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山中害蟲12020-02-11 14:10:21

肯定會像你說的這樣情況, 就像老球迷們看球道理都懂。帶球跑兩圈或當教練指導球隊是否可以呢,不一定吧。

沒有人可以只看鍛鍊體能書籍,就獲得強壯的體格,只能自己去運動中獲得。

其他學科應該也一樣,只看書學習一生都是一個旁觀者。

看書學習的是他人的知識,自己去做是親身體會。

有一種說法“知行合一”,做不到就等於沒有學。比如我看完一本機械故障的技術書,卻不能解決這臺機器故障, 那就是並沒學到需要的東西。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Lance課堂2019-06-02 17:00:48

我在學校只讀了16年的書,幼兒班1年,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你比我多讀10年的書,接受的教育遠遠在我之上,回答這個問題我感覺到很寒慘,不好意思,我還是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在校讀書時間越長的人,與社會脫節的可能性很大,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稍不注意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26年的學習時間,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象牙塔裡生活,看似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殘酷的,與社會脫節也是很正常的,至於讀書是否能讓人變傻?我覺得這不是人變傻了,是沒有融入到整個社會中來。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所謂讀書,是指讀積極健康向上的書籍,包括自己未來工作時的專業類書和其他的各級各類書刊。這些書中的內容涉及到現實生活中的內容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跟不上社會的快速發展,所以人與社會脫節的現象很明顯。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人只有不斷的融入到社會的發展中,才會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從學校讀書出來的人,要快速的適應社會,不然很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在別人眼裡會覺得是一個書呆子。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在下千城2019-07-26 19:23:03

我都30歲了,還在讀書上學。所以,對這個問題,很有共鳴。

01

一直讀書,老在象牙塔裡,有點“過度保護”

讀書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要“專注”。你得靜下心來讀書。包括在學校裡學習,也是一樣。

要不然,怎麼中考、高考,我們都需要準備1-3年,啥事也不幹,就讀書、學習。

所以,長期在這種狀態下,的確會和社會產生脫節。

像一句話說的,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貴,只知飯來張口和衣睡(我說的,哈哈)。

所以,長期讀書,思維雖然變得很活躍,但生活也確實有些單調。

就比如我現在這樣,每天讀書、寫文章,基本都是一個人弄,至於約妹子、泡姑娘……對不起,心有餘,而時間和餘額不足~多麼痛的領悟~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02

讀書雖然會有些脫節,但不會變傻,而是更聰明

一個男人,想要成功,不可缺少的能力,就是“慎獨”。你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那才足夠牛逼。

而讀書,就需要你能長期忍受“一個人”。用知識付費領域的話來說,你得有“空床期”。

因為,一個人,能走的很“快”。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特別是當你很難找到團隊和組織的時候,快速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是最有效的崛起之道。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所以,如果感覺知識積累不足,而又想快速提升自我,看似脫節的“讀書”,反倒是最快的進階之道。

這也是我為什麼這幾年會瘋狂讀了850本書的原因所在。希望對你有參考。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張旭語文2019-10-05 17:51:56

十個成年人中,有九個在業餘時間玩手機,剩下一個還要喝酒打麻將,似乎成了奢侈品的書,已經在現世生活中成了裝點門面的擺設了。所以,讀書人怎能與普眾融在一起呢?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教子攻略2019-12-16 23:57:43

行萬里路是實踐,是社會歷練,讀萬卷書是啃書。當然傻了。但是,但可是,萬里路的歷練經驗,書裡邊大體都有,另外,傳統文化的那些經典你能讀進去,增益無窮,傻點又何妨,何必那麼社會,那麼事故,那麼老油條。我就不愛吃油條。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被動專家2019-10-05 21:58:36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封建科舉時代的洗腦神曲,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金錢與物質雖然被過去的人看稱庸俗,但是,誰又能生活在真空中,你說自己與社會脫節,無非是缺乏社會實踐而已,活學活用,理論契合實際,這才是一切成功人士的秘訣!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天南和海北2019-09-17 00:53:04

前幾天我非常有這種想法,甚至做夢都感嘆自己都變得不認識自己了。但是又不完全像提問者說的讀書讀傻了,相反,是覺得自己書讀的遠遠不夠,經驗也非常缺乏,這個時候真正領悟到了,讀萬卷書非常重要,但是行萬里路也實在缺一不可!

事情是這樣的。我畢業兩年,和男票在一起七年,男票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十年了,當初也是看上他潛力股,有自己想法,比較強勢這一面,而他也是喜歡我真誠,單純,天真,但也有自己主見和追求。我們之間的強烈對比就是他是被現實打磨了十多年,深信陰謀論和人性黑暗,而我畢業之前這二十多年,活在學校這個象牙塔裡,讀中國古代詩詞歌賦,閱覽現當代經典文學名著,活成了一個“林黛玉”式的人物,覺得世間一切美好,邪惡永遠無法戰勝正義。

也許正是我這種近乎執著頑固的單純和古代“士”的精神讓我男票在人性翻滾的現實中感覺到難能可貴,所以相處這麼多年,他一直包容我的天真以及“愚蠢”,雖然偶爾我們爭執一些問題,他會因為我過於理想化而希望我能夠現實一點,但總體還算相處和諧。

實話說,在畢業之前,我算是被家裡呵護著長大,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受盡姐姐們的包容和父母疼愛,有危險和困難永遠是我母親擋在我身前,可以說不當家真的不知茶米油鹽貴,兩耳讀書不聞窗外事,不知世界悽風苦雨,我母親從我記事起,就教我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在這個現實的生活中保全自己,但很可惜,天天淌洋在古代仁人志士的忠孝仁義,禮義仁智信,修身齊家這些令人熱血的精神洗腦中,我完全是沒聽進我母親傳授於我的她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血與淚的教訓,“人和人之間應該儘量地保持真誠,別人虛假那是別人的事,我不能違背自己的本心”,這是我當時無知的內心寫照,認為做人做事都應該以那些熱血精神為出發點,無愧於心。高中畢業時,學校的一個阿姨評價我“做人不懂得迂迴變通,那就是迂腐,是蠢”,那時候我還是不以為然,還覺得他們這些違背自己本心,沒有“士”的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懂我的想法的。那個時候我性格憂鬱,愛看書,愛思考,各種傷春悲秋,寫憂傷的文字,和大徹大悟的感想,以為自己要得道成仙了。現在想想挺愚蠢,但是也並非完全沒有好處,至少那時候,這種性格使得我的心思變得極為敏感,思維很活躍,的確有些超脫的意思,身邊的春花秋月,鳥獸蟲魚,所有自然的一切,我都覺得非常美妙,寫出來的文字也很清麗,脫俗,文思敏捷。

