出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因為格律本身就是從古體詩中總結出來的規則。沒有規則之前的作品,不是為格律而寫,但是絕對有暗合規則的,同時這些暗合規則的作品,我們同樣可以稱之為格律詩。

詩在從音樂獨立的過程,其實也是緊隨著音樂變化而變化的。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唐朝雖然沒有了樂府,但是仍有太常寺、梨園、教坊等音樂機構,依然延續傳承之前的音樂,不過這個時候的音樂,除了祭祀、大典,基本上就以娛樂為主了。

漢樂府的曲子還是流行,成為唐樂坊的音樂來源。同時音樂也在不斷新創,傳統和新興統稱為樂府音樂,但是為這些音樂寫得歌詞,也就是詩,根據題制的不同又分為“樂府舊題”和“新樂府詩”。

七言絕句的流行也代表了唐樂坊中演唱音樂的變化,在民間七言絕句的演唱首先流行起來,才造成了七言詩的大發展。等到格律出來之後,詩詞就開始各行其道,這就是“詩詞分野”。

王昌齡的《出塞》有兩首,一首是古體詩,一首是近體詩。也就是說一首是不講格律的,另外一首暗合格律。這正好證明了他在七絕格律化上起到的先行作用。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詩人對格律的使用是無意識的,是被音韻學、古詩演變所推進的,並不像現在有些人說的,格律是一幫人閒著沒事幹,規劃出來禁錮思想的。

格律的產生是詩歌、音韻學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盛唐、中唐詩笑傲古今的真正原因。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首先我們確定一點,這兩首《出塞》肯定是可以演唱的,《出塞》應該和《涼州詞》類似,都是邊關胡人音樂傳進來之後的樂府舊題。

所以,可以毫無疑問的回答就是,《出塞》是樂府詩。

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的格律考察。如果符合平仄格律,那麼就是七絕,如果不符合,那麼就是七言古絕。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樂府詩的屬性和是否七絕本身並不衝突。

我們看“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就是一首平起入韻,押平水韻“十五刪”部的“七絕”,是符合平仄格律的。

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的平仄,明顯失替、失對,我們就不能稱之為“七絕”,只能稱之為“七古”。

所以第一首既是樂府詩,又是七絕。第二首也是樂府詩,但是是七古。

第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的經典性,遠遠超過第二首,這首七絕是能夠參與整個詩歌史上七絕第一位置爭霸賽。

甚至可以說,最好的七絕,能夠壓住全唐七絕之卷的作品,就是王昌齡的這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七絕第一居然是首樂府詩。

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腦筋能不能轉過彎來,接受這個情況?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夏薇4962020-07-23 22:29:33

謝謝提問!問的好![玫瑰][玫瑰][玫瑰][祈禱]在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我增長了很多知識,而且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我的回答不到之處,請老師指正![祈禱][祈禱]

樂府詩,在先秦的時候是一個官署,是朝廷禮樂機構 ,到了漢武帝時代擴大了規模,大約到了東晉時候,演變成為一種詩的體材。

樂府詩是音樂文學,特點是可歌可詩可舞。

王昌齡的這首《出塞》是舊樂府詩的題材,唐朝以後屬於新樂府詩。 邊塞詩的出現和需要都是必須能夠傳唱的,無論是鼓舞士氣或者抒發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都需要適合傳唱。而《出塞》本身很有樂感很適合傳唱。所以上午我看《出塞》很合樂府詩,覺得差不多吧,再核查一下樂府詩對韻律有什麼講究的規則,請教了專業老師幫我推薦樂府詩方面的書籍,老師推薦的書在微信讀書上“待上架”,我先預定了。接著搜尋看到吳相洲老師的著作。下午買菜回來,吃完晚飯開始拜讀《樂府學》。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晚上讀了吳相洲主編的《樂府學》(第九輯)關於樂府詩的韻律,一般多是五言或七言或雜言,七言是8句的,還沒有看到4句的樂府詩。

因此我覺得《出塞》應是絕句,從首句看是平起平收式。

“【七絕·平起·首句入韻】

字數:28字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出塞》第二句的“人”字和最後一句的“叫”字平仄不合。一共只有兩個字不合平仄格律,在格律史上,也不是百分百要求合律吧。音律差一點點,是達意卻絕妙的上乘之作。

