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心夢46662019-05-31 22:42:25

謝謝邀請:看景不如聽景”的確有它的道理。人們在說景的時候往往都透過自己的語言加工,比較誇大,甚至有一些是虛擬想象的,經過人們口耳相傳甚至有一些都被神話,從而也形成了一個個的傳說。這些種種綜合起來,對於人們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當我們實地裡去看的時候,反而有著一種失望的感覺。聽景是美好的,說景人把自己的經歷過的景色,自己的心得經過加工後表述出來,或許那些根本不值得一看的變得有靈性了,使得聽過人們瘋狂的想去和那些美景親密接觸。

聽景的時候可以想象,有著無窮的空間,當我們看到的時候之前所有的想象都已經失去了,心裡面自然有一些失落,從而也有了“看景不如聽景”這樣的話……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老哥徐2019-05-31 11:22:17

謝謝邀請。

觀景,一半在於見所未見,一半在於聞所未聞。觀景,倘若只是依靠我們的雙眼,想必會錯失一些美麗的景緻,正如人之常言——看景不如聽景。

聽景的時候,我們所能耳聞的不單是風景的本身,應該還摻雜了說景者的情感、學識、心態和心得等等的諸多因素。

而事實上,此景遠非彼景,說景者在相機或攝影機的幫助下,讓那些原本不怎麼起眼的景物虛化成了無限美麗的化身。於是乎,我們便瘋傳地期許與那些美景來一次近距離親密接觸。

“看景”,太近,實用,讓人有一種熟視無睹的感覺;“聽景”,則遠,想像,使人有一種情趣妙生的感觸。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wu吳金泉2019-05-31 07:27:42

謝邀!本人在職時因業務聯絡、單位協作及航空學會社會工作或單位組織職工家屬出遊,我到過全國二十多個省區,也遊歷過不少著名景區景點。在職時出遊多為接待單位安排,也有我們會務組織,多會聘請專業導遊;有時自已一、二人單獨出差則屬自遊行。我逐漸體會到看景確實不如聽景,自己觀景只會瞄準景色秀麗壯觀,急忙拍個照,記錄自已曾經到此一遊,實為跑馬觀花,領略不到其精華重點。而聽景則是專業導遊每到一處都會及時提示你注意著眼點,即可瞬時切入景區景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入瞭解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甚至產生無限暇想及與自己所學所聞所見相關聯,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文自然地理知識和閱歷。從更深層次講,觀看或閱讀旅遊風光記錄片和前人遊記,回憶自已曾經遊歷過的景區景點,就往往可從不同的視角角度(特別是某些長焦距拉下來的特寫鏡頭),還可彌補導遊在實地並不算細微講解之不足。故憶景相比聽景則有更深層次的感受。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散木172019-04-16 09:03:38

這話是有一定道理。

有些人寧願看小說,也不願意看同名的電影。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聽景時,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可以把風景,人物想的很美,可以說完美無缺。聽景是朦朧,不具體的。人都有這種心理,越是遮遮掩掩的東西就越覺得美,就越有好奇心。如果你永遠不去看實景,那種美好就會永遠儲存在你心裡。

但看景就不同了。其實沒有完美的景色。什麼景色都經不起仔細觀瞧。往細裡看,什麼東西都有瑕疵。這些瑕疵會讓你大失所望,哎呀,這是什麼破玩意。是誰描寫的。和現實完全不符。至少有些景色讓你覺得不過如此。

聽景,或者讀景時,因為作者會把所有美好的詞語都拿來描寫某一景色,所以,你總是覺得很美。另外,用語言描述的東西都是寫意的,不是寫實的。如果哪個作者想讚美某個景色。他一定會對那些不美的地方避而不談。雪白的牆壁上有一個被淘氣的孩子挖出來的坑。作家不會把這個坑也寫出來。那就破壞了你心目中的形象了。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列兵人2019-05-31 18:44:37

看和聽是兩種不同的感覺,就以大海為例吧,狂風怒吼時,你看大海,海浪如山峰起伏,浪與浪還有惡浪相搏的直觀,有巨浪衝天,排山倒海的景觀,如果聽,可以聽狂風怒號的鳴叫,巨浪撞擊艦體的啪啪聲和湧浪起伏發出的嘩嘩聲,有時象虎嘯山林,有時象巨蛇遊砂,有時象群狼嗥叫,給人最震憾的還是看景。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談笑閣2019-05-31 09:51:40