分水嶺在大學之後。由於學的是設計,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內設計環境非常不好,美學教育很缺失,社會急功近利現象比較嚴重,因此設計在中國也是發展的比較坎坷,大家不注重設計,也不是很尊重設計,而且大學裡,學生思想比較膚淺,做出來的設計基本都是好看有餘,實用不足,他們完全沒有想過現實的問題,但是我是一個注重實用為先的人,如果一個設計,不能用,或者使用存在很多問題,那麼再漂亮有什麼用?因為這一理念和當下的現實格格不入,我變得壓力非常大,同時也很抗拒設計這個專業,臨近畢業時,又十分擔心就業的問題。整個大學就是在這種憂慮中度過的,再加上我不善交際,比較內斂,沉默寡言,因此我的大學生活非常不快樂。那時候開始為未來擔心,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自卑和憂慮,不再像黛玉一樣傷春悲秋,也不看書寫字,反而是覺得懷才不遇,又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毫無能力。

這種壓力在畢業後更加膨脹,由於自己性格和決策問題,導致白白浪費很多時光,在外面工作並不是很順利,壓力也很大,而我父母一直想我在本地小縣城考個編制,安穩過一生,事實上在我沒畢業之前他們就這樣建議過我,但我那時候特別嚮往大城市,特別想要有一番作為,特別厭倦一杯清茶一份報紙過一生的日子,把他們的建議拋諸腦後,自己一股腦一意孤行。

而現在,傷痕累累後,掙扎在考編制的芸芸眾生中,有些看不到未來,也不知道何去何從,看著這樣的我,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內心著急,父母頭髮花白,別人家的父母頤養天年,而他們還要起早貪黑,還要為我牽掛,我才知道,錢真的很難賺,錢也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是因為錢,父母的頭髮為什麼比別人白的快,為什麼容顏比別人老的快,他們擔憂我的未來,不也是擔憂我沒有固定的錢的來源嗎,在這漫長的備考日子裡,吃的每一粒米,喝的每一口水,不都是他們辛苦到頭髮花白容顏已老換來的血汗錢嗎。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些伴著我走過青春和憂傷的唐詩宋詞,魯迅,張愛玲,古龍,海子,所有的一切,早就消失在現實之中了,我已經多年不再翻閱“書”,也多年不再執筆,而今,變成了有嘴卻無心的啞巴,什麼也想不到,什麼也寫不出來的文字和思想上的啞巴了。

更讓我驚覺這種變化的是和我男票的對比,我發現,雖然他經過社會打磨十多年,經歷過各種勾心鬥角,招人陷害之類的手段,但是他仍然樂觀向上,對朋友仗義,對父母孝順,對愛人關心和尊重,對陌生人保持善意,而我,一個什麼也沒經歷過的人,活在象牙塔裡大半生的人,現在冷漠,自私,無情。連以前那點“士”的熱血精神和迂腐都快蕩然無存了,有時候覺得自己連個人都算不上,太過於沒心沒肺了,而且逐漸接受了人性本惡,社會現實的思想,也越發現實起來,越發知道沒有錢寸步難行的苦痛。

就像現在,我想靠頭條賺點錢,像月入幾千幾萬的大v那樣,好歹這樣能讓我父母心安一點點。可是發現自己書本知識非常缺乏,早已遺落,文章都不會寫了,這時候恨自己知識儲備不夠,寫文能力不行,所以讀書讀傻了的觀點在這個時候我極其不認同了,因為經歷過,更知道知識的可貴。但同時也知道,如果不是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和現實的打擊,我也可能一直活在象牙塔裡,讀書越讀越傻。

所以,讀萬卷書是絕對需要的,而行萬里路是絕對必要的,兩者缺一不可,如若不知行合一,跟紙上談兵一樣沒區別。有一道哲學題“同樣的一段話,出自年輕人口中和飽經風霜的老人口中,兩者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經歷很重要,在經歷過後,才更明白自己,這時候再去對應地提升自己,增強自己,是必勝之道。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汪氏九型性格大資料2020-05-04 13:03:25

如果讀書方法不對,是會讓人脫離社會,甚至變“傻”。原因有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1。讀書的目的有問題

讀萬卷書是為了增長見識,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體驗,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為知天命而探索。如果單純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就是讀死書,就容易脫離社會。比如有些大學生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考研,碩士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又去讀博士,讀完博士有可能還是找不到工作,這就是讀書目的不良。讀書可以增長見識,但不一定增長技能或生存能力,因此以為學歷高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想法很危險。任何時候都要兼顧生存能力,這個能力誰也幫不了,只能自己親自體驗。要不然就容易“懷才不遇”,變成憤青!

2。選擇的書有問題

要選正能量的書,開智慧的書。正能量的書一般是積極的,利他的,比如幫助解決人類各類問題的書籍。開智慧的書一般是國學經典,比如《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莊子》、《金剛經》等。正能量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完成探索、體驗,獲得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開智慧的書讓我們不會走偏,可以給我的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動力。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3。讀書的方法有問題

一邊讀書要一邊實踐。由於社會在不斷變化,每個人性格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任何知識的應用都要因人而異,所以知識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才能成為自己成長的助推器。因此讀書要用中醫的思維——因人而異,切不可生搬硬套,不然就容易變成書呆子。

4。知行合一才是正道

王陽明提倡的知行合一,就是邊學習邊踐行,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這也是生命覺醒的有效途徑。

因此,讀書是為了明理,明理是為了體驗,體驗是為了覺醒,那就是佛說的明心見性!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鬱香墨2020-02-07 13:33:21

這位朋友,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的目的是受教育,懂知識。以往近二十年的小學,初高中教材,涉及到的知識不是很全面和完美。有的與生活相關聯,有的與生活沒有關聯,還有的多半是抽象而荒涎的教學內容。你讀了二十六年書與當今社會脫節,證明你知道了自己的痛處,也知道了繼續努力的方向。

要記得有一句話:讀書十年,不如自身奮鬥十天。讀書一百年,不如現炒現賣人半身。

送這位朋友兩句實話:實踐才是真理,空想遐想難於走上企圖。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原創自媒體2020-03-14 16:03:45

讀成書呆不是好事,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對。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奔跑在沒有終點的路上2019-12-27 19:20:34

當代文藝新青年。

與時俱進不等閒。

莫要只顧書中事,

也常看看外面天。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95後的打工人2019-07-29 20:43:36

讀書不能讀死書!

