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之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飲食文化是什麼情況?

舌尖之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飲食文化是什麼情況?閒人一個9982017-08-20 04:26:57

清真美食文化

從世界範疇來看,全世界主要有三大菜系:東方菜系(以中國菜為代表)、西方菜系(以法國菜為代表)和伊斯蘭菜系(以土耳其菜為代表)。在中國,除漢族飲食中帶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八大菜系(川菜、魯菜、粵菜、蘇菜、閩菜、湘菜、徽菜和浙菜)外,各省(區)以及各少數民族也有獨具特色的傳統飲食文化。其中,由穆斯林共同創造發展的清真飲食文化,尤其令人矚目。

嚴格說來,清真飲食文化是中國伊斯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清真飲食是指中國穆斯林食用的、符合伊斯蘭教法的食物的統稱,它除了具備伊斯蘭飲食標準應有的因素之外,更在烹飪技術等方面參照並吸取華夏飲食文化的經驗,從而兼有兩種飲食文化體系的特色,在強手如林的中華飲食界佔有無可動搖的一席之位。

中國清真飲食的聲譽由來已久。早在元代,清真食品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很多清真菜餚、清真小吃還進入了宮廷。到了清代,清真食品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普遍發展,並出現了一些很有名的老字號。創建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北京月盛齋就是其中一家十分著名的老字號清真醬肉鋪。而作為中國的穆斯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中國回族聚居最多的省級自治區,寧夏的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發展至今,其清真菜餚達到2000多種,小吃近1000種,為我國的清真飲食文化注入了活力。

寧夏清真美食

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寧夏人民的飲食有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習慣。在肉食方面,回族有嚴格講究,只吃由阿訇宰殺的反芻、食草動物和雞、鴨、鵝等禽類和魚肉,禁食豬肉及一切動物的血。《古蘭經》規定,穆斯林不準抽菸、喝酒,但回族講究飲茶,每有客人登門,必先端上“蓋碗茶”敬來客,接著是瓜果、饊子、油餅招待。邊飲茶邊聊天,悠哉遊哉。

羊肉系列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回族民間傳統菜餚,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因食用時以手抓而得名。製作時,選用同心、海原、鹽池等地綿羯羊的肋條、胸叉、脊椎肉,剁成四五寸長、五六分寬的長條,在清水中刮洗乾淨後置於開水鍋中,待取出浮沫後,將紅蔥、花椒、青鹽、乾薑放入鍋,煮至八成熟時撈出裝盤上席,蘸食鹽、就大蒜食用。其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

爆炒羊羔肉2-3個月大小的羔羊肉質最佳,鮮嫩而不膩口。製作時,將羔羊肉剁成方形小塊,用清水洗淨,放入姜、蒜、蔥等調料,進行爆炒。其特點是白嫩透紅,利口而不膩,有滋補強身之功效。平羅黃渠橋的爆炒羊羔肉已成為知名品牌。

燴羊雜碎 羊雜碎經過講究清潔衛生、擅長飲食的回民之手的料理之後,別具風味。首先,選用羊的內臟、頭蹄肉,經仔細沖洗後,入開水鍋煮熟,撈出,切成絲。以原湯下入切好的雜碎絲,加蔥、姜、蒜末、紅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燴羊雜碎。那紅色的便是辣椒油,綠色的是青蔥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吃一口雜碎,不羶不膩,味道香醇濃郁。

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是寧夏的一種風味麵食。製作方法是,先將麵粉揉成麵糰醒好,將羊肉切成大丁炒熟;然後將面搓成筷子般粗細,下鍋煮熟;將面撈起,澆上用羊肉原汁、羊肉丁和新鮮蔬菜燴成的湯,放入辣椒紅油即可食用。其特點是面精肉鮮,口味獨特。

粉湯水餃羊肉粉湯水餃是寧夏人喜愛的食品。其特點是用涼粉、羊肉丁、羊肉水餃燴在一起,酸辣可口。粉湯水餃的特別之處在於回族人燴制的總比其他人做的更加地道、可口,秘訣在於當地人所說的“手氣”。

