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明月497659222018-03-29 19:07:26

漢武帝時,諸王都是嗣爵,能力也一般,不敢跟直接中央對抗,許多血緣關係邊緣化,很難成為正統,因此諸侯問題也好解決,也不著急解決。明惠帝時,諸王即是先帝之子,有成為正統的可能性很大,又是為新王朝建立立下功勞的人,掌握不少實權,惠帝初立,急於抓權,處理諸侯王的問題顯得很著急,本來年輕氣盛,忍耐力有限,再加上一些人的攛掇,奪權就變得急不可耐。就著急除去這些王叔,最終解局就很可悲。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平陽侯2018-03-29 18:43:09

漢武帝當然可以推恩慢慢削藩。

那是因為他爹漢景帝在“七國之亂”已經把那些刺頭藩王都已經剁了,留下來的都是特慫或者特忠心的那種。

你以為朱允炆是漢武帝?他其實是漢景帝。當然,運氣不好沒有成功罷了。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中華鬼谷子智囊團2018-03-29 19:00:30

說個悲傷的故事,實際上朱允炆剛登基第一年就全力以赴的開始削藩,只不過步子跨太大,扯到蛋了。

為什麼朱允炆削藩會失敗?我們不講天時地利,單講人和。朱允炆的智囊是什麼人?

全是學霸,黃子澄,方孝孺,齊泰,每一個都是文化人。而且黃子澄其實促進朱允炆削藩的得力干將,這傢伙當年還就以西漢“七王之亂”警示朱允炆,讓其削藩。

結果,朱允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黃子澄這些智囊的建議。

於是開始削藩了,其實一開始還是不錯的,事情發展的比較順利,各路諸侯都紛紛舉手投降,但是最關鍵的一個人卻沒有任何動作:朱棣。為此,朱雲武第一個拔掉的諸侯就是朱棣的親弟弟朱橚。

可想,結果你懂的,朱棣果然沒有讓黃子澄失望,發起了靖難之役。

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回過頭來看,漢武帝是怎麼削藩的?那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主父偃,確切的說是縱橫家主父偃。推恩令的本質是:為了發揚孝道,建議各地藩王把自己的領地封賞給各個兒子,因為之前只有嫡長子有繼承權,而推恩令則把這個規則打碎了,諸侯的小兒子們也可以得到繼承財產的權利。

這是一著妙招,因為藩王如果同意,勢力就會被打散,不同意,小兒子們比漢武帝還快出來反對。

當然,關鍵人物主父偃像一條泥鰍在諸侯們之間各種搗糨糊,合縱連橫,把諸侯們搞的雞鳴狗跳。

我們必須承認,朱允炆削藩其實是對的,雖然有些急。但是有些事一定要用對人,對於儒家的齊泰、方孝孺、黃子澄們,毋庸置疑,他們是忠誠的,是道德的,但是在戰場上,誰管你這些?博弈向來都是:贏家通吃。

而漢武帝劉徹用的是誰?縱橫家主父偃,用對了人。

所以專業的事情要讓專業的人去做,著書立說自然要讓學霸們做,但是縱橫捭闔的事情,還是讓縱橫家去做吧。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江東汪郎2018-03-30 10:24:53

我輕輕的告訴你,不是朱允炆不想學習漢武帝的手段,實在是他沒有那個環境或者說推恩令那一套,在明朝更本就用不起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不僅要怪他的爺爺朱元璋,還要怪他自己太年輕,缺少社會經驗!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明朝的藩王和漢朝的藩國實質上是兩種不同的產物。

請注意,明朝是藩王,漢朝是藩國。

朱元璋建國後製定了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的藩王制度。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給兒子們一些兵權,讓他們到各地為王,但又限制他們的自由和權力,這樣不但可以讓老朱家的血脈在全國開花,還可以對中央形成保衛作用,又不會有實力去翻天。