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讀書,基本上都是隻要能上我就繼續上,學知識總不會讓自己吃虧,可是讀書不是讀死書,要學會活學活用。

記得之前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學習很好,在縣裡都是前幾名,但是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冬天的電褥子自己插上竟然不知道拔下來,燒個熱水都能燙傷自己。結果就被家裡老人說成了“書呆子”。但是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也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現在有些學生就是隻顧著圖書,生活中的瑣事就是得過且過,沒有太多的心思就放在上面,大學有個同學就是,一個女生比男生還爺們,自己的形象更是不修邊幅,並不是看不起她,她身上學習的那份衝勁使我們學習不來的。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會利用寒暑假去實習,去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去學習,一來是學習新的東西,二來是讓自己在學校學習的東西活學活用,三來更是沒有荒廢了暑假,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報酬。

學習我更建議的是與實踐相結合,也多去了解社會上的新動向,學習新的技能,這樣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專業去回報社會,回報自己的父母。

學習是一件好事,但不希望你只會學習,而放棄了其他的一些東西。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A光明使者A2020-01-19 04:09:59

讀書可使我們大家增長知識,但是你確實是變傻了。一個簡單的提問,讓你弄的“缺胳膊少腿”的。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鄒宇1892019-07-27 21:09:55

與社會脫節的情況很少遇到,但是因看書太多出現問題的人,我身邊有一些。

針對這事,我專門請教了我的老師們,有幾點感悟分享一下。希望有幫助。

1、看書的目的不清晰,境界還沒到。

由於目的不清,導致為了看書而看書。

今天為了知道管理,看管理書。

明天發現歷史很有趣,轉看歷史書。

後天又迷上了古典文學。

始終原地打轉,看似知識面很廣,全都浮於表面。

這種情況很危險。

如果真的沒目的,就是單純喜歡看書,把看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真要到了這種狀態,境界反而很高。

2、目的不對,看書反而有害。

最可怕的不是目的不清,而是目的不對。

為了炫耀自己啥都懂,為了獲得他人的誇獎,而去看書。

任何一位專家都不是看書看出來的,而是在某個領悟深入專研,幹出來的。

目的不對的人,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說出來的都是通用知識,或者說是正確的廢話!

這種情況書看的越多,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越遠,不看更好!

3、知識輸出不夠,會導致思維混亂。

看書是知識的輸入,運用知識是知識的輸出。

有個統計資料,知識輸入和知識輸出有效時間達到3:7的關係是最高效狀態。

這個比例可以簡單理解成消耗時間比例,看3個小時某一知識領悟的知識,花7個小時去運用該知識。看3天,花7天去認真運用。

如果輸出不夠,就會導致知識堵塞,產生思維混亂。

舉例:我有位員工,非常喜歡看書,還每週參加讀書會。但我發現一個現象,他說話時總是會開頭說出一個詞,然後停頓一下,重換一個詞,再停頓,再組織另一種說法,反覆三四次才能正式開始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問他,為什麼要多次推翻自己的觀點?他說,剛開口時,組織了一套說辭,剛說一個詞,發現不對,還有另外一個知識點沒考慮到,再換說辭,剛說一個詞,又發現不對,還有另一本書說到的觀點沒概括進入,再組織。

這就是典型的輸出不夠,知識堵塞,思維混亂!

前幾天,正好我的老師來我公司做指導,我問老師如何處理?答:停止看書,聚焦具體業務,拼命幹,邊幹邊梳理相關知識結構體系。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森林裡的百合2019-09-17 19:08:36

讀書讀了26年,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讀書讀了26年,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在我認為讀書並不能讓人變傻,只不過是沒掌握讀書方法而已,為什麼呢?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是人生當中最基礎的,也是最應該做的,因為讀書增長智慧。雖然說讀書不會變傻,但是為什麼會和社會脫節了呢?其實這就是沒掌握讀書方法,要不就是他專注於學習成為的書呆子,除了思考還是思考,讀書死,死讀書,活人把書讀死了。在社會上交不了朋友,沒有社交能力就影響了對社會不熟悉,太專注于思考。讀書要和實踐聯絡起來,帶著問題去讀書,勞逸結合,這才是讀書的好技巧,這才是讀書的好方法。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要怎樣才能做到不和社會脫節呢?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老師佈置的作業,每天只要抽出時間來複習就可以了,再用其餘的時間去在社會上多逛一逛,多認識一些人,多交一些朋友,這樣在社會上就很多人會幫助你,一定要敢於大方,敢於自信,不要性格內向,多參加社會活動,多體驗生活。這樣就不會導致和社會脫節的。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是不可能變傻的,只有可能變成書呆子和社會脫節。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以上純屬我個人意見,網友們的意見又會是怎樣的呢?可以在評論區發言討論。

我是六年級學生,請網友點評加關注,謝謝!

圖片來自網路搜尋。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2020-05-10 15:42:19

這個問題問出了很多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心聲!

關於書,也就是傳播的知識,有人說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的人說可以明智……

但是,題主說讀了二十六年書,覺得自己跟社會脫節了,也就產生了讀書是不是讓人變傻了的疑慮!

其實,不是讀書讓人變傻了,而且你自已讀死書!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1

書,不論是讀再多,適合自己的,對於自己有幫助的書,才是好書,才多讀,才多用,多發揮!

可以說是,現在的書多如牛毛!

那麼,自己的讀書是不是有一個選擇性的目標?還是像無頭的蒼蠅,沒有方向感,也沒有目標性?

如果,真的是這樣,確實書越讀越多,越讀越傻了!

為什麼呢?

因為困惑了,分不清好書壞書,不知道有用沒用了……

如果,把書讀到這個地步,不傻才奇怪了!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2

有選擇性的讀書,有針對性的讀書,才能把讀書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出來!

如果一個人,讀書沒有選擇性,也沒有針對性,那麼,就是讀一輩子的書,也是徒勞無益!

也就跟現實生活格格不入!

因為把自己變成一個讀死書的人了!

而且,這個世界上的書太多了,多得你一輩子都讀不完!

l所以,有選擇性的讀書就非常的重要了!

這個選擇性,就是對自己有沒有幫助?無論是知識上?還是生活上?

還有適不適合自己去談?

這些都很重要!因為,一味地讀死書,不但給自已帶不來幫助,甚至會質疑人生!!!