這話誰說的,一點道理都沒有。

行萬里路,當然首先要看景啊,不然你花錢幹嘛去。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藍音2019-05-31 07:09:27

謝邀,

對這個事兒沒有研究,是門外漢,境界釋然無法體會到看景不如聽景之玄妙,

本人只怕只是初級唉 看景…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空谷幽蘭6666666662019-04-16 19:53:47

看景不如聽景,相見不如懷念。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喜歡誠實2019-04-21 12:56:55

看什麼樣的人了,沒有見過,第一次看了不曉得,聽的也一樣,從來沒有見過,聽了也是發沉,要是行家就不一樣了,看了聽了都知道。☀⭕⭕⭕⭕⭕⭕⭕⭕⭕⭕⭕⭕⭕⭕⭕⭕⭕⭕⭕⭕⭕⭕⭕⭕⭕⭕⭕⭕⭕⭕⭕⭕⭕⭕⭕⭕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使用者美麗的心2019-04-16 08:13:58

他把自己收拾利索乾淨就可以了,內心再強大,文化再高也要面子,他說的這個事,是他的這些年常乾的事,他當然知道如何分類了,那樣可以吃,那樣不能吃。那是為方方便他,。其實早就有高人提出這個建議了,不是此人,全民已在做,而不是他現在才提出來,把功記在他頭上,他沒那麼偉大,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景探老高在昌都2019-04-20 00:36:05

作為一個資深旅遊達人和遊記作者,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是的!

雖然我的工作似乎就是透過美圖美文告訴那些潛在遊客,那些旅遊目的地的風光是多麼美,美食是多麼好吃。但我們在各個景區聽到沿途遊客抱怨最多的就是對他們所到景點的失望——根本沒有照片上那些美景。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普通遊客在各個宣傳渠道看到的那些美景圖片都是專業人士在特殊時段才能拍攝到的,而不是你隨時去都能看到。

還有就是,你聽朋友外出旅行回來,她有意無意會選擇告訴你最美好的一面,以免別人說她是花錢買罪受的傻瓜。

當然,你如果有一顆包容的心,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無論走到哪裡,你都會發現美麗的風景和快樂的旅程。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產業觀察者2019-05-31 01:09:55

嗯,看景不如聽景,聽景不如憶景。

美好的事物客觀存在,但人們的體會卻不僅相同,內心的美好和風景取決於個體的感受。

看景是一種現實,聽景是一種境界,而憶景則是一種回味,也是對生活的品味。

如我的系列散文《朱湖》就是一篇憶景的文章。不僅僅我自己回味,也引發和好多鄉親的思想思景之情。

附:《朱湖:那個可以看到天邊的地方便是我的家鄉》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朱湖》

序 言

其實我們村最初不叫“朱湖”,叫“沙包”。

其實我們村後來也不叫“朱湖”,叫“白龍”。

只是,在我的心裡,在我們的心裡,我的家鄉,我們家鄉就是朱湖。那個站在湖邊,站在水裡就可以看到天邊的地方,它總是讓我想穿過天邊的雲層去看外面的世界。

人真的很奇怪,在我身處朱湖的那些日子裡,幾乎每天都在想象要找到一條路,可以像一把刀那樣,將籠罩在西邊的天蓋劈開一道縫隙,我可以沿著那條路一直穿過那道縫隙,逃離那個愚昧的、乏味的、冷酷的村莊。

而當我真的逃離了那個地方後,卻總在想念那片土地,想念那片土地上的生命,想念一張張熟悉的、年復一年麻木的臉,他們似乎一成不變,如今卻不知身在何方,或是魂歸何處。

現在回想起來,我彷彿可以識別他們目光裡存在的善意或輕蔑,我甚至能夠從那些過去以為惡毒的壞人中分辨出些許可憐的掙扎著的生命力。

我想念那些土地上年年播種、年年生長、年年收穫、年年死亡的莊稼和牲畜,它們的生命如此短暫,卻從不逃離,它們生生不息,它們在那片土地上不厭其煩地訴說著永恆。

似乎,迫使我逃離那塊土地的恰恰就是這些莊稼和牲畜。我害怕農忙,害怕暑假的雙搶,害怕插秧、除草、割谷,我害怕滿身的泥水和水田裡的螞蝗和蛇。

那些我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地,卻讓我恐懼,讓我逃避,被我輕易地拋棄。但如今,想要一塊長著莊稼的土地對我來說卻是如此奢侈,如此遙不可及。

