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辣腦殼2019-08-16 12:44:55

爸爸的妹妹叫姑,姑姑的孩子叫表哥表妹。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麥客MAIKE2020-09-28 00:58:01

什麼是堂?

我們經常會說“登堂入室”,意思是說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根據古人的居住習慣,都會有一個正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堂屋,相當於現在的客廳,是用來家庭議事和招待外人的。內室是休息的地方,外人是不能進入的。

古人講究家大業大,子孫滿堂,往往幾代人住在一起,兄弟們同吃一鍋飯,有事了就聚集在家中的廳堂商議。一個家庭不管有多少子孫,廳堂只有一個。廳堂就成為了家族的中心和象徵。

為了區分子孫們之間的關係,就把同祖不同父的平輩兄弟姐妹稱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這種稱呼也僅限於五代之內。如果不是一個祖父的同宗兄弟姐妹,就稱為“遠堂”。

由此,以爸爸為血緣關係的同門嫡親就稱為

什麼是表?

表的原義為外面,外部。如果說把爸爸這邊同族的親屬稱為“內親”的話,那麼,媽媽孃家的舅舅、姨媽和姑姑的後代就稱為“表親”,同輩之間互稱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根據輩分的不同,還有表姨、表舅、表姑、表伯、表叔、表甥女、表甥男、表侄女、表侄男等不同姓的諸多親戚。

由此,把以媽媽和姑姑為血緣關係的不同門、不同姓親戚稱為

總之一句話:

同門為堂,不同門為表。

不管是堂親還是表親,我們都一脈相承,屬於炎黃子孫,同宗同族,同為兄弟姐妹,應該為我們這個大家庭添磚加瓦,團結一心,攜手並進,早日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域外風塵2020-10-13 07:01:59

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習俗,這或許是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社會過度後就已經形成的一種婚姻關係而導致的,父系社會是因為男人身體素質普遍要好於女人,在社會責任分擔中更能給予家庭衣食住行更多的殷實,所以漸漸形成子隨父姓,至此就產生了同姓宗親已異性宗親兩方,一是女方,也就是母親的氏族宗親,一是男方,即父親的宗親,由於子隨父姓,就把同姓視為同族內姓,同族中不同父母的即為堂,即是氏族兄弟姐妹,堂就是一個家庭,內族子弟,堂即是內的意思,比如以前的叫法把客廳叫做堂屋。

而把女方,即是母親一方的親屬稱之為表,表也就是外的意思,比如表面,說的就是外部面,表親也就是外氏親人。其實這些都是社會關係形成的,由於父系社會的關係,女方都是外嫁,入族男方家庭,即是入族,則是隨姓,雖然女方沒有改姓,但在幾方面都能看出已是隨姓的性質,比如在稱謂上,女方嫁入姓趙的家庭,別人稱呼都會說趙家某某,例如趙嫂,趙奶奶等一等稱呼,實際她並不姓趙,另外再女方故去之後,後人為其立碑,碑文上的成為都是某母什麼氏,都是夫姓在前,

所以不管是堂也好,還是表也好,都是社會形成的,最終的關係也是社會關係決定的,內姓氏族,也因為同姓關係也就視為內人,自家人,關係也就密切得多,而表親畢竟是隔房,漸漸關係也就疏遠,尤其是在加入的女方故去之後,維繫親戚關係的紐帶也就斷裂,在她的子嗣都故去,就在沒有直接維繫的關係了,所以也就有了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的說法。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早安讀書2020-03-12 12:33:48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在北方,一般父母兄弟的孩子我們都叫堂兄堂妹,母親那邊的一般叫表兄妹。不過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姑表親打斷骨頭連著親。不管是弟弟還是妹妹,不管是母親那邊還是父親那邊,我們在稱呼上雖然分為堂和表,但是對於親戚上的關係,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親戚。

那為什麼會出現堂和表這樣的稱呼呢?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首先,對於爸爸這邊,我們一般情況下,在和子女生下之後,我們一般是隨父姓,也就是說我們會繼承父輩的姓氏。

那堂這個字呢,其實來源非常的早,在古時候很多地方都會被稱為糖比如我們非常熟知的同仁堂,在古時候藥鋪經常會被叫做堂。那除了藥鋪之外,還有一些屋予也會被叫做堂,比如我們比較熟知的一個詞:四世同

堂。對於堂這個字,我們會感覺它是比較正統的。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沿襲了剛才我說的子女繼承父親的姓是同樣的概念,那是不是這樣就代表媽媽這邊就不正統呢?