那真是改變了讀書的初衷!南轅北轍了!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總結: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關鍵是你有選擇好你要讀好的書!這個選擇也很重要!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偉心透明2019-12-16 03:39:42

我來說一句,對於那些純粹愛讀書的人,應該減免一點興趣,多去社會中,工作實踐中,專研一下實際工作。給同事們多打打交道,多多交流。書呆子,不改變人生方法,就純粹成書呆子了,你的書再讀得多,有啥用,毫無意義。第二個見議:對於那些,常在實踐中做事的人,本來就碰到許多疑難問題,這些疑難問題,除了潛身於多多實際專研外,靠讀書積累經驗,摸索出答案外,其它再無出路。所以,見議常在實際工作中的人,多讀書,讀活書。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宣宏宇2019-06-01 02:42:46

那是你沒讀好。有些人讀不讀都是廢的,這類人有個共同的特徵——喜歡給自己的各種失敗找外部的理由,比如把自己的懶惰與愚蠢歸咎於讀書。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山今悅讀2020-01-17 11:21:57

您好,我是山今書院,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有感觸。我可以感受到您的迷茫,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的迷茫。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想法。

我今年31歲,從一所民辦高校辭職一年,半工半讀。做這個決定,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但我覺得能夠讀書,符合我的人生追求,不管任何時候,我都會做這樣的選擇。我現在能夠賺取足夠自己的生活費用,還能夠供養家中父母,我讀了二十多年的書,從本科到研究生,到現在,書讓我走出了鄉村,雖然現在沒有大富大貴,也不是時代弄潮兒,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認為這很愜意和舒適。

之前有一位老師曾說過:

讀書是成本最低的高貴。

我深以為然,我並不看輕物質追求,但是始終認為人要活得有意義,就要有精神境界,要活得有趣味。而這些是需要靠讀書來獲得的,當然也可以是受身邊的人影響,但是有誰能夠從我們出生完全陪我們到老死呢?恐怕沒有吧?但是書可以。書是我最重要的人生導師。

讀書無用論,在八九十年代是一個很流行的思想,這樣的思想在現在依然有很多相信。我感覺到很可悲。無論古今中外,精英分子其實都是有知識的,他們一定都是讀書人。窮的人要讀書,因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古代的科舉,很多寒門士子靠讀書跳入上層;現在很多的鄉村孩子透過讀書、高考、讀大學,擺脫貧困,獲得更好的生活。普通人雖然不能和富人相比,沒法擁有一樣的起點,但是讀書獲取知識至少可以讓人不斷提升,擁有更好的生活。

至於說因為讀書與這個社會脫節,感覺變傻,這不是讀書這個行為的鍋,往往是

因為沒有都對書,不明白怎麼讀書,也不清楚讀書為了什麼

讀書要讀好書,好的書才能成為我們的精神養分,讓我們擁有更多知識和智慧。

怎麼讀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死讀書肯定不行,沉浸在書中走不出來肯定也不行。書可以說是一面很好的鏡子,裡面演繹著各種各樣故事,活動著各種各樣的人,讓我們看清人性和這個世界,但這畢竟不是現實世界,我們還是要把書中所收穫的知識放置在現實中,去對照,去觀察,去思考,去調整。我們讀書,需要進入書中,還要學會走出書中。

至於讀書為了什麼,也是見仁見智。完善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多智慧,這是我的人生追求,除了現實中的導師,書是我另一個導師。

讀書讓我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

“書到用時方恨少。”“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話都是經常聽說的,也是古人的切身體驗。現在也是一樣,很多學生畢業之後找我聊天,經常會提及“書到用時方恨少”,後悔讀書時代沒有多讀點書。

讀書非常有用,這是我的自身體驗。希望大家都能

讀好書,會讀書,好讀書,能夠收穫讀書的好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

推薦幾本關於如何讀書的書:

1。 毛姆《閱讀時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2。 培根《談讀書》

3。 胡適等《怎樣讀書好》

4。 胡適《胡適談讀書》《胡適談讀書與做人》

5。 季羨林《讀書·治學·寫作》

6。 威爾·施瓦爾貝《生命最後的讀書會》

7。 樊登《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田錦寧2019-12-15 18:10:51

如果讀書會讓人變傻,那麼,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聰明人,更不會有發明家、科學家,也就不會有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黃乾隆Roger2019-09-13 20:40:44

讀書26年,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會讓人變傻嗎?

我在幾個月之前,還在擔心這個問題,有時跟朋友聊天,他們說著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明星八卦、遊戲、電影、電視劇、流行詞。。。一聊到這些,我根本插不上話,因為社會上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好像什麼都不知道。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於是我很焦慮,打算惡補一下,只要我一碰到別人嘴裡說出來的,我卻不知道,就會立即查資料,或者問當事人。

我害怕自己與社會脫節,趕不上時代,成為另類,變得老土,覺得讀那麼多的書,都是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幾千年前的舊知識,放在現在能用嗎?如今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使腦子裡裝了很多知識,那也是舊知識,沒有新知,我如何與當代磨合?

但是後來,我問了一些前輩,獲得一些經驗以後,才不再擔心,讀書會使人變的越來越不合時宜。

因為我們已經沉澱了幾千年的知識,雖然隨著時代變遷,知識會不斷增加,但是重合的部分也足夠多,當

我們能夠把舊知識都學好、學通,將來跨過讀書階段,進入社會學習新知時,也會很容易把這些新知,跟以前的舊知識關聯起來,這就是所謂的融會貫通。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如果沒有長期的知識積累,融會貫通便不復存在。你學習的效率,也比不上那些積累的比你多的人。

我們透過學習舊知識,來為將來的知識關聯打基礎,同時也磨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論。我們也許在未來,需要學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但是學習的底層思維,是很少變動的。

比如說經過了十幾年的學習,你知道應該如何背誦知識,才會效率更高,將來你在學習其他東西時,運用這種方法,依然可以使得知識更快的被你掌握。

相較於那些沒上過學的人,他們就沒有這把利劍,不能幫助他們很快的掌握知識。

結語:

我們讀過的書很多都是舊知識,但是它們能夠讓你養成一個學習的習慣,以及打磨出各種各樣學習的方法論,知識的沉澱能夠幫助你更快地理解新知識。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你可以無條件地相信,自己在未來學習新東西的速度,會比那些學的不如你的人更快。你只不過是現在比不上別人,但是以後你的成長,是指數型增長,可以瞬間甩掉周圍的人。

因此,沒必要擔心讀書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傻,反而應該以知識積累足夠多為傲。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塞北豪客2020-05-27 15:38:43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會不會使人變傻,相信不止一個人在尋找這個答案。但你在質疑讀書的時候,有沒有質疑你讀書的方法?