實際上也是如此,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連他的封地北平城都沒有控制不住。

但漢朝那些王爺們情況不同,他們在自己的封地有軍權、財權、政權,是一個名義上受中央領導,實際上是獨立王國的軍閥。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朱允炆太年輕,缺乏社會經驗,被他爺爺留下來的文人給忽悠了。

朱元璋歸天后,明朝的文臣武將鬆了口氣,終於脫離了洪武朝壓抑的官場氣氛,放飛自我的思想開始抬頭。

以方孝儒為首的文官,在老朱活著的時候無法報復他的皇權壓制,在老朱歸天后就慫恿老朱的孫子殘害老朱的兒子,這種行為不禁讓人咋舌。

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生在皇宮,長在皇宮,一心想從朱元璋的影子裡走出來,做明君的他,就這樣被文官們給忽悠了。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他忘了他的叔叔們在封地的實際情況,逼得他們死的死,傷的傷,結果削藩把自己的皇位給削沒了,最後只得逃之夭夭!

而漢武帝性格剛毅,不受其他人的影響,堅持自己的想法,剛柔並濟,不僅完成了歷史使命,也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名。

我不得不感嘆朱允炆的命運。如果他懂得欲速而不達,或者不那麼迂腐,多學學前輩的治國之道,多聽多看多想,以他的性格也許真的能留下一個“建文之治”也說不定,你們說呢?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坐古談今2019-02-04 10:59:28

同樣是削藩,漢武帝成功,建文帝卻將江山拱手,便讓一些人認為建文帝如果採用“推恩令”式削藩,其似乎可能成功。但實際上,這樣說的人根本不瞭解歷史。西漢適用“推恩令”,明朝則不適用。

(1)漢朝建立幾十年來一直在削藩,漢武帝前面幾位帝王共同努力的結果,朱允炆則是剛開始就遇到了勁敵

從漢朝建立伊始,削藩就從未停止。先是消滅了韓信等異姓王。然後,建立了同姓諸侯制度。劉邦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宗室力量的薄弱,故大封同姓王,“尊王子弟,大啟九國”。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漢景帝時期晁錯獻策削藩,爆發了“七國之亂”。後被周亞夫平定,但侯國反叛中央的威脅還在。漢武帝繼位,採用主父偃的“推恩令”進一步削藩。

(2)漢朝建立幾十年來諸侯王實力一直在被削弱

諸侯王們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除丞相和御史大夫外,其他官職可自己任免,擁有官吏任免權。在封國內,諸侯王有自己的領土、軍隊、官僚系統、財政自理、擁有治權和軍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度自治”。

最重要的一點,這些諸侯國名義上是和皇帝相等的——都是有土之爵。這樣的分封制度讓諸侯王有了反叛中央的實力。

“推恩令”是“令諸侯的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其核心在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即透過不斷分封,將諸侯國不斷分封,使其轄地不斷縮小,徹底失去反叛中央的實力。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推恩令”是高明的削藩手段,因為藩國自主權過大,如果採用直接削奪的方式,容易激起諸侯王反叛。畢竟漢景帝時期晁錯(晁錯獻策漢景帝削藩,直接削奪諸侯王的領土,激起諸侯王以“清君側”名義反叛,也就是吳楚七國之亂,晁錯被殺)的教訓仍歷歷在目。

(3)“推恩令”只是錦上添花,沒有諸侯王造反之心已無不可能實現

推恩令在本質上還是削藩或者說弱藩,諸侯王心裡明明白白,為啥不反抗?主要還是漢高祖、文帝、景帝三朝不斷地武力削藩,到漢武帝時期已經徹底喪失了反叛中央的實力,只能乖乖就範,被迫接受漢武帝的“推恩令”,眼睜睜看著藩國被弱化。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七國之亂”後,即使中央直接撤藩我相信諸侯王也不敢反抗,即使反抗也能被中央輕易平定。簡而言之,“推恩令”是削藩的錦上添花之舉,但不是削藩的根本解決方法。