民族系列

饊子 回族主食中以麵食見長,其中油香、饊子是回族人招待客人的傳統麵點。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回族人家家戶戶都要架起油鍋,炸油香,搓饊子,家人享用,饋贈鄉鄰,祝賀節日。饊子這道油炸麵食據傳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代文豪蘇東坡詩讚它為“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把饊子的色、香、味概括無餘。吳忠回族最為擅長炸制饊子,並且十分鐘愛這道美食。製作饊子時,首先將精麵粉加入鹽水揉和,反覆揉壓後,搓成粗條,抹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面;接著起油鍋,待油鍋熱時,將麵條製成並列環狀,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晾乾後即可食用。饊子的特點是造型優美,香脆可口。

油香 回族民間又一傳統的油炸麵食,是回族對油餅的一種特殊稱謂。製作油香時首先要和麵、醒面;和好的面用手揪或用刀切成小麵糰,每個小麵糰擀成直徑約10釐米、厚約1釐米的餅坯;將油上鍋燒熱,放入擀好的餅坯,待鍋中油香略微變黃後,翻一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後,即可撈出。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有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時,拿在手中面兒要向上,一塊塊兒掰著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當然,大部分地方的回族只需用手把油香撕成兩半兒,隨後即可咬著吃。

八寶蓋碗茶南方人喝清茶謂之品,回族人喝八寶茶則有養的功效。在回族茶俗中,喝蓋碗茶是最富特色的一種。蓋碗茶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日常保健的“八寶茶”配料為紅棗、枸杞、核桃仁、桂圓、芝麻、葡萄乾、果脯等。泡茶需用滾燙的開水衝,加蓋燜2至3分鐘,品之香醇,餘香嫋嫋。相傳回族人多長壽者,與常飲八寶茶有密切關係。

地方系列

沙湖大魚頭 沙湖旅遊區盛產花鰱,魚肉細膩,不論紅燒還是清燉,味道都十分鮮美。在沙湖旅遊區的餐館裡及銀川市內的沙湖賓館,專門設有沙湖魚宴,每有嘉賓,必有剛剛出水的、重達20多斤的花鰱魚頭款待。一個清蒸魚頭裝一個大盤,滿滿當當,鮮嫩可口,食客無不喝彩。現在,沙湖大魚頭這道菜已擺上了國宴。

糖醋黃河鯉魚寧夏黃河盛產鯉魚,遠近馳名。該菜選用鮮活的黃河鯉魚,去鱗、剖腹、去內臟洗淨;在魚脊上切成斜刀紋,放入油鍋炸到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以另外烹製的糖醋調汁即可食用。其特點是色澤明亮,外焦內嫩,鮮美可口。據《本草綱目》等古代醫書所述,黃河鯉魚還是入藥的補品,具有養肝、補腎的功能。

香酥雞 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用煮熟的雞炸制而成。其製作方法是先把煮熟的母雞去骨去皮,將雞肉撕成長條形,拌以鹽、香油、味精;然後將雞蛋打至起泡,用泡沫糊將雞肉條包起來;包好的雞肉條放進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撈出,切成條後碼盤,蘸椒鹽食用。香酥雞的特點為香酥脆嫩,鮮美可口。

丁香肘子 又稱燎毛肘子,是銀川的特色風味食品。其特點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軟爛適口,味道醇厚。製作時,肘子先經燎毛、刮洗,皮淨質潔;然後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籠蒸、澆汁。丁香肘子的每道工序均十分精細,加上選料講究,調料中的丁香濃郁襲人,風味獨特。

de >寧夏美食de>

1。 臊子面

臊子面是彭陽民間傳統食品,以面白、韌細、湯紅、色鮮、味香而聞名。

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湯香”,“巧婦”們十分注重麵條製作和熗湯。

面好,是指面白淨、擀得薄、切得細、有筋骨、不斷線。做麵條要用優質小麥麵粉。調面、擀麵、切面是決定麵條質量的三關。調面講究柔韌有筋;擀麵要求薄厚均勻,以薄為佳;切面講究刀法手功,要求細長勻稱,兩邊不連,中間不斷。“撈時舉其臂而不能終其端,盤於碗而無斷”。諺語云:“擀的就像紙,節的就像線,下到鍋裡蓮花轉,撈到碗裡攫不斷,客人吃了三大碗,過了七個州,跨了八個縣,讚的就是咱的面。”