因為我們今天很多人是“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考試書”。但讀書的方法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孔子靠讀書變成了大聖人,愛因斯坦靠讀書發明了“相對論”,同樣是讀書,你的方法可曾正確?

1)讀書是人蛻變的唯一途徑!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哪怕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莊,也會有和我一樣的忠厚善良的人,我有今天的成就只不過是好學而已。

從孔子時代到今天,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任何沒有過時。不讀書的人,一定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即使買彩票中了獎,仍然有無數電信詐騙讓你敗盡家財!

我們看孔子是怎麼改變命運的。孔子三歲時,他的父親叔梁紇病逝。叔梁紇死後,孔子的生母顏徵,就被叔梁紇的大老婆趕出了家門。於是顏徵就帶著孔子庶兄孟皮,和三歲的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作為一個破落的貴族,孔子就是靠讀書變成了一個大聖人,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讀書是非常有用的!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2)子路讀書的方法: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孔子的學生中,子路是個武將,所以領悟能力很差。孔子教人的方法是“有教無類”,因此這裡特別介紹了子路的學習方法。

子路每次聽到新的東西,還沒有用於實踐之前,生怕又聽到新東西。

這一句非常重要,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習之後要在實踐中把自己學的東西完全弄明白,把知識變成自己本領。然後才能再學新東西。

但這種學習方式,現在究竟還有誰能做到?幾乎很少,都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大多是不求甚解。根本不知道講什麼,更別談實踐了。

就這樣學的東西越多,不會的東西越多,而人也變的越來越沒底,越來越恐慌。最後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會。

讀到最後,發現自己就拿了一個學位,其餘什麼都不懂,變成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無用文人。滿口大道理,不會換燈泡。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3)朱熹的辦法:格物致知!

由於宋代的文人變得越來越會講空話。說白了就是隻會扯淡,別的啥也不會。指責別人起來一個比一個厲害,滿口理論全是沒有經過實踐檢驗過的東西。文人不但對治國毫無用處,反而變成了一群只會說大話,啥事做不了的無用書生。

而孔子對讀書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什麼意思呢?孔子很煩誇誇其談的人,就告訴他們,古代的賢人都不多說話,而是去認認真真做事。以不做事在那裡吹牛為恥。

看看宋代的讀書人,指責別人一個比一個厲害,對自己的要求一個比一個低。滿口的理論道理沒有一個是經過求證實踐過的。一開口就是聽說,我的一個朋友說。或者是美國誰誰誰說,實在不行就是馬雲說。

聽到沒有,全是不靠譜的,沒有一句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東西。沒有經過檢驗的話基本全是廢話。

所以朱熹才苦口婆心的提出“格物致知”,不要光看書本,要從實踐中得到知識。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3)實踐出真知!

這才是讀書人最應該牢記在心的東西,哪怕你只學一句話,也要像子路一樣,馬上去驗證和實踐這句話。看它到底有沒有用。

書本上再多的知識是人家的總結,要想把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不實踐永遠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而什麼時候適合自己。

這點很有點像家長管教孩子讀書,講了一大堆大道理,結果孩子一句話懟回來了:“你做一下我看看,自己都不會,還讓我做!”

是啊既然你知道那麼多大道理,你怎麼不學習呢?這可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敗下陣來!

所以還是實踐出真知,這樣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實驗過的東西,非常有底氣。而自己不懂得東西也不要裝懂,不懂不丟人,不學才都人。

有人說我找不到實踐的辦法。那就沒辦法了,如果不實踐,永遠解不了惑,永遠是別人在告訴你大道理,而自己卻沒法驗證。慢慢自己越來越迷糊,還是覺得啥也不會,跟時代越來越脫節。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綜上所述:書本上的知識都是別人經過實踐後得出的結論,是別人智慧的結晶。這些知識總結完了會省略了很多中間過程。直接告訴結論。至於這個結論是否正確,還要靠自己努力去驗證。

如果光學習不驗證,根本就不知道這些知識是否正確。還在瞎引用,只會讓人家看著笑話,而自己感覺好像腹中空空,啥也沒有。只會貽笑大方!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小農民在鄭州2020-01-06 12:28:00

大家都知道讀書好,但是有幾人去讀書呢?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一目瞭然。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半拙先生2020-05-12 23:50:45

讀書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變傻。而如果你把讀書這件事情當做你逃避現實的藉口,最後與社會脫節了,覺得自己變傻了,那都只能怪你自己,與讀書無關。

就像一把鋒利的菜刀,有了它你可以更好地做出美食,而如果你不小心剁了自己的手,你能怪菜刀麼?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如果你保持現有的心態,即便你原來沒有繼續讀書,而是出來工作,那你也會在某個工作崗位上固步自封,若干年後,你又會問

“工作了XX年,感覺沒有什麼進步,是不是不應該太早出來工作?較低的學歷限制了我的發展?”

正常情況下,幼兒園3年,學前班1年,小學6年,初高中6年,大學4年,研究生3年,博士4年,

一共27年

。你說你讀書讀了二十六年,大膽猜測你是博士在讀或者博士剛畢業階段,此時面臨著找工作的巨大壓力。而由於長期處於象牙塔中,對社會上的事情還不是很適應,因此產生了一些自我懷疑。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我認為這種自我否定是人之常情。因為你確實在碩博階段沒有做好。其實,

在讀研讀博階段,是你接觸社會的最好階段,此時如果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完全可以和高層次社會保持緊密聯絡。

只不過你讀研或者讀博的時候還是把自己看成一個學生,用這個藉口迴避社會,才造成現在的後果。

雖然你做的不夠好,

但是你讀這麼多書沒有白讀。

首先你鍛鍊了學習的能力,積累了很多知識,建立了很多同學關係,形成了科學的思維方式。都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你現在有了文化,就差變成流氓了。為什麼流氓多而文化流氓少,就是因為學習文化比成為流氓更難。現在,更難的那一步你已經走完了,簡單的一步相信你能更快走完。

一個普通人,不會像你一樣做出這種反思。這就是讀書帶給你的昇華。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最後給你一個建議:

現在你能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藉著現有的壓力,改變自身的一些性格和觀念,主動去迎接社會的毒打和洗禮,成為一個渾身散發著“社會”氣息的人。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綠蔭幽草勝花時2020-02-12 07:55:26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相信我說的話吧,嗷,對了,這是古人的話,不是我的話,相信古人的話吧,不會錯的,。,。[呲牙]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啃書少年2020-07-12 00:51:01

我第一句想分享的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你閱讀了,不思考,便不會起到真正的作用。

你思考了,不去閱讀,再實踐的話,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以下我的讀書感悟,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讀書有目的嗎?