其實不然,媽媽這邊的親戚我們一般會稱作表,比如說表哥表弟,那並不代表關係的疏遠,而只是在於表這個詞,它本身有外在的意思,也就是說,類似於我們之前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詞叫做表裡不一,外表,表情。

不管是堂還是表,這裡並沒有任何男女之間的歧視,不管是表兄弟還是堂兄弟,都是我們的親戚。所以,不管是表還是堂,兩個字來說都算是同一個家族,只是在中國我們比較講究家族的這個觀念。

感謝閱讀,我是@早安讀書,熱愛傳播中國文化,喜歡請關注我~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風雪月2020-03-20 09:26:02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風雪月來回答。

堂和表,是古代男權社會宗法制度的產物,用來區分親疏遠近。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爸爸一系叫堂

1。堂表示同祖父的親屬關係。

堂的意思是正房,高大的房子,古代建築中最 重 要的一間叫做堂,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堂代表正統和嫡傳,堂親是宗親,負責香火傳繼,有家族財產的繼承權。

2。舊時家庭以堂為單位,一戶人家的稱號稱為“堂號”。

“堂號”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歷史名人的典故事蹟或趣聞佳話,用在族譜和祠堂,是家族門戶的統稱。中國每一個姓氏都有一個堂號。現代遇到同姓,我們常開玩笑“500年前是一家”,是有道理的。

3。堂親

堂兄弟姐妹通常拉通排序,我老公被稱“侯三”,他在堂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

子女大多繼承父親的形式,舊時族譜裡只有男子的姓名。

有很多家族起名按照族譜泛字,同一輩的堂兄弟姐妹和親兄弟姐妹都泛同一個字,比如我爸和親兄弟姐妹泛“智”字,我和四叔家的親姐弟倆都泛“春”字。

同出一源的三代旁系血親稱為“三服”,五代為“五服”。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表有外部,外面,外貌的意思,“由表及裡”,表和裡相對。古代稱妻子是外家,現代把媽 媽 的父母叫外公外婆,母親一脈的親戚都是表親。

古人男尊女卑,父親那一支的姑姑的親戚稱為姑表親。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母親一支“他大姨他二姨都是他姨”是姨表親。“一表三千里”,古人眼裡表親不如堂親親,古代也有很多拉近這種關係的。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外戚專權在漢朝最 為嚴重,漢武帝為防外戚專權,賜死了太子劉弗陵母親鉤弋夫人,不過還是沒用。篡漢建立“新朝”的姑姑是漢元帝劉奭皇后,漢成帝劉驁生母,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世家。

慈禧是光緒母親的姐姐,本來要叫姨媽,但因為慈禧的地位相當於太上皇,被光緒皇帝獨特的稱為“親爸爸”。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堂和表來自古代男權社會形成的宗法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

古代女子地位ji低,一般女子沒有名字,只有姓氏。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漢朝時普通女人出嫁後,要隨丈夫姓,即:夫姓在前、妻姓在後、末尾為氏。西方國家和日本也有這種的習俗。希拉里婚後十年也改隨了夫姓克 林頓(圖為希拉里年輕時)。“人盡可夫,父一而已。“其實說父親權力高於丈夫。不管怎樣女子都是男性家族的從屬。

同樣是你,在你父親家是堂,在母親家就是表,古時是不能上外公家的族譜的,倒也避免了兩個你。。。古時“香火”指用於祭祀祖先神 佛的香和燭火,“三代單傳”指“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如果這家沒兒子,就斷了“香火”。

堂和表源自古代男權社會,是古人用來區分親疏遠近的,堂為近,表為遠,其實在科學上堂親和表親的血緣關係遠近是相同的,堂親和表親是一樣親的。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文史工作坊2020-02-06 14:26:37

歡迎走進文史工作坊!