(4)明朝的藩王制不適用推恩令

朱元璋也考慮了藩王擁兵自重對抗中央的弊端,所以他規定“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明朝的藩王有封號沒有領土,有爵位卻不能管理百姓,可以食俸祿卻沒有管理權。只有軍權沒有治權,且軍權也受中央節制,沒有皇帝詔令不得擅自發兵。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明朝獨特的分封制決定了,中央削藩不適用推恩令。它缺乏推恩令的前提條件——明朝藩王沒有土地,土地上的百姓歸明廷管理。“推恩令”則是將藩王的軍權和治權分離,治權不斷縮小、軍權就不斷縮小。但明朝藩王就沒有治權。

本文作者:坐古談今特邀作者矢志不渝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歷史百家爭鳴2019-02-10 22:19:14

漢朝與明朝兩個王朝看著不搭架,但這兩個王朝都發生過藩王造反的例子,像漢朝的七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由於削藩而造成的藩王叛亂。可漢朝時候因“推恩令”成功平定了藩王叛亂,那為什麼建文帝卻沒有采取前例來削藩?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建文帝沒有采取推恩令,不是他沒有腦子,是因為諸多因素造成的。他的爺爺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成功即位,想方設法地替他削除各種障礙,像除掉功臣。可朱元璋萬萬沒有料到自己的兒子會奪位,所以對藩王的提防不高,導致九邊塞王的權勢過大,建文帝不能隨意採取推恩令,因為這會引起藩王的警惕。況且這種措施耗時太久,得要經過幾代藩王才能生效,所以建文帝要採取一種見效快的措施。再者就是建文帝操之過急,不能循序漸進,他為了削弱藩王,就逮住一個藩王使勁削,這就給其他藩王造成了聯盟的條件,因為他們需要自保,而這也給朱棣機會,讓朱棣藉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兵。要是建文帝循序漸進,可能朱棣也不會逼得著急造反了。

作為一名年輕的皇帝,建文帝在政治還是過於年輕,沒有明白政治場的複雜,他不知道自己的叔叔們都是歷經沙場的人,對腥風血雨早已經是看待,在他們的眼裡沒有仁義二字,就算建文帝是自己的侄子,觸及到他們利益時,他們也會冒險造反。再者他的軍師也不能夠很好地運籌帷幄,導致了建文帝的決策失誤。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魚包同學2018-03-29 21:14:11

文:魚包歷史課(原創不易 請點右上角關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謝官方邀。正如栽一朵花要放到合適的土壤中,制度也是一樣,一項制度是否可行,取決於是否有培植的土壤。我們討論推恩令這項政治舉措所要考慮的,也是這個思路。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先說說什麼是推恩令

前127年,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這是一系列的政治舉措,簡單來說有幾點,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將自己封地分給子弟,由皇帝制定封號。

這就使得各個諸侯王國的勢力進一步被削弱,所謂“推恩”即是,以推廣皇帝恩澤的名義把土地再分封給諸侯的子弟,那麼看起來是皇帝厚待他們,實際上卻使每個封國的面積都化整為零,漸漸縮小,再也不足與中央朝廷抗衡。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朱允炆的時期沒有推恩令施行的土壤

推恩令手段上是委婉的,時間週期是比較長的,而削藩是強硬的,時間週期是迅速的,不給藩王任何機會。兩者目的是一樣的,但是過程大不相同。那麼朱允炆為什麼不使用已被歷史證明的“推恩令”?