湯香,是彭陽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雲“吃飯吃湯”,意即指此。臊子湯主要用肉、辣椒油、時鮮蔬菜、豆腐及各種調料做成。一般選用好裡脊肉,肉要切得細碎均勻,熱鍋炒煉(熗),隨後依次加入辣面、蔥、姜、調料以及米醋等。熗湯講究油溫火候,注重調料。熗好的臊子紅湯,色濃而味淡,油重而不膩,加上黃花、木耳、蒜苗、豆腐、雞蛋等,紅、黃、綠、白相間,酸、辣、香、甜皆備,看上去色澤鮮豔,聞一聞香氣襲人。潔白柔韌的細絲長面配上這樣的臊子紅湯,看一眼,登時讓人食慾大增,吃起來酸辣可口,油而不膩。湯香味美,很受人們的青睞。

臊子麵湯香味美,經濟實惠,是山區人民的傳統風味食品,至今仍是人們待客的佳餚之一。

de >寧夏美食de>

2。 回族蒸艾葉

製法:

(1)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淨,然後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面粉。

(2)鋪入籠屜蒸煮,約30-40分鐘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藥味。

(3)盛在碗裡,調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製的醃水即成。

(4)艾葉配以蔥、豆芽、豆腐可做艾葉餃子,配以青菜可制菜團。

特點:清香無毒,營養豐富,能“通氣血,還寒溼,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de >寧夏美食de>

3。 粉湯水餃

水餃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過去常見於街頭攤點,現在也多用於筵席,作為筵席小吃上桌。

原料:羊肉餡水餃、涼粉、菠菜、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香菜蔥、姜、蒜、精鹽、味精、醋、植物油。

製法:炒勺內放少量植物油,用蔥、姜、蒜熗鍋後,依次放進羊肉湯、涼粉、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鍋開後,將湯帶料一起倒入盛煮熟的羊肉餡水餃的湯碗裡即成。

特點:湯鮮味香,民間風味。

de >寧夏美食de>

4。 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吳忠、靈武、銀川等地。“糊餑”係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

原料:麵粉、鹼、羊肉、豆腐、幹辣椒、蔥、蒜、蒜苗、精鹽、味精、蔥姜水、花椒水、醋、醬油、植物油。

製法:麵粉加鹼和成較硬的麵糰,稍餳後揉勻,再擀成薄餅,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取出後切成長條。燜炒時,炒勺裡放適量植物油,先將羊肉絲煸炒至肉色變白,再依次放進豆腐條、幹辣椒片等料和幾勺羊肉湯。燒開後,將切好的餅條抖散放進勺內,蓋上蓋子。燜至餅條熟透,再撒上蒜苗終一即成。

特點:肉嫩餅爽,微鹹稍辣。

de >寧夏美食de>

5。 回民筵席十大碗

在寧夏農村回民聚居村點,每到結婚喜慶的日子,回民們都要做十大碗,來招待賓客。這十大碗筵席以償為主,有燴九子、燴夾板、燴肚絲、燴羊肉、燴假蓮子、燴蘋果、燴狗牙豆腐、紅燉牛肉、燴酥肉、釀飯。

這桌農村回民筵席,主要用羊肉、牛肉、羊肚、土豆、蘋果、豆腐、糯米、雞蛋,配以菠菜、黃花、木耳、桃仁、圓肉、葡萄乾、青梅、紅棗、蕨麻、蜂蜜、白糖及各色調味品製成。雖是大眾菜餚,但各有各的味道。燴九子:丸子酥爛,湯濃味香;燴夾板;夾板軟韌可口,外酥裡嫩;燴肚絲:肚絲筋軟,香辣適口。燴羊肉:湯鮮、肉爛;燴假蓮子:用土豆炸成的假蓮子,色黃軟嫩,滑潤香甜;燴蘋果;白湯,金黃的蘋果,散見的青紅絲,軟爛甜香;燴狗牙豆腐:軟嫩,湯濃,味鮮,別有滋味;紅燉牛肉:肉爛,色紅亮,味醇香;燴酥肉;酥脆鮮香;最後一道釀飯,是軟糯甜香,果味鮮。吃了農村回民十大碗,你也就領略到寧夏農村回民的飲食特點。

de >寧夏美食de>

6。 爆炒羊羔肉

爆炒羊羔肉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尤以平羅的製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條、紅辣椒、蔥、精鹽、味精、植物油。