這和中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和宗法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在古代關於堂的詞語多顯得正派,比如祠堂、廟堂、公堂等。堂字有一種根正苗紅之感。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爸爸一系的家人們都是一個姓氏,都是嫡傳,所以用堂字表示,顯示有著濃厚的血源關係。古代講究“家國同構”,所以這種命名來源於此種觀念。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表與內親外戚的說法有關。

古代有個成語“內親外戚”說的就是如此。表

字,會意,從毛從衣。大家知道有個名字叫表名,就是古代人取和自己本名相關的名字。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而表親的關係也是一種複雜的關係。一種親戚關係,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嬸(表叔之妻)。”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一般中國人都覺得“表”沒有“堂”親。

但是筆者覺得,親戚關係和朋友關係一樣,都是看處不處的來,處的好,是血濃於水。處不好,那就是遠親不如近鄰咯。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聽我說書人2019-06-28 09:10:51

根據我的瞭解,這個跟地域是有關係的。在北方一般把父親兄弟的孩子叫堂兄堂妹,把跟父親是兄妹關係的一般叫表兄妹,不是有句俗話,姑表親,打斷骨頭連著親,但是我是我父親不管是弟弟還是妹妹的侄子,這個是一致的。而在母親那邊,對不起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我2歲的時候就走了,我連她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家裡也沒有照片,我現在34從沒見過她,我也試著在家裡尋找或者詢問老一輩,但是看到他們的神情,我也就沒再詢問,在這裡勸一句,單親家庭的孩子心裡真的很別的孩子不一樣,很容易自卑,當聽到別的孩子說媽媽爸爸的時候,你只有默默的聽著,如果不是非要到離婚那一步,為了孩子請忍忍吧。好了,說回來,在南方有些地方跟北方還是有區別的,南方家族宗嗣觀念比較重,為了區分龐大的家族體系,管爸爸方的都是堂兄弟姐妹,管母親方的都叫表兄弟姐妹,這樣比較好區分。

其實,叫什麼無所謂,血脈相連,中國人很看重血脈,這是傳統也是傳承,中國人的信仰不是靠著宗教,而是靠著血脈和傳承,這也是華夏民族能夠延續根本唯一。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澹奕2021-01-10 05:10:04

有句老話叫:表親千里近,堂親萬年近。

“堂”為內親,是同宗同族,“表”為外戚,非一姓之人。

姑家、舅家與姨家統稱為表親,叔伯家稱作堂親。

父親的子侄都是自己的堂親,而無論父親的外甥與母親的侄甥都是自己的表親。

除少數之外,同姓親族為堂親,異姓親族為表親。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堂親

堂,在過去指的是大家族共同居住的宅院,這樣意思就很明顯了。

一群人同住一個屋簷之下,通常都是一個大家族。

堂親之中的“堂”,往往來源於家譜之中的“堂號”。

因為過去的同姓大家族往往都是居住在一起的,而為了區分各同祖後嗣支派之間的區別,就會各自取各自的堂號。

家族聚會時或者宗族祭祀的時候,各分支按照堂號不同序列,以示區分。

同一個姓氏,因為地域差異會形成“郡望”,同一地區不同分支的子孫又會形成“堂號”。

比如李氏就分成隴西李氏、渤海李氏、襄城李氏、江夏李氏等諸多分支,而李氏之下又分成諸多的堂、房,比如青蓮堂、延平堂等等。

天下同姓是一家,如果是同姓同郡望,親緣關係又近一層,若是同堂號,那就再近一重。

因此,所謂的“堂親”,就是指父系血脈相親近的親族。

古代宗法之下,都是以父系血緣作為紐帶,姓氏繼承於父系,所以同樣的姓氏,那麼上溯多少代就是同一個老祖宗。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在現實中,與自己同族同族者,只要在一定範圍之內都可以稱作堂親。

