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孔廟裡的房梁是怎麼扣穩的,為什麼幾百年了還能保持這麼堅固?

有些孔廟裡的房梁是怎麼扣穩的,為什麼幾百年了還能保持這麼堅固?東門子弟2019-10-20 10:14:03

古代建築多采用框架式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定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階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簷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鬥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託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樑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有些孔廟裡的房梁是怎麼扣穩的,為什麼幾百年了還能保持這麼堅固?說歷史講考古2019-10-20 10:47:37

這還是得益於我國幾千年以來的房屋

榫卯結構

模式;

我們都知道,幾千年以來,中國的建築結構基本上是以木質結構為主要的。這早在史前河姆渡時期就已經產生了,而且那個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榫卯結構。

有些孔廟裡的房梁是怎麼扣穩的,為什麼幾百年了還能保持這麼堅固?

我國木構建築的承重部分主要是柱、梁、額枋、蜀柱、駝峰託腳、叉手、替木、襻間、陽馬、椽等, 簡稱為大木作。它們在承重的同時又主要決定著木建築中的比例尺度和形體外觀。而榫卯的作用就是將這些大木作在節點部位連線起來。

有些孔廟裡的房梁是怎麼扣穩的,為什麼幾百年了還能保持這麼堅固?

透過榫卯結構傳遞荷載, 使整個結構體系受力均衡、穩定堅固。建築無任何其他構件連線,採用的是一種柔性的連線,具有極好的彈性。這種連線形式使連線的部位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復能力,形成動態平衡。這也因此可以讓木結構建築無需一顆釘子或一個螺絲便可穩穩站立千年。

有些孔廟裡的房梁是怎麼扣穩的,為什麼幾百年了還能保持這麼堅固?青山居士說2019-10-20 10:22:08

古代房梁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榫卯結構,這種技術的特點是耗時耗力,但是經久耐用,結構穩固,可經百年甚至千年都不壞。

杜牧在《過秦論》當中,寫到阿房宮的構造有“鉤心鬥角”的說法,這指的就是榫卯結構。古代房梁多用這種結構,木匠以高超的技術設計好木頭互相關聯的結構,使之互相鑲嵌勾住,稱之為鉤心鬥角。

因此,古代孔廟上的房梁也是用的這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