製法:炒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剁成塊的羊羔肉下入鍋內用旺火煸炒,邊炒邊加入芹菜、粉條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斷生即成。吃時,可佐以米飯。

特點: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de >寧夏美食de>

7。 老毛手抓

被國家認定為“中華名小吃”的寧夏綠色清真食品—老毛手抓沿襲了幾十年的祖傳秘方,羊肉具有鮮、嫩、香三特色和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常吃不厭三特點,羯羊肉、羯羊脖子、羯羊湯還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三大補品(能提氣補虛、補血益腎、強身健體),因此深受顧客青睞。

要做到這幾點,除了有祖傳秘方外,在選羊、煮肉、切肉上還有四個講究:

首先,是選羊,選羊要選八、九個月以上,一歲以下的“羯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體重大約在二十八斤到三十斤之間,這樣的從質才好。羊必須是寧夏本地的。因為本地的灘羊吃的是甘草、山麻黃等,這些草都是中草藥,吃了這種草和其他的羊從肉質到羊肉的纖維都有質的區別,這樣的羊沒有羶味。

其次,是煮肉。煮要經過溫火、慢燉、大火爆煅幾個工藝過程,在不同的過程使用不同的調料,然後出鍋,這樣的肉才香。

再次,是切肉。要用回族特有的刀功切,做到肥瘦相間,不能過肥過瘦,這樣切出的肉才好看,吃起來才有味,上盤後,才能色、香、味俱全,趁熱食用,才能達到香味撲鼻的效果。

最後,是輔料,吃手抓肉有一句格言:“吃肉不吃蒜,味道減一半。”因此蘸上毛家肉館特製的佐料吃起來會更有滋味。吃完肉再喝毛家特製的八寶茶,則能達到提氣、補虛、補血、益腎、壯陽、強身的作用。

de >寧夏美食de>

8。 燴羊雜碎

製法:

(1)將完好的羊肺從喉管灌滿水,反覆多次洗灌,直至肺色潔白為止。

(2)灌入麵糊,使羊肺漲大掛起控幹水份,下鍋煮熟取出。

(3)羊頭、心、肚、腸等均燙洗乾淨煮熟,切成絲下入原湯中,加蔥、姜、蒜末、辣椒油、味精、香菜即成。

特點:鮮香微鹹,下酒最佳,尤其是羊肝,有清肝明目效果。

de >寧夏美食de>

9。 燕面揉揉

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於冷盤上桌。

原料:莜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鹽、油潑辣椒、油潑蒜泥、醋、熟植物油。

製法:莜麥用開水漿過後,再放在鍋裡炒至六七成熟,然後磨成細粉。製作時,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麵麵糰,揉勻後分成劑子,放在床子裡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裡,然後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時,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絲等配料。

特點: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配料講究。

10。 回族碾饌兒

製法:

(1)將籽粒飽滿的青稞穗摘來,裝入毛線口袋裡反覆甩拌,去掉耙麥芒、皮殼。

(2)放入大鍋中爆炒,炒成能吃的“青籽兒”,再放到筐籮裡,揉搓篩簸,吹去灰塵及薄皮殼兒,放入石磨上推碾,磨兩遍,變成青綠色粉條狀食品,這就是寧夏回民的“碾饌兒”。

(3)食用時,加鹽、醋、油、辣湯等調味品,就食酸菜,拌以蒜瓣。

特點:

翠綠鬆軟,清香好吃。有的回族群眾磨下的碾饌兒吃不完,曬乾冬天吃。用開水浸泡,稍帶酸味、味道很美。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和其它維生素。寧夏回民還用幹“碾饌兒”醫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de >寧夏美食de>

