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不知道取起啥名2020-09-13 09:41:34

明清之前的古人,姓名是兩個字的,也沒有見記載只喊兩個字。倒是會稱呼兩個字的,不過那個是字,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新碎的冰2020-09-13 17:17:46

中國姓名要注意區分姓和名。

姓需要區分“姓”和“氏”。姓不多,古老的姓只有幾個:風、 姬、姜、唐、姚、媯、姒、子、贏、羋 。這些才是上古的姓,屬於真正的姓。比如黃帝,姓公孫,又姓姬。軒轅氏,因居於有熊之地,也稱有熊氏。注意看,這些上古姓大多是女字旁,就連這個“姓”字都是女字旁,通常的說法是姓是由母系社會所確定,在後來轉到父系社會所沿用。我們通常所說的姓,應該成為氏,甚至氏都算不上,只是為了區分,或者紀念取了祖先中有影響力的人作為姓的鼻祖。如前面所說,黃帝稱軒轅氏,所以有部分黃帝的子孫就姓軒轅。基本可以說在周朝以前就只有這幾個姓,我們現在所用的姓基本是從周朝開始分開出來。其中有以封地封國作為姓的,比如齊魯晉宋鄭、楚吳鄢隨衛、趙魏秦韓燕。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所以有些姜子牙的子孫就以封國為姓。有以職業作為姓的:巫,卜(占卜)、陶、匠、屠,庖(廚師),蒲(編織)等。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這裡三言兩語簡說個大概。

然後就說名,中華姓名文化也是博大而精深。

古人取名很慎重,一個有地位的人名字就包含:名,字,號,諡。比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蘇軾:姓蘇,名軾,子瞻,號東坡居士。一般名是出生時父母所取,字是成年時所取,號是自己所取。名和字有一定的聯絡。比如李白,據傳李白父母對李白的期望很高,一直難以取一個高階大氣的名字來陪襯這個期望,直到李白七歲,自己作詩其中有一句“李花怒放一樹白”,然後取了李白。蘇軾的軾字是古代車上用來站人保證安全的欄杆。站在這個欄杆上可以遠眺,所以蘇軾的字是子瞻。趙雲字子龍,因為龍從雲。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這個就體現了孫堅取名的學問。

以上說了姓名的分別。然後就是說稱呼。正式場合對人的稱呼也是很重要的,稱呼對了一個人,體現了這個人的學識和教養。古人更是注重這一塊。這也是一種社交禮儀。

一般長輩稱呼晚輩呼名或呼字,同輩呼字,晚輩稱姓。趙雲的爹叫趙雲就稱雲兒或子龍。同輩的張飛叫趙雲就叫子龍,晚輩的張苞叫趙雲就只能稱官職叫趙將軍或趙叔叔。

同輩中相稱乎為表示尊重,一般稱呼對方的字,如果知道對方年紀,那就在字的後面加兄或弟。有些為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會稱對方的號。

對已經過世的人為表示尊重,那就要稱諡號了。范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諡號是皇帝對一個大臣一生工作人品的肯定,最後給出的號。所以范仲淹過世後,一般人都稱呼范仲淹為文正公。

一般的社交場合,稱呼別人都不會連姓帶名一起稱呼,這是很不尊重人的表現。

按問題所說,古代稱呼姓名兩個字,應該是提問者自己沒說清楚。所說稱呼兩個字,那都是稱呼對方的字。因為字固定都是兩個字,比如張良,字子房;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岳飛,字鵬舉;呂布,字奉先;杜甫,字子美;名一個字,字是兩個字。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訥於行2020-09-13 10:06:03

明代之前,人的姓名通常用二個字,姓和名,好記好叫,三個字的也不少,例如李世民、孟浩然、趙匡胤。隨著人口增長,二個字重名頻率增多,三個字就被廣泛使用。古人有姓有名有字有號,家人與家族前輩一般只叫姓名二字或三個字中最後一字加語氣助詞作小名作暱稱。三個字名號僅呼前二字的是外人,平輩或後輩,為的是以示尊重,所謂“為君者諱”。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大俠文史評說2020-09-14 11:24:56

在現代中國人的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稱謂是很有講究和規矩的,對於父母長輩、同事領導、認識的不認識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往往稱呼都會不一樣,那麼相對於現代社會,生活在古代社會的人是如何稱呼他人和稱呼自己的呢?