自己父親的親兄弟也就是自己的叔叔伯父,他們家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堂兄弟姐妹。

這裡有個例外,那就是自己的姑姑,她們家的孩子,算是自己的表親而非堂親,因為姑姑最終是外嫁女,她的孩子與自己並非同姓。

而父親的堂親,自己也要敬稱,比如父親的堂兄弟,自己要稱堂伯父、堂叔,父親的堂姐妹,自己要稱作堂姑,諸如此類。

堂親分成堂、從、族三類,這是按照血緣關係親疏來區分的。

例如,自己親叔伯家的孩子,與自己是三服之內,是堂兄弟,自己祖父的兄弟後嗣中與自己同輩的,是四服之內,也就是父親堂兄弟家的孩子,這是從兄弟。

如果再上溯一輩,是曾祖父兄弟後嗣之中與自己同輩的,那就是五服邊緣了,這類的堂親稱作是族兄弟,再遠就出五服了。

過去為表親近,無論堂、從、族,稱謂上經常都統稱為堂親。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表親

表親之中的“表”,也有“外”的意思。

所謂親戚親戚,親戚之中的“戚”,往往指代的就是表親。

母親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自己的舅舅、姨媽家裡的孩子,跟自己就是表親,這裡還要再算上父系之中的姑姑家裡。

表親最直接的特徵,那就是在同姓不婚的情況下,他們跟自己雖然有血緣關係,但並非同一個姓氏。

古代的家族宗族,都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因此姓氏成為了維繫血緣的一個重要象徵,表親之間往往都不是一個姓,以區分內外。

在過去,堂親之間絕對不能通婚,但表親卻可以,因為過去判斷能否通婚的條件,並非是看血緣關係,而是看宗族關係。

表親雖然是親,但宗法之下卻是兩姓之家,彼此之間結合並不受什麼約束。

甚至於在古代,外甥迎娶舅家的表姐妹擁有優先權,表親之間的結合,往往被視作親上加親的一段佳話,不僅不受約束,還備受讚揚。

無論是舅舅家、姑姑家還是姨媽家的孩子,與自己都是表親。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但表親在過去與堂親有個很大的不同,同一堂號的同族之人,只要在五服之內都是親,可在表親這邊,這樣的規矩卻不太好使。

在自己這一輩,表親之間還算是親,但再過一代,關係可能就直接中斷了,在過去,表親下一輩之間幾乎都是形同陌路,完全看不出以前是親戚。

有句話叫做姨父親不是親,沒了姨娘斷了親。

還有句俗話叫做姑舅親,輩輩親。

表親之中,姑舅表親與姨表親又有所區別。

姑姑是自己父親的姐妹,她們雖然是外嫁之女,但因為宗法制度,姑姑與自己本家之間的聯絡往往要更加密切一些。

所謂的姑姑疼侄兒,也是這個道理,姑故家的表親,與自己算是非常親厚的了。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舅舅家,所謂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舅舅是母親的兄弟,宗法制之下舅舅必然維護自己姐妹與外甥的利益,因此關係非常親近。

但姨母家就不同了,姨母是自己母親的姐妹,她們都是外嫁之女,彼此之間無法相互依仗,一旦姨母離世,這門表親也算是走到頭了。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南山橘暖讀書時2020-11-16 11:16:35

先糾正一下,爸爸的一系並不全都叫“堂”,只有爸爸的兄弟所生的子女才能叫“”堂”,

是宗親關係。

爸爸的姐妹所生子女,也要和媽媽的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一樣稱呼為“表”,又稱為中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這是我國晉代以後才有的稱呼,

是外親關係。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那麼,在我國傳統親緣文化中關於“堂”和“表”的稱呼是如何來的呢?