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就已經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在讀書了,又或者說怎麼樣才算真正的讀書。有人說,讀書是有意義的,把一件事做到有意義,並不是很容易,就像讀書這件事,你本不喜歡,後面因某些原因喜歡上了,喜歡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喜歡有目標嗎?有目標,喜歡就是目標,喜歡讀書就是目標。至於目的,提升視野,拓展思維算不算,再說白一點,提高個人素養,雖不能學富五車,至少可以瞭解一車,必要時也可以開著。

二、

讀書需要和自己較勁。

讀書就是較勁的過程,你使得勁越大,越可以堅持下去。但使勁也要講究方向,這個方向須是自己喜歡的,自己可以掌握的,自己能夠掌握的,盲目使勁可會適得其反。

三、

讀書是長途旅行。

讀書是長時間的旅行,不是短時間的看看風景,拿出手機拍拍就可以留念的。現在很多人讀書就是拍拍,拍完髮圈,感覺類似打卡,讓人知道你讀書,且不讓人知道你理解了沒,下次打卡之前可以寫點自己的想法,不是純粹的摘抄。最終長時間的旅行會證明短期是一種消遣的行為。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四、

讀書不可盲目。

盲目求書單便是一種盲目,搞不清楚自己需求閱讀也是一種盲目,這種盲目之下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以時間為代價,盲目尋找書單,不僅不能讓你停下來閱讀,更會讓你摸不著東南西北。

五、

讀書是沉浸式的閱讀。

讀書要沉浸於其中,讀書的過程就是享受的過程,享受就是一種快樂的源泉,這個源頭就是讀書,讀書能夠讓人充實,能夠保持理性與感性,保持理性就是沉浸式閱讀,保持感性則是情感共鳴。

六、

讀書不要隨意停下來。

停下來就如同喝奶的孩子突然斷了奶,他們會哭泣,會喊叫。讀書停下來雖不會哭泣,但大於哭泣。

七、

讀書是一種世界。

很多人說讀書人的心中有另一個世界,其實也沒有另一個世界,讀書的人只是在一個美好的世界裡遇到了那些有趣的靈魂,便有了他們的豐富世界,讀書就是在瞭解世界,瞭解一個人所處的世界。

八、

讀書需要自我反省。

讀書時,自我反省很重要,今天讀書了嗎?今天讀了什麼,讀了這些有思考收穫嗎?這些收穫將會用於生活那些場景,假如沒有這些思考,就好像飯沒有被我們吸收營養一樣。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九、

讀書是遇見。

讀書是遇見的過程,讀一本書,遇見一個人,讀很多書,遇見更多人,遇見更多人,做著同樣的事,說著不一樣的話,共同走進作者的世界。

十、

讀書是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讀書其實對生活的感悟,看書看生活,看生活反過來又看書,看生活的時候覺得生活像書,看書的時候覺得書像生活。這或許才是真正讀書的意義,多讀書,從此刻開始。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子芫伴你成長2019-09-14 09:00:49

讀書讀了26年,問:讀書真的會傻嗎?

讀書不會讓人變傻,但對光讀書不思考有可能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書呆子。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說:“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我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食物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們的骨頭和血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讀一本書,就是在與一位智者溝通,讀一本好書更是如此。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在《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就是喜歡讀書的人,哪怕身處環境惡劣的煤窯,依然沒有放棄讀書,讀書讓他擴充套件了眼界,思維變得與眾不同,也敢於打破傳統,追求自己的幸福。

讀書如何避免成為書呆子?

真正讓讀書有成效,就需要經歷以下的過程——輸入—儲存—加工—輸出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1、輸入階段:

在讀書時,遇到精彩片段,停下來,劃記號。

在讀一本書之前,先瀏覽目錄,找到書的架構,可以在某些重點內容上做精讀,在一般內容上泛讀。

2、儲存階段

知識不僅要看,還需要整理。

透過畫結構圖來整理閱讀體會,從視覺上提升想象力,知識不再是負擔,而是令人愉快的玩具。只要是影象都可以利用,畫思維導圖,整理方格筆記,畫視覺引導圖,畫插畫等等,重要的是用精簡而條理,生動而高效的方式講述自己的心靈之旅。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3、學以致用

結合自身或者生活感受,得到啟發並能運用自如。如果一個人能長期做到利用閱讀刷認知,並且持續的行動起來,行動後還有持續的反饋,那他一定會成為工作和學習中的高手。

檢驗一本書你是否讀懂,讀完之後你必須自我提問幾個問題:

這本書在談什麼?

作者的主旨是什麼?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還是部分?

相信,當我們在讀書有自己的思路和觀點,就會找到讀書的樂趣,讓書的內容提高我們思維的能力,就可以讓讀書變成一輩子的事。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大悔憶智冰2020-01-17 14:08:40

讀書就是教人服從規則,而壞人往往不擇手段。

讀書就是教人改惡從善,而壞人生怕不壞。

好人總是吃虧,但讀書讓人心明眼亮,會知道壞人很壞,壞在哪裡,為什麼壞。

不讀書更慘,總是受害還以為理所當然。

讀書也可能讓人變得比壞人更壞,因為懂得好人吃虧,因為懂得比壞人更多的壞,還懂得怎樣幹壞事還讓大家說好。

不過呢,善惡有報,真實不虛。

讀書不是讓人變傻,而是讓人習慣於書面理論從而失去動手能力,當代教育正在克服這個弊端。不過,很多人類最傑出的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

讀書利國利民,平均閱讀量高的國家都很先進。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巍巍南武當客家圍屋情2020-03-13 16:59:11

多與社會接軌。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七月流火1404006432019-08-04 15:19:45

讀了二十六年書,人變傻了是很正常的。不傻就不正常了。這二十六年,應該是指在校讀書吧?一般的本科畢業,十六年就差不多了。多出來的十年,是讀研的時間。讀研十年,大約可以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了。

讀書讀傻了,是現代讀書人題中應有之意。也是現代讀書與傳統讀書的不同。王陽明十幾歲時因為研究儒家的“格物”“致知”之學,坐在窗前“格竹子”,差點把自己格出病來。這個行為,和讀書有直接關係,也是讀書讀傻了表現。到三十五歲左右龍場悟道的時候,王陽明大約不會再幹傻事,已經洞悉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了。