要想了解古人互相之間是如何稱呼的,就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人的稱謂的組成,我們現代人通常說的姓名、名字都是指同一個名稱,而在古代,一個人的完整的稱號是由姓、名、字、號組成的,且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姓這個字本身就是有女生組成的,可見最早起源於母系社會,早期的姓都帶是有女字,比如神農姓姜,黃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後期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後姓的來源也逐漸增多起來。

名”又叫“本名”,在夏朝之前就已經出現,一般出生三個月後即取名,是個人特稱一生中的大號,非常的尊重和尊貴,通常用於官方和入家譜的,具有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只有父母長輩君主可以直呼其名。同時為表達同輩的關係或親兄弟的關係,逐漸在名或字中用上一個相同的字或偏旁,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等

“字”是“名”的解釋和補充,與“名”相表裡的,故又稱“表字”,古人講究尊卑有別,等級觀念森嚴,長輩、平輩之間的叫法自然不同,而字恰恰用於平輩或彼此地位相當者,方便別人對自己的稱呼,如果直接叫別人的名,則是對別人的一種冒犯和不尊重。字也可以用來表示家族人員的長幼輩分順序,比如孔子名孔丘字仲尼,這裡的“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此外,還有伯、叔、季,伯是兄,叔、季是弟。

“號”又稱別號,是對人的一種尊稱,起源於周朝,《周禮》道,“號,謂尊其名, 更為美稱焉。”但號多為文人居士為自己所起,起號相對起名、起字少了很多行輩、宗法、字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好的表達作者的個人思想,有著較深的寓意,有表達自己憤世嫉俗、與世無爭的高尚情操的,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周敦頤的濂川先生;有表達蔑視權貴、報效祖國的,如陸游的放翁;有表達住所的美名的,如一李白的青蓮居士、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等。

透過前面的講解,我們知道了在古代別人的姓名是不能隨便叫的,而字通常是稱呼對方的常用叫法,那麼古人又是如何稱呼自己的呢?

在私下的場合,古人會用吾、餘、予、我這些第一人稱代詞稱呼自己,但在社交場合或者是公共場合,往往不會用到這些代詞。從晉朝開始,各級官僚已經不習慣用代詞來指自己,他們用“下官”來表示自己的謙卑,到了唐代,則用“小生”來指代自己,宋朝喜歡自稱卑職,普通人自稱晚生。明朝人與人之間小生是謙稱,若是見著大官或身份高的,有撲、餘、小人、鄙人、卑職等等,越是往低了貶自己,越標識謙遜,閣下、組下作為尊稱,在言談中十分常見,尊駕、大駕則是加重了語氣,是在見到更高階的人物時才用。

介紹完了名稱的組成含義,人與人之間的稱謂和自稱,如果讓你穿越回古代,你知道怎麼叫人了嗎?

感興趣請搜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俠文史評說”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醉裡看狗2020-09-13 14:34:56

為什麼你見的是喊前二個字?我反覆回憶也只能想到一個古代人名符合你說的喊前二字的,他就是漢武帝時期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喊前二字:李廣,李廣這個人歷史上很著名。其它的古人沒見喊前二字的,比如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好像都沒有喊李世,趙匡,朱元的,到底誰喜歡喊別人名字前二字的,你舉個例子,感謝腦補。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雨浥輕塵柳色新2020-09-13 09:33:44

李世民——李世?朱重八——朱重?忽必烈——忽必?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琴842864932020-09-13 09:11:49

誰??

古人姓名三個字,為什麼有的只喊前二個字?水泊梁山109將2020-09-13 14:58:02

古人稱呼前兩個字如錢學森,可以稱呼錢學老,用這個老字代替後面的字,這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看看民國小說裡這個稱呼很多,包括五十年代的小說也是。絕不會只呼前兩個字,這個絕對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