推恩令推行在漢武帝執政的三年後,它的施行是需要條件的,漢景帝時期已經成功的解決了“七國之亂”,各地的藩王已經沒有了翻江倒海的實力,漢武帝時期的中央政府已經非常有實力能夠作為推恩令政策實施的強勁後盾。

這些條件,朱允炆時期都不具備,他實在是沒有施行推恩令的可能性。跨越時代來比較,朱允炆的綜合素質和漢武帝差不止一個檔次,兩人的中央政府實力也差不止一個檔次,朱允炆面對的藩王對手和漢武帝時期的藩王情況又是大大不同。

朱允炆應該完成的是漢景帝削藩的工作,然後再去考慮下一步如何將權力收回中央,朱允炆和他的朝廷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過他錯誤的估計了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用人不當,戰略失宜,方法激進,一系列失誤之後,直墜歷史的深淵,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有機會再談談。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

原創碼字著實不易,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

歡迎跟我一起讀詩書,學歷史。點個贊,就像是跟我擊個掌。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庭州行者2019-02-13 17:03:44

古語有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自然,朱允炆作為從小熟讀經典,受到良好教育的皇族,不會不懂這一點。如果推恩令真的能夠借鑑,那麼朱允炆肯定不會採取暴力削藩的手段,所以,朱允炆不實行推恩令的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情況完全不同。

推恩令,簡單來說,就是在諸侯王死後,其封地以及其他財產由自己的所有兒子平分,代代如此,諸侯王原有的封地便被無限切割,最後朝廷要對這些人動手,他們便沒有能力反抗。推恩令實施的基礎是,諸侯必須擁有封地,否則這種諸多子嗣平均繼承封地的方法便無法實施。然而,明朝的藩王是沒有封地的,藩王駐紮的區域,其行政官員都是由明朝中央直接派遣的,並且其駐地不僅有藩王自己的護衛部隊,還有朝廷的部隊。所以,明朝的藩王不存在封地的繼承,自然其勢力也無法分割,推恩令自然不適用。

再者,西漢政府處理與諸侯王的關係,花費的可不僅僅是幾年,十幾年,而是幾十年時間。漢文帝時期漢朝中央就開始和諸侯王博弈,到了漢景帝時期更是爆發了七王之亂,所幸漢朝中央擊敗了這些諸侯王。所以,在西漢時期,中央的實力一直是能夠穩壓諸侯王的,且推恩令是在中央將諸侯王的實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情況下才實行的。而朱允炆並沒有實行推恩令的條件,因為他繼位時沒有讓任何一個強大的藩王感受到他的力量,所以即使他這樣做,藩王也不會屈服,反而會以此為藉口,提前發動叛亂。

綜上,明朝和西漢完全不同的現實情況,決定了朱允炆難以實行推恩令來削弱藩王的力量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Tchanshilam2018-03-29 22:44:57

這個跟皇權的集中程度有關。

首先要澄清的是,漢武帝儘管是雄才大略之帝王,但漢朝的皇權並不強。相權、地方大族、藩王等的權力很大,漢武帝個人的強勢在一定程度上對皇權衰弱有改變,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態勢。比如做漢武帝的丞相是很悲劇的事情,死於非命很正常,但漢武帝也沒有能力廢掉丞相之職,只能廢掉某個人而已。巫蠱之禍中,太子和丞相居然都能養死士和調兵,這也說明皇帝集權很差。而且輪臺罪己後,漢武帝基本上都放權給了丞相和軍頭,其一生努力的集權又走了回頭路。漢武帝都是如此,更不要論之前的各代帝王了。所以,漢武帝是沒有實力貿然跟諸侯們動武的。景帝時諸侯叛亂雖然平息,但代價太大了,甚至連力倡削藩的晁錯都不得不殺掉。而平叛中出力巨大的梁王居然可以光明正大地挑戰景帝立儲(竇太后的支援固然重要,但如果皇權集中,這種事情是不能想象的,比如朱棣小兒子造反,被秒殺),足可見皇權之弱。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只能透過謀略瓦解諸侯國,他運氣很好的是有主父偃這樣的人幫忙謀劃和實施。所以,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個人政治水平是一方面,但更多是皇權衰弱情況下的選擇。