這個說來話長,主要是與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宗族關係密切相關。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以家庭為紐帶、根據血統遠近區分嫡庶親疏血緣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制度。

宗法制源於原始社會後期的父權家長制,到“家天下”的夏至殷商時代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宗法制度,後來歷代封建王朝都有繼承與發展,直到清朝末年,宗法制度依然是存在,併發揮著作用。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在古代宗法制度時代,宗族的作用力量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與封建社和會的國家律法協同互補。

我們比較熟悉就是經常在影視劇和古代名著中看到,如果家族發生了什麼事,就要開祠堂公議,

請族長和幾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來商議處理,他們甚至有權決定當事人的生死。如果當事人有些身份,比如有功名、官職在身,就不能輕易處置。實在搞不定了,才去報官。

《紅樓夢》中賈璉因為在國孝家孝期間偷娶尤二姐做外室,可以說是犯了大事。因為賈璉的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職在身,他妻子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就提到過賈府宗族,還提到了報官:

如今咱們兩個一同去見官

,分證明白。

回來咱們共同請了合族中人

,大家覿面說個明白。給我休書,我就走路。

咱們只過去見了老太太,太太和眾族人,大家公議了

,我既不賢良,又不容丈夫娶親買妾,只給我一紙休書,我即刻就走。

中國宗法的一大特點就是儀式感十足,特別講究嫡庶親疏有別,特別講究名分。

本家宗親和外家親戚分得很清楚,如“九族”、“三族”的劃分,就連本家之內也按照嫡庶和輩分分“大宗”、“小宗”、“昭“、”穆”“等等,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單說講究宗族內輩分和外面親戚名分一項,是關係到宗族內“冠、婚、喪、祭”四禮的各種禮數和規矩的。

宗法社會里的宗族是以父系一族為中心建立起來,說白了就是

同源於一個祖先的男系血親,所以大家同姓的宗親。又因為中國封建社會是父權社會,重男輕女,男尊女卑,那麼母族的親戚不同姓氏,自然都是外人,就屬於外親,所以稱呼有很大的區別。

堂者,內也,有家中正房的意思;堂族為本家宗族宗親

古代可稱妻子為“堂客”,尊稱對方的母親為“令堂”,正是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的意思

“堂族”也可以指同一個祖父,同屬本家宗族,過年的時候共同祭祀一個祠堂,平時都住在一個大房子裡親戚關係。

比如《紅樓夢》裡的賈府就屬於賈氏宗族,書中提到“寧國、榮國二公之後,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這十二房都是寧、榮兩位國公的後人,都屬於賈氏宗族,宗祠設在長房寧國府內,由歷代長房嫡長子任族長,比如賈珍。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紅樓夢》中還描寫了過年的時候“賈家除夕祭宗祠”的大場面,

諸子弟有未隨入朝者,皆在寧府門前排班伺候,然後引入宗祠……裡邊香燭輝煌,錦帳繡幕,雖列著神主,卻看不真切。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墊,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

宗祠祭祀全程都是賈府子孫爺們完成,異姓人和女人是沒有資格進入宗祠的。哪怕是德高望重的老太君賈母,也不行。賈母只能領著媳婦和孫媳婦們在正房擺食物獻祭。

表者,外也。比如我們常說的外表、表面;母族和妻族都是外親

古代親戚關係中的“表”是指不同姓氏,不屬於同一個宗族的親戚,母親的親戚和妻子的親戚都是外親。

過年這樣的大日子也是各在各家,各找各媽,祭祀不能進同一個祠堂,偶爾來串門子那叫走親戚,做客。因為不同姓氏,血緣關係疏遠,就不能算本家人。就連古代皇后的孃家也被稱為外戚。

《紅樓夢》中“賈家除夕祭宗祠”一回特別提到了一個人,那就是薛寶琴,她就是賈府的親戚,賈寶玉小姨的侄女,算是個遠房表妹了,她當時很得賈母寵愛,但是她作為外姓人,是不可能進入賈氏宗祠的,只能在門口看看對聯,然後朝裡面張望張望而已。

