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秦時明月萬里長城二十四集張良與伏唸的那段臺詞. 貌似出自論語?

求秦時明月萬里長城二十四集張良與伏唸的那段臺詞. 貌似出自論語?使用者30914521997251482020-04-03 07:16:08

是第二十三集【張:生先祖是說 ‘當仁不讓,見義勇為’。

這樣做,怎麼是數典忘主? 顏:子房,不必多言。伏:協助帝國叛逆,擾亂天下,當什麼仁,見什麼義?! 張:仁者,愛人;義者,利也。有人在危難之中,我們儒家是應該挺身而出,還是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袖手旁觀? 伏: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如民眾不知謙恭,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誠。如果一個國家的百姓都在想著謀害君王,以下犯上,這個國家豈不是陷入動盪、百姓豈不陷於危難? 張:如果不問青紅皂白,一味只要求百姓忠君,難道就天下天平,民眾就安居樂業了?《孟子 公孫丑下》之篇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伏:哼!難得你還記得儒家的經典!《論語 顏淵》篇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小聖賢莊是天下讀書人的心中楷模,我們如果不傳播教化平和之道,反而鼓動民眾動搖國本,詆譭王道,豈不是在成人之惡?就是小人的行徑! 張:子曰;人有不為也,然後可以有為。君子之道在於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伏:你說的不為難道就是不忠、不孝?! 張:《孟子 金新霞》中教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眾的生機(計)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這樣才有國家社稷,才有君王。伏:你斷章取義!難道你忘了《孟子 離婁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沒有了倫理綱常,沒有了社會秩序,又談什麼社稷國家?!沒有了社稷國家,民眾的利益又如何保障?!沒有了保障,又怎麼談得上民為貴?! 張:師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是聖賢祖師還有這樣的教義;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之徒處於王位,就會讓他禍害廣大無辜的民眾。伏:哼!權,然後知輕重,度(duo),然後知長短。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們小聖賢莊只專心研修學問,不涉軍國政治。身為讀書人,不該對自己的君王妄加評斷。敏於事而慎於言。要知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取。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人必定是自己先傷害了自己,別人才能傷害他。張:那現在的百姓又做了什麼傷害自己的事情,而陷入到莫名的危難之中? 伏:你所說的處在危難之中的人,卻正是與帝國君王對抗,要將芸芸眾生陷於戰亂水火之中。張:治國之本,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如果一個君王不能愛惜自己的百姓,不能愛惜人民的生命,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君王!秦吞併六國,天下因戰事而失去生命計程車兵不下百萬。長平之戰,坑殺戰俘就超過四十萬。而受戰火屠戮,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更是在百萬之上!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身為諸侯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國家,君王如果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 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忘了後面還有兩句;卿,大夫不仁,他的宗廟、家族就會遭受滅亡,百姓如果不仁,就會失去生命! 張: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 顏:子房—— 伏 :夠了!!!你剛才說什麼?!你要捨生取義! 張:我是說如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話。伏:你就要不惜生命的代價。你不惜的是你自己的生命,還是整個小聖賢莊的生命?!天、地、君、親、師是儒家不可顛滅(?)的倫理綱常。君臣有別,長幼有序!而你現在要做的,是要舉兵造反,為整個儒家帶來滅頂之災!!! 張:我沒有! 伏:來人!把這兩個——】然後老頭出場。個人觀點:儒家早期經典都為語錄式,很多話之間充滿矛盾,單個拿出很有哲理,一多就顯的有些精神錯亂,前言不搭後語,所以這段辯論並不好。而且,秦時明月班底經常曲解古文意義,以求延續劇情,所以不可當真,應以專業資料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