王陽明一生的課題,就是儒家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由於這些課題與人生直接相關,對這些問題思考的越多,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就越深刻。所以,儒家大師都是世事洞明,人情通達之士。這樣與社會人生直接聯絡的讀書,是不會讀傻的。

現在是科技爆炸的資訊時代,人們研究學問的物件,已經由傳統的社會人文科學一家獨大,發展到社會和自然科學的齊頭並進。現代讀書人研究的課題成千上萬,歷史上有許多天才人物成為各方面的通才。比如中國的徐光啟,西方的達芬奇等等。進入現代社會之後,一個人已經很難成為通才,只能成為專家,在某一個領域裡研究拓展。因此,當你成為某一領域專家的時候,對其它領域的瞭解可能就會不足,從而產生與社會脫節的感覺。

如果真正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你就成了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社會也必然給你應有的回報。這時,你與社會脫不脫節都沒有關係。你依然會過的很充實。

看過徐遲《歌德巴赫猜想》的人,都會對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有這樣的印象:他就是一個與社會脫節的人。除了他喜歡的數學,他對社會人情世故的瞭解是很浮淺的,可以這樣說,他對現實的一切都毫不關心。假如在職場中混的話,陳景潤一定是個失敗者。他既不懂競爭,也不懂人情。可算是脫離社會的典範,可是,正因此,他才在專業領域裡做出了常人無法做出的貢獻。也正因此,他的人生是充盈的。

從陳景潤的例子似乎可以看出,專心致志的讀書,沉浸在自己專業和學術的領域中,確實可以讓人變傻,但是,這種傻可以換來一種生命充盈狀態。能專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專業,是一種幸福的事。

這裡的問題是,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專業。人首先要立足於社會,保證生活。脫離社會的空虛和恐懼肯定來自於生存的壓力。所以,讀書,特別是花費巨大的讀書,一定是有功利目的的。如果讀更多的書不能就業,不能立足於社會,產生內心的焦慮也就很平常了。

一般的職場上,拋開專業的角度不說,大多數的公共課目上,一個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水平未必一定勝過中學生。但對於大多數高學歷的人來說,他們的智商和毅力都是高於普通人的。只要能放平心態,迅速融入社會應該是不難的。在你學著融入社會的過程中,你的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當你瞭解了社會執行的大體規則之後。你的專業知識就可能在你的工作中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來。當然了,如果你能在職場中直接運用到你的專業知識。那你完全可以像陳景潤一樣,埋頭於自己的專業中,不必專注於人情練達,以及世事洞明的學問。不過,有這樣幸運的人,只能是少數。大多數人不論讀了多久的書,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的平淡中去。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教育思享2019-07-30 10:43:58

題主讀了二十六年書,可以稱作飽學之士了,卻感覺和這個社會脫節,併產生

讀書是否讓人變傻

的憂慮,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

的確,讀書讀多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確實會

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但是我覺得讀書就好像是一把菜刀,你是用它來切菜還是砍人,

完全是因人而異

讀書讀多了,

接人待物都會有自己的一個標準

。具體在生活中,有些人能理論聯絡實際,有些人卻只能教條主義;有些人能夠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在職場生活中八面玲瓏、見風使舵,而有些人一輩子就只會用一種口氣和人說話,

完全不懂得變通

因此,就算是每個人都讀很多書,甚至每個人都像題主一樣讀二十六年書,可是

接人待物、知識運用和思維習慣

都會顯得千差萬別、各不相同。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讀書無用呢?

王陽明說過:“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也就是說不能光讀書,學會的知識還要懂得運用。

這就好比,爸媽教你到菜市場怎麼買菜砍價,這些小技巧你每天走到菜市場就能用到,但是書上不會教你這些,所以你站到菜市場裡,自然覺得“讀書無用”;其實你換個角度去想,

你在菜市場買菜需要說英語、背古詩和高等數學嗎?

肯定不會,因為

知識的運用不是說你從腦子裡提出來就能用,還要搞清楚、看清楚這個知識點運用和適用的環境情景,知道哪本書裡的東西要用在什麼時候

。如果明知道不適合,還非要生搬硬套地運用知識,那就成了“書呆子”,會在生活中處處碰壁,從而覺得“讀書無用”。

讀書真的無用嗎?

對於

搞不清楚什麼時候該用什麼經驗和知識

的“書呆子”來說,

這個問題真的不賴讀書

,讀書也不應該替某些

“死讀書,不會用”的“書呆子”

的鍋。

叔本華

有句話說得很好:

“付諸紙上的思想總的來說不外乎就是在沙灘上走路的人所留下的足跡。不錯,我們是看到他所走過的路,但要知道這個人沿途所見之物,那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才行。”

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不是的,

不要死讀書、關注身邊事,能夠學以致用

,讀書就會讓我們越來越聰明!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昴日星官2020-04-07 11:18:20

不請自來,請多多包容!

我是新人昴日星官,我來答!

脫節不等於變傻。

社會社會,離不開社交和學會。

就這方面來說,題主,你的圈子小,並不代表人會變傻,只是沒有融入社會圈子。

過去,我們限制於低於交通不便利,所以,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任何人都是在磨合爭執當中學會社交。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自身調整的問題。

讀書多,不會讀傻。

自古以來,越是聰明人,越是苦惱多。

這裡面的讀書是有講究的。讀死書是最忌諱的,何為讀死書?說白了就是鑽牛角尖,一根筋。

書到用處方恨少,只能說,題主的知識沒有得到用武之地。你的圈子決定了圈子知識的包容度,你不能指望一個瓶子裝一個池塘的水。

所以,你只能用講知識容量縮小才能適應你目前的圈子,這樣是不是委屈了自己?這樣自己顯得好無奈,無力感叢生,覺得自己傻?