不僅是薛寶琴,寶玉姨媽家的表姐薛寶釵、姑媽家的表妹林黛玉,雖然常年住在賈府,但也不能參加任何賈府的任何祭祀活動。

就連賈府本家的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因為早晚也是嫁出去的,所以她們也不能參加。

末了,再說一下,需要注意的是,爸爸的一系並不全都叫“堂”,只有爸爸的兄弟一系所生的子女才能叫“”堂”。爸爸的姐妹一系,也就是姑姑所生子女,也要稱為“表”。

此外,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親戚關係,是舅舅和姑姑

。因為舅舅是媽媽的兄弟,姑姑是爸爸的姐妹,所以血緣關係非常近,又有“親舅如父,親姑如母”的俗話,所以,又也有舅父和姑媽的尊稱。

綜上所述,關於“堂”和“表”的親疏區別源自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對於現代人來說,爸爸的親戚和媽媽的親戚血緣關係都是一樣遠近的,如今仍舊用“堂”和“表”的親戚稱呼,也只是為了方便來分清親戚關係而已。

南山橘暖 / 文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一老沈一2020-05-04 22:53:40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第一,這個說法,反映了古代父系社會男權至上的現實。

第二,“爸爸一系叫堂”,是唐朝才興起的。原來叫“同堂”,“堂”是“同堂”的省略。

第三,“媽媽一系稱表”,也是唐代興起的。

《說文解字》說:“堂,殿也。”上古,“堂”和“殿”同義,就是“正屋”。

後來,引申為“階上室外簷下”為“堂”,裡面的稱“室”。

從秦始皇起,皇宮稱“殿”,民間正屋稱“堂”。這個區別,一直延續了下來。

但是,西周的周公,在他代成王寫的《大誥》中,有“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之語。

周公說的,是3000年前周原一帶的陝西方言,極其難懂。這句話裡的“堂”和“構”,指的是“祖先遺業”。

漢代蔡邕寫的《司空文烈侯楊公碑》裡說:“公祗服弘業,克丕堂構。”這講的也是“祖先遺業”。

所以,在西周初年,“堂”,就有了一個特殊含義——祖業。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中國和世界上很多民族一樣,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這是毋庸懷疑的。最好的例證,就是所謂古代著名的姓,都是女字部首,如姜、姬、姒、嬴、妘、姚、姞、媯、妊,等等。史籍中的不少帝王,或者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或者母親感天而生。

所以,《說文》曰:“姓,人所生也”——是哪個女人生的。當然,從《五帝本紀》開始,記載的,都是女人生下來的男人。這恰好證明了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變。

殷商考古,以及甲骨卜辭的記載,可以知道,直到武丁時代,女性還有很高地位,比如武丁的三個妻子,都擔任要職。特別是婦好,不僅享有自己專有封國,掛帥領兵打仗,還主持祭天和祭祖等最高等級的王室活動。

但到了武丁的兒子祖甲即位,從卜辭中可以看出,女性開始徹底退出“政壇”,地位急劇降低了。這表明,至祖甲,已經徹底清除了母系社會的痕跡,完成了向父系社會的轉變。

大概與殷商時期曾經尚存母系社會痕跡相關,在王位繼承上,前期存在比較混亂的局面。“商都五遷”,應該與“九王之亂”有直接的關係。而“九王之亂”的根源,則在於沒有堅決實行“父位子承”,而是反覆出現“兄終弟及”的情況。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西周立國之後,認真總結過商亡的教訓,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確立了嚴格的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父位子承”,或叫“父業子承”。

《尚書》中,諸多篇章,都強調了這一點。前面說的《大誥》,也是講的這個道理。

因此,所謂“堂”和“構”——插上一句,構是構建堂室的樑柱——是指祖業,這個祖業,是要遵循“父業子承”的根本原則的。

這樣,“堂”,也就代表了父系。

不過,“堂”雖然代表了父系,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對祖業有接掌和左右的權力,只有嫡長子才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只是“沾光而已”。