11。 回族麥芽糖

麥芽糖是寧夏川區回族群眾喜食的一種傳統風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後,回族群眾便曬好大麥,整理好傢俱,開始碾米,做糖。這種習慣已有200年的歷史。寧夏川區是寧夏大麥的主要產區,為回族群眾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他們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還拿到街上出售。到了民國年間,寧夏已有幾十家制作麥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羅縣惠北鄉回族群眾毛義山、毛義川的最有名氣,為“毛家糖坊”。

製法:

(1)大米子碾好,曬幾小時後與淨大麥同放大鍋內煮熟,直至水乾。然後加適量水煮3-5分鐘,立刻倒入大缸中。缸底漏眼要塞嚴。缸底下挖一大坑,墳內放一空而淨的缸,兩缸底口對齊,缸口蓋嚴,約30分鐘左右後,缸內發出“卜咚卜咚”聲響後,急抽開缸底漏眼,上缸內不停地流下乳白色的糊湯入坑內缸。

(2)取出糊湯倒入熬鍋中,加旺火,不停地反覆攪動。待湯糊稠時,用木推子推攪,以防糊鍋底。直至糊湯變成乳白色狀的糖稀。

(3)將豆麵(1千克)炒熟,和紅糖或白糖用開水衝開,和糖稀和在一起,呈大面團狀。切成小塊,擀成薄張,然後用刀切成各種形狀,放涼屋席上冷卻。待糖皮稍硬時,即可食用。

特點:這種農家糖吃起來乾硬、甜脆、耐嚼,有豆味。它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磷、鐵,常食可消渴除熱,補虛化食,止洩寬胸。

de >寧夏美食de>

12。 燴小吃

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因為夾板(夾沙)和丸子是小吃的兩種主料,故又稱燴夾板丸子。

製法:羊肉洗淨剁成肉泥,拌入雞蛋、澱粉、蔥未、薑末等料,製成肉餡將制好的一半肉餡平抹在雞蛋皮上,上面再蓋一張雞蛋皮,壓實後用刀切成菱形塊,下入油鍋內炸呈金黃色撈出(俗稱夾板或夾沙)另一半肉餡則用手擠成丸子,也下油鍋炸熟。燴制時,炒勺內依次放入羊肉湯和夾板、丸子、菠菜等料,燒開後用澱粉勾薄芡即成。

特點:質地軟嫩,滋味鮮香。

de >寧夏美食de>

13。 正宗涮羊肉

涮羊肉,始於我國東北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最初稱“煮羊肉”,是以厚片小塊為主。到了南北朝出現了銅製火鍋,使用火鍋煮羊肉就逐漸發展了。寧夏灘羊不與其他羊類雜交,生活在騰格裡沙漠邊緣,吃鹽鹼地裡的草長大,因而肉質好馳名於世。特別是灘羊中的羯羊(即小山羊出生一月內閹割,使其長大後食用)。羯羊肉是上乘的佳品,營養豐富,並有滋補功效,吃起來細嫩可口,火燥腥味,我們全部選用的是灘羊中的羯羊為原料,所以保持了特有的風味和品牌。寧夏的涮羊肉吃起來鮮、嫩、滿口生香,沒有半點腥臊味。火鍋中的湯是中藥,羯羊脖子等十幾種原料配製而成,味道更加豐美特別。食用方法獨特,涮著吃味道十分鮮美。

1。精選原料:鹽池等地的綿羯羊,這種羊沒有羶味。一隻羊以出肉20公斤左右最佳。其中能夠涮食的肉只有十五斤左右,是用羊的“上腦”、“小三岔”、“大三岔”、“蘑襠”、“黃瓜條”這五個部位。

2。傳統凍肉方法:冰池內埋肉,一層肉一層冰,中隔油布,層層埋好。冰凍兩天左右,使肉內外凍實,其目的,清除羶味,改善肉質。

3。調料不少於七八種,如可用香油炸制的辣油,用芝麻醬、滷蝦油、醬豆腐、醃韭菜花和醬油等。輔料還可加酸菜、凍豆腐、熱芝麻餅等。4。食用時一次夾的肉片不宜過多,一般來2至3片,過多就會靠民生熟不均的現象,影響口味。