王昌齡的另外兩首邊塞詩《塞上曲》、《塞下曲》 是出自漢樂府古辭。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左僉都御史2020-07-16 13:03:07

很顯然,這是七言絕句,符合七言絕句應有的表象,該詩著眼塞外,內容磅礴大氣,有氣吞山河之勢,又有橫刀立馬之意,頗有詩韻詩境,尤其最後兩句,一種淡淡的憂傷,亦或是淡淡惋惜之情,油然而生,全詩,言簡意賅,內容豐富,意境深遠,畫風唯美,讓人身臨其境,也讓人浮想聯翩。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赤松子2020-07-17 19:29:31

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

出塞

”:本樂府《橫吹曲》舊題,原詩二首,此為第一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首詩歷來受到人們高度的評價和讚賞,究其原因在於此詩反映了人們思慕衛國良將的愛國熱情。人們都渴望自己國家強大,不受侵犯,不被奴役,所以熱愛那些為國建功威震邊塞的英雄。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王老五遊中國2020-11-08 17:59:04

佛子來回答:

王昌齡的《出塞。一》即是律絕裡面的七絕,又是樂府詩。

一,王昌齡的《出塞》兩首。

第一首是律絕,合律。也是樂府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第二首是古絕,不合律。也是樂府詩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黃河水流無盡時“中,河這個字出律。

二、王昌齡的《出塞。一》是七絕,也是樂府詩

王昌齡的《出塞》為什麼也是樂府詩?漢樂府指漢時樂府機關所採製的詩歌。後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也叫做“樂府詩”。

“出塞”是樂府《橫吹曲》舊題 。漢橫吹曲流傳到魏晉以後有十八個曲調:《黃鵠》、《隴頭》、《出關》、《入關》、《出塞》、《入塞》、《折楊柳》、《黃覃子》、《赤之揚》、《望行人》、《關山月》、《洛陽道》、《長安道》、《梅花落》、《紫騮馬》、《驄馬》、《雨雪》、《劉生》。

古人用《出塞》為題的詩太多了。用了《出塞》就是樂府詩。

《全唐詩》中,用了樂府古題的詩,即便是律絕,律詩都會被歸類於《樂府詩》的樂府《橫吹曲》。這樣的詩即是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所以說:王昌齡的《出塞·一》既是樂府詩,又是律絕裡的七絕詩。《出塞·二》是樂府詩,是古絕,不是律絕裡的七絕。

即是律絕,律詩又是樂府詩,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全唐詩》中樂府《橫吹曲》有很多這樣的詩,有律絕這樣,也有律詩這樣。可以去《全唐詩》裡去研究一下。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形成聲律美,音韻美,意象美,意境美。而這些,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關注佛子給你驚喜!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

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伴生樹下2020-07-19 22:02:19

王昌齡的《出塞》一共有兩首,一般我們指的是他的第一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關於它是七言絕句還是樂府,答案毋庸置疑,當然是七言絕句啦。

《出塞》是樂府舊題,當唐朝很多詩人用樂府舊題作新詩的。

李攀龍認為王昌齡的《出塞》是唐朝七言絕句的壓卷之作,楊慎也認為唐朝七絕,它要排在第一。古人都是把王昌齡的《出塞》放在七言絕句裡面的,再看王世貞在《藝苑卮言》裡對這首詩的評價:

於鱗言唐人絕句當以此壓卷,餘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極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當別有所取;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這裡很明確的說到他是絕句。

何為絕句?

絕句的說法,應該是律詩出現後才有的說法,一般認為是把律詩截斷,取其中四句為一首詩,所以七言絕句也符合七言律詩的一般格律規則。

押韻

這首詩押“關”、“還”、“山”的an韻,屬於首句入韻的格式,很符合絕句的一般特徵。

平仄

秦時明月漢時關

平平平仄仄平韻

萬里長征人未還

仄仄平平平仄韻

但使龍城飛將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教胡馬度陰山

仄平平仄仄平韻

按照“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我們提出每句的偶數字和尾字的平仄,如下:

平仄平韻

仄平仄韻

仄平仄仄

平仄平韻

第一句和第二句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對(相反),第三句的平仄和第二句的平仄相同,第四句的平仄與第三句的平仄相對,這符合律詩“粘對”的規則。

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