自然,這難免引起同“堂”的兄弟的爭鬥,特別是有財產或者有權力可爭的時候。

曹植曾作七步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人稱此為“同室操戈”。

這裡的“室”,和“堂”同義。

在曹植那會兒,同祖兄弟,確實稱“同堂兄弟”。這個叫法,一直沿用到唐代,才省去了“同”字,就叫“堂兄弟”了。《舊唐書》說,中宗封堂兄千里為成紀郡王。即是。

關於“堂兄弟”的演變,清代錢大昕《恆言錄。親屬稱謂類》中,專門有“堂兄弟”一條。

關於“媽媽一系稱表”,也是父系社會男權至上所致。

小篆的“表”字,是下面這樣——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說文》曰:“表,上衣也。”段玉裁注說:“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引申為凡外著之稱。”

“表”的本義是“上衣”,引申為凡是在外的即稱之為“表”。

《荀子。禮論》有“相為內外表裡”一詞。

另,《三國演義》說,張飛弄丟了劉備的老婆,急得要自刎。劉備上前一把抱住說: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把張飛感動的不行。所謂“古人云”,其實是劉備瞎編。但可知,妻子,或者說女人如衣服,很可能就是從“表”字的本義為上衣,其義為“外”這麼來的。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媽媽一系,非爸爸同祖同族,所以為“外”。

古時帝王的母族、妻族,稱“外戚”。《史記》專門有《外戚世家》。

表兄弟,最早稱為“外兄弟”。《儀禮。士喪禮》雲:“外兄弟在其南南上。”保留到現在的,還有“外祖父”、“外祖母”、“外甥(女)”等等稱謂。

到了唐朝,與去掉了“同”只稱“堂”的同時,“表”也作為另一種用法,來稱呼原來一些稱為“外”的親屬了。

需要說明的是,即使父親的姐妹的子女,也以“表”稱之。

所以,“表”,不僅是媽媽一系,而是所有“外姻”皆稱“表”。

唐徐夤《贈表弟黃校書輅》是雲:“產破自窮為學儒,我家諸表愛詩書。”徐夤與黃輅就是姑表兄弟。

父親的姐妹嫁給他人,在古代,即是隨了別人的姓氏,其子女,要在那邊的“堂”裡去混。對於這邊的父系祖業來說,就是“外”了,因此也要稱“表”。

關於“堂”和“表”,就補充這些。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教育探微2020-05-04 12:48:42

中華文化五千多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

宗族、家族,同根同祖

是刻進每一箇中國人骨子裡的觀念。

中國古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家族族譜、祠堂,家族觀念非常強,家族成員也抱得很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情都一起參與,一起經歷。一個家族,一個姓,同根同祖血脈相連,

共上一炷香,同祭一個祖,相親、相愛、相敬、相連,是同一個祠堂,同一個族脈,是同一血脈的自己人,兄弟姐妹稱作是堂兄弟,堂姐妹。

一個宗族一個姓,子女隨父姓,子承父業,女要外嫁,嫁夫隨夫,將來就是別人家的人,這是世代相傳的基本遵循。

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父親一系稱作為“堂”,而母親一系則稱作為“表”的根本原因。這其中,也隱含有男尊女卑,男繼承,女外嫁的傳統觀念。

“堂”,

就是本家,是一個家門中人,是同根同祖的自己人,是嫡傳的本家人;

“表”,

則是親戚,是外族與本族關聯的人,是外親,關係不同根,所以稱為“表”。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觀念受到了社會發展的不斷衝擊和顛覆,這種宗族觀念顯然沒有古代那麼的強烈。“親不親自家人”“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樣的傳統觀念也慢慢不再那麼的強化了。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親戚和親戚之間的走動,更多的是一種現實意義上的互動,走動的多,交流的密切,情感自然就深,走動的少,交流的少,即便是同根同組也未必就有那麼的親近。

為什麼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