不,你

欠缺的是一個大於你知識容量的圈子,欠缺的是一個施展你知識的平臺

為什麼感到傻

社會很現實很殘酷,講究快錢講究利益。知識不能及時變現,相當於投資失敗。這是普通人的共識。然而這不代表你脫節,不代表你傻。只是他人覺得你不會利用自身優越的條件而已,就是這種異樣的目光讓你感覺到不舒服。

二十六年書,那麼你積累了二十六年的人脈了沒有?與人脫節、與社會脫節的讀書也是很忌諱的事情。古代有這麼一句話,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社會畢竟是由人構成的不是知識構成了社會,所有的知識都是靈活御用的,都是對人不對事情的。解決問題的時候,知識是對事不對人的。沒有找到途徑突出人生重圍,所以有的人成為了閏土,有的人成為了少爺。

這樣的問題嚴重不?倘若你50了,那麼很嚴重,沒有多少歲月了。倘若你不到40,那麼時間雖然很緊迫,但是隻要你即使調整自己人生的航向,總會抓住最後的機遇,一躍而上的。

最後,祝題主早日脫圍解困成為人生贏家!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笑看人生1695737362020-01-19 14:24:44

不是讀書人變傻,是你還在理想中,現實與理想是有天壤之別的,醒醒就好!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閒雲野鶴段克4682020-05-10 13:07:46

這有可能是真的,脫節了還不算最糟糕的事,最糟糕的是那些國家花了巨資出國的尖端學子,一部分居然最後賣國了,竟然學成後不願迴歸報效祖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願我國的教育行業,要從幼兒園起至整個學子階段,都應以各種形式加強愛國主義的教育,真正使學子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我很慶幸我讀了20年(不包括幼兒園),其中4年是上山下鄉修地球表面,這4年在我一生中受益匪淺,我至今還感恩那些山裡樸實的農民。

打住,言止於比。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快樂庭院2019-06-03 10:24:06

題主這個疑問,經常會有聽到。我想說的是讓人變傻的不是書讀多了。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說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個友。“萬”在這裡當然是指多多益善。

很多大學教授是從學校到學校,輾轉一生沒有出學校,從讀書到教書,教書也需自己先讀過,我們能說他們傻嗎?

其實題主有這種疑問,反應了兩個問題:

1,自己在社會中的為人處世不同於一般人,為一般人所不認可。

找一普通人眼中的讀書讀傻的評語:呆板、拘謹、死板、書呆子、學究氣、個性等,基本上都不算是褒揚的詞彙。但是普通人畢竟是普通人,我們能否得到他人的認可,是不以普通幾個人這樣的評論斷論的,而是以我們所做的事情能否為他人、為社會、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意義來恆定的。

讀書人常說: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我認可這句話,就如作人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樣的

。當然,一輩子的讀書絕對不是說一輩子要呆在學校裡,不和更大社會相接觸。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有網友說:地鐵裡大家都在看手機,唯獨我,如果讀一本紙質書,是不是會被認為是異類,讓別人笑話?我想說的是地鐵裡有很多人看手機,同樣看紙質書的也絕對不是你一個。看紙質書的人和看手機的人都同樣是人,看進去了他們並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2,自己感覺到了自己的問題,這是一種反思,也是改變的開始。

同時這也說明自己還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還沒有堅定自己的 自信。如果你讀了26年書,還一直困惑於這個問題,那麼我想說的是你這26年的書讀的真的還不夠,或者說以前的書沒有讀出來足夠的價值,你的讀書太侷限或者是你在某個方面可能很有天份。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圖片來自網路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的盧飛雪2019-06-01 22:54:48

是什麼樣的經歷,給了你這樣的論斷?實在忍不住了,必須回答一下。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從幼兒園開始,到九年義務教育,高中、大學再到碩、博連讀直到畢業,大約需要24年,再加上初出校門兩年的工作,差不多26年,倘若你管這個叫讀書,並將自己與社會的脫節歸咎於這段“讀書”的生涯,那還真是冤枉了書。

嚴格意義上,上學不叫讀書,上學所用的課本只能算是工具書,數學、物理、化學、哲學科目只是磨礪思考力的砥石,幾乎與社會無關。歷史、語文、政治儘管粗略地概括了社會,卻只是精選的描繪歌舞昇平的斷章殘片,幾乎只是論為了考驗學生記憶力的手段。

所以,上學就是與社會無關的過程,學得越好,越努力用功,則距離社會越遠(當然並不排除極少數具有社會性與學霸型相結合的奇人)。

社會這本大“書”,需要到社會上去“讀”,才能與之結成親密關係。

在社會上讀一段時間,結合自己深刻的感受和各種問題,再回到圖書館的書架上(而不是再拿起學過的語文或歷史課本),找那些系統論述歷史的經典,找那些經典的哲學著作,找那些經典的小說著作,多讀幾本,很多人都能從小說裡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並結合主人公的經歷從書中找到解決的答案,即使不能解決,也能感到共鳴,從而促進對社會複雜性的再思考。

讀完之後再到社會歷練,結交不同的人,反覆如此,無須26年,用心的話,只需5年就能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了。

當然,倘若經過24年的校內努力之後,到社會上在工作和生活期間又讀了26年書,50歲了還感到與這個社會脫節,那隻能表明,要麼你的工作性質就只是在類似象牙塔型的公司做學術研究,平常連買菜都是妻子來買,基本不接觸社會;要麼,我懷疑你這26年來,並沒有讀到應該讀的書,或者你根本沒有用心在讀書。

常居水邊善遊,常居山林善登,不同的工作性質造就不同的人才,你雖與社會脫節,或許在學術上卻是頂尖的;而那些在社會上游刃有餘的人,說不定讓他輔導一年級的數學時他都感到頭疼。

上帝給關一扇窗,必然為其開一扇門。我這麼說,你應該會感到心安了吧?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波士財經2020-06-08 23:28:59

個人認為,讀書很久與是否與社會脫節,沒有直接邏輯的關係。

當然,如果這個“讀書”專指在學校裡讀書,那就另當別論了。呆在學校的院牆內專注於讀書,倘徉在知識的海洋裡,跟社會的交流和對話會少一些,有一些脫節感也是正常。

現在的時代是常新常變的時代,不愛讀書或不能學習,就會落伍於時代,並最終被時代所淘汰、所拋棄。讀書給人以向前的力量,這就像一個精力充沛的跑步者,所有的道路在他的有節奏地奔跑中,不斷被拋在身後,而前方永遠有更新的風景。

勤於讀書與精於混社會,這本來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各自能力的展現,在社會中都比較主流,不能說讀書很久就是脫節於社會,相反地讀書很久的人,因為知識結構完善與深厚,它往往是這個時代最具創新力、中流砥柱的一群人。

一個人憨厚一點、樸素一點,並不會失去社會對他的認同。相反的一個人的圓潤一點,也不一定會處處逢源,跟他保持距離也是不少。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十八天子2019-07-27 10:05:21

確實能讓人變傻,我高中時候有個女同學,學習超級棒,天天騎個腳踏車上下學,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基本不和同學交流溝通。後來高考考上了一所重點高校,大家說這應該是好事吧。但是問題來了,她生活沒法自理,除了學習超級好,她竟然完全是個生活白痴,這樣去大學上學必需得家人陪同才行。那這樣的人才出來社會除了做研究外還能做啥呢?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