而明朝不同,朱元璋廢丞相職位使皇權前所未有地集中。但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那麼怎麼能夠讓皇權由皇帝個人變為體系呢?辦法就是封自己的兒子們當王,但軍權和度支權在中央,王只有代管權。這樣一來,皇權就從皇宮高高在上變成了自上而下覆蓋到帝國每個角落,且能很大程度防止藩王造反。但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從來沒有認真想過朱允炆是否會地位不保,也沒有削藩,因為削藩就等於把從制度上好不容易收回來的文官和功臣權力又下放,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但朱允炆上臺後,儘管皇權集中依舊,但其低弱的政治水平和用人水平讓藩王中受歷練最多的燕王和寧王看到了可乘之機。。不過燕王和寧王不是一開始削藩就造反的,削藩首先也沒削他們,畢竟他們實力強,且一直鎮守邊關,沒有去突然大動。但有一點,為什麼朱允炆敢直接削藩而不玩推恩令這樣的謀略?在皇權集中的情況下,其實是不需要這樣去玩的,直接下命令即可,朱允炆所沒有做好的,無非是節奏和對藩王的處置。在藩王無罪的情況下,削藩不能濫殺,而且在削弱藩的時候,也要分化強藩,否則強藩聯合起來,那削藩就肯定搞不下去。

還有個問題,就是景帝平亂後並未對造反的藩王斬草除根,為什麼呢?因為皇權衰弱時,皇帝管理國家還是要倚重藩王的,一下子都清算完了,地方勢力就都起來了,皇位也不穩了。因此,削藩在漢朝是可進可退的,誰也不一定非得死。但到明朝不是,皇權集中時,任何挑戰皇權的人,要麼成功了,要麼死掉了。對應到削藩中的皇帝本人,也是要麼成為一代偉人,要麼也死掉,沒有中間地帶,沒有制度彈性。所以朱棣一定要造反,而且一定要成功,否則就必死無疑。

因此,朱允炆削藩不成,不是因為不使用推恩令,因為他沒有必要這樣做。朱允炆沒有這樣做,後來朱棣上位後也沒有這樣做。只是朱允炆的政治軍事能力確實不行,把一副好牌打爛了,這是個人的問題,和大戰略和戰略下的方針關係不大,純粹是戰術執行得太死板太僵硬之故。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掃地僧1756259232018-03-29 19:38:14

一個毛頭小子,剛剛上臺就卸磨殺驢,人家跟著你爺爺打天下的時候你還穿著開襠褲。人家剛剛封王,兒子都還沒享到福,你就急著削番。

當初老朱分封的目的是什麼?_?

你就敢對著幹。

你鬥得過,證明你有統一大明的能力,鬥不過證明你是痴人說夢話。就憑你是老朱指定的繼承人就可以號令天下,可惜朱棣也是龍子鳳孫。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食人叢林2018-03-29 21:15:13

隨便說說,歡迎指正。其實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並沒有任何錯誤,直接削奪領地就可以,用不著推恩令。錯誤的根源,在於放跑了朱棣的兩個兒子,本來就應該扣在京師。這樣,人質在手,許以“田舍翁″的優渥生活,朱棣應該會俯首帖耳。既使有野心家姚廣孝出謀畫策,要造反,朱老四也會投鼠忌器。歷史沒有如果,實為後人之鑑。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朵朵佬爺2019-02-04 11:31:22

是朱元璋殺了朱允文。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龍戰三千里22018-03-29 20:54:08

如果朱允文不犯那麼多政治失誤,狠下心幹掉朱棣,而不是想活捉,他有可能成為有一個打贏了七國之亂的漢景帝。明朝後來的王爺們日子也好過點。中國皇權史兩千多年,大一統王朝裡面就你被同族顛覆,丟不丟人!

朱允炆為何不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藩呢?白露為霜657992352019-02-04 12:14:58

明朝的封國和漢朝不太一樣,漢朝是正兒八經的半獨立狀態的國中國,明朝的有點像軍鎮,另有地方官,不好實施推恩。

而且,就算是推恩也沒用,朱棣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