我想念那裡的天空和天空中的雲,它們在空曠的田野和湖面上變化著、流動著,他們時而像一群馬,時而像一群羊,時而又變作一團濃墨,時而又化作一縷青煙。

它們往往比太陽走得快,常常將太陽遮住,投下一片陰影;然後又迅速離開,陽光便照耀下來;偶爾也會從雲縫裡射出一道光茫,彷彿天地之間可以連線。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朱湖》

天上的大雁經過我的頭頂時總要驕傲地長叫:“嘎”!然後他們排著人字或一字就如同接受檢閱一樣整齊地煽動他們的翅膀,展示著它們的團隊與英姿。

晴天的時候,夜晚的星星和銀河給了我們如同天邊以外世界一樣的遐想: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梭子星,它們彷彿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我想念鑲嵌在土地上的夢一般的朱湖。它不是一望無際的汪洋一樣的湖水,不是,它跟人們心裡想到的湖,比如青海湖、鄱陽湖、東湖、西湖、或是瓦爾頓湖都不一樣,朱湖是一片溼地,是一片漫無邊際的青草長在波光粼粼的水上,一直連著天邊,也連著我童年時代無限的遐想。

湖裡還有取之不盡食之不絕的魚和蓮藕,那幾乎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歡愉,獲取它們的快感遠遠好過食用它們時的喜悅。

湖泊,田野,還有好多不規則的長滿荷葉、荷花和菱角的池塘。除了一個人發呆和上學的時間以外,更多的時間我是和村裡的小夥伴奔跑在這天穹下面的田野、湖泊、池塘之間。

但我們的夥伴絕不僅僅是這些奔跑著的小夥伴,與我們為伴的還是有蝴蝶、蜻蜓、蜜蜂、鐵牯牛、知鳥等等,當然,夏天和秋天的晚上還有螢火蟲。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朱湖》

70多前,我們家是到這裡的第一戶人家,然後鄰村謝家嶺、楊家臺、邱家尖子的幾戶人家都搬了過來。我們家以外婆為主,鄭姓成為村裡的大戶。

鄭家、謝家、楊家、邱家便搭建起了一個村子的構架,接著又陸陸續續來了一些其他姓氏的家庭,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分支來自湖南的逃荒大軍。

外公外婆那一輩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涼,他們帶著四個子女到這裡落戶後便以在湖裡捕魚為生,並開始了開荒種地。等到媽媽這一代,人便多了起來,關係也變得複雜起來。

有了人,便有了莊稼;有了人,便有了故事;有了人,便有了愛恨情仇;有了人,便有了悲歡離合。

這塊土地上有青磚碎瓦的殘片,也有腐爛的不知年代的棺材與屍骨,老人們說朱湖在遠久的過去曾經是一座城市,沉塌後所有的人都埋在了地底下,這裡變成了一片溼地。但關於這個傳說除了那些磚瓦碎片,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我要講述的只是這片土地上存於我心中的那些記憶,只是糾纏在我生命中那些虛幻與真實。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醉臥山莊宋2019-05-31 17:08:21

看到這個問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因為我是自駕遊踐行者,退休後有時間了,我開著私家車帶上老伴縱橫十幾個省,旅遊觀光,頗有心得。

那麼是聽景好,還是見景好呢?個人認為還是見景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電視上多次看見黃河壺口瀑布的場景,我早有心願去實地一睹為快。今年夏天終於如願以償,找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認為不虛此行。

當然,我也遇到過另一種情形,廣告媒體把某個城市,或某個景點吹得神乎其神,無限誇大。我自然慕名而來,結果實地與宣傳相距甚遠,讓人失望而歸。不過,收穫還是有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去過,就等於輝煌過。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三木寶寶12019-06-02 12:56:36

看景不如聽景,後面還有一句話:聽景不如寫景。人用語言敘述自己觀景的感受,帶有一定的個人情感色彩,人和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當景物用文字描繪上升到虛擬,那是一種再創作,必青出於藍勝於藍。看景之前,覽寫景,必引出無限的遐想,嚮往。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2019-05-31 12:36:30

看景不如聽景這句話也有道理,因為畫面上的東西有時就比實際情況好多了,如果會說的在描述一番就更好了,所以看景不如聽景。如果自己想要真正的東西,就不要聽也不要看,要實際去就是最好的,有的不是聽也不是看的事情,就要實際情況。對於現在事情有的人就喜歡聽人家的,自己也按照別人的心思去辦事情,自己思想懶惰如果結果好了就認為還是人家行,如果結果不好自己就後悔。這樣的人一般也叫沒心眼,也可叫軟飯。對待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去做,不要聽也不要看,因為這個是自己的事情,怎樣做只有自己作主。不要靠人,因為靠人不如靠己,有句名言: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還是靠自己最好。實際現在什麼事情都是應該這樣去做。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喜歡夜的安靜687612019-04-16 21:42:00

這個提問必須發言,旅遊就是心情,比如清明節上華山看日出,半夜12點爬到天亮,挑戰自我內心強大起來,做任何事情都不算事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脾胃虛弱2019-05-31 13:40:36

謝邀。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旅行之美,一半在於見所未見,一半在於聞所未聞。旅途之中,如果僅僅依靠眼睛,肯定會錯過極致的景色,所謂觀景不如聽景。

聽景時,我們聽的不僅僅是風景本身,還有說景人的感情、才識、心境與心得。說景的人用自己細微的觀察以及獨特的視角,把那些靜立的風景在自己的情感工廠裡經過加工,然後新鮮出爐就有了我們聽到的那些醉人的風景。

其實此景遠非彼景,還有我們各種感覺的延伸物——在相機與攝影機的輔助下,更是讓那些原本不起眼或者不值得一看的東西虛化成了美麗的替身。我們就這樣被這些資訊轟炸得暈頭轉向,繼而瘋狂地期待著與那些美景親密接觸。

然而,當我們真正地行走在這些風景裡時,我們在學識、心境、感覺上的落差,讓我們怎麼也找不回聽景時的那般感受。“看”太近,實用,使人熟視無睹;“聽”則遠,想象,使人情趣橫生,因此就有距離產生美這一說法了。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

擴充套件資料:

親歷其境地觀看景物,比不上聽人介紹景物。指聽景能誘發人心向往,為觀景所不及。

許鈺《地方風物傳說簡論》:“這也許就是大家對於地方名勝除了願意親臨觀賞之外,還樂於聽取關於它們的傳說和記敘,甚至產生‘觀景不如聽景’之類諺語的一個原因。”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使用者614884495622019-04-21 12:25:26

這是觀景後的結論,凡人都有壓力釋放,嘴裡說說而已,通常體驗與聽不一樣。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夷陵老妖2019-04-21 13:26:21

“百聞不如一見,”不是常說了,聽與別人說講,不如去身臨其境看看,體驗是最好的老師,經歷是最好的體驗,如果美景都是聽出來的,美景都是說出來的,那我們的詩人作者寫的不都是同一個版本,同一片藍天,同一個意境,那如何創新,如何不一樣?人的感知感悟是不同的,就如同樹葉我們在大自然中能找到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嘛……答案,大家都懂得,生活也是如此,景點也是,旅遊也是,目的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何況是看風景,看河山大川,談自己的人生,自己旅行的感慨,自己旅遊中的小故事,大風景大優美,那都是美好回憶,美好生活寫照

看景不如聽景,是這樣嗎?你怎麼認為?愛寫文章的大叔2019-05-31 11:46:10

謝邀回答:

我國名勝風景甚多,凡是達到宣傳型的都是有些名氣和獨特,人們覺得說一說講一講都是懷念的心情,如是電視音播和人些所講說的都屬於聽景,凡是在電檢視文頻放出的和自已親臨其境所觀看到的都屬於看觀視看景,兩種將有著不是一致的感覺體現,區別也甚大。

聽景都不得入實際體表達,有時可會出糊誇和減略,再說有些語言詞彙在一些人們,也會有所不理解的地方,將得不到全面的體會。

看景是一目瞭然的感覺,經視覺方式可進入人們的眼簾存奇,過後可作回憶思究,但是,隨你再注意都得不到全面所獲,但這就要看各自的記憶力和細心與大意了,細心點的可得比較全面瞭解,若是大意形的走馬觀花,只能得到大體稜角,不夠全致,如作個講說,就不那麼際體了。

自已認為是透過攝影方式,再作視放了解,一次不體會,可作反覆多次再視,這樣的方式既可代替視景又可代替聽景,而且還明瞭徹底,目前它將是個先進的視聽景的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